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即將來臨,作為在北京上班的外地車牌該何去何從?

北京盛昂


本來北京限牌搖號就是因為車太多,交通堵塞太嚴重,停車也不方便,北京機動車保有量2018年大約是608萬輛,上海大約是400萬輛,可見差距。

2011年開始實行搖號政策時,大家蜂擁去4S店,優惠什麼統統沒有,有現車就行,排隊交錢,其情之盛可見一般。當時還有4S店給我打電話,被我“嚴詞拒絕”,現在想來人家是給你送錢來了,居然不要,只能自嘲。

結果限牌搖號一陣後,搖中機率實在太低,有些人迫不得已開著外地車湊活一陣,後來發現這外地車在北京挺好,五環以外撒丫子開,高峰時段之外也能進五環,週六/日全北京隨便開,特別是16年後,可以APP在線辦進京證,更是方便,這外地車是越來越多,有些北京本地人搖不上號都去買個外地牌照先開著。

這樣以來,限牌的效果大打折扣,道路擁堵,週六/日更堵;停車也成為大問題,很多車沒有固定車位,隨便停,混亂不堪;有些外牌司機又不太遵守交通規則,什麼酒後駕車,什麼遮擋牌照,什麼不按禁行號牌上路的,什麼開黑車拉活,北京臺的【法制進行時】天天都能看到。

這樣以來,北京人搖不到號,外牌反而開的歡,老百姓不幹了,相當於限制了北京人(大多數人還是不想辦外牌的),方便了外地人;政府的限制措施也失去了效果,民情洶湧之下,2018年出臺了新的對外地車的限制措施,2019年11月1日時效:

目標就是:“為精準管控以異地上牌長期在京使用方式規避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的車輛,確保機動車總量調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具體就是: 1. 限制範圍擴大到六環加通州 2. 每年只能辦理12次進京證,每次7天 3. 沒辦證,或超期又在限制範圍內支路等級以上城市道路停放的,扣減可辦理進京證天數。

這樣以來,外牌要麼一年開84天,要麼每7天開出六環(12次),要麼自己有固定停車位(但也就能跑84天),估計這樣以來,能少不少外地牌車。

可能這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但這是當下相對公平的選擇。


慕信


個人觀點,緊供參考!我贊成這說法!就向是我家就只能停一輛車的車位來了兩三個親戚都各自開了個車來佔我的車位!時間長了我的車停哪裡去!都讓他們停我門口我停家裡了,我出門也還是有車堵了我的路不放便走又怎麼辦???打發他們走只是唯一而又為難的辦法!!還不能說不叫他們來了。。。


果果188137406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降低打車出行成本和響應速度,優化汽車租賃和共享汽車業務;提高私家車用車成本,比如停車費、擁堵費、保險等,在優先通行權上也加以限制。

這些是要在限行之前做好的,至少這種相對公平的政策和營造理性的購用私家車氛圍。

然後再考慮,對外地車的限制上,當然,很多北京人也無奈購買了外地牌照的車,這個跟購買皮卡車一樣,很多時候不是說非買不可,只是覺得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可能用不到但有備無患。

到時候外地車用完時長只能停駛或者換車開。這個用車成本比較高並且效率不高,可能只有週六日開一下,車的損耗和折舊以及保險都是存在的,算下來很不合算,並且堵車如此嚴重,還容易影響情緒,導致路怒。停車不好停,就容易堵應急通道,勞斯萊斯都扛不住。

理性來說,外地牌照車在北京的使用成本太高,使用效率太低,懂不懂查外地車的限行,扣分罰款。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那個路權自由的時刻早點到來。這也是中國城鎮化發展比如面臨的矛盾,只能交給時間和公眾的出行覺悟。



張慧Pintu


為什麼不能反制裁呢?河北限行外地車不能進,山東限行外地車不能進,每個省都這樣搞北京估計吃飯都成問題。專家的策略在我看來是錯的,你可以收費,但不能限,交的起錢你就開車,交不起就別開,就這麼簡單。專家是覺得自己有京牌車,所以出損招。


弱電工程123


沒有外地人,至少北京人能養活自己,就業沒壓力,出門不擁堵,看病沒號販,孩子上學輕鬆,就算買菜貴了,北京人也吃得起!人員疏散,是作為大城市必經之路,如果外地人回老家都餓不死,當初為什麼哭著喊著還要來闖北京?作為北漂的日子就那麼舒坦麼?那些留守兒童怎麼產生的??這個世界離開誰,地球一樣轉。還城市之安穩,為城市人著想,真不是攀比誰餓死了誰,是要看整體發展趨勢


甜蜜me


這個政策管制的是純北京人,跟外地牌照的外地人關係不大,有事辦進京證,一年辦的次數足夠了屁影響沒有。本地人外地牌照怎麼辦,一年的次數能夠,賣車吧,不說賠多少錢,賣給誰誰買。賣了賠不少錢不賣不讓上路,能搖上號誰上外地牌照,不上外地牌照,靠搖號,到死都沒用上車誰管?


清風150024721


這個話題很容易引起地域之爭。很多人掛在嘴邊的就是這套說辭:北京是全國人民的首都,也有我一份,憑啥我不能去。甚至帶著去禍禍的心理,吃北京罵北京糟蹋北京的也有相當一部分。他們都忘了一件事,北京是首都之外,更是北京人的家。主人再大方,再好客,也架不住客人太多呀。

交通其實只是一個北京人生活的縮寫。作為一個外地人來說,在北京待得不舒心了,煩了,大不了就換個城市,實在不行還可以回自己的老家。而對於北京人來說,這裡就是家,他們能往那兒退?

首都的“首堵”已經很著名了,包括還有霧霾。至於說外地車何去何從?只能是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這本身也是政策要達到的目的。


實現一個曉目標


按照規定,處理方法只有一類,就是車送回家去賣掉或者給家裡人開。之所了有此項規定,確實是北京的車輛過多,堵車成為了習以為常的事情,行車在馬路上,10輛車就有1-2輛的外地車,確實也是佔據了北京交通擁堵的一席之地。

之前在網上聽過很多的罵聲,有北京人民拍手叫好的,有外地人民舉手抗議、靈魂拷問的。但是問題同樣處境的人回頭想一想雙方的觀點,站在對方的處境上想一想,如果在自己的家鄉,每天充斥著大量的外地車跟自己搶車位、搶車道,讓自己每天上下班的途中增加了過多的時間,影響了生活,我想大多數人應該也是憤怒吧。

話再說回來,北京如今霧霾十分嚴重,記得之前限行治理後,確實出現了北京藍,我們都曾經成為過北京藍的“朋友圈攝影師”那麼也說明,不論是北京人還是外地人,生活的質量也是我們做關注的焦點

其實廣大的外地人民也不必哀聲載道,畢竟北京的交通還是挺發達的,地鐵線路基本覆蓋了整個北京,還有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實在非要用車,北京有的是租車公司,便宜的,核算下來和養車的費用也沒差多少。

2019年11月1日起,新的對外地車的限制措施將開始實行,以下是外地車輛應該注意的小問題:

1、進京證每年可以辦理12次,每次辦理可開7天,一共84天,但是不能連續辦理,每月可辦理一次

2、外地車牌不僅不可以未辦進京證不僅不可以在六環內行駛,按照規定也不可以停放。


討個說法


作為十幾年的北漂說幾句:

這個政策的誕生就是為了遏制當地人搖號不中上的外地牌照,和京牌外地人開的車(這一類以黑車及出租出售京牌謀利為主,是該政策的主要打擊對象),京人外牌被誤傷了,相信會有後續的政策來應對該矛盾,我們的政府不僅要治理惡疾更要化解矛盾而不是製造矛盾。

城市擁堵問題是一直以來都存在且越來越尖銳的,從該政策可以看出政府治理擁堵的決心和執行力,遠期我看好治堵的成效,所以不管是當地人或者是北漂也罷打工族也罷,都希望北京的路面能暢通,減少了浪費能源和生產力,上下班的心情也會好起來,城市矛盾會越來越少,最後祝大家出行愉快!


歡樂豬隊友


遷都吧 我很喜歡過年那幾天 遷都的話天天都是過年 外地朋友們不是喜歡北京 是喜歡首都 遷都的話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還給本地人清淨 還能給外地朋友們建設首都的機會 還能發展新首都以及周邊基礎設施建設 拉高GDP 盤活建築行業 運輸行業等 多好 趕緊遷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