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玉器大賞,細說吳國玉器:有點浪漫,還有點畫蛇添足

吳國為 “春秋五霸” 之一,是古代重要區域文化。近年考古發現,吳國玉雕業非常發達,吳式玉器精美。綜觀吳國玉器,學者蕭夢龍在玉委會會刊中發表的《試論春秋吳國玉器》一文,為我們歸納了這樣幾種類型。


春秋玉器大賞,細說吳國玉器:有點浪漫,還有點畫蛇添足

玉虎形飾件 春秋 長7.4釐米 寬2.2釐米 厚0.3釐米


春秋玉器大賞,細說吳國玉器:有點浪漫,還有點畫蛇添足

玉龍首璜 春秋 長9.8釐米 端寬1.9釐米 厚0.6釐米

有一類吳國玉工仿製中原的玉雕,稱為“融合型”。吳國玉璜兩端分別雕成對稱的龍首形,與中原璜兩端一般分別作獸頭、獸尾有顯著區別。吳式玉璜除兩端有孔外,背部亦都有穿孔,結合紋飾看,其使用方法應是兩頭向下,弧背朝上,這與商周時期中原地區所出璜的用法迥然不同。吳玉璜的弧度為圓周的三分之一,亦與“半璧曰璜”的商周禮儀璜制有差異。


春秋玉器大賞,細說吳國玉器:有點浪漫,還有點畫蛇添足

玉龍紋璧 春秋 長6釐米 徑4.8釐米 厚0.3釐米

再如玉觽,中原地區發現觽,既是解結實用器,又具有裝飾功能。而吳玉觽大多呈薄片形。吳玉中觽的數量多,器型變化亦多,這些都是中原觽類中絕對沒有的,顯示出吳國的玉雕匠師在制玉工藝造型方面的高深造詣和大膽探索。各種玉佩的動物造型,也獨具風采。如成對的虎形佩,有的似猛虎欲撲,有的作伏臥狀,寫實和寫意相互交映,生意盎然,完全擺脫商周以來青銅器動物形象的那種威嚴、神秘的造型規律,而具有生動活潑的特點。


春秋玉器大賞,細說吳國玉器:有點浪漫,還有點畫蛇添足

玉鳥紋飾件 春秋 長6.3釐米 寬3.6釐米 厚0.4釐米

吳國玉器的紋飾設計,也有自己特性。首先在圖案佈局上,根據不同的器形和裝飾面確定構圖方式,有的作四方連續展開,有的劃分區格,使繁縟的紋飾脈絡井然而無紊亂之感。如蟠虺紋玉璜,中段上下的廓和左右的斜直淺浮雕綯紋隔欄,採用區格式排布紋飾的裝飾效果,勻稱有序。而中原同類紋飾設計顯然不同。


春秋玉器大賞,細說吳國玉器:有點浪漫,還有點畫蛇添足

玉虺紋王 勒 春秋 長5.7釐米 寬1.2釐米 厚0.5釐米

在裝飾紋樣的運用上,吳國玉器除較多仿效具春秋時代共性特點的蟠虺紋外,其他諸如捲雲紋、簡化變體獸面紋、變體夔紋、水波紋、蛇紋、魚鱗紋、繩紋、竹節紋以及幾何形紋等,均與當地青銅器和陶瓷紋樣相類似,具有顯著的吳文化風格。


春秋玉器大賞,細說吳國玉器:有點浪漫,還有點畫蛇添足

左:玉蟠虺紋玦 春秋 徑5.9釐米 孔徑1.5釐米 厚0.1釐米 右:玉螭紋玦 春秋 徑4.6釐米

即使是模仿中原的同類紋飾,也給它變花樣。如一件獸面紋玉片飾,扁長方體,正面微隆,中間琢出寬0.6釐米的橫向凹槽,反面拋光,應是件鑲嵌玉飾。獸面作橢圓目、彎眉、寬鼻、咧嘴形,填以細如毫髮的絲束紋、網狀紋。正如楊建芳教授評論說:“這件玉器的龍紋(側面)和二側面龍紋構成一獸面的做法,無疑仿自中原春秋晚期玉雕紋飾,但仍有其特別的地

方。例如,龍的上下顎內側附有極淺之寬陰線,眼、顎以彎曲之綯紋粗線連接,獸舌填以細密紋飾等。這類畫蛇添足的做法,說明其雕琢者應非中原玉工。”


春秋玉器大賞,細說吳國玉器:有點浪漫,還有點畫蛇添足

綠松石花稜形玦

是的,吳國的工匠們有時還確實搞些畫蛇添足的作品。在吳國青銅器紋飾上也見過類似情形,如江蘇高淳漆橋出土的一件提樑卣,腹飾陽線鳥紋,竟別出心裁地勾畫出四隻腿,別有風趣。由此說明,吳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家,思想活躍,少有規制束縛,藝術創作,富有新意和浪漫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