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Tips:下載【市值風雲APP】,精彩內容搶先看--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原標題:“創業板雙雄”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作者 | 紫楓


南華儀器(300417.SZ)和安車檢測(300572.SZ)主營業務相似,今年均迎來市場資金的大力炒作,截止10月22日,股價漲幅分別高達227.74%和88.56%。

不過,雖然二者均大幅跑贏同期創業板指數的33.29%漲幅,成為今年A股的明星股,但各自的漲幅差距卻很明顯。

為什麼這兩隻股票,尤其是南華儀器的漲幅能如此驚人?兩隻股票幕後的主要推動者有哪些?

馬上為各位老鐵揭曉!

一、兩隻牛股背後的推動者

從股東戶數的數據來看,兩家公司的股東人數均經歷了逐漸減少的過程。

下圖是南華儀器的股東戶數圖: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下圖是安車檢測的股東戶數圖: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從上圖得知,南華儀器和安車檢測的股東戶數分別從1.1萬戶和1.26萬戶下跌至2019年二季度的7422戶和4068戶,戶均持股數提升至1.1萬股和4.76萬股。

根據2019年6月30日的收盤價來計算,人均持股市值高達23.3萬和220.88萬元。

安車檢測的股東戶數極低,但人均持股市值很高,結合同期持續上漲的股價走勢,表明有市場主力在持續刻意收集籌碼。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反觀南華儀器在今年大幅上漲前,在2017至2018年經歷了一輪暴跌,區間跌幅高達73.08%,期間沒有明顯的主力吸籌跡象。直到2019年2月股價止跌回升,出現了技術分析提及的典型吸籌形態,且伴隨著股東戶數的進一步減少。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然而,為什麼南華儀器今年的股價漲幅能遠高於安車檢測?

這或許是因為南華儀器和安車檢測股價的推動者是不一樣的。

(一)南華儀器:業績預告引發股價五漲停,資金運作痕跡明顯

從2月初至7月中旬,股價沿著5周均線小幅上爬,成交額明顯放大,區間上漲58.18%,隨後在7月12日發佈業績預增的利好消息以後出現5個“一字”漲停板,隨後還繼續推動股價大漲34.51%。

截止10月22日,南華儀器今年股價大漲227.74%。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研究2019年二季度的十大流通股東列表發現,上榜的十個股東均為自然人股東。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上圖紅框中的7位股東均為公司的原始股東,而其餘的楊興禮、畢樹真和李秀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股票,但三人的公開信息均很少。

其中畢樹真是牛散,長期活躍在A股市場。從其持股歷史看,其投資風格明顯側重創業板股票,持股時間一般在半年以內,近期買入了博士眼鏡、澄天偉業等股票,取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而且,股票在出現5個連續漲停板期間,從龍虎榜上榜的營業部分析,本輪大漲主要由遊資所在的營業部推動。

下圖是7月12日至18日的龍虎榜買方營業部: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注:紅字營業部為近期活躍程度較高的營業部)


結合市值風雲的“吾股大數據”系統分析,7月12日至16日,龍虎榜上5家買方營業部僅合計動用2304萬元就推動股價出現3個“一字”漲停板,其中僅中投證券南京太平南路和國融證券青島秦嶺路是近期比較活躍的遊資。

而到了7月17日和18日出現的兩個漲停板,尤其是7月18日,出現此前進入的資金出現高位兌現的情況,因而成交量迅速放大,而參與遊資的歷史活躍程度進一步提高,其中有“漲停敢死隊”之稱的益田路榮超商務中心在當天買入1438萬,中投證券深圳愛國路買入1200萬,安信證券廈門湖濱南路買入863.52萬元,三家營業部貢獻當天近18%的買方力量,推動股票繼續漲停。

然而到了7月19日,這3家營業部與1家神秘營業部中信建投蘭州皋蘭路合計大筆賣出6382.89萬元。拋壓過大,股價幾度衝刺漲停板失敗,午後快速回落至漲幅1.5%附近。

為什麼說這家營業部很神秘?

該營業部在7月18日和19日分別賣出了654.44萬和2589.12萬元,合計賣出3243.56萬元,且最近3個月只交易了南華儀器。

考慮到上漲過程中成交量極低難以大量吸籌,判斷該營業部在股價飆漲前已經潛伏其中。

假設該營業部兩次賣出時機均為當天最高價,計算發現在飆漲前的7月11日至少持有南華儀器1954.82萬元市值,即87.58萬股。

根據2019年二季度的十大流通股東列表顯示,股東持股數在80萬股以上且減持前15日無須公告的股東僅楊興禮一人,因此推測楊興禮可能趁股價連續漲停瘋狂套現離場。

而股價的大漲也引發了4名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的減持行為,從9月9日至9月26日,4位股東合計減持237萬股,減持比例約3%,共套現10999萬元。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二)安車檢測:基金重倉股,機構調研常客

相比遊資的心頭好南華儀器,安車檢測明顯更受基金公司的歡迎。

首先,安車檢測過去一年接待共102家機構的到訪,是同期調研機構數量排行榜上第145名,其中不乏星石投資、中國人壽、鵬華資產、興全基金、南方基金等大型投資機構。

其次,研究安車檢測的十大流通股東可發現,安車檢測的主要流通股東是機構投資者。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從上圖可知,十大流通股東有8位是公募基金投資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其中富國天惠精選成長基金是第一大流通股東,第二大流通股東為中海醫療保健主題基金。

再者,2019年二季度,公司的基金持股統計列表出現61家基金,合計持有3320.86萬股,佔流通股數的36.6%,以6月28日的收盤價46.4元計算,持股市值達15.41億元。

最後,以9月4日安車檢測的龍虎榜為例,股價當天放量漲停。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從當天龍虎榜可知,機構專用賬戶合計買入3432萬同時賣出2400萬,佔當天買賣雙方成交額比例的23.66%,是比較重要的參與方。

種種跡象表明,安車檢測的股價走勢已被機構投資者控盤,而這類投資者的操作風格一般比較穩健,極少發動像南華儀器連續漲停板的升勢,因而股價漲幅遠低於由遊資等市場“玩家”推動大漲的南華儀器。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遊資和公募基金要炒作南華儀器和安車檢測呢?

這與它們的主營業務有很大的關係。

二、上漲邏輯:下游需求暴增推動上游設備公司業績改善

(一)主營業務介紹

南華儀器的主要產品是機動車排放物檢測和安全檢測儀器、機動車排放物檢測及安全監測系統。

南華儀器以生產機動車排放物和安全檢測儀器起家,曾是安車檢測的供應商,主要為其提供設備。

隨後,南華儀器推出相關檢測系統,才與安車檢測形成競爭關係。檢測系統業務逐漸發展壯大,2018年,該業務的營收為9092萬元,佔總營收近60%。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來源: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而安車檢測一直專注於機動車檢測系統,主要包括安檢、環檢、綜檢和新車下線檢測系統。2018年這部分業務創收4.89億元,佔總營收近92.73%。但由於新車下線檢測系統的資料很少,為了方便比較,本文將專注於強制檢測業務,暫不討論這部分業務。

另外,安車檢測還提供檢測行業聯網監管系統,可以幫助主管部門通過聯網監管系統將全國機動車各檢驗機構、汽車修理廠聯網,以便收集各地區車輛檢測數據、車輛安全、環保及綜合性能達標信息等,再通過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運用,為相關部門或機構提供信息服務與決策支持。

不過,這套系統從2013-18年的營收均圍繞著3200多萬上下浮動,成長性欠缺,2018年僅佔總營收的6.09%。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來源: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單純講主營業務很難理解為什麼兩家公司會受到市場追捧,需要結合其行業情況理解。

(二)機動車檢測行業簡述

機動車檢測是綜合利用各種檢測設備和技術,在汽車不解體或不完全解體的前提下,判斷車輛技術狀況、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的技術手段。

目前,機動車檢測系統產業鏈的上游是儀器儀表、電控設備等硬件,南華儀器和安車檢測同屬中游,向下遊客戶提供檢測設備及配套系統,下游是各機動車檢測機構、汽車製造廠、維修企業和主管部門等。

有車的老鐵都知道,當車輛使用到達一定年限,就需要做強制檢測,而中國在用機動車的強制性檢測分為安全檢測、環保檢測和綜合檢測三類,執行檢查的機構為機動車檢測站。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根據安車檢測2019年8月23日的調研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機動車檢測站數量約為1.2萬家,檢測市場空間約在人民幣600億左右,但是從近年的發展情況看,該市場的規模有望進一步提高,而南華儀器和安車檢測將受益於在下游市場規模擴大。

為什麼這麼說?需要分析近年來機動車檢測市場的變化。

(三)機動車檢測市場的發展欣欣向榮

市場需求主要來源於兩大類,一類是檢測機構的新增設備需求,另一類是檢測站的設備更新升級需求。

1、新增設備需求

新增設備需求主要受汽車保有量和新增檢測站數量的影響。

機動車檢測業務規模的擴大與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有必然聯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從2000年的1609萬輛上升至2018年的2.32億輛,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5.99%。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必然增加對機動車檢測的需求,從而拉動上游檢測設備的需求。

然而,機動車檢測行業的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由於中國機動車檢測行業發展時間較短,中國汽車後市場的發展遠遠滯後於汽車保有量增長,不僅檢測站數量不足以應對龐大的檢測需求,且機動車維修檢測、二手車交易評估檢測等還未普及。

中國每萬輛車輛擁有的檢測機構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據安車檢測的數據顯示,日本每個檢測站約服務3000輛汽車、美國檢測站約服務4000輛汽車,歐洲為5000輛,但中國的檢測站約服務高達2萬輛車,遠高於發達國家,機動車檢測機構亟待進一步增加。

而安車檢測近年來頻頻發聲,表示將拓展下游的機動車檢測業務,但目前產生的收入仍較少。

2、更新升級需求

檢測站的設備更新升級需求主要受新出臺的政策、法律以及設備自然更新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誌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對不同類型機動車的檢測頻率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只有經檢測合格的車輛方可取得檢驗合格標誌,未取得檢驗合格標誌的車輛不得上路行駛。

針對不同類型機動車,安全、環保和綜合檢測的頻率要求如下:

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免檢,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超過1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摩托車4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4年的,每年檢驗1次;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車每年檢驗1次。

因此,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在機動車強制檢測的政策要求下,檢測站業務的行業規模水漲船高。

而引起兩家公司股價大漲的導火索或許與2018年9月27日發佈的兩項新的國家標準有較大關係。

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佈,自2019年5月1日起,全國將實施《汽油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GB18285-2018)和《柴油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載減速法)》(GB 3847-2018)兩項排放標準。

本次標準修訂的內容較多,增加了OBD檢測等新內容,因此標準實施採取分步走方式。

第一步,2019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尾氣排放檢測方法及限值。

第二步,對於標準新增內容,如柴油車NOx檢測和OBD檢查,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不過,由於相關檢測設備產能受限,政策推遲到2020年5月31日正式實施。

環保要求和檢測要求提高,全國範圍內的環檢設備線均需要更新升級,是2019年上半年兩家公司業績爆發的直接原因。

此外,機動車檢測系統的易損耗件更換週期一般為2-3年,其餘設備使用壽命約5-8年,使用過多、設備搬遷等原因均可導致設備的加速老化。而當前市場上部分檢測設備已超過正常使用壽命,可靠性缺乏保障,新政策的施行將推動機動車檢測站的整體設備更新換代。

綜上所述,在檢測站數量處於快速增長態勢和檢測設備快速升級的帶動下,處於中游的南華儀器和安車檢測明顯受益,並在財務數據上充分反映。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兩家公司的財務狀況。

三、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安車檢測更穩健,南華儀器業績彈性大

(一)成長性分析

南華儀器的營收從2012年的1.11億上升至2017年的1.86億元后回落至1.53億元,年均複合增速僅為5.38%,但在2019年上半年營收突然飆升至2.1億元,同比飈升202.12%,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增速均達到近年巔峰。

而安車檢測的營收規模明顯更大,從2012年的1.97億上升至2018年的5.28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17.38%,遠高於南華儀器。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為4.1億,基本與2017年全年持平,同比上升73.4%。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2019年兩家公司的營收增長明顯,而扣非淨利潤上的增速更為驚人。

南華儀器的扣非淨利潤變動趨勢與營收類似,在2017年達到0.36億的高點後,在2018年回落至僅0.26億元,但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暴增442.22%,達0.75億元。

而安車檢測在2016年以前略高於南華儀器,在2017年同比大漲60%,突然拉開差距,2018年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

根據兩家公司的三季度預告顯示,南華儀器1-9月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上升709.75%至736.74%,安車檢測同期同比上升65.02% - 75.67%,全年業績均大概率創出近年新高。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綜上所述,安車檢測的營收和扣非淨利潤逐年上升,非常穩健,而南華儀器的成長性較弱,甚至在2018年出現負增長,但受益於細分行業的政策利好,今年業績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爆發力強。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主要分析兩家公司的毛利率、淨利率和期間費用率。

南華儀器和安車檢測的毛利率基本維持在43%-51%之間,其中南華儀器在2016年以前呈下滑趨勢,在2017年企穩回升;而安車檢測總體表現穩定,在2017-2018年達49%。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但蹊蹺的是,2019年上半年兩家公司的毛利率表現大相徑庭,安車檢測的毛利率下滑至44.75%,而南華儀器的毛利率飆升至62.95%。

根據安車檢測2019年7月份調研時公司的說法,新業務遙感檢測系統的毛利率相對較低,壓低公司的綜合毛利率。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但是根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安車檢測關於遙感監測系統的訂單金額合計僅為3056萬元,僅佔總營收的7.3%,佔比過小,對綜合毛利率影響有限。

況且,機動車檢測系統的毛利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7%,僅為45.06%,且在報告中未作出解釋。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而兩家公司的淨利率表現與毛利率略顯不同。在2017年以前,南華儀器的淨利率基本達20%以上,高於安車檢測的15%左右;自2017年起,隨著安車檢測的營收和淨利潤進入“快車道”,其淨利率實現三級跳,2019年上半年為26.56%,而南華儀器的淨利率隨著2018年淨利潤下滑,隨後在2019年上半年大漲至36%。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而產生毛利率和淨利率變動趨勢差異的原因主要是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的變化。

南華儀器的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基本低於安車檢測,但兩者的差距在持續縮小。2019年上半年,兩家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均跌至個位數,與營收出現跨越式增長有較大關係。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三)運營能力分析

兩家公司的收款方式基本相同,南華儀器在2019年8月的調研中表示,系統類產品發貨前預付款,安裝完工後收款,並保留一定的尾盤作為質保金,而儀器類產品基本是先收款後發貨。

而安車檢測在這方面有更詳細的表述:預收30%貨款,並在送貨上門和安裝調試後收取60%貨款,尾款作為質量保證金在驗收合格一至兩年後收取。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預收款項可以看作安車檢測未來營收規模的先行指標,預收款項餘額越大,大概率表明公司收入增長。

而安車檢測的預收款項從2014年的1.1億元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3.34億元,佔總資產比例達22-32%之間,遠遠高於南華儀器,後者在2018年才勉強突破2000萬,在2019年上半年飆升至1.28億元,佔總資產比例從此前的不到5%衝上20%。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注:紅字為折線圖數據)


無論系統類還是儀器類產品,南華儀器均要求先收取款項。由於南華儀器沒有詳細公佈訂單的預收比例,我們難以知道南華儀器預收款項相對較低的原因,估計南華儀器的預收比例低於30%。

由於兩家公司近年來的應收賬款佔總資產比例僅為10%左右,因此不再分析應收賬款。

兩家公司的存貨近年來增速不低,南華儀器的存貨從2014年的4347萬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1.12億元,同期安車檢測的存貨從1.05億元上升至2.6億元。

由於兩家公司均先簽訂單再生產,公司的存貨主要由原材料和在產品組成,庫存商品的佔比極低,不存在貨品積壓現象。

安車檢測的存貨週轉率基本呈下降趨勢,而南華儀器在2018年以前基本平穩,2018年快速下滑至1.17,低於同期安車檢測的1.33。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最後,兩家公司均無有息負債,賬上資金充沛,貨幣資金與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佔總資產比例較高,不存在償付壓力。

南華儀器vs安車檢測:下游需求爆發,遊資基金聯袂推動股價大漲


綜上所述,迫切的行業需求帶動兩家公司的業績齊飛,盈利能力明顯提高,且公司現金較為充足,不存在償債壓力。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微信:yangfeng562933

市值風雲APP

買股之前搜一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