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成童婚重災區,為何政府制定法律卻不付諸行動?

非洲成童婚重災區,為何政府制定法律卻不付諸行動?

2015年5月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的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球民間社會童婚會議。其目標是通過合作、建立網絡

據聯合國估計,坦桑尼亞是世界上童婚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有4成女孩在18歲生日前就結婚了。

2016年坦桑尼亞高等法院的一項裁決宣佈政府必須禁止父母讓15歲女孩結婚,並在一年內將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18歲。

但是坦桑尼亞總檢察長髮起了一項上訴,他主張,童婚可以保護未婚懷孕的女孩。

近日,最高上訴法院駁回了該名檢察長的上訴,並要求坦桑尼亞政府繼續維持以前的裁決。

其實,童婚並非只在坦桑尼亞盛行。僅今年,世界上大約有1200萬的孩子將在18歲之前結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其中約18%是男孩,約82%是女孩。

童婚在發展中國家、文化和宗教中普遍存在。它侵犯了兒童的權利,並且具有廣泛和長期的影響後果。這是由性別不平等、貧窮、重男輕女的傳統和婦女,特別是農村地區婦女不穩定的社會經濟地位所驅動的。

這種做法在中東和非洲仍在繼續,儘管許多國家都有法律禁止這種做法。在西非,尼日爾最為流行:那裡76%的結婚夫妻都是孩子。其次是中非共和國,佔68%,馬裡佔52%,幾內亞佔51%。在北非,毛里塔尼亞為37%,埃及為17%,摩洛哥為13%。

童婚正在慢慢減少。當談到15歲以下女孩的婚姻時,進步是最引人注目的。在北非,18歲以前結婚的婦女比例在過去30年裡下降了約一半,從34%下降到13%。然而,童婚在該地區仍然很普遍。

非洲暢銷書《馬格里布的美麗婚姻》探討了童婚的影響,展示了未成年女孩的婚姻對她們的生活造成的毀滅性影響,同時也分析了童婚對非洲各國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阻礙,尤其是在教育、衛生、兩性平等和消除貧窮方面所帶來的深重危害。

然而,這個問題很少被納入國家發展辯論,也很少被政府解決。摩洛哥、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已經批准了國際人權條約,並通過了國際公約,但並沒有全部付諸實施。

不過,也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在過去40年中,三個北非國家在教育女孩和改善她們的生活條件方面取得了進展。這導致了童婚的減少。

它們是有效干預結束童婚的好例子。

但是,特別是摩洛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8年,超過3萬名摩洛哥未成年女孩進入包辦婚姻。該國在2004年改革了家庭法,但仍允許未滿法定年齡18歲的少女在法官允許的情況下或是在懷孕等情況下結婚;條件仍然很模糊。

這也是一個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沒有減少的國家。

童婚現象的成因及後果

一些經濟、社會和文化因素推動了未成年婚姻。貧窮和古老的傳統常常迫使年輕女孩進入貧困。據家庭計算,當一個女孩嫁去她丈夫家時,她們家裡就少養活一個人的負擔。

經常提到的一個原因是家庭榮譽。家庭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童婚往往導致家庭暴力、離婚,有時甚至自殺。

令人遺憾的是,通過將童婚定為犯罪來保護婦女和女孩的法律措施面臨著巨大的障礙。其中包括保守文化、宗教狂熱分子的遷就和基於性別的歧視。

童婚的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

小女孩們看到她們的童年被縮短,青春期也被沒收。他們也存在很多醫療風險,許多女孩第一次懷孕就在分娩時就死了;而且他們也可能遭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

因為童婚,女孩們也經常被迫輟學。

如何消滅童婚

婦女組織和人權組織強調必須通過立法結束童婚。他們還呼籲對違法行為和對婦女的暴力行為進行嚴厲制裁。這意味著,非洲政府必須制定和執行將童婚定為犯罪的法律和政策。所有童婚姻都應屬於非法的範疇,沒有例外。協助或參與這些活動應定為刑事犯罪。

但法律途徑還不夠,社會還需要採取其他措施,包括:

(1)提高家長和年輕人的認識。研究表明,一些父母不知道童婚的後果,當他們意識到時,他們可能會做出改變。許多人嫁女兒僅僅是因為早婚是他們知道的唯一選擇。

(2)使婦女參與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發展的國家戰略。這樣做的一個方法是為貧困家庭,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的貧困家庭,開展創收項目。這將補充國家和民間社會組織為消除,或至少減少文盲、貧困和不平等所做的工作。

(3)共同努力確保婦女受到義務制教育。

(4)增加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

(5)支持和資助婦女組織保護女童權利。

為實現到2030年消除童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北非各國政府和民間社會領導人應繼續努力改革家庭法。

圖/網絡

【DAILY MEDIA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