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據不完全統計,封建王朝從夏朝到清朝這一段時間內,有史書記載並且有頭有尾戰役大約有4000起,足足佔到了全世界戰爭總數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中還不乏像秦趙之間長平之戰這種雙方投入兵力多達百萬的超大規模古代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死傷的士兵更是多的數不過來。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古代的行軍打仗是很講究陣型的,就像我國著名的十大軍陣,就有善於防守的圓形陣,善於進攻的雁翎陣等等。排兵佈陣一向是一名將領能力的最直觀體現。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孫武曾經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能,將君王的妃子訓練成了軍紀嚴明的戰士,深受君主信任。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但是呢,只要是打仗,就肯定會死人,很多人都是離家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想盡辦法躲避服軍役,在隋唐時期甚至很多人通過自殘的方式來躲避從軍。但是小編就很好奇了,不說這些躲避服軍役的人,那些軍中的士兵,在排兵佈陣的時候站位都是怎麼選擇的?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按照一般人的話來說,越是站在前面的人就越容易死,但是還是有人選擇充當前排的士兵,這是為什麼呢?小編特意去查閱了以下資料,發現這些前排的士兵中,有很多還是戰場上生存下來的老兵。要知道在軍隊中老兵是很重要的戰鬥力,他們經過戰爭的禮,不進戰鬥力強,心態也發生了改變,作戰起來服從命令。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戰爭中,一定會有人要站在第一排,哪怕是送死也會安排士兵的。這些人一旦站在了第一排,就不得不拼命作戰,不斷地向前。不僅僅是為了不被敵軍殺死,也是為了不被隊友殺死。所謂軍陣就是將士兵按照兵種來進行劃分的,前面的人不動,後面的人就沒辦法攻擊,所以第一排的人畏戰,可能就會被第二排的人殺死。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再者就是第一排的人裝備是比其他士兵精良的,有了更好的裝備,在戰場上才會有更高的生存幾率。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排會有很多老兵的原因,更好的裝備除了保證生存率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能更快的撕裂敵人的部隊,讓後面的部隊能進行攻擊。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還有一點就是,為了激勵士氣,軍隊中有規定在戰場上的戰利品都歸個人所有。所以在前排的士兵,只要不死,就能獲得更多的戰利品,對自己身手有信心的人都會成為前排部隊,為的就是獲得更多的戰利品和軍功,然後快速的升官,畢竟士兵的生存幾率是最低的,當上官之後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最後一點就是古代打仗必定先射箭,弓箭之後才是騎兵衝鋒步兵推進等等。在面對弓箭手的時候,第一排的士兵反而是傷亡率最低的,一是他們裝備更加精良,手中甚至會有盾牌。再者就是弓箭手都是等對方大部分士兵進入射程了,才會開始射箭,保證達到最大的殺傷力,那個時候,第一排士兵反而不是他們的打擊範圍了,會交給己方的步兵或者騎兵。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為何都不害怕?難道不怕死?

綜上所述,第一排的士兵不是我們想的“炮灰”,他們反而是普通士兵中的“精英”,在戰場上他們的生存幾率反而是最高的,慢慢的就會變成百戰老兵,要麼升官加爵,要麼繼續在第一線升官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