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為何只是重創歐陽鋒,而不是除掉他以防後患呢?

己莫V


王重陽只能重創歐陽鋒,卻不能殺了他?

這是個偽命題——用周伯通後來總結一論華山的話說,如果是現在,根本不需要比試七天七夜,我師哥一天就搞定了天下第一的名號了。

王重陽後來去大理又學了一陽指,要剿滅西毒其實已經不難了。

跟武功無關。武功在金庸小說裡更多隻是幌子和包裝,真正的解釋是: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王重陽為何要專門去拜訪段皇爺,互相交換武功,也只是為了死後有人可以剋制歐陽鋒,不是為了消滅對手。

那麼,王重陽或者說射鵰小說,為何要留下歐陽鋒這個心頭大患?

原因有三:

首先,這個不合五行之道的智慧安排——

王重陽不是不能殺掉歐陽鋒,而是五行之道更需要平衡:歐陽鋒如果彼時掛掉,西毒這一脈就徹底斷了。五絕格局剛剛形成,如此等於五行之道缺了一行,你說還行不行?整個江湖的平衡就打破了。難道你指望歐陽克之流迅速撐起白駝山麼?歐陽鋒的真正傳人,要到神鵰俠侶時期才能出現,對,那就是楊過,西狂。此時的歐陽鋒自然可以退場了。

所以,射鵰時期,洪七公可以暫時功夫全失,畢竟沒有生命危險,將來還可以恢復;南帝可以出家隱居,畢竟還能干預江湖大事影響江湖未來格局走向,比如救治黃蓉之重傷、指點郭靖;東邪是早就隱居了,但弟子,就是兩個棄徒照樣搞得江湖風生水起。兩個棄徒,憑藉對九陰真經的生吞活剝,就可以令全真第二代掌教馬鈺忌憚。

這都是一種平衡。

武林界、江湖,和自然界一樣,都需要一種生態平衡。你也可以說是實力平衡。格局平衡。

只剋制歐陽鋒,不剿滅西毒,這就是創教祖師王重陽的大智慧。

否則天下第一的全真教還有什麼動力和危機感?直接睡大覺得了。

這五絕中,最早可以掛掉的,非但不是歐陽鋒,且反倒只能是王重陽。

因為王重陽不但是天下第一;且彼時他的傳人也最厲害——第二代中,全真七子團隊實力最雄厚,他們七個布天罡北斗甚至可以和四絕抗衡;何況還有個瘋瘋癲癲的武學天才師弟老頑童,後來精通左右互搏,從而超越四絕,成長為真正的天下第一高手。

所以王重陽如果不先走一步,整個江湖就窒息了:大家都碰到了天花板了,還怎麼提升?

就像2014年世界盃,在21世紀前後3度殺入決賽兩次奪冠的巴西隊,被德國隊7:1血洗,這是好事——彼時巴西隊已是五星巴西,不能你一騎絕塵吧?大家還要不要玩了?所以到2018巴西還是沒戲,換成法國二度折桂,到現在也形成了世界盃的五絕格局:美洲隊兩支巴西阿根廷;歐洲隊三支,德國意大利法國。根基深厚的西班牙近十年異軍突起,有點像周伯通豁然貫通的趕腳;至於荷蘭隊這個無冕之王,則可以向鐵掌水上漂裘千仞看齊(大家都有點兒飄)。葡萄牙已摸到了歐洲盃,世界盃將來可期,如同二論華山時成長起來的靖哥哥。

這,就是足球江湖的一種平衡。

同理。王重陽一走,九陰真經歸屬又要重新洗牌,江湖才重新煥發了生機,相繼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才有了郭靖楊康的命運迥異,才有了靖蓉相遇。這就是平衡。

江湖的平衡之美。

其二,射鵰整個故事的架構,也需要保持平衡:

試想五絕中,真正的反面人物只有歐陽鋒一個。黃藥師可謂亦正亦邪,對小說的推動力有限。當西毒好容易出場後,靈智上人那些小流氓立馬黯然失色:

一旦沒有西毒這個大反派推動,很多故事情節無法開展,開展了也是索然無味——

洪七公歐陽鋒海上大戰,我當初也是想著洪七公一舉滅掉這個老毒物多好多大快人心!長大了才知道這個想法過於幼稚——所以你看,最終是前者中了暗算,結果大家流落明霞島繼續暗戰,好不好看?

還有歐陽鋒和周伯通打賭,我也想老頑童贏啊。結果呢?西毒成功地海上連環毒殺鯊魚群,逼得周伯通跳海,你說精不精彩?

其三,白駝山一脈,也有傳承的價值。

不是隻有降龍十八掌,落英神劍掌和全真正宗功夫可以傳世。白駝山也是武林絕學,也有其存在的價值。關鍵你看誰學誰用?歐陽克來繼承和楊過來繼承是不是就大不一樣?寸鐵殺人,也可以救人。

歐陽鋒的長期存在,自有其價值:

讓我們看到了江湖大平衡,五行大邏輯,還有作者的大智慧。



石水微瀾


很明顯,臨終前的王重陽已然不能除去歐陽鋒。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擊敗另外四大高手奪魁,獨得《九陰真經》,公認為天下第一。

王重陽雖然擊敗四人,但是王重陽深知個人都是潛力無限。畢竟此次論劍,王重陽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獲勝也是必然。

“天時”是當時高手王重陽一枝獨秀,少林寺處於低谷期,沒有高手在江湖出現。另外的四絕都是年齡尚輕,武功並未大成,所以王重陽武功修為明顯高出眾人。

“地利”是王重陽在終南山修道,東邪在桃花島,西毒在西域白駝山,南帝在大理,北丐在中原,而論劍之地在華山,離終南山最近。王重陽基本上可以以逸待勞,佔據地利。

“人和”是王重陽創立全真教,收了“全真七子”,在江湖的影響力極大。而其餘幾人並未成什麼氣候,可見,王重陽在江湖上的威望也是最大。

故而,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奪得頭魁也是必然,他的修為要比另外四人更為高深。



第一次華山論劍,雖然王重陽武功勝過其餘幾人,但是他很明顯看到四位高手的潛力。

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必將是天下最為剛猛的掌力,黃藥師的“彈指神通”不可小覷,段皇爺的“一陽指”高深莫測,而歐陽鋒的“蛤蟆功”更是威力奇大。

巔峰時期,王重陽武功自然蓋過眾人,但是第一次華山論劍以後,形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重陽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

王重陽這才感知到自己的大限將至,武功的威力必然大打折扣。可是,他也知道歐陽鋒對《九陰真經》的覬覦之心相當明顯,他一直在尋找機會搶奪真經。

王重陽深知,一旦自己過世,《九陰真經》必然被歐陽鋒搶走,因為他可以為了爭奪真經不惜放下武學高手的身份,死皮賴臉的去搶奪。而諾大重陽宮雖然弟子不少,但是真正的高手只有兩個,就是王重陽和周伯通,而“全真七子”完全派不上用場,周伯通也不低歐陽鋒,也就是全真派只有一個人能夠擊敗歐陽鋒,那就是王重陽。

可是,此時的王重陽內心知道,如果硬戰,自己現在心有餘而力不足,不一定能夠勝過歐陽鋒。只能智取,不可硬來。



於是,王重陽就使了一計:利用“假死”讓歐陽鋒現身,然後一舉擊敗他。

果不其然,歐陽鋒見到王重陽入棺,就趕忙開搶,正在他勢在必得之時,王重陽“死而復生”,用“一陽指”一舉破了他的“蛤蟆功”。

其實,歐陽鋒並非不能夠接住這一招,只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王重陽會“死而復生”,一下子將其嚇懵了,這才讓王重陽一舉擊敗自己。

所以,這一戰王重陽破了歐陽鋒的“蛤蟆功”更多的是取巧,而非真正的實力表現,如果真正對決,歐陽鋒不至於一招被擊敗。

但是,王重陽將其擊敗以後,就真的功力耗盡,因為他是集中自己僅有的功力對歐陽鋒全力一擊。這一擊雖然擊敗歐陽鋒,但是他自己也因功力耗盡而謝逝。

於是,重陽宮大亂,都忙著王重陽的後事,也無暇顧及受傷的歐陽鋒。所以,歐陽鋒趁此機會趕緊逃離重陽宮,再也不敢輕易上重陽宮。

歐陽鋒離開重陽宮以後,第一時間回到白駝山,全力修煉,恢復功力,二十年不敢來到中原。

由此可見,王重陽臨終擊敗歐陽鋒是靠“使詐”,完全不是真實實力。此時他也沒有實力將歐陽鋒除去。當然,此時如果王重陽狠下心讓周伯通去除掉歐陽鋒,那麼歐陽鋒就肯定逃離不了。



*忠肝義膽嶽老三聊武俠第197期*


忠肝義膽嶽老三


當時的重陽真人已經是強弩之末,全靠一口真氣撐著,他能把歐陽鋒驚走已經是他臨終之前努力做到的最大限度。


“五絕”之中,王重陽雖然是公認的武功第一,但是,他和其餘四位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也許就是毫釐之間。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NBA中超級巨星和巨星之間的差別——巔峰時期的麥迪,科比和艾佛森的水平基本在一個水平線上,科比只是稍微高一點點。

我們不知道第一次華山論劍採取的是何種比賽機制,但從周伯通的口述中我們瞭解到:比賽進行是異常艱難,有理論有實踐,共耗時七天七夜,最後王重陽奪得冠軍。如果把這場論劍看成拳擊比賽的話,這可以看做,王重陽不是靠KO對手獲勝,而是通過點數的微弱優勢取勝的。

也就是說,即使在他的巔峰時期,他在單獨面對另外“四絕”中的任何一個對手時,都沒有絕對碾壓性的實力。


更何況,西毒的“蛤蟆功”異常陰狠毒辣,王重陽為了增加在自己假死後他來搶奪經書時能夠一擊必中的把握,還特意打著文化交流的幌子去大理找段皇爺學會了一陽指,足見他對歐陽鋒的重視。

歐陽鋒也由於想到真經即刻到手,按捺不住心頭地狂喜有些粗疏大意,他萬萬沒有想到王重陽會死而復生,瞬間著了對手的道,倉皇而逃。

其實雙方當時面臨的情況屬於是秫秸稈打狼——兩頭都害怕。王重陽既沒有“追窮寇”的能力而置對方於死地,歐陽鋒也不敢再起不軌之心,只得當做吃個啞巴虧,回到白駝山好好休養生息,以圖東山再起。而王重陽如“死諸葛驚走活仲達”的這一招也成為了一段人們津津樂道的武林佳話。


田獲三狐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我認為王重陽之所以只是重創歐陽鋒,而不是除掉他以絕後患,主要原因有三個:其一,“五絕”中的“中神通”王重陽比其他四人也只是略勝一籌,王重陽的武功比歐陽鋒並沒有絕對的優勢,要想殺掉歐陽鋒絕非易事;其二,王重陽和歐陽鋒同為“五絕”中的人物,王重陽有什麼資格或者說有什麼理由殺死歐陽鋒?其三,歐陽鋒極其聰明機警,王重陽根本沒有能夠一出手就殺死歐陽鋒的能力和機會,能夠重創歐陽鋒都已經是王重陽處心積慮才達到的最佳結果了。

其一,“五絕”中的“中神通”王重陽比其他四人也只是略勝一籌,王重陽的武功比歐陽鋒並沒有絕對的優勢,要想殺掉歐陽鋒絕非易事。

第一次華山論劍,經過了七日七夜的比拼,才誕生了“五絕”,這五個人之中,東邪、西毒、南帝和北丐四人的武功不相上下,難分勝負;中神通王重陽的武功比他們四人略勝一籌。

那時是在寒冬歲盡,華山絕頂,大雪封山。他們五人口中談論,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個人終於拜服我師哥王重陽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四人拜服王重陽的武功是天下第一,很有可能是指王重陽的武功修為,也就是說武功理論上比他們更高深一籌而已,如果真的論實戰,王重陽即便是比歐陽鋒更有一點優勢,那也至少得幾千招以後,才能比出輸贏。這麼細微的差距,王重陽要想殺死歐陽鋒談何容易!

其二,王重陽和歐陽鋒同為“五絕”中的人物,王重陽有什麼資格或者說有什麼理由殺死歐陽鋒?

王重陽和歐陽鋒都是“五絕”中的人物,大家的身份和地位都相差無幾,王重陽雖然被大家尊為武功天下第一的人,但他並沒有權力對任何人生殺予奪,更何況是對同為“五絕”之一的歐陽鋒。這些絕頂高手們,除了洪七公一生為人慷慨正義,沒有錯殺一人之外,其餘人,包括王重陽都或多或少傷害過無辜。所以,王重陽也沒有資格評判歐陽鋒的為人處世,沒有資格指責歐陽鋒的“毒”,也就沒有資格和理由殺死歐陽鋒。歐陽鋒雖然為非作歹,但王重陽也的確是拿他沒辦法,對待歐陽鋒又不能用法律去制裁他,也不能用俗世禮教約束他。王重陽能做的,只能是想盡辦法,千萬別讓歐陽鋒把《九陰真經》給搶去了。

其三,歐陽鋒極其聰明機警,王重陽根本沒有能夠一出手就殺死歐陽鋒的能力和機會,能夠重創歐陽鋒都已經是王重陽處心積慮才達到的最佳結果了。

熟悉《射鵰英雄傳》的讀者都知道,“西毒”歐陽鋒的聰明機變、老謀深算幾乎一點兒都不比“東邪”黃藥師遜色。黃藥師特別好面子,往往有些事情礙於面子做不出來。而歐陽鋒就沒有這些顧慮了,他不但聰明機警,而且非常無恥,只要能夠達到目的,沒有他做不出來的事情,沒有他不敢使用的手段,這樣的人的確是太可怕了!歐陽鋒為了搶奪和得到《九陰真經》,使出了多少下三濫的手段,做了多少沒臉沒皮的事情。王重陽在世的時候,歐陽鋒比兔子還警覺,絕對不會送貨上門,把自己送給王重陽去打一頓,歐陽鋒深知“避其鋒芒”的韜略。歐陽鋒並沒有遠遠地躲開王重陽,卻是潛伏在重陽宮附近。所以當晚聽說王重陽謝世了,他立刻跳出來,要搶奪《九陰真經》,這才中了王重陽的算計,被王重陽拼盡全力一招廢掉了修煉多年的蛤蟆功,這樣的結果,對王重陽來說,已經是最完美的了,怎麼還能奢望殺死歐陽鋒呢?


喬鞅


珍別江湖,金老千古,書魂還在,俠義永存!

實際上,不是王重陽不殺歐陽鋒,是當時的他根本殺不了歐陽鋒。華山論劍之前,王重陽或許殺得了歐陽鋒,華山論劍之後,王重陽對陣當時包括歐陽鋒在內的其他四絕,都難有勝算,歐陽鋒被破“蛤蟆功”,是被王重陽給暗算了。



華山論劍讓王重陽見識了歐陽鋒的實力

《九陰真經》重現江湖,引起無數腥風血雨的武林紛爭,為了還武林一個安寧,濟世為懷的重陽真人挺身而出,獲得了《九陰真經》之後,為表自己奪經非私,邀請當下天下武學最頂尖的英豪到華山參與論劍,比出“天下第一”,以定《九陰真經》最終歸屬權。王重陽此舉,目的便是將經書歸屬於武功第一人之手,無論其修不修練此經,江湖中人懼於此人武功高強,自然不再敢有覬覦之心。但重陽真人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當其時參與論劍的五人中,只有王重陽、黃藥師和洪七為中土人士,歐陽鋒來自西域,而段智興卻是南國大理皇帝。王重陽之所以邀請歐陽鋒參與論劍,除了當時中原武林武學沉寂,人才凋零的原因之外,羽菱君認為是歐陽鋒當其時已經在中原為非作歹,但是難逢敵手,王重陽邀請他論劍就是為了讓他見證中原武林頂級高手的實力,讓他明白中原尚有剋制他之人,好讓他行為收斂。

不過在論劍的過程中,王重陽也見到了歐陽鋒的實力。實際上第一次華山論劍,除了王重陽自己,其他人的武功其實皆未大成。王重陽很明白這一點,當他看到歐陽鋒的實力時,他就知道心性險惡的歐陽鋒是個隱患,《九陰真經》是決不能落到歐陽鋒之手的。因此,為了讓歐陽鋒知難而退,心服口服,羽菱君認為華山論劍最終的一場大戰應該是在王重陽和歐陽鋒之間進行的。王重陽不惜耗費自己的先天真氣,用“先天功”力壓歐陽鋒,獲得了“天下第一”。


但是對於論劍結果,比起其他三人對王重陽的折服,歐陽鋒並不服輸。因為在內功比試的過程中,他的“蛤蟆功”並不比其他人差,也不見王重陽的“先天功”比他的精妙。洪七公的外家功夫“降龍十八掌”精妙無比,但他的內功修為並不入境;段智興的“一陽指”雖然能反克他的“蛤蟆功”,但段智興的內功修為也在歐陽鋒之下,這也是他們只能打成平手的原因;黃藥師屬於內外雙修的,但當時他最年輕,內外功其實皆未臻化,他能與其他三人打成平手,是因為他的武理修為還在三人之上,除了王重陽,就他是自創武學的。歐陽鋒認為王重陽能夠取勝,是因為眾人中他的年齡最高,內力最為深厚。

這是個事實,假如讓王重陽對陣二十年後“蛤蟆功”大成的歐陽鋒,王重陽並無必勝把握。這點從歐陽鋒功力被破,僅僅幾年之後,便恢復功力,十幾年後功力再攀高峰,就可看出“蛤蟆功”這門內功心法的精妙不弱於當世任何一門絕學,甚至是《九陰真經》。當世中的其他三絕,在功力沒有任何受損的情況下,毫不懈怠的潛修了二十年,功力水準也就與歐陽鋒相當,在桃花島,西毒與北丐的一番較量,黃藥師都自嘆不可思議。後來逆練《九陰》竟能突破玄關,也足見他的武功修為。



華山論劍之後的王重陽並不能制勝歐陽鋒

武學修為大成的王重陽自然明白歐陽鋒的這一點,他也很清楚自己為“天下第一”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華山一役,先天真氣大耗,致使他陽疾凸顯,陽壽已然不久。他知道在他之後,世間難再有剋制歐陽鋒之人,但卻必須給後世留下一個剋制之法。

王重陽知道南帝的“一陽指”雖能剋制歐陽鋒,但大理段氏的內功法門卻一直是個短板。當年段譽能以強勁渾厚內力練成“六脈神劍”,完全是得益於“北冥神功”,然而他有“朱蛤神功”為基礎的機緣卻是不可能為後世所複製的。以當時南帝的內功修為,要破歐陽鋒“蛤蟆功”,幾乎不可能。而王重陽自己因為“先天真氣”大耗,也是難再憑“先天功”壓制歐陽鋒。

並未心服的歐陽鋒,在華山論劍之後,肯定是表現出了不甘和重新奪經的心思,他的這層心思也讓王重陽倍加防範。因此,王重陽想到了將南帝的“一陽指”與自己的“先天功”相融合,尋求一個剋制歐陽鋒的法門。王重陽為此不遠萬里到大理王宮,用“先天功”與南帝交換“一陽指”,功成之後,開始佈置剋制歐陽鋒之策。

在王重陽從大理返回終南山不久,歐陽鋒便潛入重陽宮,伺機奪經,但他對王重陽始終心存畏懼,不敢貿然行動。而王重陽卻早已察覺到了歐陽鋒的行蹤,於是以“詐死”來“請君入甕”便成了王重陽背水一戰,以求出路的最後一策。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一“死”,已無畏懼歐陽鋒必定現身奪經。但這一策,也從側面證明了王重陽面對歐陽鋒並無必勝的把握。



“一陽指”和“先天功”兩技旁身的王重陽,此時只剩下最後一口真氣,他的這一口真氣必須是最後一刻的破敵之功,不然的話,他用不著詐死,大可以直接揪出已經潛入重陽宮的歐陽鋒,然後與歐陽鋒正面交鋒。但王重陽知道這時與歐陽鋒正面交手,真氣耗去,徒勞無功,只會讓自己處於下風,而且最終人、經兩空。只有趁其不備,方有勝算。

此計果然奏效,歐陽鋒以為王重陽已死,現身奪經,在他毫無防備是情況下,被王重陽偷襲成功,一招制勝,破了他多年的“蛤蟆功”。小說中描寫這一段是在桃花島中出自周伯通之口,寫得非常清楚。

周伯通:“那時我師哥身隨掌起,飛出棺來,迎面一招‘一陽指’向那西毒點去。歐陽鋒明明在窗外見我師哥逝世,一切看得清清楚楚,這時忽見他從棺中飛躍而出,只嚇得魂不附體。他本就對我師哥十分忌憚,這時大驚之下不及運功抵禦,我師哥一擊而中,附有先天功的‘一陽指’正點中他眉心,損傷了他多年苦練的‘蛤蟆功’。”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七回》



老毒物中了王重陽的陷阱,吃了一個啞巴虧。很明顯,倘若王重陽不是出此一策,行暗算之舉,面對能夠運功抵禦的歐陽鋒,附有“先天功”的“一陽指”能不能破他的“蛤蟆功”,尚且還是一個未知數,最終還能否力克歐陽鋒,就可想而知了。

故此,當時的王重陽並不是不想殺了歐陽鋒,而是他根本就殺不了歐陽鋒。能夠用計,一擊破了他苦練多年的修為,讓他知難而退,為後世再有剋制他之人的出現爭取一段時間,已屬大幸。假如歐陽鋒沒有經此一傷,與其他人一樣,同經二十年的潛修,他的修為肯定不止與其他三絕還同處一個水平。王重陽這一擊,為中原武林消除不少隱患,已屬難得。



第一百一十八期:“射鵰三部曲篇”之《歐陽鋒“蛤蟆功”被破的探究》

前期回顧:

第一百一十七期《王語嫣歸宿的探究》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王重陽一輩子心懷天下,救世濟人,他在臨死前重創歐陽鋒,破了歐陽鋒幾十年的蛤蟆功,是王重陽為這個武林做的最後一件事。

然而王重陽只是重傷歐陽鋒,並沒有殺死他。因為王重陽與四絕的差距沒有讀者想象中那麼大,王重陽臨死前這一擊已經拼盡全力,王重陽已經沒有力量殺死歐陽鋒了。

當年為了爭奪《九陰真經》,五位高手集聚於華山之巔,比武論劍,以決出“武功天下第一”,由此人保管《九陰真經》。

當年五個人比了七天七夜,最終都累得精疲力盡,靠著黃鑰匙的九花玉露丸才恢復了精力。幾人公認王重陽是天下第一,被稱為“中神通”。

但是王重陽花了七天七夜時間才讓其餘四人折服,這說明王重陽的武功並不比其餘四人高太多。

因為五個人比武,每兩個人比一場,一共只需4+3+2=9場,也就是說,如果王重陽對四人形成壓倒性優勢,最多9場比試之後,四人便會心服口服,根本用不了七天七夜。

比如第二次華山論劍上,郭靖與洪七公、郭靖與黃藥師之間,也只需三百招便分出勝負。而郭靖與黃藥師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黃藥師自己說:

這傻小子的武功怎麼竟練到了這個地步?我若是稍有容讓,莫說被他擋到三百招之外,只怕還得輸在他手裡。

王重陽當年花了七天七夜才奪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說明他與四絕的差距,遠小於二論時黃藥師與郭靖的差距,可以說僅在毫釐之間。

而且第一次華山論劍之時,王重陽已經五六十歲了,在金庸武俠世界中,這正是武功的巔峰之時。而其他四人基本都是三十來歲的年紀,比王重陽少了二十餘年的功力。就這樣,王重陽仍不能取得壓倒性優勢,說明他不是武功登峰造極之人,僅僅靠著熬工齡勝過四絕。

王重陽雖然能勝過歐陽鋒,但卻無法殺掉他,因為兩個人武學境界的差距實在太小。縱然王重陽在華山論劍後又學了南帝段智興的絕技——一陽指,身負先天功與一陽指兩大精深武學,仍然沒有把握除掉歐陽鋒。

但是王重陽知道,歐陽鋒這個人心腸歹毒,詭計多端,自己死後,歐陽鋒一定會出手搶奪《九陰真經》。如果歐陽鋒奪走了《九陰真經》,必然會成為武林一大禍害。因此王重陽只能採用一招——偷襲。

王重陽以龜息之術假死,騙過了所有人,包括他的師弟周伯通、徒弟全真七子。王重陽躲在棺材中,靜候歐陽鋒到來,而誘餌——《九陰真經》就擺在靈前的供桌上。

歐陽鋒不知是計,果然前來搶奪《九陰真經》。王重陽以掌力震碎棺材,破棺而出,以一陽指正中歐陽鋒的眉心,破去了他多年苦練的蛤蟆功。可惜的是,王重陽雖然佔了偷襲的便宜,又身懷先天功、一陽指兩大神功,仍然無法碾壓歐陽鋒,只能重創他,無法殺死他。

而且王重陽這一擊耗去了他太多真氣,歐陽鋒逃走後,王重陽便油盡燈枯,駕鶴西去了。

其實這也怪王重陽太過清高,不肯練《九陰真經》上的武學。假如他練了這一秘笈,哪怕只練了一招半式,也足以殺死歐陽鋒。

王重陽沒有殺死歐陽鋒,結果二十年後歐陽鋒恢復功力捲土重來,在中原武林掀起了一片血雨腥風。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歐陽鋒是金庸《射鵰英雄傳》中邪惡的化身,是頭號反派人物。而王重陽是正義的化身,是天下武功第一的大俠。

正義跟邪惡之間的較量往往會掀起一番腥風血雨,拼的你死我活。為了對付歐陽鋒,王重陽不惜假死。但他並沒有斬草除根,只是將其重創。這是為什麼呢?對此,有書君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1.王重陽也沒有把握能將其一招斃命

華山論劍,王重陽見識了歐陽的實力,雖然自己力壓四絕,但並沒有強出眾人多少。再者,王重陽重創歐陽鋒之前,已是舊疾復發。他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擔心死後,全真派會受到歐陽鋒的欺負,王重陽專程到大理拜訪段智興,學習了一陽指。

可見,此時的王重陽早已是強弩之末,如果要光明正大的較量,恐怕王重陽自己也沒有把握能大白歐陽鋒,只能採取假死的方式,廢掉歐陽峰的蛤蟆功,削弱他的力量。

2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

要知道,在江湖上垂涎《九陽真經》的人有很多,歐陽鋒只是其中的一個。《射鵰英雄傳》中歐陽鋒並非好人,但他也不是什麼大奸大惡,無惡不作之人。他之所以是反派,因為彼此所站角度不同,要知道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純粹的壞人,只是大家各司其職,立場不同而已。

在江湖上能有歐陽鋒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反派人物存在,才能讓正義人士時刻警惕,不斷進步。畢竟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同時歐陽鋒的存在也會讓那些對《九陽真經》虎視眈眈的人有所畏懼。

3.有正當的理由去殺人

王重陽是在詐死的情況下重創的歐陽鋒,作為正義的化身,深受道教思想的影響,即便是對付歐陽鋒這樣心狠手辣的人,詐死有失光明磊落,如果再將其殺死,一定會引起武林人士的議論,一生的清譽可能就毀於一旦。即便是惡人,想要殺他,也應該有個理由,誰都沒有權利隨意取人性命。

綜上所述,有書君認為,王重陽之所以對歐陽鋒只是重創,而不是除掉他以防後患,一個是因為王重陽沒有將其除掉的把握;再者,歐陽鋒也不是個十惡不赦的人,他的存在也並非毫無益處,至少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敵人,還能督促正派人不斷的進步。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王重陽是個有修養,慈悲為懷的道士,歐陽鋒只是來搶九陰真經,沒做太過分的事,殺他作甚。再說王重陽那個時候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有的朋友就不解了,王重陽知道歐陽鋒心術不正,完全可以在身強力壯的時候就除了他。確實,王重陽能做到。但他沒理由這麼做。

你總不能因為懷疑一個人要做什麼事,就去殺他,制裁他,人家都沒做呢,那樣的行為稱不上俠義,反而是霸道,無恥小人的行徑。

歐陽鋒也很識趣,他知道自己不是王重陽的對手,一直規規矩矩的,不敢有什麼不軌的行為。王重陽仙逝頭幾天他倒是一直在重陽宮周圍轉悠來著,無非是窺視王重陽死了沒有,然後他好動手搶真經。可是人家畢竟沒行動,知道了你也沒有辦法,而且這時候王重陽身體已經不行了,正經打肯定幾十招被歐陽鋒滅了,讓師弟周伯通和徒弟去更是送人頭,還暴露重陽宮外強中乾的情況。

退一步說,道士們去驅趕歐陽鋒,人家可以說自己是來遊玩的,終南山又不是重陽宮的私人財產,也可以說是來看望王重陽的,你王重陽一代宗師,不能不講理欺負後輩吧。反正貿然動手不合適,反而讓心懷不軌的歐陽鋒有了正當藉口,成了受害者。

王重陽對歐陽鋒這個後生有惺惺相惜之意。

華山論劍的時候,王重陽雖然力壓四絕,但沒強出太多,四絕的功夫各有獨到之妙,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歐陽鋒雖然心術不正,但不失為一個難得一見武學奇才,武功練到登峰造極不容易。把他殺了未免太可惜。

當初在海上,洪七公只需要不作為就能讓歐陽鋒命喪當場,他沒有這麼做無非也是看中歐陽鋒這個對手,他也不屑於乘人之危。

王重陽不殺歐陽鋒正是境界高的體現,他小懲大誡,希望歐陽鋒能改過自新,可惜歐陽鋒執著的很,終於被自己的貪慾搞得瘋瘋癲癲,自食其果。


嵩山派左盟主


王重陽雖然也是武林人士,但更是修道之人,他的道家思想和作風跟一般江湖俠士的是不一樣的。像“江南七怪”和“神鵰大俠”這類置身江湖行俠仗義的俠士,他們的作風是看到作惡的人直接教訓甚至除掉以絕後患;王重陽作為武林中的道家人士,他的思想更偏向於“止戈為武”,也就是儘量不動武力而使對方屈服,以出家人教化的方式替代殺生除惡。這是王重陽不殺歐陽鋒的一個原因。

另一方面,歐陽鋒其實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大惡人,他的人生目標其實是爭武功上的天下第一,可以說是武痴,而不是像丁春秋、李莫愁那類動不動亂殺人的邪毒之人。歐陽鋒練了九陰真經後曾去全真教、丐幫、大理等地“切磋武功”,說白了就是去炫耀去打敗對方的,但是歐陽鋒也僅是將對方打敗並沒有殺之,因為他的目的就是爭武功上的天下第一而已,亂殺人並不是他的作風。但歐陽鋒絕對也不是什麼君子,畢竟為了天下第一也是不擇手段。

此外,王重陽雖然贏得華山論劍奪得九陰真經,但也因此大傷元氣。所以好多人說王重陽當時可能並沒有絕對的把握置歐陽鋒於死地,這是合理的推斷,我認可這一點。當然正如第一段所說的,即便王重陽有能力殺了歐陽鋒,他也不會這麼幹。

綜上可見,歐陽鋒本身並非非殺不可之人,而王重陽又是提倡止戈為武之人,所以王重陽出於對武林的考慮重創了歐陽鋒而不是殺之。


歷史守望者


這個問題好

首先,很多人受電視劇影響,認為王重陽武功高出其他四絕甚多。這是不對的,第一次華山論劍五絕大戰了七日七夜才分出勝負,五人可算在伯仲之間,若是單打獨鬥,重陽真人也不能速勝其他四絕,而且還是當時王重陽歲數較高,多出了二十年的功力的情況下。所以雖然王重陽武功可能比歐陽鋒高一點點,但是要殺他還是比較還是比較困難的,參考周伯通對裘千仞。

另外,很多人知道一陽指是蛤蟆功的剋星,但是很少人知道一陽指原來是中神通的絕學,先天功是南帝的武功(參見連載版),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歐陽鋒獨獨忌憚王重陽,三聯版後才把兩人的功夫互換,金庸為此頗廢了好多文字。

重陽真人詐死後一擊即中,更多的是歐陽鋒震驚之下,疏於防範,可以說西毒是被原本武功比他就高的中神通偷襲了。若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對陣,以王重陽當時的身體狀態,未必能全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