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牆”的前世今生

“哭牆”,是在耶路撒冷舊城的一段古代石灰石壁,其正式稱呼應該是西牆。這座牆最初是在希律王時期開始擴建的第二聖殿的一部分

。“哭牆”作為猶太教第二聖殿的遺址,代表了猶太聖殿兩度修建,兩度被毀的歷史,也是猶太人自從公元70年以後流離世界的精神家園,是猶太人之所以為猶太人的一個重要象徵,可以說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


“哭牆”的前世今生

耶路撒冷西牆及西牆廣場

“哭牆”的前世今生

西牆廣場全景(左邊是圓頂清真寺,右邊是阿克薩清真寺)


“哭牆”最早是作為希律王時期建造的猶太教第二聖殿的一部分而建立起來的。之所以是第二聖殿,這與以色列的歷史有關。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古代以色列的大衛王統一了猶太各部落,建立了統一的猶太王國,而大衛王的兒子就是著名的所羅門王,他在當時猶太王國的首都錫安山(這也是今天猶太教的聖地)上建立了所羅門聖殿,這座聖殿就被稱為第一聖殿是古代猶太人宗教中心和政治中心,據說先知摩西與上帝訂立的“十誡”契約石板就存放在供奉在聖殿中的約櫃中。不過公元前586年的時候,新巴比倫王國征服了猶太王國,第一聖殿被毀,大批王室成員、祭司、工匠以及其他猶太人被掠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從這以後,除了中間有短短的八十年的獨立外,其他時間以色列一直被古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所統治。大約

半個世紀之後,也就是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國消滅巴比倫王國,猶太人被釋放回故里,並允許他們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這一歷史記憶對猶太人以及猶太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哭牆”的前世今生

所羅門王及所羅門聖殿計劃

“哭牆”的前世今生

第一聖殿,即所羅門聖殿復原模型


根據希伯來聖經記載,當猶太人返回其故土後,開始在所羅門聖殿原址建立新聖殿。聖殿最終在公元前516年完工,這就是所謂的第二聖殿,但這時的第二聖殿並不包括今天西牆這一部分。今天西牆這一部分建築成為聖殿的一部分是因為公元前19年左右,以色列希律王開始擴建聖殿,使得聖殿面積增加了一倍,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哭牆”,是當時擴建後的聖殿的西牆的一部分。當然有考古學家認為在公元前4年希律王去世時,其實整個聖殿的圍牆並沒有完工,而是到了阿格里帕二世統治時期才最終完成的。


“哭牆”的前世今生

希律王

“哭牆”的前世今生

第二聖殿復原模型


公元前63年,以色列被羅馬征服,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即猶太省公元66年,猶太人開始反抗羅馬統治,這一反叛最終被未來的羅馬皇帝韋帕薌(Vespasian)和提圖斯(Titus)所鎮壓。在平叛過程中,提圖斯率領羅馬軍團在圍攻耶路撒冷時,將第二聖殿焚燬以報復猶太人的起義,只留下聖殿西牆,即今天的“哭牆”


“哭牆”的前世今生

耶路撒冷的圍城及毀滅(1850,David Roberts)

“哭牆”的前世今生

羅馬皇帝韋帕薌

“哭牆”的前世今生

羅馬皇帝提圖斯

“哭牆”的前世今生

公元70年被羅馬士兵從西牆上扔下的石頭


公元135年,由於猶太人不斷興起反抗羅馬的復國運動,因此羅馬帝國在鎮壓了猶太人的最後起義後,將猶太人驅逐,並把耶路撒冷改名埃利亞·卡皮託利納(Aelia Capitolina),猶太省改名為敘利亞巴勒斯坦(Syria Palaestina)。並且直到拜占庭帝國時期,猶太人才被允許在聖殿被毀紀念日(禁食日,Tisha B'Av,是猶太人哀悼第二神廟和耶路撒冷的毀滅,以及猶太人遭受的災難的日子)當天到耶路撒冷朝覲,其他時間不允許進入耶路撒冷,並且羅馬帝國曾在聖殿遺址上修築了一座朱庇特神廟。從此,猶太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流散到全世界,只能在每年聖殿被毀日可以到西牆哭泣禱告,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哭牆”之名

“哭牆”的前世今生

西牆上的石頭


公元7世紀時阿拉伯倭馬亞王朝佔領巴勒斯坦,巴勒斯坦開始逐步阿拉伯化,這也就是今天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由來。阿拉伯人允許猶太人在聖殿入口附近禱告,具體位置在今天威爾遜拱以北,西牆隧道之內公元705年,阿拉伯人在第二聖殿遺址上建立了阿克薩清真寺這一伊斯蘭教聖地,這樣西牆也就成為了伊斯蘭教聖地的一部分,但猶太人仍然將之看做是猶太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仍然每年到此哭泣禱告以表示哀悼,同時也有很多猶太人也將自己的心願或哀悼寫在紙上塞入牆的縫隙中。這其實就是“哭牆”這一稱呼的來源。


“哭牆”的前世今生

耶路撒冷的西牆(十九世紀)

“哭牆”的前世今生

從哭牆廣場看到的阿克薩清真寺

“哭牆”的前世今生

阿克薩清真寺的銀色圓頂

“哭牆”的前世今生

1870年西牆的照片

“哭牆”的前世今生

1891年猶太人在西牆哀悼


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哭牆”這一稱呼其實並不是猶太人自己對這一聖地的稱呼。事實上,早期使用“哭牆”這一稱呼來指代第二聖殿遺址的西牆的,主要是基督徒,並且這一稱呼從英國統治時期到六日戰爭時期被使用。相反猶太人並不接受“哭牆”這一稱呼,認為這一稱呼是貶義的,其正式的稱呼應該是“西牆”。雖然這座牆被認為是伊斯蘭教聖地的一部分,但是猶太人可以在此祈禱和朝覲也同樣是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


“哭牆”的前世今生

1917年英國佔領耶路撒冷後西牆上的猶太軍團士兵

“哭牆”的前世今生

這種隔離牆是阿拉伯人、猶太人和英國統治當局之間對抗的催化劑

“哭牆”的前世今生

1934年在西牆執勤的英國警察

“哭牆”的前世今生

1946年英美委員會成員1946年訪問西牆


由於“哭牆”是猶太人被禁止進入耶路撒冷時期悼念聖殿被毀滅的遺址,所以隨著現代猶太復國主義的興起,很多猶太人都試圖購買西牆及其附近地區的所有權,但沒有一個獲得成功——畢竟這也是伊斯蘭教聖地。由於西牆同樣也是伊斯蘭教聖地阿克薩清真寺的一部分,所以從20世紀初開始,西牆成為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摩擦的重要原因

,因為穆斯林們擔心如果猶太人獲得西牆的所有權,將會進一步提出對聖殿山和耶路撒冷的訴求。因此,在20世紀早期,圍繞西牆的暴力事件變得司空見慣,最嚴重的一次是在1929年,大約133名猶太人被殺,339人受傷。而在隨後的騷亂中,110名阿拉伯人被殺。1948年第一次阿以戰爭中,約旦實際控制了東耶路撒冷。在約旦統治時期,猶太人被完全逐出耶路撒冷舊城,並禁止猶太人進入舊城,從而遏制了猶太人在西牆附近朝覲。而到1967年六日戰爭後,以色列獲得了西牆遺址的控制權,並在獲得對西牆遺址控制權的三天後,就拆遷了耶路撒冷舊城東南角的摩洛哥區,建立了今天的西牆廣場,用以禮拜和公眾集會


“哭牆”的前世今生

1967年六日戰爭後在西牆合影的以色列士兵

“哭牆”的前世今生

1967年拆除西牆摩洛哥區

“哭牆”的前世今生

拆遷後的西牆及西牆廣場


猶太教傳統中,西牆被認為是建立在所羅門王第一聖殿的基礎之上的,“永遠不會被摧毀”,是神聖的,很多猶太先知都是在西牆得到了啟示。正是因為如此,猶太教認為西牆本身就是聖物,甚至靠近聖殿山西南角面向猶太區廣場的小西牆區域甚至被認為是最接近至聖所( Holy of Holies)的所在。而由於這一區域是長期被迫遠離家鄉,流散四方後對於故鄉的唯一寄託,有不少猶太人在聖殿被毀日到此朝覲時哀悼,表達自己的哀思。


“哭牆”的前世今生

中間箭頭所指即為威爾遜拱

“哭牆”的前世今生

西牆:左邊拱門即為威爾遜拱

“哭牆”的前世今生

威爾遜拱內男性區

“哭牆”的前世今生

威爾遜拱內女性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