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銀之美7


鎏金花鳥鏤空銀冠   遼 通高30釐米 口徑19.5釐米 1986年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龍山遼陳國公主與附馬合葬墓出土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冠頂呈圓形,兩側有立翅,上寬下窄,各向外敞。全用鎏金薄銀片製成,通體鏤空、鏨花,正面及立翅均飾相對鳳凰,展翅欲飛,周圍襯以纏枝花卉,紋飾和諧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據墓誌記載,墓主陳國公主為遼景宗耶律賢的孫女,死後葬於開泰七年。此

魚龍提樑銀壺   遼 通梁高43釐米 壺高34釐米 1979年內蒙古赤峰城子出土 赤峰亦文物工作站藏   容器,銀質。呈雙魚龍形,直口,長頸,扁圓腹,平底,有蓋。從頸部到底部錘鍱雙魚龍,頭尾相向,作戲殊狀。提樑作帶狀,兩端捲曲,各拴於一小環,環中套入一展翅長尾鳥形器耳。樑上飾七束三瓣花紋。蓋呈葫蘆狀,蓋沿平展作四瓣花形,蓋頸栓一長鏈。此壺魚龍形象矯健有力,鰭、鱗紋飾精細入微,是契丹民族前期仿唐代金

鹿紋銀馬蹬壺   遼 高26.5釐米 1979年內蒙古赤峰城子出土 赤峰市文物工作藏   容器。銀質。馬蹬形,平底,直口,有蓋;蓋面微鼓,正中有蓋鈕拴孔,口沿下有一小環,蓋面及周沿飾四瓣花紋,提樑作雞冠式,中間有一孔,器腹稍鼓,兩面鏨花內容相同;中間有內外兩個菱形圖案,中央鏨一鹿,昂首垂尾,四肢蜷曲,作臥伏狀,神態自若;鹿前、後各綴一“佛山”,上端飾靈芝,下端飾海浪紋,地為魚子紋。壺身左右兩側呈三


鎏金銀冠   遼 高三十一點四釐米 一九八五年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通體鎏金,是用銀絲連綴十六片鏤雕薄銀片製成,冠正面鏨刻一仙人像,冠前還綴有二十一片鏤刻鳳紋、花卉鎏金銀牌、一件寶珠形銀牌和兩立體的銀鳳凰。是陳國公主的隨葬明器。

如意雲紋金盤   元 高一點三釐米 長十六釐米 寬十六釐米 重二百三十六點四四克 一九五九年江蘇吳縣元呂師孟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盛食器。金質,錘鍱鐫刻而成。以四人陰紋粗線條如意雲頭作輪廓,空地鏨出細如毫髮的纏枝花,中心又以四個小如意頭組成一朵四瓣小花,外底鑿“聞宣造”銘,紋飾佈滿全器,猶如百花鬥豔,為元代金銀裝飾中最瑰麗的作品。

銀槎   元 通高18釐米 長20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槎身作老樹椏杈之狀,癭結錯落,枝杈縱橫。一道人倚槎而坐,右手執卷,專心研讀。槎杯是用白銀鑄成以後再施雕刻的。道人的頭、手及雲頭履等,皆鑄後焊接而成,但渾然如一體鑄成,毫無痕跡。槎尾刻“龍槎”二字,杯口下刻杜本題句,腹下刻“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劉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五言絕句一首,尾後刻作者款識。作者朱碧山,浙江嘉興人,以善制精妙的銀


學士登瀛金釵   明 連釵股長16.4釐米 雲頭長6.5釐米 1957年四川重慶江北蹇芳墓出土 重慶市博物館藏   金質,作捲雲形,釵頭面鏤刻樓臺亭閣,曲苑迴廊,花鳥人物活動於其間,背面刻有《三學士》詩:“冠世文章絕等倫,瀛州學士盛時人,玉堂金馬聲名舊,明月清風氣象新。閬苑朝回春滿袖,宮壺醉後筆如神,平生自是承恩重,每賜金蓮出禁宸。”又《七絕》一首雲:“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長生不老年年

八吉祥紋銀酥油燈   明 高23釐米 口徑15.2釐米 底徑11釐米 1960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徵集 四川省博物館藏   藏族宗教用具。敞口,邊外卷,深腹,腹部滿刻串枝牡丹、八吉祥圖案。燈莖上下細中間鼓,四周各有一開光,開光內均鏤刻吉祥圖案。燈座上段錘釒葉變體仰覆蓮瓣紋一週,中部內收,下部舒展上翹;下段呈喇叭形,邊沿飾海水紋。器形敦厚,紋飾融合了漢族的特點。

累絲嵌寶石金冠   明 口徑6.5-7.5釐米 重146.25克 1958年江西南城明益莊王朱厚燁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冠由圈、蓋、簷和舌四部分組成。圈為一帶狀小金片構成的鏤空環,平面呈橢圓形。圈上覆置形如半橢圓形的蓋,蓋外中線飾寶石9顆,其下各有一小孔,孔內各插金簪一枚。簪柄壓印“銀作局嘉靖二十六年十月造金五錢”字樣。寶石前後兩邊各有橫筋一條,縱筋九條分別穿過橫筋,使冠蓋向上拱起,簷和舌均


樓閣人物金簪   明 高5.5釐米 長8.5釐米 足長15釐米 重119.15克 1958年江西南城益莊王朱厚燁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全器為兩棟立體的樓閣,近旁繞以花樹,形同一座花園。簪足向下伸直,左端形似蔥頭,長出三葉向左伸展,夾雲一朵,承託樓閣底板。樓閣平面呈六角形,頂為重簷六角攢尖。頂端有寶珠一顆,六面均有?扇。四門外各有造像一尊,或拱手或抱物。殿內正中,有一人側臥於床上;左邊一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