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是否諾獎不重要,重要的是潘建偉團隊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信是否能夠領先世界,大家認為呢?

佛乃清淨心


嗯,有道理,畢竟諾貝爾獎更多是個人榮譽,而科技的領先才是國家強大的根本。

科技研發的重要性

說到這個我就想起,當年國家一窮二白的時候,要不是堅定的不惜一切代價發展兩彈一星,到現在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豈能有今天的國際地位?世界上能讓美國感覺到威脅的國家真不多,一隻手數得過來,中國是其中一個。


我國的量子信息技術現狀

目前,我國在量子信息領域處在世界前列,在量子加密通信方面更是遙遙領先於世界。在量子計算方面,我國稍落後於美國,但落後並不算嚴重,在可追趕範圍內,畢竟我們起步較晚。


量子計算方面的差距

前兩天,谷歌在《自然》雜誌上正式刊登了論文宣佈其擁有53個有效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上在量子隨機線路問題上超越了經典的超級計算機,證明量子優越性,而谷歌所說的量子優越性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量子霸權!

我國的研究落後了嗎?

而國內在量子計算方面追趕的中科大團隊則幾乎在谷歌論文正式刊發的同一天提交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的玻色採樣論文,雖然看起來跟谷歌相比差得有點遠,而中科大團隊方面表示正在努力提升可操控的量子比特數,計劃爭取在明年年底發佈50比特左右的玻色採樣量子計算機。(注:玻色採樣與谷歌的隨機量子線路採樣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也就是兩國目前走的路不盡相同。)

如果真能實現,那麼我國跟世界最頂尖的科技公司在量子計算方面的差距就只有一年時間了,而在量子加密通信方面,他們則落後我們至少兩三年。


量子加密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的戰略意義

量子加密通信方面,目前還不知道有什麼戰略意義,現在已經鋪設的京滬幹線量子保密通信線路並非軍事專用的,而是同時應用於金融、政務、國防、電子信息等領域,實際上對於軍事用途,在目前的經典密鑰加密情況下已經足夠安全了。不過未來的真正量子計算機將摧毀這種安全性,在構想中的量子計算機面前,大多數數字算法產生的密鑰都不堪一擊,因此,真正的可編程通用量子計算機發明出來首先考慮一定是軍事用途,即使會用於科研,各國應該也會技術保密,並禁止出口。


潘建偉有可能拿諾貝爾獎嗎?

無論是量子加密通信還是量子計算機的研究方面,其實都屬於理論的技術應用,個人感覺潘建偉要藉此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是沒有首創性,印象中發明計算機和發明手機也沒有拿過諾貝爾獎吧……其次現在首個證明量子優越性的並不是他,已經被谷歌搶先了。

那麼潘建偉有沒有可能得諾貝爾獎?我認為有可能,但不是因為量子加密通信和量子計算機,而是因為22年前在奧地利跟他導師首次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實驗成果。我覺得這個實驗意義非凡,而他是論文的第二作者,我覺得如果他導師因此拿獎的話,潘建偉一起拿是有可能的。


星宇飄零2099


潘教授團隊研究的東西,一種情況可能是已經站在了目前所謂量子計算機與通信科技的前端,另一種就是偽科技。沒有第三種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其理論上看,不太符合現在的科學觀。也可能是潘教授發現了科學新大陸!

就比如量子糾纏問題,這個量子糾纏是說兩個糾纏態的“量子",一個發生狀態變化,另一個馬上也隨之發生變化,就好比共振一樣。並且這個“勾通“或者說“心靈感應"不需要時間,也不受距離限制,好比5000萬光年的黑洞感應可瞬間到達。

但是這是完全違反相對論的。然後人們為了自圓其說,說量子糾纏不能傳遞信息!

信息本質就是能量(噴子可以無視這句話),言外之意也可理解為量子糾纏不能傳遞能量!

這時,量子糾纏就顯得與相對論不發生衝突了,而且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樂土。

這時,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量子糾纏"理論卻被抬上了檯面,進行大張旗鼓的投資“開發"。

這種“量子糾纏"理念不知道與“水變油"和"永動機"是不是有相同之處!

然而問題是,明白人會相信這套理論說法麼?所以提出疑問太正常不過了。量子糾纏的描述也違反現在的經典物理規律。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界究竟要怎麼看待這種矛盾重重的量子糾纏問題?難道要選擇神學來解釋?

科學的終點就是神學?是不是打這來的!

而且,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必須依靠單光子之間的互相作用。自由控制單光子那可是量子技術裡最高等級的理論和科技,實現起來異常精密高端。甚至人們都懷疑,單光子能否被自由操控!

所以說,潘教授研究的項目,一種可能是極高端的量子技術,一種可能是偽科技。如果非要找出第三種可能,那麼就是神學!

也有一種正象池教授所說,掛羊頭賣狗肉。嘴裡喊的是野山參,實際上是胡蘿蔔!

本文只是在分析問題,不存在任何歧視內容。


力銘趣談經濟分析


這個提問本身就十分滑稽可笑,潘建偉團隊的光量子(加密)通信與計算機,本身就是子虛烏有,純屬詐騙國家經費的偽科技,何來先進與不先進之說?至於扯上諾貝爾獎,更是無腦大笑話!

如果按照潘建偉本人那些可令天下人目瞪口呆的自述,以及媒體對他每隔十天便有一個"世界級重大突破"的宣傳,他拿下100個諾獎都沒問題,但本人早就強調指出:他那些掛羊頭賣狗肉與畫餅充飢的偽科技,可以騙得了我們科學素質低下的國民,但騙不了國際社會,所以本人斷言:如果潘建偉能拿到一個諾獎,那麼本人的相遇頻率理論體系與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等便可拿到100萬個諾獎!

上述雖然是氣話,但絕不是信口開河地惡意誹謗潘建偉。

本人以納稅人的身份質疑光量子偽科技的文章,以及討論本人質疑光量子偽科技的文章,累計總瀏覽量已超過2億人次以上,光量子偽科技詐騙集團是否樂意回覆質疑,請看著辦!

一、《光量子偽科技詐騙集團對國家與社會的危害已十分嚴重,是否應該立即實施抓捕與審訊?》

:https://m.zjurl.cn/question/6678514235095384333/?app=news_article&app_id=13

二、《量子加密通信在本質上是激光通信,卻掛羊頭賣狗肉上股市圈錢,為啥?》

:https://m.zjurl.cn/answer/6677750206156505355/?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77750206156505355

三、《如果光量子科技之真偽來一次電視大辯論,那些科技製造者敢與質疑者決戰嗎?》

:https://m.zjurl.cn/answer/6643999413599469828/?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43999413599469828

四、《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質疑潘建偉在量子力學方面的成就?》

:https://m.zjurl.cn/answer/6536377641086222596/?iid=51430318744&app=?news_article&share_ansid=6536377641086222596&app_id=13

五、《為什麼仍有人抹黑潘建偉院士?》

:https://m.zjurl.cn/answer/6604441977847021831/?app=news_article&app_id=13

六、《宣稱發明鉀鈉鉀分子與晶體劈開單光子的潘建偉大師算是民科呢?還是中小學肄業學歷?》

:https://m.zjurl.cn/question/6677569609115107596/?app=news_article&app_id=13

七、《本人預言量子計算機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是原子、分子的非糾纏型,而不是光子型,你認為呢?》https://m.zjurl.cn/question/6674205518384333060/?app=news_article&app_id=13

本人真名″池昭新",廣西人。從2017年初開始在中央主辦的人民網巜強國論壇》質疑光量子偽科技,至2018年初轉入《今日頭條》繼續質疑,至今先後發佈的質疑文章大約有200多篇,其中對量子偽科技影響巨大的著名評論文章是《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質疑潘建偉在量子力學方面的成就?》,可進入本人主頁查找第一篇置頂文章便是,也可以用本人姓名"池昭新"在頭條搜索。

本人的主要科技成就是創立相遇頻率(又叫時間密度)理論,並在研究城市交通、能源、水源、產業、生態與安全等一系列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發明"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這是解決世界所有城市通病的唯一正確模式。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對諾獎不迷信

三年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潘建偉接過半個上身大的紅皮證書——“最具含金量”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

41歲成為“最年輕中科院院士”的他,以45歲之齡,領銜中科大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五人團隊,刷新中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的“最年輕獲獎者”紀錄。

兩年後,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發佈年度十大人物,中科大教授潘建偉上榜,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前沿研究領域的開創性實驗貢獻。

三年後,美國科學促進會宣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貢獻。

這是克利夫蘭獎設立90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榮譽。

2016年“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隨後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量子糾纏分發在1200-1400公里的尺度上實現,更是吸引國際科學界矚目……“潘之隊”享譽海外,

潘建偉院士已經獲得了太多國內外極具含金量的獎項和榮譽,證明了他在該領域的突破性貢獻,沒有必要對諾獎太刻意的追尋!

對科研要執著

留學歸來的十幾年時間裡,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已經培養了陸朝陽、陳宇翱等數位“操縱光子的巫師”;

從三光子到二十餘個光子,一路保持世界領先,將“量子糾纏”進行到底;

他將“量子隱形傳態”從科幻世界帶進現實,就在近日實現了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的重大突破,再次實現距離和維度的多次跨越。

如今,他完全可以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但他還在為對自己導師的承諾而堅守——

在奧地利,博士導師、量子實驗物理權威塞林格問:“你的夢想是什麼?”當年28歲的潘建偉壯志滿懷地回答:“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正是藉助這些基礎特性,量子保密通信正在中國率先從夢想王國邁入產業化軌道;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精密測量的基礎研究,也日益成為大國“必爭之地”。至少15年以上的長遠目光,令潘建偉團隊在中國的這些前沿應用領域,牢牢佔據主角的位置。

天才要有責任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辦公樓,迎面就是大廳牆上銘刻的著名物理學家、中科大近代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趙忠堯生前的一段話:

“回想自己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國繁榮昌盛、科學發達,我們已經盡了自己的力量,但國家尚未擺脫貧困與落後,尚需當今與後世無私的有為青年再接再厲,繼續努力。”

潘建偉院士曾談到自己十幾年前把學生送出國學習先進量子信息技術的初心,“當時,如果我在國外僅掌握一項技術,我覺得回國可能什麼都幹不成。我說咱們做一個約定,大家把幾個技術全學會,然後在適當的時候一起回來,一起合起來做一點別人、別的團隊做不了的事情。”

天才科學家有著比普通人更艱鉅的重任,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領先於歐洲和北美,這是中國科學家不懈努力掙來的成績!


瀚海星雲


懂得人不做聲,不懂得人在胡亂想象,還有的不分青紅皂白指責謾罵!學術是很嚴謹的事情,有不同意見可以通過專業渠道開誠佈公的質疑,探討,交流,也可以憑藉自己持有的確鑿證據去揭發所謂的騙局,而不是做一個毫無道德底線的人去惡意攻擊!試問你自己對科學發展貢獻出了什麼,誰給你們的資格去辱沒潛心研究的科技人員?誰給你們站在道德制高點兒上去貶損別人的權利?愛國就是做好本職工作,而不是靠罵別人是騙子,別人是賣國來抬高自己!事實的結果往往是相反的!


終極數學


潘建偉的量子理論研究,本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平常事。

科學研究,就是探索未知,就是要打破已有科學體系,就是要打破常規。否則,還要科學幹什麼?

當前,在我國科技界,一些人口裡把科學吹得神乎其神,嚴然一副科學即一切,科學才是人間幸福的的唯一,只要有了科學,人類就有未來,人間就會幸福。甚至,為科學,反中華傳統文化,反中醫。中華傳統文化反科學,中醫不科學。大有隻許科學發展,其它統統滅掉的氣勢!

但還是這些人,又以各種名頭,大反中國的科學研究。什麼不合科學道理,不會成功,什麼浪費納稅人資金,聽起來非常合理,理由冠冕堂皇,無可辯駁。

我真不明白,他們是愛科學,還是反科學?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目的何在?

真實目的令人深思!


趙先生5630


量子隱形傳態與量子觀測就坍塌,這個自相矛盾的假說,現實中根本無法實現與應用,所以就是量子力學中隱形傳態不死不活的貓就是偽科學。愛因斯坦“上帝不會擲骰子”也就是指這種理論現實中根本不能夠實現。

潘的量子計算機量子與量子通信機制造成功,也必須是海市蜃樓超乎現實。

潘的“量子計算機”是在一個激光光路實驗平臺,與一個電子程序控制器組成。都電子控制光子了,哪裡還會有量子技術的存在。所以根本和量子計算機不沾邊。“量子通訊”根本沒有單光量子的參與,還是激光與光纖通信,用什麼樣的數學模型加密,都和量子通信沒有關係。

量子計算機與量子通訊機,必須是操縱一個量子(一個能量顆粒最小且不可分割顆粒,利用自身的信息,極相和旋轉方向),應用單量子糾纏與量子隱形傳態製造。做不到就不能夠叫做量子通訊或量子計算機。或象其他國家或單位如華為,稱作“模擬”是可以的。其實這模擬不能夠模擬出,量子糾纏與隱形傳態,所以和量子也關係不大了。

科學是唯物主義,真理必須實踐驗證,不能夠張冠李戴掛羊頭賣狗肉。


行仁履義


把諾貝爾獎看的重的人,本身就是犯了以洋為師為標準的錯誤。難道我們中國人的成就需要西方洋人認可才算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醜陋的洋人就會故意打壓中國的發展,完全沒有什麼公理公義了。那個楊振寧倒是獲獎了。可他不是代表中國,也沒有為中國做貢獻。潘建偉研究的東西,根本不需要外國人來評論對錯。只要他的研究成果對中國有利有用,那他就國家棟梁之才。


瀟灑走一回7716


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當然值得慶賀,錦上添花嘛!不過也不要太在意諾貝爾獎。譬如莫言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是國人對他的認可度非常之低。“雜交水稻”之父袁老,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國人就非常尊敬他!。又譬如哈佛大學那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教授們給俄羅斯開出來的“休克療法”還不是把俄羅斯經濟搞得一團糟。而我國的經濟四十年高速發展,我國的經濟學家一個都沒有得到過任何獎項嘛。


誠信贏天下173385042


潘建偉院士領導的量子信息領域是一種新型的技術,目前可以說是世界領先的,量子通訊更是拔得頭籌,確實,諾獎是科學領域中最高的獎項,獲得它是一種崇高的榮譽,獲得不獲得有重要性,但沒有重要到哪裡去,況且,當一位科學家做出的成就貢獻足夠大時,諾獎自然就會頒給他。

獲得諾獎與否與這項技術是否能夠領先於世界相比確實不重要,而且從該技術的應用上來說,特別是量子加密通訊,如果一個國家擁有那肯定不會共享出來,所以想要以這項技術貢獻全世界是不可能的,就像尖端武器技術一樣,誰會拱手相讓?而且也從未聽說過某個國家的“黑科技”能夠獲得諾獎的,因為諾獎的評選是看重這項科學理論、技術是不是對整個人類發展有著重要突出貢獻的,注意是整個人類。

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即便潘院士使我國在該領域中在世界拔得頭籌,也不太可能會獲得諾獎,畢竟該技術算的上是黑科技了。就現在來看的話,量子加密通訊已經投入使用了(京滬幹線已經有超過150個用戶在用了),通用型的量子計算機還沒有眉目,仍有許多難關需要解決。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