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昨天二哥發了一篇文章,說的是《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收到了5.8億的留抵退稅款》,無疑這是一筆鉅款,很多朋友很驚訝,為啥能有這麼多留抵退稅?有點想不明白,他感覺他們公司就從來沒留抵過,每個月進項稅都還不夠用。

為什麼一個公司有這麼多留抵稅額,我們直接從增值稅的原理來看看就非常清楚了。

Part 1

增值稅,顧名思義,就是對貨物、勞務、服務等在流轉過程中增值部分徵收的稅種,增值稅具有轉嫁性,其承擔者是最終消費者。

商品或服務從無到有,只有最終進入消費環節了,才是真正的停止了增值。比如,假定一批貨物經過ABCD......等若干環節最終進入消費者二哥手中,二哥自己用了不會再流轉增值了。超市銷售給二哥的價格為100元,其實最終只需要對這個100元徵收13%的增值稅即可,二哥一共支付113塊錢買這個東西,其中13就是上交國家的增值稅,而前面環節理論上是無需徵稅的,否則就重複徵收了。

但是我們做財務的都清楚,我國的增值稅可不是這樣乾的。二哥買的這件商品從工廠出來,工廠賣給批發商會按照銷售價格交一次稅,批發商再賣給超市又會按銷售價格交一次稅,超市賣給二哥最後進入消費者手中再按售價交一次稅。

為什麼又要這樣做?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在實踐中很難判斷這個貨物是否還會繼續流轉,無法判斷該環節是不是真正的消費環節。所以乾脆就直接在每個環節都先徵稅,由購買方按照稅率繳納稅款,銷售方代收。

那這樣做肯定就違背增值稅的本質,出現了重複徵稅了,那如何避免重複徵收呢?

很簡單,如果每個環節的購買方實際上並未用於消費而是繼續生產流通,比如超市從批發商購進的是繼續用於銷售給消費者的,這就是繼續流通,那麼它從批發商購進來墊付的稅款,稅務局就給予“退還”。

怎麼退還?其實在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出臺之前,這種“退還”就是抵扣,就是從進一步流通足額繳納給國家的稅款中先行扣除,剩下還有結餘再繳納。比如超市銷售給二哥先按全額100*13%算稅,然後再把其從購進墊付的稅80*13%扣除,最後就是100*13%-80*13%這個結果來交稅。

如果減下來是個負數,那留做後期再抵,這種“退還”實際沒有真金白銀的退給你。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但是,其實我們每個環節購進支付的稅款都是真金白銀的交出去了,我們都需要從進一步的流通來向下遊收回。如果暫時這個環節還沒實現銷售,沒及時收回這個稅款,前期墊付的稅款在賬上就體現為留抵稅額的數額就會越滾越大,相當於我們墊付的資金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對於一般的流通企業來說不是很明顯,可能個別月份集中採購會出現留抵,但是隨著後期購進減少,銷售逐步實現,留抵基本會用完,實際墊付的稅款就都從下游消費者收回了。

但是對於一些有重大投資,回收期非常長的企業來說,這種資金的墊付就會非常大,很典型的就像廈門軌道交通集團這種公司,會一次性投入金額巨大的固定資產而且回收期特別長,所以其墊付的稅款自然就非常巨大。

我國過去一直實行留抵稅額結轉下期抵扣制度,僅對出口貨物服務對應的進項稅額,實行出口退稅。從國際上來看,留抵退稅是主流做法。在建立普遍留抵退稅制度的國家,基本沒有單獨的出口退稅,對出口企業採取的是出口免稅,其進項稅額統一通過留抵退稅制度來解決。

Part 2

近年來,隨著營改增的全面推開,進項抵扣範圍不斷擴大,納稅人的留抵稅額呈現總量越來越大、涉及納稅人越來越多的顯著特點。隨著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推進,我國營商環境的日益改善,各界對留抵退稅制度化的呼聲也越來越大,期望越來越高。

留抵退稅制度就應運而生了。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留抵退稅逐步作為一種常態化、規範化的制度確立下來。

留抵退稅制度實施以來,很多企業通過退稅緩解了資金壓力。財稅2018年70號文發佈後,上市公司華東科技的子公司南京中電熊貓平板就申請退了4.43億元的稅款。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從華東科技2017年年報我們可以看到,其合併資產負債表期末其他流動資產金額巨大,高達7個億。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我們從其他流動資產明細批露明細可以看到,留抵進項稅就有6.9億。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對於一個生產企業如果有如此大的留抵稅額,最大的可能就是進行了固定資產投資,投產之前所有購進的固定資產抵扣形成了大量留抵。

我們具體看看其批露的前幾年的年報,看看這個留抵稅額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2016年其他流動資產5.97億中有5.91億的留抵。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2015年應交稅費增值稅為-6.65億,其實也是留抵稅額,為什麼沒列示在其他流動資產?這個應該是從2016年開始企業按照財會2016年22號文規定才對應交增值稅負數進行了重分類列示,2015年沒有重分類。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2014年年報中,我們發現應交增值稅金額沒多大,那可以肯定這個留抵稅額是在2015年度形成的,因為2015年年報開始這個金額突然增大了。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我們具體在看看2015年的報告。

我們發現,公司於2015年1月30日將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10,088,000,000.00元用於履行向南京中電熊貓平板 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出資義務,本次出資完成後,公司持有平板顯示公司57.65%的股權。

而申請退稅的子公司恰恰是平板顯示科技這家公司,這下就很明確了,合併報表中從2015年開始突然增加的留抵稅額其實就是2015年新增子公司平板科技帶來的。

而同時在15年年報顯示,公司固定資產和在建公司都有很大增長,其實也是平板公司納入合併範圍帶來的。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留抵退稅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你退了那麼多?

而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生產企業,在2012年開始到2015年進行大量固定資產投資就說的過去了。

2018年留抵退稅政策一出,這家子公司符合當時退稅範圍行業,申請了4個多億的退稅資金,緩解了資金壓力。無疑,這個政策對新建廠房、購置大型設備、新建生產線的企業,購置時形成的大額留抵得以退還,有鼓勵投資之利。。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及時獲取實用好文章!

「理個稅」提供最專業個稅資訊及籌劃與綜合管理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