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沒打贏也沒打輸的三次單挑,換做關羽或張飛出手,能打贏嗎?

我們都愛想念熊


趙雲被稱為常勝將軍,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智慧型選手,從來不逞強硬攻,也少有為名利而戰,他戰,只為了保全。



第一次與文丑相遇,二人打了五六十個回合不分勝負,這不是趙雲沒有能力,而是趙雲有顧慮,他剛剛出道,到底歸屬於誰,落根於誰的名下,俗話說見面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生於亂世,誰知以後會不會成為同事?

換作關羽,當然不用問了,關於斬顏良,誅文丑,切瓜似的,但這並不說明關羽武藝高出文丑多少,主要在那種情勢下,文丑輕敵了,而二爺也是被置於死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舉手不留情的。換成張飛,張飛雖粗莽,但武藝卻是高明,關羽曾告訴曹操,“吾弟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雖是想威震曹操,卻也非虛,張飛與許多名將如呂布馬超交手雖是不能取勝,但文丑麼,應該不在老張話下的。



趙雲遇許諸也曾打過平手,《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操大怒,教許褚出戰。玄德背後趙雲挺槍出馬。二將相交三十合,不分勝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趙雲與許褚攻力相當,而是當時形勢緊張,關羽與張飛的加入,致使曹軍大敗,許褚不得不逃走。而趙雲性子平和而低調,並不喜歡死纏爛打。趙子龍真要發起威來,許諸還真不是對手。這個回合,若換成關羽與張飛,也應當是這個結果。



趙雲的第三次平局是與姜維相鬥,當時趙雲50多了,而姜維20出頭,兩人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在這一戰裡,趙雲一開始是有點兒輕敵的,所以當發現姜維的真正實力之後,有些驚訝,但隨後便調整了心態,展現了自己的真正實力。趙雲與姜維二人可是真正的武力智力與戰鬥經驗等綜合實力的大比拼,是真正的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前兩次的平局與之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如果這一場換成關羽,依著關於高傲的性子,很有可能被姜維用智慧在100多個回合左右拿下,而張飛,因為性子暴躁,心無城府,遇到姜維,只會敗得更快。


萍風竹雨123


首先要說一下,趙雲沒打贏也沒打輸的單挑共有四次,而不是三次,這幾次換成關羽或者張飛出手,應該結果一樣,也打不贏。

趙雲第一次平手是磐河對文丑:

在磐河之戰時,趙雲截住了正在追殺公孫瓚的文丑,兩個人人大戰了五六十合不分勝敗,最後因為公孫瓚的軍馬趕來,文丑不敢久留,主動撤走。

文丑是袁紹手下的大將之一,和顏良齊名,他的武藝非常出色,除了戰平趙雲外,在之後的延津之戰他還曾經在不利的情況下迎擊張遼、徐晃兩員猛將,先用冷箭射倒了張遼,再回頭擊敗徐晃,應該說他的武藝還要強於許褚,水平在《三國演義》裡也是屬於超一流的境界。

這個水平的武將即使面對呂布也是有一戰之力的,關羽雖然在延津之戰曾經三個回合殺的文丑心怯,但是這只是他斬殺顏良在前,文丑心理壓力太大造成的。如果文丑放鬆心態,好好打的話,和關羽、張飛打上五六十個回合也不是問題。

所以如果磐河之戰換成關羽、張飛對戰文丑,也不可能在五六十合內擊敗文丑。

趙雲第二次打平是穰山戰許褚

劉備趁曹操北上打袁紹時,出兵偷襲許昌,曹操匆匆趕來,雙方在穰山遭遇展開大戰。曹操派出了許褚,而劉備則讓趙雲迎戰。兩個人打了三十個回合以後不分勝負,最後是因為關羽、張飛率軍從兩翼夾擊,曹軍敗退,許褚跟著敗走。

許褚和關羽、張飛都交過手,而且都是失敗告終,但是許褚敗給關羽沒有說戰鬥時間,而敗給張飛則是狀態不佳,按照許褚都能和呂布打上二十個回合不分勝敗,正常情況下顯然關羽和張飛要三十合擊敗許褚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這次換成關張上場,一樣是平局。

趙雲第三次打平是長坂坡戰張郃

長坂坡趙雲找到阿斗以後,曾經遭遇張郃,兩人打了十餘合以後趙雲因為帶著阿斗,不敢戀戰,主動退走。

趙雲之前在穰山之戰時,力鬥許褚、李典、于禁、槍挑高覽以後還能擊敗張郃,他的武藝要強於張郃。但是這一次趙雲帶著阿斗,不利戰鬥,而且擔心被曹軍圍上,所以主動撤退。

而關羽和張飛武藝雖然也強於張郃,但是要是帶著阿斗,還要在十幾個回合內擊敗張郃,顯然是不大可能的。實際上張飛和張郃也打過,張郃拼命狀態下能戰上三五十合,所以這一戰關張也是難以在十幾合內取勝。

趙雲第四次打平是天水戰姜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在天水城下遭遇姜維,兩個人鬥了數合,姜維越戰越勇,最後趙雲在魏軍夾攻下敗走。

姜維也是《三國演義》後期有數的武將,雖然不如前期那些絕頂高手,但是武藝也和張郃、魏延之流相差不大。這個水平的武將要想在幾個回合內將他擊敗,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此時趙雲已經七旬高齡,如果張飛、關羽活著,也是年老體衰,武藝比當年還要差一些,肯定辦不到。

所以趙雲打平的這四次,如果換成關羽和張飛在同樣條件下也是難以取勝的,結果不會比趙雲更好。


不沉的經遠


和趙雲打成平手的三位猛將分別是:河北名將文丑、曹操心腹許諸、天水之戰的姜維。論單挑,趙雲算是不輸不贏。但要是換作關羽和張飛,可就有好戲看了。

一、文丑

當年,文丑追殺公孫瓚,半路殺出個常山趙子龍,兩人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文丑暗暗欽佩,面前這個年輕小夥怎會如此了得?殊不知,那個時候,趙雲剛剛出道,基本沒有什麼戰鬥經驗,全靠一身蠻勁兒。但文丑可是身經百戰的名將了,無論體力、智力、巧力都是當打之年。如果趙雲當時也是有過多年戰場經驗的,那麼恐怕文丑會佔下風了。



換作關羽,這還用問嗎?後來文丑就是被關羽斬於馬下的。其實這個不能說明關羽比趙雲高,只能說明文丑本就在關羽和趙雲之下。至於讓張飛出馬,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當年虎牢關大戰,張飛單槍匹馬挑戰呂布,戰上百餘回合不分勝負,關羽、劉備加擊之下,呂布才敗退而去。試想,天下誰還有這個能力可以和呂布過上上百回合?況且在徐州之戰中,張飛被曹營包含張遼在內的多位猛將包圍,卻能毫髮無損突出重圍,而趙雲在長坂坡殺了那麼多敵將,你能記起幾個名字?關羽曾告訴曹操,“吾弟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關羽那麼高傲一個人,能如此欽佩張飛的武藝,所以張飛的本領絕不在關羽之下,文丑根本不是對手。



二、許諸

許諸和文丑不一樣,文丑打仗靠技術,許諸則是靠力量。一般人見了許諸,撐不了幾個回合,但你要是撐住了,力量的優勢持續不會太久。趙雲和許諸戰二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但如果戰至八十回合,許諸的力量優勢將不復存在。許諸應該不是趙雲對手。


要是面對關羽,許諸也一定會倒黴。關二爺打仗有個特點,有智有謀,武藝精湛。輕視他的人,可能只要一刀,比如彥良。重視他的人,武藝沒他精也白搭,比如文丑。典型的名將收割機。像許諸這樣有明顯短板的人,要是碰上關二爺,怎麼會和他硬碰力氣,只要指指身後,“哎?你二大爺叫你回去呢。”他一回頭,說不定就能一刀剁了。當然,我說的是關二爺和赤兔馬的速度,可不是貂蟬繡羅裙的速度。

但張飛打許諸,可就不好說了。這倆人的風格有點像,都是力量型選手。這要交起手來,可就誰都不服誰了。憑張飛那個倔脾氣,哪會承認自己比許諸力量小呢?他會卯足了勁兒和許褚大戰三百回合,這不正應了許諸之意嗎?真要是比力氣這張飛還真不一定能比的過許諸,要麼打成平手,要麼敗下陣來,反正他要贏許諸的概率很小。

三、姜維

趙雲打姜維的時候已經70多歲了,要是當年血氣方剛的趙雲,恐怕姜維打不過他。那個時候關張二人早已成仙了,也沒法和姜維比。否則不就成關公戰秦瓊了。不過從技術層面剖析一下,還真能看出點問題。姜維曾不敵二流戰將張翼和王平聯手,曾和鄧艾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和鄧艾之子鄧忠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這幾個人都不算高手,但姜維卻不能像當年蜀漢五虎上將一樣,縱橫於萬馬千軍之中。由此可見,和趙雲打平,不是姜維太厲害,而是趙雲太老了。姜維單挑的水平估計不一定比魏延高。這麼說,就清楚了,姜維和關羽、張飛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雖是戲言,也不無道理。但打仗不是撲克牌,名將之間也會相生相剋。


牧漁子


在趙雲的戰鬥生涯中,勝仗打了無數,無論斬殺敵將還是擒敵數目都是三國諸將中最多的。

但趙雲確實有三次戰鬥沒有取勝。咱們來分析一下,假如這三次是遇到到了關羽或張飛是怎樣的結果。

一、磐河戰文丑

趙雲出場的第一仗就沒有打贏。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回中,磐河之戰時大戰文丑,救下公孫瓚。

回目: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公孫瓚與袁紹在磐河對陣,公孫瓚這個人比較武勇,他揮槊親自上陣對敵,遇到袁紹麾下的猛將,戰至“十餘合”,公孫瓚抵擋不住了,落荒而逃,文丑在後面窮追不捨。

公孫瓚慌亂中,馬失前蹄,一個筋斗栽到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 緊急時刻,趙雲出現了,“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兩人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公孫瓚瓚部下趕來,文丑撤走了。

假設一下,這次解救公孫瓚的是關羽。那麼很容易推測結果。因為關羽在廷津渡是與文丑交過手的。區別是,在延津渡,文丑曾經先戰張遼和徐晃,再遇到關羽,“戰不三合,心怯而走”。

如果在磐河之戰,文丑遭遇到關羽,差別不會太大,文丑對力量型的敵將似乎很忌憚,也許能多撐幾個回合,但仍然會“心怯而走”。關羽如果騎的是赤兔馬,仍是那個結果,“腦後一刀”,把文丑剁掉。如果是普通戰馬,關羽追殺,文丑敗走。也許文丑會回頭放一箭,但意義不大,此時的關羽眼力還是相當敏銳的。

如果換做是張飛遇到文丑,和關羽差不多,看文丑是不是識相了。從文丑的作戰經歷看,他還是挺識相的,打不過就趕緊跑。張飛的性格,不愛從背後捅人。所以相對來說,文丑遇到張飛,敗了以後會更安全些。

二、長坂戰張郃

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與張郃有過交手,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十一回中。

回目: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當陽一戰,劉備軍四散奔逃,趙雲殺入重圍,尋見幼主阿斗,掩在前胸護甲中,突圍而出,路遇曹軍猛將張郃。

張郃看到趙雲落了單,就跑過來想撿個便宜,攔住趙雲。

趙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兩人打了有十來個回合,趙雲投鼠忌器,不敢戀戰,“奪路而走”。張郃在後面追來。趙雲匆忙,連人帶馬落入陷坑。張郃正要挺槍刺下,紅光一閃,趙雲的戰馬躍出坑外,驚退了張郃。

這是一次突圍戰,張郃這個傢伙很難纏,他武藝肯定不算超一流,但要糾纏一陣還是很有把握的。但趙雲不僅武藝高強,越在危急時刻潛能越容易大爆發,他的運氣還特別好,所以能突出重圍。

如果懷抱幼主的是關羽,就麻煩了。關羽這個人心高氣傲,但他有個缺點,突圍能力很一般。張郃是個牛皮糖式的戰將,論武藝不敵關羽,但糾纏住的能力還是有的。遇到同樣的情形,關羽很難走脫,只好來個降漢不降曹,阿斗就落入曹操手中了。

如果是張飛攜幼子突圍,也很難說。張飛悍不畏死,是個玩命型猛將。殺得性起,就顧不了那多了。他是一定不肯輕易逃走的,必與張郃硬磕,只要被糾纏住,曹軍眾兵圍來,曹操對張飛可沒有收服計劃,必然下令放箭。張飛就算最終殺出去,也會給劉備帶回一個身中數箭,嚥了氣的阿斗。

三、天水戰姜維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趙雲率五千人馬來取天水,卻不防被姜維識破了機謀,早已張網而待。趙雲正欲攻城,忽然伏兵四起,姜維殺到。

趙雲的戰場執行能力很強,即然軍事計劃已經無法進行下去,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率領部下安全撤退,此時敵人圍來,趙雲第一選擇是親自上陣,企圖力斬敵將,以震懾追兵。

但與姜維一交手,趙雲發現情況不對,敵將實力很強,戰不數合,姜維“精神倍長”。趙雲大吃一驚,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擊敗姜維,敵方重兵圍來,趙雲只好迅速撤退,“衝開條路,引敗兵奔走”。

關羽若遇到同樣的情況,就比較麻煩了。關羽的自尊心還挺強,不願意以一個敗將的形象逃走,遇到姜維,很可能打成僵持戰,直到包圍圈越來越緊,就算最終脫圍,損失也很慘重。

張飛和關羽的情況差不多。張飛的應變能力也不很強,與姜維作戰,不可能迅速拿下,恃勇而戰,“左衝右突,前遮後擋”,突圍不及時,直到包圍圈越收越緊,實在撐不住了,率“十八騎燕將”突圍而走,損失慘重。

總的來說,各個將領有各自的特點和擅長。如果堂堂的正面單挑廝殺,張飛和關羽都能有出色的表現,但要是遇到敵人的包圍圈或者伏擊戰,他們都不如趙雲的應變能力強。


饞嘴肥貓鏟史官


常勝將軍趙雲,在演義中鮮有對手,能和他戰平者無一不是當世名將。

而其中有三人曾經把趙雲逼入險地,分別是文丑、許褚和姜維。


與趙雲打成平手的三人,換做關羽、張飛又當如何?

首先是在界橋之戰時,文丑和趙雲大戰五十回合而不分勝負,最後因為公孫瓚援軍趕來,文丑撤退,趙雲也不去追趕。這是趙雲的首秀,從演義中的描寫來看,趙雲當時還算年輕,而且還是剛從常山投軍的,而文丑當時已經是河北四庭柱之一,身經百戰,單挑經驗十分豐富。

這一戰趙雲是吃虧在了經驗不足上,但也沒輸,如果換成了已經歷過三英戰呂布和平定黃巾之亂的張飛,解決文丑自然不在話下,更別說之後一刀就砍死文丑的關羽了。


第二就是在官渡之戰後期,曹操經略河北,劉備從汝南分三路出軍:關羽一路、張飛一路、劉備自己和趙雲一路。在穰山與曹操相持,曹操派出許褚,劉備派出趙雲,“兩將相交三十合,不分勝負”。

許褚是能徒手殺虎和徒手拉兩頭公牛的人物,有“虎痴”之稱,是能和呂布戰二十回合、和馬超戰兩百回合的人物,趙雲和許褚大戰三十回合還能不處於下風,並且在之後一槍刺倒高覽,三十回合打敗張郃,可見此時的趙雲也是有所成長,單挑能力已經儼然可以晉升一線了。

當然如果換成張飛或者關羽的話,以馬超為標準來看,張飛和許褚大概也是大戰數百回合而不分勝負,而比張飛略高的關羽,應該是能擊敗許褚的。


第三就是姜維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去偷襲天水,卻在城下遇到了姜維的偷襲,兩人只打了數回合,趙雲退走。不過此戰時趙雲已經七十多歲了,而姜維正則青年,大抵和趙雲剛出場的年紀差不多,加上趙雲撤退的原因是因為曹魏方面馬遵和梁虔引兵而來,趙雲害怕全軍覆沒而走。

要是換成了年輕時的趙雲,姜維或許還不能在他手底下走過三十回合,畢竟姜維“槍法出奇”,可趙雲的槍法也是天下一絕,更兼有青虹劍加成,把姜維砍到於馬下並不算什麼大問題,也就不用張飛和關羽出手了。



一貳一橙


第一次與文丑趙雲是在敷衍,因為趙雲剛剛出道。就像我們現在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一樣,還在尋覓中,眾多公司中,袁紹也是他的首選。而那時,他剛剛離開袁紹打算去投公孫老闆,可是首先他與袁紹無仇,沒必要一出道就接下仇怨,所以救公孫瓚是真,沒有必要下死手,或許剛剛出道武功還有待提高,所以這一局關羽和張飛一定能贏,畢竟這二位已經是破黃巾戰呂布久經考驗的“老將”了,況且他們二人才沒有那麼多的顧慮呢,打死就行。

第二局戰許褚時,趙雲已經與當初不同了,武藝大有進步,但他二人打鬥的時間不長,繼而有人插手。這個回合數關張也只能打平(沒有其他因素的。

第三局,戰姜維換關張一樣也會打輸,甚至更慘,畢竟,姜維與文趙雲拼的不全是武功。因為還要有智慧在,而關張,在智慧上,遠遠不如趙雲,而且還有點死要面子,在這種情況下,趙雲看到事情不妙,會及時撤退的,而關張會選擇繼續打下去,這樣對突圍會失去最佳時間。所以關張在被包圍時常常就很難突圍,而趙雲卻能及時撤退……。


思巢點滴



趙雲沒打贏也沒打輸,也就是打平了。在“演義”中,常山趙子龍,一生多次單槍匹馬突入萬軍叢中,斬將殺敵無數,保持了三國斬將最多的記錄。很少有人能夠打平趙雲……

不過,在“演義”中,確實有三個人打平過趙雲,他們分別是文丑、許褚以及姜維。

接下來,我就依次來分析一下這三場戰役,看看如果換作關羽、張飛二將,在同樣的場景下,能否打贏這三人。



第一戰:磐河戰文丑

劇情介紹:文丑十餘合擊敗公孫瓚之後,單槍匹馬突入敵陣,殺敗了公孫瓚的四員健將,進而殺散千軍萬馬,對公孫瓚緊追不捨。正在千鈞一髮,看看喪命的情況下,趙子龍突然從側翼殺出,一條槍截住文丑廝殺,戰了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趙子龍戰文丑的時候,文丑已經是響噹噹的河北上將了,而趙雲,只不過是初出茅廬的後起之秀,戰鬥經驗,競技技巧什麼的,都沒有得到實戰的磨鍊。況且在“演義”中,羅貫中特別交代了兩點:第一,那個少年;第二,馬上須無鎧甲;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他的戰鬥經驗,以及鬥具裝備皆不如河北頂級上將文丑,在這種情況下,趙雲可以打平文丑。足見巔峰期的趙雲,實力明顯要強於文丑。

如果換成關羽、張飛兩人,在同樣的情況下,能打贏文丑嗎?顯然是不能的,張飛的少年時期,頂多只是一個殺豬匠,丈八蛇矛是什麼,恐怕他都還沒搞清楚,拿個殺豬刀就想打贏文丑,這不鬧著玩嗎?關羽也只是個打棗賣的小商販而已,窮光蛋一個,哪有那閒錢去買八十斤的青龍大刀。拿個棗杆去跟文丑打,也只能是說笑。

第二戰:汝南戰許褚

劇情介紹:曹操與袁紹對峙期間,劉備脫離了袁紹,趁機拿下了汝南的實際控制權。當曹操擊破袁紹之後,調轉兵峰,直指汝南劉備。劉備、關羽、張飛分三路迎擊,正南中軍大寨,曹操領兵來攻。許褚當先出馬,趙子龍把馬一拍,截住許褚廝殺,相交三十餘合,彼此勝負不分。正在此時,關羽、張飛各領一軍從側翼殺出,阻止了這場打鬥,使兩軍迅速陷入了混戰局面。

也就是說,趙雲與許褚一戰,是有回合數規定的,兩人只能戰三十合,之後便是混戰。那麼?關羽、張飛兩人,能在規定的三十合之內擊敗許褚嗎?這肯定是不現實的……再說了,憑什麼啊,大家都是頂級高手。

第三戰:天水戰姜維

劇情介紹:趙雲領五千兵馬攻打天水郡,不想正中姜維的計謀,被敵軍四面包圍。姜維領兵殺出,趙雲只好截住廝殺,數合之後,馬遵、梁虔各引一軍殺出,趙子龍首尾不能相顧,軍隊大敗虧輸。看看大勢已去,趙子龍殺出一條路而走。

趙雲與姜維一戰,書中明確交代了,趙子龍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在被四面包圍的情況下,還能戰平一流戰將姜維,而且最後還衝出了一條路走了。

要是換作關羽、張飛,能打贏姜維嗎?這顯然更加不現實了。關羽五十多歲,打龐德都輸了;張飛五十多歲,與張郃數次單挑,加起來得有三百多合,可以說沒有任何優勢。到了七十歲的時候,恐怕難了……況且關羽五十多歲的時候,看上去已經是白髮蒼蒼,憔悴不已的老頭子了,這點在徐晃戰關羽的時候,是有記載的。等到關羽七十歲的時候,恐怕走道都成問題,又怎麼能打平姜維呢?

所以我的結論是,趙子龍打平的三場戰役,如果換作關羽、張飛二將,同樣沒有打贏的可能。


愛尚文史



三國演義中,常山趙子龍創造了多項軍事記錄,如殺敵最多,擒敵最多,被包圍全身而退次數最多。他是三國一顆耀眼的明星,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是三國少有的“常勝將軍”。然而,有三次單挑,趙雲既沒有打贏,也沒有打輸,這三戰分別為盤河戰文丑、長坂戰張郃、天水戰姜維。如果將趙雲換成關羽或者張飛,能打贏嗎?下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簡要分析如下。


盤河戰文丑

演義第七回,公孫瓚和袁紹為爭奪冀州,兩軍相遇於盤河。公孫瓚被袁紹手下上將文丑戰敗,落荒而逃。文丑窮追不捨,槍刺公孫瓚。公孫瓚命在旦夕,關鍵時刻,一個“身長八尺,濃眉大眼”的少年出現,與文丑大戰六十合,不分勝負,救下公孫瓚。後公孫瓚瓚部下趕來,文丑暫時撤退。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


這一戰,是趙雲的第一戰,他沒有多少戰鬥經驗,與名將文丑戰成平手,已經非常不錯了。如果救公孫瓚的不是初出茅廬的趙雲,而是巔峰時期的關羽,那文丑就可能被提前誅殺。廷津之戰,兩人交過手,結果為文丑三合戰敗,心怯而退,被關羽追上誅殺。這是建立在關羽得到赤兔馬加成之後的戰果。

如果關羽還未得到赤兔馬,僅僅仗著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雖然也能戰敗文丑,卻可能追不上,沒辦法補刀,將其誅殺,他還可能被文丑回身射中。關羽人稱“中箭王”,曾數次中箭,如過五關被韓福射中左臂、被黃忠射中盔纓、被龐德射中左臂、被曹仁射中右臂。

如果張飛救援公孫瓚,遇到文丑,可能將文丑斬殺。如虎牢關前,張飛曾大戰溫侯呂布,救下公孫瓚。文丑再厲害,他能比呂布厲害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張飛有九成把握,斬殺張郃。


長坂戰張郃

演義第四十一回,劉備率領數十騎倉皇逃走,趙雲回身進入曹營,營救甘糜兩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他懷抱小阿斗,突圍而出時,遇到曹營大將張郃。趙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對戰約十餘回合,他不敢戀戰,奪路而走。張郃緊追不捨,慌亂之中的趙雲,連人帶馬落入陷馬坑。趙雲奮力一躍,戰馬躍出坑外,嚇退了張郃。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張郃見了,大驚而退。


如果關羽在長坂坡亂軍之中,無論是耐力,還是靈活度,都不如趙雲。趙雲在長坂坡輕巧靈活,橫衝直撞,光斬殺的曹營將領就有四五十餘名。而關羽是重力型大將,他善於兩軍陣前對戰,不善於亂軍之中突圍。這時的關羽,即使有赤兔馬的加成,也很難突出重圍,遇到“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很有可能被其纏住,不能快速脫身,力盡遭擒。


如果關羽掉進陷馬坑,就不一定能毫髮無傷的突起,嚇退張郃,全身而退。結局很可能為關羽在張遼的調停下,和曹操再來一次“土山約三事”,再一次“降漢不降曹”,將阿斗暫時“獻給”曹操。他會等待時機,再來一次千里走單騎尋找兄長劉備,物歸原主。

如果張飛在長坂坡亂軍之中,表現應該不次於趙雲。有一句話“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張飛悍不畏死,還有勇有謀。如長板橋,張飛使用計策,三聲嚇死夏侯傑,嚇退曹軍。張飛可能動腦筋,用計謀,在如螞蟻一樣多的曹營中來去自如,最後脫身。至於張郃,還沒本事攔住燕人張飛。


天水戰姜維

演義第九十三回中,諸葛亮之計被姜維識破,趙雲五千兵馬被姜維及天水太守馬遵包圍。趙雲大局觀很強,遇到突發事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減少損失,將大部隊安全帶回去,而不是逞強好勝,和姜維硬拼。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正戰時,兩路軍夾攻來:乃是馬遵、梁虔引軍殺回。趙雲首尾不能相顧,衝開條路,引敗兵奔走,姜維趕來。虧得張翼、高翔兩路軍殺出,接應回去。


如果關羽遇到姜維,他非常自傲,不承認失敗,很可能和姜維拼個你死我活。這個後果是很嚴重的,姜維並不是以武力著稱,而是一個智將,他可能使用計謀,包圍關羽,最後生擒關羽。如關羽圍困樊城,和徐晃戰鬥失利,後方又被江東呂蒙襲取,進退失據,於臨沮被生擒。


如果張飛遇到姜維,應變能力比關羽稍強,特如果短時間內無法取勝,可能考慮暫時退去,應該比趙雲損失慘重。張飛遇到姜維,表現應該稍微次於趙雲,強於關羽。

總結:第一戰盤河戰文丑,關羽和張飛表現應該比趙雲強,可能斬殺河北上將文丑;第二戰長坂戰張郃,關羽表現不如趙雲,張飛表現應該不次於趙雲;第三戰,天水戰姜維,關羽和張飛表現應該比趙雲差,損失慘重。

你是如何看待關、張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我個人以為關羽和張飛的武藝不在趙雲之下。

因為趙雲和文丑打了個平手。而關羽都知道。文丑就是被關羽斬於馬下的。因此我覺得趙雲沒有關羽的武藝強。張飛那就更不用說了。張飛曾在虎牢關一人單打呂布幾十回合不分上下。他大哥和二哥來了之後,才將呂布必回虎牢關。再加上關羽衝著曹操說。我三弟百萬大軍中取你首級如探囊取物。由此,關羽那麼一個爭強好勝的人,竟然也佩服。張飛的武藝說明張飛的武藝不在關羽之下。

因此我覺得趙雲沒有關羽和張飛的武藝高。這大概是趙雲沒有經歷過身經百戰的原因吧。


小峰論人生


五虎上將排座次,已經說明了一切,還需要做過多的解釋嗎。趙雲比起其他四位,更像是劉備的貼身保鏢,而非衝鋒陷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