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百天:平均漲幅達100.06% 高溢價“陣痛”緩解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丨李維

伴隨監管、運行的常態化,預計後續科創板公司的估值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合理的修正。

科創板開市百日考

10月29日,是科創板正式開市的第100天。這百日來,科創板作為註冊制改革之地,多個實踐環節證明註冊制的實驗推廣已經取得超預期成果,詢價環節經過市場自我調整後亦趨向理性。更為重要的是,一大批具有研發優勢及科技創新優勢的企業通過上市獲得資本支持。券商作為資本市場核心參與者也激戰科創板,但目前各家券商的差距逐漸拉開,頭部券商業務優勢更為明顯。科創板實踐中的種種成果,不僅體現出科創板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的意義,也為中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科創板開市百天:平均漲幅達100.06% 高溢價“陣痛”緩解

10月29日,科創板首批企業上市滿百日,對於這片註冊制改革之地的嘗試,市場正在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期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科創板開市以來的100天內共有53家科創板公司完成發行,其中36家企業開板上市。

這意味著,除去開市首日交易的25家公司外,其間新上市的公司數量僅有11家。與此同時,另一個與科創板誕生就縈繞不斷的問題也遠未消弭——那就是發行和成交的高溢價問題,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發行價普遍較行業平均市盈率高出數倍,最高者相差達14倍。

然而從近期科創板IPO節奏來看,科創板的新股審核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快,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科創板的高估值、高溢價現象只是註冊制試點改革初期的“陣痛”,只要堅持市場化方向不變,伴隨著新股供給的不斷增多、市場預期的充分博弈,科創板的價格也將逐漸迴歸理性。

新的速度

科創板開市後,新股上市的數量似乎並不如市場所期待。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自首批25家企業上市截至10月25日,僅再有11家公司實現掛牌上市。

對此有接近監管層的券商人士表示,前期科創板開市公司數量較多,與監管層和擬IPO企業和保薦機構做了較多提前溝通和準備有關,而後續的科創板審核則進入常態化階段。

“為了迎接科創板開板,所以攢了一批企業集中上市,這並不意味著後續的審核速度變慢了。”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券商人士透露,“整體情況還是和排隊企業的問詢反饋、預披露等具體的進度和節奏有關係,並不存在人為主觀的調節因素。”

不過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觀察來看,近期科創板公司的發行、上市速度似乎有所加快。

從發行家數來看,科創板8、9兩月份分別僅有1家公司和5家公司實現發行。而進入10月份後,當月已安排發行的科創板公司家數已達17家。其中以10月25日為例,僅一天內就有多達7家科創板公司完成發行,為科創板開市以來發行家數最多的一天。

此外,亦有2家公司已將發行時間確定在11月份。在業內人士看來,10月份之後科創板公司發行家數的增多趨勢,或將在第四季度得到延續。

“十一長假之後的發行節奏明顯加快了,這也會讓科創板公司的數量供給逐漸再上一個臺階。”華東一家券商保代表示,“前期監管層主要在磨合科創板的發行和交易制度,但隨著運行時間的拉長,科創板正在逐漸進入平穩運行階段,屆時公司數量有望進一步提高。”

事實上,科創板的後備大軍並不稀缺。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25日,包含輔導期在內的科創板公司已達157家,其中已提交申報且尚未完成發行的科創板公司達99家。

“隨著第四季度的放量,今年年內科創板公司的發行數量有望達到70-80家的規模。”前述接近交易所的投行人士指出。

高溢價“陣痛”

另一困擾科創板的爭議點,在於新股和次新股的過高估值現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0月25日已上市的36家科創板公司中,14家公司發行價漲幅超過100%,其中安集科技、心脈醫療、南微醫學三家公司漲幅接近200%,36家公司發行價平均漲幅為100.06%。

即便如此,科創板公司股價較上市首日收盤價,仍然出現了大範圍震盪回撤。

Wind統計顯示,截至10月25日上市的36家科創板公司中,多達28家公司股價較上市首日收盤價出現下跌,跌幅超過10%的有26家,其中5家公司股價跌幅超過40%,而晶晨股份的回撤幅度則近乎腰斬達57.66%。

相比之下,僅有南微醫學、沃爾德等6家公司仍較上市首日價格有所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較上市首日出現的大範圍回撤,主要原因與科創板實施的上市首五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有關。

“因為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新股炒作效應導致了科創板公司上市首日收盤價較高的現象。”匯金系一家券商營業部負責人表示,“但在次新階段,這種過高的股價往往會伴隨市場的冷靜逐漸有所平復。”

儘管如此,科創板的整體高估值現象似乎仍然存在。

以同樣在港股市場上市的科創板公司中國通號為例,截至10月25日收盤價是,中國通號以8元/股的收盤價較其H股股價溢價高達91.40%。

這一溢價程度遠超多數A+H股的公司,據記者統計發現,在114只A+H同時上市的A股公司中,中位數溢價率為65.72%,而中國通號的同期溢價率能夠排名第39位。

事實上,這已是中國通號較高位下跌之後的結果。在其收盤價達到上市以來最高值的8月5日,其A股溢價率一度高達186.89%,排名所有A+H股票中的第16位。

“關鍵的問題在於,打破23倍市盈率限制之後,一些科創板公司的發行價本身就不低了。”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也在採取相關手段試圖遏制科創板公司高價發行背後可能存在的亂象。例如中國證券業協會9月底曾下發通知,要求嚴控部分券商為科創板公司發行出具投資價值報告的質量,促進新股合理定價。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較高的發行價是科創板試點初期必然經歷的“陣痛”,監管應當對其保持一定的試錯容忍度,而當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後,發行價和上市首日收盤價也將進一步向理性迴歸。

“從投資者數量來看,科創板的資金規模本來應當小於主板,但由於板塊設立較新,同樣題材的股票初期在市場中供給有限,所以溢價程度也比許多公司要高得多。”北京一家頭部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但如果最終要堅持市場化方向改革,監管不應當對高溢價的現象採取過多父愛主義措施。而且在增量科創板公司持續不斷的輸出下,伴隨監管、運行的常態化,預計後續科創板公司的估值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合理的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