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市降雨作物得“解渴” ,原來是人工降雨?

來賓市降雨作物得“解渴” ,原來是人工降雨?

來賓市降雨作物得“解渴” ,原來是人工降雨?

含有催化劑的炮彈發射升空,達到增雨目的。(視頻截圖)

10月23日一早,全市普降中雨,甚至局部有大雨。早高峰時期,城區多條路段出現短暫擁堵,市民紛紛在微信朋友圈“吐槽”:“這場秋雨來得真不是時候啊。”

有人為雨所“困”,也有人因雨水降臨而高興。“好久沒下雨了,地裡的甘蔗不知怎麼辦才好,幸好今天下了一場及時雨,緩解了旱情。”興賓區橋鞏鎮木土村村民莫大哥欣慰地說。

不過,您知道這場雨還帶有“人工”成分嗎?記者從市氣象局瞭解到,為緩解我市旱情和降低火險等級,全市氣象部門已於22日提前做好人工增雨的準備,隨時待命。昨日凌晨3時,市氣象局派出兩隊人員、忻城縣氣象局派出一隊人員分赴作業點,根據天氣形勢展開了3次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火箭彈12枚。此外,今天白天還將根據天氣形勢等條件展開人工影響作業。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影響的共同作用下,全市普降中雨,有效緩解了旱情。

據瞭解,人工增雨是指採用人為方法對空中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雲層施加碘化銀,以達到增加降水量的目的。目前,我市人工增雨採用火箭彈將含有催化劑的炮彈射入高空,向雲中播撒催化劑,對局部大氣的雲物理過程進行影響,增加雲中凝結核,加速雨滴生成,從而使雲的成雨效率提高,增加地面降水量。

既然可以人工增雨,為何要等這麼久?面對群眾的疑問,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解釋道,進行人工增雨有兩個必備條件,一是要有成雨條件,二是空域條件。首先,根據氣象學的原理,一般自然降水的產生不僅需要一定的宏觀天氣條件,還需要滿足雲中的微物理條件;其次,我們的上空分佈著各種民航和軍用飛機的空中航路、航線,為保證空域安全,在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之前必須要向空管部門申請空域,在空中航道的空閒時間才能進行。因此,人工增雨作業需在天氣條件和空域條件同時達到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實施。

。(記者 李冠才 通訊員 伍文輝 莫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