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銀之美9


蓮花玻璃託盞   元 盞高4.8釐米 上口徑9釐米 下口徑15.2釐米 壁厚0.15釐米 底徑3.4釐米 託高1釐米 1975年甘肅漳縣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藏   由盞,託各一組成。湖藍色,半透明,內含無數氣泡,有虹彩現象。盞、託均作蓮花狀。盞由七瓣蓮組成,表面光潔,平底。託沿由八瓣組成,託壁內外呈八角形,底部輪廓不明顯,均為模壓而成,成器後經過打磨。形制優美,色澤晶瑩,宛如出水芙蓉。

掐絲琺琅象耳爐   元末 通耳高13.9釐米 口徑16釐米 足徑13.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銅胎鍍金。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爐身腹上部飾鍍金弦紋一週,其上以淺藍為地飾黃、白、紫、紅四色菊花12朵,花心用銅鍍金乳釘嵌成;其下以寶藍為地飾紅、白、黃三色番蓮6朵。腹下一週蓮瓣紋。全身釉色渾厚和諧,富麗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藝術作品。此爐的鏨花爐膽、圈足及雙象耳均為清初時後配。

掐絲琺琅蒜頭瓶   明中期 高33.5釐米 口徑3.8釐米 足徑1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銅胎鍍金,御用監製造,圓形,下垂腹,細頸小口,口下鼓出似球狀,俗稱蒜頭,一鍍金銅蟠龍盤繞於瓶身。瓶通體以淺釉為地,飾纏枝蓮紋;腹部飾盛開的大花八朵,花上分別承以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寶,圈足內鍍金,光素無紋。


套料荷花紋缸   清 高12.4釐米 口徑16.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玻璃廠制,用低熔點玻璃製成。缸體近似缽形,無足,用黃白料製出缸體,再以紅玻璃套飾紋樣。圖案為通景荷塘,荷花盛開,並有蝴蝶,蜜蜂戲飛於花間。近底處飾山石一週,延至底部以代足、底有楷書“乾隆年制”刻款。用料細潤,色彩極佳,黃色潤如雞油,紅色燦如寶石。紋飾圖案疏朗自然,活潑生動,是清代料器的上乘之作。

黃玻璃水丞   清 高5.6釐米 口徑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水丞以黃色玻璃製作,通體呈圓球狀、器上有一圓形小口,底部略平,陰刻“雍正年制”四字款,此器由清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燒造,精緻小巧,色彩鮮豔。腹內可貯水,並附一銅質小勺,是置於書案上的貯水器。

銅胎掐絲琺琅天神八寶   清 通高45.5-40釐米 山東省泰安市博物館藏   佛教祭品,一組八件,分別由八寶、天神和底座組成,底座形制同,均飾掐絲琺琅雲紋,填以深藍、淡藍與月白色釉。每個座上各立一天神,形態各異,服飾不一,容貌神情各具特色。每位天神身上均纏繞一鍍金長繩,又從身後冉冉升起一朵祥雲;每朵祥雲上託一精緻的寶器,即:寶蓋、金魚、寶罐、蓮花、法螺、盤腸、寶傘、法輪,象徵吉祥如意。做工精湛,


磨花玻璃杯   清 高3.4釐米 口徑6釐米 北就故宮博物院藏   玻璃杯茶色透明,外壁磨有山石花卉圖案。器形較小,口部微斂,底略內收。杯底鐫刻“乾隆年制”四字款,清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燒造。所謂磨花玻璃,是以鉈制玉器的方法,在玻璃表面碾琢出各種紋飾或圖案。乾隆時期的磨花玻璃,受歐洲磨花玻璃的影響很大,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黃地套綠玻璃瓜形盒   清 高4.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器胎以淡黃色玻璃製成,胎中呈現有黃紅二色相間的攪絲紋。盒分蓋、底兩部分,整體為一甜瓜形,胎外套飾綠色透明玻璃,並用成花葉狀。此盒由清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燒造。器胎的玻璃料仿照天然瑪瑙色彩,設計製作時又採用了類似玉器工藝中的“俏色”手法,是清代玻璃器中的上乘之作。

銅胎掐絲琺琅文殊菩薩   清 高31.4釐米 底長23.4釐米 寬10.3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頭戴寶冠,高髻,面相豐滿,衣帶飄拂,手臂飾臂釧和向上升起的蓮花,身著貼身衣裙,胸腹裝飾百寶瓔珞,倚坐臥獅背側。文殊及獅子下有蓮座,神態沉靜。掐絲規整,填料嚴實,全身以藍色琺琅為基調,色彩豐富。


白地套紅玻璃雲龍紋瓶   清 高29.5釐米 口徑9.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涅白色玻璃胎,體呈圓形,喇叭狀口,細頸,闊腹,矮足,平底。胎外紋飾為紫紅色玻璃,瓶口飾弦紋一週,頸部飾蕉葉紋,肩部飾蔓草紋和如意雲紋,瓶腹部為雲龍戲珠圖案,近底處飾蓮瓣紋。瓶底鐫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瓶由清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燒造,花紋繁縟,胎體厚重,是乾隆時期套料玻璃器中較大件作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