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歸根”呼喚綠色文明——曲靖殯葬改革的“鳳凰涅槃”之路

“葉落歸根”,這是人們最傳統最質樸的一種情懷。這種情懷沉澱下來成了歷史悠久的殯葬文化,成了一種民間習俗。

新的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為“葉落歸根”呼喚著新的內容——綠色、文明。於是,3年前,一場順應發展的全市殯葬改革在珠源大地展開。

“一把手”工程高位推進

3年前,殯葬改革啟動之初,由於受傳統習俗和陳舊觀念影響,很多幹部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村群眾對殯葬改革“談改色變”,一些人認為殯葬改革只是一陣風,風走塵散,一切又會恢復平靜。殯葬改革一度舉步維艱,排名全省墊底。

如何讓“讓逝者安息,給生者減負”的理念達成殯葬改革共識?如何改變陳舊觀念,形成惠民、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市委政府進行了一系列艱辛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實踐。

我市將殯葬改革納入“一把手”工程,市、縣兩級均成立了由黨政主要負責人為主的“雙組長”殯葬改革領導小組,把殯葬改革工作列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點內容,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和責任制綜合考核予以推動。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文榮在市委五屆四次全會和五屆六次全會上通報了殯葬改革工作推進情況。市、縣、鄉、村四級層層簽訂殯葬管理目標責任書,將殯葬改革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33個職能部門,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推動、民政牽頭、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

制定出臺《曲靖市全面深化殯葬改革工作方案》《曲靖市農村公益性公墓管理辦法》《曲靖市國家公職人員違反殯葬管理法規政策問責辦法(試行)》等7個配套文件。

建立殯葬改革聯席會議制度,市政府先後召開5次會議專題研究佈置殯葬改革工作,在組織領導、政策引導、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全面保障,全力確保殯葬改革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市人大常委會先後2次把殯葬改革工作列為視察、調研內容,以強有力的監督促進改革落實。市政協率各民主黨派3次深入到各縣(市、區)實地視察殯葬改革推進情況,為殯葬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強化服務保障夯實基礎

3年來,市、縣兩級累計投入殯葬改革經費4億多元,圍繞“三個全覆蓋”目標,全面推進殯葬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全市共建有殯儀館7個,其中麒麟區、沾益區、馬龍區、曲靖經開區共建共用曲靖殯儀館,實現殯儀館所有縣(市、區)全覆蓋;全市新增殯儀用車20輛,改造火化車間2個、火化爐12臺,建成135個鎮級農村公益性公墓、145個村級農村公益性公墓,實現農村公益性公墓所有鄉鎮全覆蓋;全市規劃建設經營性公墓9個,已建成投入使用8個,2019年底可實現經營性公墓所有縣(市、區)全覆蓋的目標。

著力提升殯儀服務水平。通過招商引資和公開招投標,引進先進、規範的殯儀服務公司,就喪葬流程指導、喪葬用品消費、喪屬心理健康幫扶等殯儀服務內容進行全程引導服務,既保持了殯葬基本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又優化了殯葬服務的資源佈局。

對殯儀館遺體運輸、冷藏、火化和骨灰寄存“四項基本服務”實行統一指導價管理。麒麟區、沾益區、馬龍區、曲靖經開區除已享受一次性撫卹金補助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外,其餘城鄉居民的“四項基本服務”實行1500元的包乾價(從享受惠民殯葬補助費用中扣除),切實減輕群眾喪葬負擔。

建立24小時值班制、上門服務和預約服務制,設立專線服務電話,方便群眾諮詢。實行服務項目、服務程序、收費標準及依據、服務承諾、服務監督崗、舉報電話“六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積極落實惠民補助政策。市級財政對每個新建鎮級農村公益性公墓補助50萬元,對每個新建村級農村公益性公墓補助20萬元。除已享受一次性撫卹金補助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外,其餘城鄉居民死亡後火化入葬公墓的,按照一般對象不低於3000元、特殊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城市“三無”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不低於40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補助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按3:7的比例分擔。2017年以來,全市共發放惠民殯葬補助資金6531萬元。

移風易俗興綠色文明新風

起草《曲靖市關於推行移風易俗促進文明殯葬的若干規定》,積極推行遺體火化、集中治喪、集中安葬,嚴禁大擺宴席、鋪張浪費、藉機斂財等行為發生,大力推廣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絡祭祀等文明祭祀行為。

成立紅白理事會,對村民辦喪行為進行規範監督和引導。把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堅決抵制封建迷信活動,推動文明節儉治喪。目前,全市5縣1市4區134個鄉(鎮、街道)1個華僑農場1014個村(居)委會劃為火葬區,覆蓋常住人口448.1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73.19%。有7個縣(區)實現了火葬區劃定範圍100%、火化率100%、骨灰入公墓安葬率100%的目標,剩餘3個縣(市)實現了火葬區火化率100%、骨灰入公墓安葬率100%的目標,預計2020年實現火葬區全覆蓋目標。全市平均火化率從2016年的6%提高到2018年的60%。

建立健全殯葬執法隊伍。全市共建立殯葬執法隊伍9支,強化喪葬活動監管,依法查處喪葬違法違規行為。自殯葬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全市共查處違反殯葬管理裝棺土葬行為7例。配齊殯葬信息員隊伍,在火葬區各村(組)配備信息員3562名,做好死亡人員發現、報告和跟蹤處置工作,把殯葬改革移風易俗這件好事辦實、辦好。

加強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立了由11個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曲靖市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對全市殯葬領域突出問題進行了為期12天的專項督查,對醫院太平間對外承包、宗教場所存放骨灰格位等違規行為進行限期整改。

結合經營性公墓年檢,對墓穴超標、通道過窄、綠化率低、管理不規範等問題進行逐項整改落實,推進經營性公墓建設管理規範化。麒麟區朗目山公墓以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為契機,拆除了全部已建未售超標準墓穴,積極開發樹葬、花葬、塔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目前已落葬草坪葬41位、壁葬11位。

通過政策法規宣傳、工作動態宣傳、經驗典型宣傳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喪葬新風尚。以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活動為契機,依託媒體進行殯葬改革宣傳,不斷提升群眾對殯葬改革政策的知曉率。鄉(鎮)、村(居)委會基層黨員幹部深入群眾家中宣傳動員,向火葬區群眾發放宣傳手冊300餘萬冊,動員全民支持和參與殯葬改革。

經過3年的殯葬改革,由過去的“厚葬薄養”轉變為現在的“厚養薄葬”,文明殯葬新風在曲靖廣袤大地落地生根。曲靖殯葬改革工作,經過一番“鳳凰涅槃”,也跨入了全省前列。

曲靖日報記者 邱華 通訊員 林瓊 夏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