中華心性文明是達到了宇宙實相的唯一文明

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就對神奇的宇宙充滿敬畏和迷惑,千方百計地探索著宇宙背後的秘密,所用的方式方法也是各種各樣,有宗教式的,有哲學式的,有文學式的等等不一而足,最成功的似乎是科學,科學解開了大量的宇宙秘密,但離了解宇宙的最終實相還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科學尚未成功,還需繼續努力"。

科學到現在成功破解了諸多的宇宙之迷,所取得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就以最前瞻的量子力學來看,有兩個方面顛覆了人類以前的認知。

中華心性文明是達到了宇宙實相的唯一文明

一是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也就是說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5%,另外所謂的暗物質,競然多達95%,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這和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空氣,不知道有電場、磁場,不認識元素,以為天圓地方相比,我們的未知世界還要多得多,多到難以想像。"世界如此未知,人類如此愚昧"。

二是按照哥本哈根學派的解釋,客觀物理實驗的結果是由主觀意識決定的,就是說人類意識的參與,打破了世界是物質的經典結論。這和佛法中的"三界唯心,萬法為識"是不是有些異曲同工的味道。

本來在科學的實踐中,人類是本著客觀的立場去開展研究的,但量子力學的發展卻把意識給引入進來,使人類喪失了這種客觀的立場,遇到了繞不過去的意識的障礙,故愛因斯坦感嘆地道,難道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

有兩個公案可供人以思考,一是愛因斯坦在談到量子意識時疑惑地說,"月亮難道只有我在回頭看它的時候才存在嗎"?二是眾弟子向王陽明請教"南山裡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係?"王陽明回答:"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看看這兩個公案有什麼異同?

中華心性文明是達到了宇宙實相的唯一文明

這實際就是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截斷不同的兩條道路,西方文明認為要解決的問題是在身外或者說是心外。中華文明認為人要解決的問題在身內或者說是在心內。

解決身外問題的西方文明走的是格物的道路,在紛繁複雜的世界去格一個個具體事物的理,確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直到如今遇到了繞不開的意識難題。而解決心內問題的中華文明無赫赫之戰功,認為人類的問題在心不在物,直指人心教我們如何修身養性,如何進道修德,如何寧靜致遠。儒釋道三家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心的問題,好多問題似乎於心的關係不大,可量子力學的發展證明了物質與意識是息息相關的,關健問題是抓住心之本體,只有解決了心之本體的問題,才是從根本上、從終極上解決了問題,除此之外別無他路,要有也是旁門左道。

那我大中華解決沒解決這心的本體問題呢?當然解決了,所以才說中華心性文明是達到了宇宙實相的唯一文明。何以證明?中國禪宗的興旺發達就是證明,禪宗史每一位明心見性、開悟心性的禪師都是見證了本體、達到了實相、徹證了心源的聖者,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師、明朝的憨山德清大師、近現代的虛雲大師都是這樣的人。

就以慧能大師來說,其出生是一個大字不識、砍柴賣柴的樵夫,因聽人念《金剛經》而心中有悟,就跑去親近五祖弘忍大師,並在五祖的點化下而大徹大悟,這一下所表現出的智慧就不同凡響,所講佛法都從心體上自然流露而出,而不是意識思想的傳授或無聊知識的堆積,傳下了漢傳佛教中唯一以"經"來命名的經典《六祖壇經》。到此誰還能說他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樵夫,如不是徹底證道之人誰能如此?

到如今,西方文明與中華文明試乎有殊途同歸的跡象,要想往前行,就要排除意識的幹攏。有意識在就做不到真正的客觀,只有排除意識之干擾才能達到絕對之客觀,但想排除意識之干擾卻是不易。

中華心性文明是達到了宇宙實相的唯一文明

在佛家看來,這卻也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一直以來做的就是這個功夫。佛法中不但有意識,稱之為第六意識,這只是浮在表面上的意識,還有第七識意根,意根才是真正強大的意識,在西方也稱為潛意識,但潛意識也只是意根的一部分。真正做主的是第七識意根,第六識要受第七識的支配或主宰,比如說你今天第六意識知道應該6點起床去看書學習,可心裡就是懶得不想起,這決定起不起的就是第七識,因為第六意識早就決定到點起床,起不起的來看第七識。

那怎樣才能排除意識之干擾呢?無論第六識還是第七識,佛法統統稱之為妄想,因為一落入妄想分辨,禪師稱之為"鬼窟裡做活計",就與本性不相應了,離本體就遠了。這時就需要"禪定"了,也就是常說的"寧靜致遠"了,要靜下來,靜到無意,靜到無心,才是"無意之中是真意",在無心無意中本體才能顯露出來,才是真意。所以要走"戒定慧"的道路,以戒生定,以定生慧,以慧證體,這是達到宇宙實相唯一正確的道路,除此無他路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