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鏈萬源董寧:國企數字化轉型迫切需要包括區塊鏈技術的科技助力

互鏈脈搏按:如大家所知,區塊鏈春風已來。正如春風從南到北,入春先後有所不一,區塊鏈也會從一些領域蔓延到另一領域。互鏈脈搏觀察到,國企是先行者。8月的“企票通”、10月的“BSN”等區塊鏈聯盟都是國企中的大型央企推動。

藉著春風,互鏈脈搏將獨家專訪央企、國企、或是為這些企業提供區塊鏈服務的公司,推出【國企做鏈】系列報道,為關心區塊鏈發展的讀者帶來“入春”的聲音。

10月24日,互鏈脈搏獨家專訪了智鏈萬源 CEO董寧。智鏈萬源當下正在推進的項目中,有一半以上均是和國有企業合作,為其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企業服務。

智鏈萬源董寧:國企數字化轉型迫切需要包括區塊鏈技術的科技助力

圖:董寧,北京大學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智鏈萬源(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CEO。曾任IBM大中華區IT經濟學首席顧問,IBM中國實驗室區塊鏈業務負責人,Blockchain中國社區發起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系。

互鏈脈搏:請介紹下智聯萬源參與的國企區塊鏈項目,以及您近年來觀察到的國有企業區塊鏈項目落地情況?

董寧:我們每年都和央企、國企有合作,具體形式包括項目實施、諮詢、培訓等等。據我瞭解,絕大多數央企、國企或多或少都有區塊鏈研究和落地,甚至有一些已經跑在業務中。最早從事區塊鏈的央企、國企主要集中在金融行業,比如保交所、證交所、四大行等等,甚至是地方的商業銀行、農信社都有參與,後來範圍才從金融行業推到實業中。

2016年,我還在IBM,當時我們拜訪了幾十家金融機構,參與過銀聯、PICC人保等企業的區塊鏈落地項目。2017年我全部精力投入智鏈萬源,智鏈萬源為中國人壽、國藥保理公司開發了供應鏈金融的項目,還和中國銀行在新零售領域進行合作,通過中行易匯通等平臺去對接當地特色農業供應鏈,做精準扶貧。實際上,四大行區塊鏈項目涉及到的場景也非常多,包括支付清算、積分相關等等,也有一些金融和產業結合的。

我們注意到,從2017年下半年到2019年,陸陸續續的,除了金融機構以外,其他行業也參與進來。比如能源版塊,我們今年中標了國家電網的一個項目,在國家電網正在推行的泛在電力物聯網框架之下,做一些分佈式區塊鏈研究。不止電力,今年下半年我們也和中化集團簽訂了區塊鏈相關合同。

此外,我們也參與了航運、物流、交通等方面的項目。比如和中遠海運集團一起合作的GSBN區塊鏈平臺,對標馬士基和IBM做的TradeLens。現在中遠海運集團在建設智能航運平臺,我們也有比較深的參與。

互鏈脈搏:在您看來,國有企業紛紛建設區塊鏈項目的原因有哪些?

董寧:原因有三點,一是時機問題,二是時代背景,三是自身需要。

首先時間節點上。雖說區塊鏈從2016、2017年開始普及得很快,並在2018年上半年達到一個頂點。但在這個過程中,區塊鏈圈子裡很多都是做比特幣、交易所業務出身的人,這群人更喜歡講“顛覆”,和主流話語體系、邏輯不太匹配。

因為我一直在做企業服務相關的事情,所以我觀察到一個問題。最早的時候肯定也是有企業去給央企、國企做區塊鏈服務,這其中包括IBM、Intel等大的公司、還有後來進入的如BAT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又或是像智鏈萬源一樣做企業服務的科技公司。但是2018年上半年之前,區塊鏈一直很熱。一方面國有企業需要考察區塊鏈技術成熟度,另一方面也需要考察區塊鏈企業的業務,看引入是否會帶來風險。如果行業裡玩幣、玩交易所的比較多,那麼放到央企、國企裡肯定不合適。

直到2018年下半年,“幣圈”的聲音小了很多,這時留下來的更多是以前做企業服務或是關注技術的。而這些公司,就成了國有企業的主要交流對象,也有很多是大型企業。

對像智鏈萬源這樣一直在做企業服務的公司來說,在行業裡也算相對老一點,對我們來說不完全是壞事。反而這個時間節點,為我們排除了一些噪音,降低了一些解釋成本,能更好地去和國有企業交流。

第二點是時代背景,現在看整個大的經濟環境,是比較偏冷的。這種情況下,各行各業,尤其是在行業裡舉足輕重的大型央企、國企不會是粗放式發展,而是會反過來優化自己的業務,力求降本增效,從業務、數字化上去突破。

現在幾乎所有的央企、國企都在做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其實也是逐漸認知的過程。早期有些人不太能區分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差別,反而這兩年,對數字化的認知和需求越來越強烈。通過數字化可以增強公司效率,優化行業機制,讓整個產業更精細化,也能把客戶服務、客戶體驗做得更好。這是所有行業都在做的事情。

所以在這種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他們非常迫切需要科技能力的輸入,也包括區塊鏈。

三是央企、國企做這些事情,無論是數字化轉型還是應用科技,都有很強的針對性。我看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留給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思考的時間不多了”。其實,很多央企中相對比較高層如董事長、總經理、CFO,這些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和中國移動是合作伙伴,我們正在基於中國移動的邊緣計算平臺Sigma搭建BAAS(區塊鏈雲服務),聯合推出新的基於5G的產品。正如中國移動集團董事長所言,中國移動現在推行AICDE。今年的中國移動全球夥伴大會我們也會參加,這次大會主要展示的是以5G為首的AICDE。這種在國企中能形成本身自上而下貫徹的,說明他們本身就有轉型的意識和頂層設計,非常迫切去做這件事。

互鏈脈搏:在您看來,國有企業做區塊鏈項目,是否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董寧:優勢很明顯。

央企、國企的體量非常大。雖然現在很多央企、國企並沒有把區塊鏈放在核心業務上,但是他們一旦找到技術的結合點,並在集團內部、在其生態甚至是在整個行業中去推的話,價值非常大。

比如我們現在將供應鏈金融,一般的平臺體量就在十幾億、幾十億、大的可能上百億。但是像三大運營商、三大石油公司、四大行等等這些企業,每年都可能有上萬億的資金量,這跟C端,小B端業務不是一個概念。而且國有企業涉及到的區域可能是整個國家,甚至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所以優勢顯而易見。

互鏈脈搏:我們觀察到,今年出現一些如“企票通”、“BSN”這樣的區塊鏈聯盟,甚至政府也會主動開放數據給企業,以期達成合作,如婁底政府大力促成區塊鏈產業園的建設等,您怎麼看這種“聯盟”的模式?

董寧:這正是我比較認可的一種模式,也是一直在希望推廣的模式。

現在各地政府、央企國企在做信息化、數字化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建設了一些平臺,如政務數據管理平臺,農業供應鏈管理平臺等等。這些平臺有很多職能在裡面,包括公共服務、落實政策,同時還有一些監管的職能在。

一般的建設思路是把企業都叫在一起,跟企業說,我們要建設這個平臺,政府出一部分錢,企業出一部分錢,然後政府可能出臺一些政策,但是企業要把數據全部放上來。這個想法很好,但在建設的過程中,遇到非常多困難。一個本身分散的模式現在要強制集中起來,成本會比較高。此外無論是把業務,甚至是數據集中起來,在實際推的過程中,企業是有顧慮的,難度蠻大,各地方推的也是參差不齊,甚至有些地方推不下去了。

2016年陸續開始引入區塊鏈等技術,其實區塊鏈只是作為分佈式技術的一種,這種分佈式技術還包括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邊緣計算等,可以提供從分佈式的技術採集、分佈式的數據存儲,分佈式的數據流轉和價值流轉,還有分佈式的數據智能等系列能力。

當時IBM實驗室提出一個概念,叫“企業級數據自治和民主”,這個題目提的稍微有點大。而現在更多是通過分佈式的一些新技術,去賦能企業或者解決原來集中建平臺的一些問題和痛點。

為什麼要建立聯盟?聯盟可能是多節點,不同節點會有不同的職能,每個節點背後可能是不同的公司。但至少每一個節點對數據隱私性、數據共享過程中回報都有考慮。你是一個參與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加入者。所以在推行聯盟鏈的時候,各地方政府、部委、央企、國企接受程度非常高。陸續大家也都形成共識了,未來這種方式會越來越多上生態鏈,產業鏈,供應鏈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去整合。

互鏈脈搏:您覺得和央企、國企合作,是否有比較獨特或者說適宜的行業?智鏈萬源看好什麼場景?

董寧:現在還在行業裡的一些從業公司,怎麼去和央企、國企一起做數字化合作,切入點是什麼?應用場景是什麼?這些其實是我們最常思考的事情。央企和國企是很好的用戶,但不是每個公司都適合,比如某些互聯網企業缺乏企業服務的思維習慣,難以匹配。

在業務場景上,我們看到,首先國家未來會在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上有大的發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食品安全,今年大家都知道豬肉漲價了,這是豬瘟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其實遠遠高出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目前已經是國家在背後做了很多調控的努力。食品安全問題可能會給一個行業帶來破壞性影響。

現在在新零售、消費升級環境下,對食品安全要求非常高,國家也非常重視。智聯萬源之前和某部委合作過做食品安全追溯平臺,最近也在和英特爾合作,希望為冬奧會提供冬奧食品的追溯方案。從行業來看,機會也很多,國內外如沃爾瑪、新希望等企業都在關注食品安全溯源。

其他還有很多此前提到一些合作,包括國家電網的泛在電力物聯網方面的合作;和中遠海運集團打造智能航運物流平臺;和中國移動共建5G邊緣計算+區塊鏈BAAS雲服務;以及中化集團的基於區塊鏈的招投標平臺等。這些都是作為我們未來延伸的場景和賽道。

我們希望把我們的業務重心放在和國計民生相關的場景中,國家和產業都會比較重視,同時企業的需求和區塊鏈技術特性可以匹配。

互鏈脈搏:在和央企、國企合作中,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董寧:我們的經驗是,在給央企、國企做企業服務時,科技公司和互聯網要接地氣,也要稍微放下互聯網思維的身段。

給這些大型企業提供服務的時候,不是簡單提供技術,有很多和業務結合的定製化服務。北京大學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每年會承接給政府、大型企業做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而這些頂層設計無一不是依託於行業的。這就好像去看病,不能拿個藥給你說什麼病都可以吃,而是要給出治療方案,根據方案選擇藥品。企業服務也一樣。這對科技公司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不是隻有碼農、只有技術就可以,要懂行業,要根據行業去提供適合它的解決方案。這些需求可能不單單是區塊鏈方面的,還有其他業務開發的需求,甚至要從業務梳理開始,和企業一起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