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伊斯兰国”的覆灭是必然的?

为什么“伊斯兰国”的覆灭是必然的?

■ 文 | 鸿评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7日早上9点宣布,美军特种部队在26日夜间于叙利亚北部执行了一次突袭行动,“伊斯兰国”首领巴格达迪在突袭行动中被美军追击,逃入地道尽头,在无路可逃之后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弹背心,杀了自己和他的三个孩子。美军事后通过比对DNA证实了巴格达迪确已死亡。

为什么“伊斯兰国”的覆灭是必然的?

巴格达迪(图源:美联社)

同一天,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巴格达迪在8月时提名卡拉达什为伊斯兰国领袖接班人,目前伊斯兰国已任命其为新头目。

尽管伊斯兰国仍然维持着零星的抵抗,但距离最终覆灭已指日可待,即使有余党幸存也只能转入地下进行恐怖活动,与其2013年建立时声称的“哈里发国”更是差之千里。

伊斯兰国从兴起到覆灭,不过短短6年时间,尽管曾经占有横跨叙利亚、伊拉克的广大领土,但最终仍难逃灭亡的命运,这是为什么?

归根结底,是这片土地上没有能让伊斯兰国长期存在的“生态位”。

巴格达迪这个人,在大学时主修神学,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投身反美活动,一步一步依靠其宗教背景进入反美恐怖组织的核心,逐渐积累了足够的实力与底盘。2013年其不顾上级“基地”组织的命令,率兵进入已经深陷内战泥潭的叙利亚,控制了叙利亚的恐怖组织,2014年宣布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哈里发国”,正式“分疆裂土”,使得其活动性质有了本质性的变化。

(从另一个角度讲,巴格达迪用一步一步的战术胜利,最终将自己引向了战略上的灭亡,这又是一个路径依赖的鲜活例子。)

伊斯兰国要想继续生存下去,需要有自己的“生态位”,要么是和其他人“共存”,要么是开辟一片自己的生存空间。前一条道路,已经被他自己堵死了,伊斯兰国要求以国家地位,与叙利亚、伊拉克平起平坐,这侵害了两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使得矛盾变得彻底不可调和。

而第二条道路,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终究是一场赌博。

仔细观察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伊斯兰国即便在最盛时期,占领地区也主要是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沙漠地区,根本无险可守。尽管北边有部分山区,这里不但是库尔德人的传统聚居区,还有强大的土耳其军队镇守,伊斯兰国难以更进一步。

为什么“伊斯兰国”的覆灭是必然的?

为什么“伊斯兰国”的覆灭是必然的?

而伊斯兰国终究是恐怖组织出身,打游击搞破坏还勉强能行,但要和正规军面对面地打攻防战,还是力不从心。之所以之前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无非是趁虚而入,趁着两国内乱群雄并起的窗口期,控制了中央政府实力最空虚的地方。

不过窗口期终究会关闭,当政府军缓过气来能够集中精力,伊斯兰国的外部压力骤然提升,此时如果没有强大的外部盟友支持,他的日子就会很难过。但是举目四望,谁能成为自己的盟友呢?

恐怖组织出身让伊斯兰国根本无法指望正常国家的支援;库尔德人看似也想独立和自己有共同语言,但是后者其实自身实力不济,主要指望给美国打工换取支持,伊斯兰国即便也想投靠美国,恐怕还不如库尔德人好用;即便是同为逊尼派的沙特,其目的也只是推翻什叶派阿萨德政权,而接任者有很多备选,没必要非挑一个恐怖分子。

因此巴格达迪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他只能用极端的原教旨思想,硬生生挤出一片生存空间,而这就奠定了其反世俗、反域外大国干涉的基调。所以无论是叙利亚政府,还是周边国家,或者是更远的美、俄、欧洲国家,都是其天然的敌人。

在四战之地树敌无数,可以说伊斯兰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自决于全世界”的道路。

伊斯兰国之所以还能坚持6年,只是因为叙利亚局势风雨飘摇,在有可能推翻阿萨德政权的时候,伊斯兰国还有作为棋子的价值。为什么之前各国在叙利亚反恐问题上三心二意?归根结底还是各方的利益有分歧。

一方面,阿萨德政府当然希望能够尽快、彻底地消灭反政府武装(无论是恐怖分子抑或只是政治上的反对派),而俄罗斯、伊朗等国,可以说其在阿萨德政府内有“股份”,所以也支持彻底打击反政府武装。

另一方面,以色列、美国、沙特、土耳其等国则希望可以借机铲除阿萨德政府,“趁你病要你命”,之后再扶持一个软弱听话的傀儡政权,这是更有吸引力的一个选项。而伊斯兰国和其他反政府武装,则是祸水东引的一个可用棋子。

这种分歧导致反恐打击的手掌握不成一个拳头,给了伊斯兰国生存的空间。

不过西方势力的重要棋子——库尔德人——在占据幼发拉底河东岸之后,难以再向阿拉伯人传统聚居区深入。同时俄罗斯和伊朗的直接军事介入越来越强力,沉重打击了伊斯兰国及其他反政府武装,成功为阿萨德政府续命。

叙利亚战事久拖不决,西方各国的耐心不断被耗尽,再加上伊斯兰国主动在境外挑起事端,尤其是在欧美制造恐怖袭击,使得消灭伊斯兰国的动机压倒了其作为政治棋子的好处。

另一个加速伊斯兰国覆灭的因素是,库尔德人在美国支持下占领了大片伊斯兰国控制的油田,切断了其唯一有利可图且能长期获取的经济资源(原先主要走私销往土耳其),打仗打的就是钱粮,伊斯兰国没了经济来源,无法维持其政治和军事组织,溃败、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一下,中东地区原本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阿拉伯之春”使得叙利亚内乱,伊斯兰国趁势崛起,但他没有可选择的盟友,只能打出极端原教旨主义的大旗,但叙利亚并无给他们生存的“生态位”,巴格达迪的自作聪明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