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導讀: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有精準政治站位、善於把握上意的官場長青;有看穿眾生內心、把握心態動向的陰謀高手;更有看透人情冷暖、嚐遍世態炎涼的自保大神;但筆者認為,《雍正王朝》之所以經久不衰,在時隔20年以後,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更在於它對帝王心術的詳盡演繹。

康熙皇帝把控一切的英明睿智;雍正皇帝無可奈何的朝堂布局;無不彰顯著康雍兩代帝王在面對困難境地、複雜局面之下的帝王心術。

但是,和康熙、雍正兩位帝王比起來,在康熙朝就幾乎已經確定了皇儲身份的愛新覺羅·弘曆,就帝王心術方面而言,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就《雍正王朝》的演繹來看,在康熙朝晚期,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順利贏得康熙皇帝聖心,順利登上皇位,和其第四子愛新覺羅·弘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歷史史實來看,按照乾隆皇帝掛在嘴邊長達六十多年的那句“朕自幼蒙聖祖康熙爺疼愛”來看,他也似乎真的為其父胤禛能夠登上皇位做出了一定貢獻。

拋開歷史史實不言,單就《雍正王朝》中的情節演繹和人物設定來講,愛新覺羅·弘曆之所以能夠被雍正皇帝寄予厚望,並最終將皇位傳承之,其根本的原因並不在康熙皇帝的“隔代指定”,更不在雍正皇帝其餘皇子的“不堪重任”,而在於弘曆自身。

筆者認為,愛新覺羅·弘曆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因為他有著被雍正皇帝嗤之以鼻甚至從內心憎恨的行為,只不過在弘曆的完美掩飾下,雍正皇帝並沒有發覺,反倒是倍感欣慰。

何種行為呢?

在相對思想的指導下,對雍正皇帝的相對忠誠和擁護;對朝堂非議的相對態度和站位;甚至對培植自身黨羽勢力、威脅皇權的相對“孤臣”塑造行為。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弘曆為何這樣做?

他所追求的並不僅僅是自己的名字被寫入“正大光明”牌匾後的那個密匣,而是能夠安安穩穩、妥妥當當的坐在“正大光明”牌匾下的那把龍椅上。

也就是說,弘曆想要的當然是皇位,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像其父雍正皇帝那樣,接過一個立足不穩、朝局不定、揹負罵名、孤立無援的皇位。就像雍正皇帝曾經告誡弘曆的那樣,“你要學你皇爺爺,不要學你皇阿瑪”,其實,不需要雍正皇帝專門告誡,弘曆一直都是沿著康熙皇帝“要人心”的帝王路線,為自己鋪設穩定牢固、人心所向、絕對集權的皇權之路。

“逼宮事件”失敗以後,皇三子弘時巴不得的領下了對廉親王胤禩抄家的旨意,在“六親不認”以後,廉親王胤禩給弘時來了一場可以認為是

“兩敗俱傷”之有毒教誨;也可以認為是對弘時奪嫡的正確指導和勸誡。

在這場“靈魂”交流中,廉親王胤禩對皇四子弘曆進行了分析:

“你有兩點不及弘曆,第一精明不及弘曆;第二狠毒不及弘曆。弘曆處處示人以儒雅寬厚,但該下手的時候,他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在山東,他殺巡撫、殺藩臺、殺臬臺,一連殺了二十多個官員,竟連旨都沒請;科舉朋黨案,他是正經的欽差,卻把個劉墨林推出來,得罪科甲官員,他自己躲得遠遠的,還不讓你皇阿瑪起疑心。關鍵時候,他要殺你,他會毫不手軟的!”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不可否認,廉親王胤禩此次對於弘時的勸誡,乃系其最後關頭的反戈一擊,乃系對雍正皇帝“兩敗俱傷”的終極報復。

但是,如果刨除報復心理,刨除廉親王胤禩和雍正皇帝之間的兄弟恩怨,胤禩對於弘曆的評價和定位真就是刻意挑撥弘時和弘曆之間的兄弟感情,而刻意誣陷?

恐怕不是!

筆者認為,廉親王胤禩對於弘曆的認識才是最清醒、最準確,最一步到位的!

本文就依據廉親王胤禩對弘曆的評價和地位,對弘曆的皇權之路予以詳盡解析。

01 河南之行,弘曆到底收穫了什麼?

河南罷考案爆發以後,面對朝野上下的壓力,又出於維護田文鏡的目的,雍正皇帝選派了寶親王弘曆前往河南調查,並命劉墨林隨侍。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就當時的情形而言,雍正皇帝和河南的科甲官員們已經站到了對立面。也就是說,雍正皇帝派遣弘曆前往河南的目的有二:

1、探知弘曆在天下讀書人和雍正皇帝之間,到底如何選擇?雍正皇帝親口讓弘曆“不要得罪天下讀書人”是一回事,弘曆主動選擇站位“天下讀書人”,和雍正皇帝站在對立面,則又是另一回事。

2、在河南罷考案之前,弘曆一直都是站在雍正皇帝一邊,堅定擁護和支持雍正皇帝的皇帝權威。雍正皇帝想要維護田文鏡,想要保證河南新政的繼續推行,就必須選派一個支持自己的人選,就田文鏡已經得罪了舉朝上下文官的結果來看,弘曆是雍正皇帝的唯一人選。

選派劉墨林隨侍,又有什麼目的呢?

雍正皇帝很清楚此次前往河南的艱辛和“得罪天下讀書人”的可能性極大,所以,才會另選一個

“讀書人”為弘曆“背黑鍋”,替弘曆揹負“得罪天下讀書人”的罪名

弘曆當然是“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了雍正皇帝的“良苦用心”,而且還在此基礎上盡情延伸了一番。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和河南生員直接對話時,寶親王弘曆讓劉墨林詳細記錄了河南生員對河南巡撫田文鏡的諸多不滿和意見,聲稱:

“你們的話,我都會如實的轉奏皇上!”

可是,等到弘曆返回京城,向雍正皇帝彙報河南情況時,雍正皇帝自問道:

“朕實在是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就不能放下意氣,替國家想一想,替朕想一想,非要為了少數人的失利阻撓新政?”

弘曆則義正言辭的回答:

“兒臣認為新政絕不能停止,田文鏡就是有錯,為了新政,也絕不能處置他!”

這裡面,有河南生員們希望弘曆專奏的關於田文鏡的錯誤舉措嗎?弘曆完成了對河南生員們的轉奏承諾嗎?

並沒有!

為什麼?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答應河南生員將意見和不滿轉奏雍正皇帝,乃至用“家長裡短”勸誡河南生員恢復考試,乃系對河南生員、天下讀書人的拉攏和安撫;在雍正皇帝面前,對田文鏡的鑑定站位,乃系表明鑑定站位雍正皇帝、擁護和支持雍正皇帝新政推行的態度。

然後,在面對朝堂文官的質問時,寶親王弘曆就像一個

“乖寶寶”站於一旁,讓劉墨林擔任了“得罪科甲官員”“代言人”

也就是說,弘曆的河南之行,讓劉墨林擔起了“當婊子”的罵名,自己卻在雍正皇帝和河南生員心中立起了一座穩固的“牌坊”

如果,河南之行,是弘曆在雍正皇帝刻意安排之下的有效延伸,還不足以證明弘曆對於雍正皇帝的相對忠誠和擁護,請繼續往下看:

02 山東之行的“辣手無情”,弘曆的目的何在?

在對弘時分析當前朝局局勢的時候,廉親王胤禩提到了寶親王弘曆在山東“殺巡撫、殺藩臺、殺臬臺,一連殺了二十多個官員,竟連旨都沒請”的行為,這個行為有多囂張?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巡撫,乃系一省領導,清朝時期,山東並不置總督官職,巡撫就是山東省的“一把手”

藩臺,乃系承宣佈政使,主管一省錢糧、民政,巡撫副手;

臬臺,乃系提刑按察使,主管一省刑獄、司法,巡撫副手;

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乃系清朝時期省級行政官員的基本組成,也就是說,弘曆將山東省級職能官員“一鍋端”了!

在雍正皇帝的高壓統治下,別說一省之中肯定不會發生整個省級職能機構官員“塌方式”觸犯國法,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集體犯錯並集體被殺的情況,更是絕不可能發生。

為什麼?

一省之大,總得維持正常的管理系統吧,總得有個掌事的人吧。

但是,弘曆就硬生生的創造了一個特例!

弘曆對“犯錯”官員的“辣手無情”固然會贏得對貪官汙吏零容忍之雍正皇帝的好感,更會贏得一省百姓的叫好和人心,但將一省官民生態硬性破壞,將一省職能機構全部摧毀,真就是對雍正皇帝的堅定擁護和支持?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這分明就是加劇原本就和朝堂內外官員關係就不融洽、統治效果並不理想之雍正皇帝的統治成本;會嚴重影響雍正皇帝的正面形象。

而且,弘曆將一省省級官員“一鍋端”的極端行為,是在並未請旨的前提下完成的,這又是對於雍正皇權的挑戰和威脅。

也就是說,弘曆在此時就已經將對雍正皇帝的“相對忠誠”明確表現出來,在為自己繼位以後的朝局掌握、人心收攏做準備了!

就《雍正王朝》的演繹來看,雍正皇帝揹負太多罵名,有著“九王奪嫡”事件的負面影響,有著昔日政敵的刻意抹黑,更有著清朝既得利益階層的攻擊;但同時,愛新覺羅·弘曆在“抹黑”“陷害”雍正皇帝方面,也絕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於弘曆此等挑戰皇權、威脅皇帝權威的行為,雍正皇帝為何採取了曖昧態度?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1、弘曆的行為說到底也是“為民除害”、“伸張正義”“王道”之舉,雍正皇帝處理他,名不正言不順。

2、就當時的情況而言,皇三子弘時的罪惡已經凸顯、皇五子弘晝的荒唐天下盡知,和對自身皇權的威脅和挑戰相比,雍正皇帝還不捨得失去這僅剩的皇位傳承人選。

3、最重要也是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雍正皇帝被矇蔽了!

廉親王胤禩對弘曆“外表寬厚儒雅、內心辣手無情”的評價,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無數次實踐得來的結論。

河南生員們“罷考”,弘曆被雍正皇帝賦予的差事只是“調查”,而並非“現在進考場,參加考試,就既往不咎”的巨大權力;可是結果呢?弘曆憑藉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

,讓雍正皇帝對其進行了高度評價和對其皇儲身份的進一步穩固認定。

山東之行,對山東官員們的“辣手無情”,對“竟不請旨”的罪行,弘曆就不會完美掩飾了?

愛新覺羅·弘曆,就是在利用其父雍正皇帝的愛護、掩護、袒護中,將“兩面派”的行為發展到極致狀態,用對雍正皇帝的“相對忠誠”,在穩固自身皇儲位置的同時,還收攏和安撫了天下人心,為登基以後的朝局掌握、臣民管控、人心所向奠定了絕對基礎。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03 弘曆對於弘時的毫不留情

弘時按照廉親王胤禩的“真心勸誡”,派人暗殺弘曆,卻被弘曆逃脫,並最終被雍正皇帝“含淚殺親子”,這是弘時在奪嫡之爭中的終極手段,也是奪嫡路上的最後一擊。

但弘曆在返回京城以後,反倒向雍正皇帝為弘時求起情來。

弘曆真的如此顧念兄弟感情、不願讓雍正皇帝傷心,更不願讓雍正皇帝揹負“殺子”罵名,就連暗殺自己的弘時,也不願讓雍正皇帝對其痛下殺手?

當然不是!

其實,早在弘時暗殺弘曆之前,弘曆就已經開始為弘時鋪設死亡之路了!

在廉親王胤禩分發家產以後,雍正皇帝曾經前往牢房見過隆科多一次,也就是這次和隆科多的見面,才讓雍正皇帝確認了弘時在“逼宮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讓雍正皇帝對弘時生出了殺心。

雍正皇帝為什麼突然想到前往牢房看一個“罪臣”?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因為圖裡琛的一次密報!

圖裡琛密報雍正皇帝的內容,《雍正王朝》並沒有明確給出。雍正皇帝問到:

“有這回事?”

圖裡琛回道:

“回皇上,真是這樣!是奴才安在那兒的一個耳目,報告奴才的!”

從圖裡琛和雍正皇帝的兩句對話,在加上雍正皇帝接下來前往牢房看隆科多的舉動,可以說明二個問題:

1、“這回事”是圖裡琛主動彙報的,雍正皇帝事先並不知道有“這回事”,更不知道圖裡琛在牢房裡也安插了耳目。

2、雍正皇帝緊急前往牢房看隆科多,說明圖裡琛彙報的“這回事”就是隆科多在牢房中受到了虐待以致發瘋,而且命不久矣。

那麼,圖裡琛為何會突然向雍正皇帝彙報隆科多的事情?他的目的何在?

別忘了,就是和隆科多交談以後,雍正皇帝才得知了弘時暗殺弘曆的消息,急忙派遣圖裡琛前往揚州保護弘曆。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這裡需要注意二點:

1、皇三子弘時是夜晚派出的殺手,而雍正皇帝是在第二天才將圖裡琛派往江南,他根本就不可能趕在殺手之前,保護到弘曆;

2、圖裡琛進入李衛的兩江總督府時,是大搖大擺、不緊不慢的“走”進去的;而到了李衛的跟前,為何又是手足失措的做出一副

“連水都沒顧上喝”的焦急樣子?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弘曆對於弘時的暗殺,早就心知肚明,早就做好了一切迎接準備,根本不需要圖裡琛護駕,只是必須瞞住雍正皇帝的“寵臣”李衛罷了!

別忘了,在雍正皇帝“含淚殺親子”以後,“不召自來”的皇四子弘曆和圖裡琛的一次眼神交流!

弘曆和圖裡琛在此時的眼神交流,說明了什麼?

說明圖裡琛已經在繼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後,成為了第三代帝王的鐵桿“侍衛領班”,成為了弘曆手中的執行“秘密差事”的心腹之人。

雍正王朝:這個被雍正皇帝痛恨的行為,才是弘曆成為皇帝的原因

說明,從圖裡琛主動“邀請”雍正皇帝前往牢房“探望”隆科多,並從隆科多口中得知弘時的巨大罪行乃至暗殺弘曆的想法,才有了雍正皇帝“含淚殺親子”的結果。

而這件“秘密差事”,將皇三子弘時清除的整個過程,就是在皇四子弘曆的直接授意下,圖裡琛的協作下,雍正皇帝的毫不知情下,順理成章的完成了。

廉親王對於弘曆那句“該出手時絕不留情”的評價和定位,絕對不是冤枉,更不是挑撥!但在這些腌臢行為的表面,還是弘曆對於兄弟感情的維護,對於唯恐雍正皇帝傷心的大孝在作掩護。

曾經在年羹堯身上得到表現,被雍正皇帝痛恨的“相對之舉”,才是新覺羅·弘曆,一步步登上皇位的“必勝法寶”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