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在陣痛中向上發展

特別關注

FOCUS

本報記者 陶震

在經過近10年財政補貼的刺激扶持後,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補貼“斷奶期”適應全新的生長節奏。作為汽車產業下行期重要的逆勢增長點,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第三季度出現了“陣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9萬輛和8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降幅分別高達29.9%和34.2%。自6月底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過渡期結束、補貼力度幾近“腰斬”後,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在第三季度出現了三連跌,消費動能處於不足狀態。

新能源车在阵痛中向上发展

根據全球化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近期發佈的新能源市場白皮書數據,除了限購城市用車剛需、“被動”購置新能源車的因素外,目前我國非限購城市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仍然受使用成本低、政策優惠等因素驅動。“購置補貼是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決定性因素。”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研究諮詢部部長張成斌說,這也成為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下挫的最主要原因。

“補貼政策退坡後,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並未出現大幅下滑,但其中產生的損失卻是由車企承擔的。這引發出更嚴重的問題,就是車企生產新能源車的虧損缺口加大,導致生產廠家投入到生產的動能和積極性不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稱,在補貼後價格紅利消失,部分城市率先放寬燃油車的指標配額後,部分新能源汽車的潛在用戶也將轉向燃油車消費,這加快了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的速度。在補貼逐漸消散、市場由政策驅動放開到市場化競爭後,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陣痛期”中進入“新常態”。

市場恐將面臨整合洗牌

在生產動能和消費動能雙向不足的影響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由高速發展逐步轉向低速增長,市場競爭也將愈發激烈。許海東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根據優勝劣汰,出現大面積整合洗牌。“無論是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業務還是造車新勢力,生存下來的終歸是少數。” 許海東說道。

由於傳統車企擁有燃油車業務線對沖,抵抗風險能力較強。但對於擁有單一新能源業務線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如果銷量無法形成規模化效應,就難以實現盈利,並會出現持續虧損。“新能源整車企業大面積洗牌主要針對造車新勢力,這些企業還沒有邁過產能門檻,銷量下滑的影響是致命的。”張成斌說,除了北汽、榮威、廣汽、比亞迪和吉利等頭部企業,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其他新能源生產廠商,在資金、研發、市場方面未來都將做出一定程度的取捨。“未來2—3年將是造車新勢力的關鍵考驗期,除非有大筆資金注入,幫助其度過難關,否則3年後就是大限。”張成斌說。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起,我國共湧現出約500家造車新勢力,其中發佈品牌的就有六七十家。在銷量下滑的大環境下,沒有穩定資金鍊支撐的造車新勢力將會被淘汰,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產業格局也將依此生變。

自主向上應對產業轉型

“經過這一輪的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整合洗牌。從長遠來看,只有通過優勝劣汰,加快轉型,才能提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整體實力。”尼爾森中國區副總裁王祥說。

新能源车在阵痛中向上发展

作為受波及影響最大的企業,造車新勢力將在這一輪的格局動盪中激發出求生欲,並在市場的沙漏中篩選出一條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通路。在張成斌看來,造車新勢力要想“活下去”,就要找準產品的市場定位,集中資源發展。“定價過高的產品終究是小眾,產品不走量就沒有足夠的利潤,對於造車新勢力,產品不必追求系列化,需要集中資源生產出精品。”

隨著燃油車限購政策的放寬,明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出和特斯拉Model 3在華正式投產,無論是對造車新勢力,還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業務,新能源溫室的屋頂終將被打開。許海東看來,有實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應該加快戰略調整,向上發展,集中資源應對市場化轉型。兩週前,北汽集團宣佈整合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兩大核心資產,並以北汽自主乘用車BEIJING品牌的全新形象呈現,力求在產品與技術資源上形成合力,推動北汽自主新能源業務整合向上發展。

鯰魚攪局加速良性發展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在烏鎮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向外界宣佈,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進度提前,並已開始試生產。“我們正在努力確認最終的許可證並滿足

政府的其他要求,之後開始上海超級工廠的大規模量產和交付。”

新能源车在阵痛中向上发展

按照規劃,上海工廠完全投入運營後,特斯拉年產量將攀升至50萬輛。除了將於明年一季度交付的Model 3車型,未來,上海工廠還將生產Model Y車型。

隨著外資股比限制的放開,特斯拉成為我國首個外資獨資的汽車廠商。毫無疑問,上海工廠的建成將極大提升掣肘特斯拉發展的產能瓶頸,並降低特斯拉國產車型的成本,其產生的鯰魚效應也將攪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市場化發展進程。

新能源车在阵痛中向上发展

“特斯拉國產化後會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重大沖擊,產生巨大的影響,其能實實在在地吸引一批新能源高端客戶。如果國產化正常後,價格繼續下探,將對中國新能源市場帶來更大沖擊。”許海東說。

根據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預計單位生產能力的資本支出將比當前在美國的Model 3生產系統低約50%。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曾表示,“國產後的特斯拉將比進口車售價低三分之一左右”。上週,特斯拉公佈了標配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的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中國製造)的價格,起售價為人民幣35.58萬元。

張成斌認為,特斯拉等外資的湧入導致我國自主品牌的壓力陡然增大,但好在我們更熟悉市場,更瞭解消費者,多年的積累,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優勢。所以自主品牌需要集中力量,找準市場定位,開發爆款車型,加大輔助駕駛功能的迭代,大幅度降低車輛成本,保證利潤。

補貼逐步退出,股比限制放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全面迎接市場化轉型,特斯拉等外資企業的湧入將成為產業變革的催化劑,加快我國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洗牌的速度,並倒逼產業向上發展。作為新時代命題下的汽車工業新興增長點,我國新能源汽車也將在經歷短暫的“陣痛期”後,逐步走向品牌向上和產品向上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