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家長們都是希望自己的小朋友可以很聰明、很優秀。不過,不少家長並不清楚孩子什麼樣的行為是真的聰明,真的能代表以後又出現會有出息。

很多家長會把小朋友耍的小聰明,當做是機靈的表現。但北大校長對此發表了觀點,一語道破:這類小朋友看著機靈,長大以後幾乎不會有什麼出息了。

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朋友小李跟我分享了她的故事:小李和丈夫平時工作都非常忙碌,所以小李在剛生下兒子樂樂以後,出了月子就回到單位工作了,兒子都是由婆婆來照顧。

雖然會覺得老一輩人帶孩子會有一些觀念並不再適用了,但當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自己只是偶爾下班回來跟孩子互動一會兒。

有一個週末,小李好不容易休息了兩天,準備在家裡好好陪孩子。中午的時候小李特意親自下廚,做了幾個拿手的菜給孩子吃。

可沒想到兒子並不買賬,除了吃幾口肉,剩下的青菜一口也不動。小李眉頭一皺,覺得這樣可不好,一定是婆婆平時帶孩子的時候把孩子的口味慣壞了。

為了讓孩子攝入的營養均衡,不缺少維生素,小李開始跟兒子"講條件",她跟兒子說,只要吃掉這些青菜,就給他買喜歡的玩具。

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對於這個"誘惑",小朋友自然是拒絕不了的,可是,樂樂又確實不愛吃青菜。後來,小李在收拾廚房的時候,偷偷地瞄向了飯桌上的兒子,發現他正把青菜包才餐巾紙裡,然後扔進了垃圾桶。

等到小李回到飯桌前的時候,樂樂果然把菜都"吃"完了。看著兒子一臉的得意,小李心裡的感受還是很複雜的。

晚上跟丈夫和婆婆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婆婆聽後忍不住大笑,一邊笑一邊還說"我孫子可真聰明啊。"

這時小李意識到,不能在這樣下去了,婆婆這樣帶孩子只會對孩子一定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那麼,小朋友的哪幾種行為並不是真的"聰明"呢?

第一種,耍小聰明

有些小朋友的智商確實很高,對於某一件事情的反應很快,但如果沒有用在正地方上,只會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歪。

比如有的孩子挑食,不愛綠色的蔬菜,但家長一定會為了孩子的健康而逼著孩子吃。那麼這時候,有的孩子會強忍著"痛苦"吃下去,而有的小朋友則會通過自己的"智慧",很快地想出來一個能矇混過關,不用吃青菜的計策。

如果家長們不及時制止、教育孩子的話,小朋友就會覺得這招很好用,以後會經常通過耍小聰明來偷懶,來逃避一些努力的過程,這會使孩子人生的格局都變小。

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第二種,耍小手段

很多時候家長們在"強迫"孩子做一些他們不願做的事情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就會"裝模作樣",比如不想刷牙的時候,就會使勁晃動牙刷和牙缸,發出很大的聲響,然後在嘴上沾一定水,假裝自己刷過了的樣子。

又或是家長讓小朋友學習的時候,他就會把書本、筆都攤開,然後自己在一邊"休息",聽到家長的腳步聲的時候再坐在桌子前,一副認真學習的樣子。

其實這些"蠢事"不少孩子都做過,但家長們並不能忽略掉,一定要告訴孩子,現在偷的每一份懶,以後都是會付出代價的,很多事情都是做給自己的,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第三種,用眼淚奪同情

很多孩子在達不到自己的目的的時候,就會用眼淚來"攻擊"家長,讓家長心軟,然後滿足自己的願望。

這一招對於老人們來說特別好用,孫子孫女一哭,哪怕想要天上的月亮,也會想辦法去摘。

但這樣會使孩子不願意去努力,他們會覺得只要哭一哭,裝可憐,就會有人同情他,可這個社會上,只有努力才能收穫,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

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要怎麼做呢?

第1, 做好榜樣

家長的行為會無意間地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平時就經常耍小聰明,那麼孩子無形中就受到了影響,自然就覺得耍小聰明是沒問題的。因此,家長們自己要做到腳踏實地。

第2, 耐心引導

小朋友有耍小聰明的時候,家長們也不要太激進,直接嚴厲地批評孩子。畢竟小朋友並不懂這樣做是不對的,他只是單純地想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已。

因此,家長們要告訴孩子,耍小聰明是不會有大出息的,要把這種聰明勁用在提升自己上。

北大校長一語道破:這類孩子看著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小朋友會耍小聰明也是智商高的一種表現,但家長們一定要好好引導小朋友,讓孩子只有腳踏實地地努力奮鬥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大家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一起來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