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心的父親楊再興是楊家將哪位英雄的後代?

生活小樣69084


楊鐵心有個女婿叫楊康,不認識沒關係,因為楊康又生了個兒子叫楊過,沒錯,就是和小龍女戀愛的獨臂大俠,一場十六年的相思,一場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愛情。呵呵,扯遠了,咱說回楊鐵心,楊再興是曾祖父,不是父親,所以呢張飛打岳飛的常識不要常犯,歷史可笑侃,輩份不能亂!<strong>

一、楊再興其父是南宋抗金名將楊邦乂

對於楊再興,我們就按金庸小說來侃。楊鐵心在小說中是抗金名將楊再興的後人,楊再興當然就是跟著岳飛那個在小商河以三百騎兵衝殺掉金兵二千餘人的牛人,最後陣亡,傳說遺體中箭,不是按支算的,而是按斤算的,總共兩升重!

在《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楊康取名是有來歷的,合起來就是靖康之恥!楊鐵心的名字也不是亂取,是在指一座橋,鐵心橋!

鐵心橋牽涉到一個南宋抗金名將,被金兀朮剖心仍不降的楊邦乂,一句“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的赴死壯語在歷史上留下厚厚的一筆,楊邦乂正是楊再興的父親。

趙構:飛之裨將楊再興,則邦乂之子也。

二、楊邦乂被俘後慷慨赴死,後世建鐵心橋祭奠

楊邦乂,字唏稷,諡號忠襄公。“廬陵四忠”之一,江西廬陵吉水的楊家莊人。實行“除苛政,重教化,均徵搖”的治政方針,建立鄉勇,整頓治安,使轄區“在任三年,盜不入境”。

1129年,楊邦乂時任建康府通判,因留守杜充叛逃而被俘,其“四日”只求一死的事蹟流傳後世,一身錚錚鐵骨訴氣節,一股浩然正氣寫春秋,從容就義的民族氣節可歌可泣!

1、首日,金兀朮令楊邦乂投降,楊邦乂以血書“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示之,跪天跪地跪君王跪百姓,獨不跪外族賊子!

2、次日,金兀朮派人勸降,楊邦乂一頭撞在石柱,只求速死,不做外賊的臣子,勸降者灰溜溜而去。

“世豈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動者?速殺我!”

3、三日,金兀朮招待降將,想以富貴打動楊邦乂,因此叫人帶來楊邦乂。哪知被楊邦乂一頓正義言辭,把李稅、陳邦光的等叛將罵的無地自容,慷慨寫下酣暢淋漓的一個“死”字,青山埋忠骨,一死而已。

4、四日,大地悲慼,楊邦乂直罵金兀朮為賊子,謀奪中原大地,最終殉國,被完顏宗弼剖心要看楊邦乂是不是鐵石心腸!後在剖心處建橋,是為鐵心橋!

結語

楊再興其父楊邦乂也是抗金的名人,是民族英雄,在民族大義上保持了民族的不屈和大無畏的精神,慷慨赴死,從容就義,寫下了一曲氣節的正義之歌。

楊邦乂的家族來源自廬陵楊家,與我們熟知的“天波府”的楊家並沒有關係,但在愛國精神和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蹟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報國之心!

楊邦乂的父親是楊同,在楊邦乂還未出世就已經過世,其始祖是楊輅,所以與楊家將中的金刀令公楊業沒有任何關係。

廬陵楊家也是名人倍出,除了抗金名將,還有“江西三瑞”的楊丕、閩學鼻祖楊時、“中興四詩人”之楊萬里、“元詩四家”之楊載、四朝宰輔楊士奇、明代狀元楊慎等等,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大家族,具有良好的傳統之風的另一個愛國楊家。

楊再興是廬陵楊家楊邦乂的兒子,也是另一個真實存在的楊家後代,其家族愛國之風並不遜於楊業的楊家。

就以忠節總祠的神臺柱題詩作結,因為這已經道盡了楊家的該有的一切,我就不畫蛇添足了。

吉水啟祥,分廬陵分泰和分安福分萬安永豐,六邑濟美;

廬陵種德,若忠襄若文節若貞靖若文惠文貞,五諡傳芳!


西遊夢紅樓


度娘結果:楊再興楊再興是楊家將的第九代. 他的父親是楊畋, 祖父是楊廣榮,曾祖父是楊邦玉,楊邦玉的父親是楊文廣. 他的兄弟有楊再光,楊再取,楊再禮. 楊再興有三個兒子,正拱,正修,和正心. 正拱,正修都無子, 正心在父親戰死後, 改名為義, 隱居起來。楊再興(1104年-1140年),南宋抗金名將,出生於湖南武岡軍綏寧縣石井圖(今城步苗族自治縣資源鄉),祖居河南相州(今河南湯陰縣)。據傳是宋初名將楊業的後代。初為流寇,後成為岳家軍的骨幹,為岳飛破偽齊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朮於郾城下,史稱“郾城大捷”。後誤入小商河,戰死沙場。楊再興,江西吉水縣人,祖居河南相州(今河南湯陰縣),生於宋崇寧三年,死時為紹興十年,36歲。自小習武,弓法神奇,幼年家境貧寒,跟隨父親打魚為生。

實際上是文學杜撰。因為郭嘯天是梁山好漢“小溫侯”郭盛的後代,可能有人覺得應該讓楊鐵心也是梁山好漢的後代,這樣更好!其實不然,梁山好漢是轟轟烈烈,都是好男兒,但是要結合當時的背景,是金國對南宋的侵略,而主要矛盾也是金國與南宋的矛盾,如果找一個抗金名將之後,可能更好的體現出金國與南宋的衝突,增加戲劇的效果!


paradise118


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英雄傳》一開始,就很清楚地寫出了其時代背景是南宋寧宗初年的公元1199年,距離楊再興殉國的1140年將近60年(與說書人張十五的那句『只可惜咱們遲生了六十年』正好契合),而『白淨面皮的漢子』楊鐵心與郭嘯天年齡相仿,大概二十多歲,自然不可能是楊再興的兒子,事實上,書中提及楊再興,原文說的是楊鐵心的『祖宗』,提及楊鐵心,說的是楊再興的『後代』,這是比較準確的描述。

在金庸先生的設定中,楊鐵心使祖傳的楊家槍法,這麼聯繫起來,楊再興自然也是楊家將的後人。然而,這與真實的歷史是存在差別的。

就目前所見,並沒有史料記載真實歷史中的在『小商河之戰』殉國的岳飛部下楊再興與楊家將有關——有學者指出同時代有一個祖籍江西吉水的楊再興,也在岳飛軍中,他是楊邦乂之子,可能是楊業的後代,但這個楊再興犧牲時只有15歲,當不是獨當一面的先鋒楊再興;另有一個祖籍山西太原的楊再興,紹興十八年(1148,已在岳飛去世之後)曾經領兵北上克復太原及汾州、解州、渭州等地,先後被授官為河東路節度使、武寧軍節度使,這位也被認為是楊家將的後代;然而,上述這兩位都不是以小商河之戰名垂史冊的楊再興。

(京劇《小商河》中楊再興的扮相)

(《宋史》記載『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演義及由此衍生的連環畫也表現了他中箭犧牲這一點)

補充一點,上述這個祖籍太原的楊再興是否存在比較有疑問,紹興十八年似並無南宋軍隊打到太原等山西境內地區的情況,南宋軍中也沒有這樣一個做到節度使這樣高級職位的楊再興。

回到岳飛賬下勇將楊再興,史稱這個楊再興是『賊曹成將也』,從歷史上的曹成佔據道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道縣)、賀州(今廣西賀州市),並曾經南下劫掠嶺南看,楊再興不太可能是有的人認為的與岳飛同鄉,其祖籍比較大的可能就是通常的觀念所認為的,也就是說,楊再興是新寧崀山人也就是今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崀山鎮及周圍——然而這個楊再興並不是祖籍武岡軍城步(湖南省邵陽市城步縣,鄰近新寧縣)的起義領袖楊再興,此處不贅。

要之,從楊再興的祖籍與出身看,他不太可能是祖籍北方、武將兼官宦世家的楊家將後人,同時如前述就目前所見也沒有史料證明他是楊家將後人。

說這麼多不是為了指出金庸先生的『錯誤』,事實上這完全不是錯誤。

楊再興是楊家將後人其實是清代小說家錢彩在《說岳全傳》中這麼描寫的。在錢彩的筆下,楊再興是楊景(楊六郎)的玄孫,書中嶽飛還有許多諸如『將軍乃將門之後,武藝超群,為何失身於綠林?』『你楊門世代忠良,豈可甘為叛逆,玷辱祖宗!』的臺詞,因此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緣此,金庸先生借用這個現成的人物關係或許也是從受眾的角度考慮。

金庸先生曾經如是解釋《射鵰英雄傳》以『張十五說書』開場的理由:『我國傳統小說發源於說書,以說書作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那麼在我們看來,在《射鵰英雄傳》一開場就同時借用《水滸傳》與《說岳全傳》的人物設定,或許也可以算得上是現代武俠小說向其淵源之一傳統演義小說的一種致敬。


談古論金


我是抽菸侃歷史,我來回答一個。

歷史上有兩家楊姓很出名,其中之一便是山西太原五侯楊令公楊業家;另一是江西吉水楊家,祖籍是湖南邵陽。我們熟知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金庸先生是取了兩家之長的。以下分別說下兩家楊家。



山西楊家

楊業楊令公北宋太宗時期名將。原為北漢劉崇部將,任保衛指揮使。宋太宗滅亡北漢後,因其驍勇善戰、素有威名,拜鄭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雁門關外大破遼軍,威震契丹,後營奸人王侁陷害,力戰而死。



楊業生有七個兒子楊延昭、楊延玉、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各個英勇善戰、忠心愛過。其中楊延昭,也就是平時說的楊六郎,繼承了其父楊業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屢次與遼軍交戰,威震邊廷,宋真宗趙恆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楊延昭有個兒子叫楊文廣,西征西夏,建功立業,歷任定州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侯。之後遼軍代州挑事,楊文廣獻出楊家地圖並提供攻取幽燕計策。梁山好漢青面獸楊志便是楊文廣後人。

江西楊家

始祖楊輅生楊銳,楊銳生楊宏嗣,楊宏嗣生楊延規,楊延規生楊克弼,楊克弼生楊亨,楊亨生楊同,楊同生楊邦乂,楊邦乂生楊再興……

“飛之裨將楊再興,則邦乂之子也。單騎入陣,幾殪兀朮,身被數十創,猶殺數十人而還,一時聲勢可知矣。是以郾城之役,恢復之業系焉。”——趙構

楊再興是江西楊氏,楊邦乂的兒子,而不是小說《說岳全傳》中講的楊六郎你的玄孫。楊再興是南宋抗金名將。原是曹成部將,岳飛攻破莫邪關、擊殺曹成後,見其相貌驚奇、英勇善戰,就讓他一起報效國家。之後跟隨岳飛四處征戰,曾單槍匹馬擒獲金朝名將金兀朮,之後在小商橋遭遇戰中,中箭身亡。



楊再興有子楊繼周,楊繼周生子楊鐵心,楊鐵心與郭嘯天有八拜之交,二人隱居臨安牛家村。金朝六皇子完顏洪烈(原型是完顏忒鄰,金章宗完顏璟的六兒子)南下刺探軍情,牛家村附近被丘處機殺掉所有親兵,自己帶重傷逃進牛家村,被楊鐵心之妻包惜弱所救。完顏洪烈傷好之後,為得到包惜弱,恩將仇報,殺害郭嘯天夫婦與楊鐵心,致郭嘯天身死,妻子李萍逃跑,楊鐵心未死之後四處漂泊。

郭嘯天遺腹子生子郭靖,母子二人遠赴大漠生活。楊鐵心生子楊康,包惜弱一直以為楊鐵心已死、楊康是遺腹子,母子二人跟隨完顏洪烈一直生活在金朝,楊康自稱完顏康。郭靖、楊康名字也是根據靖康之恥而取得,祖上為抗金英雄,其實就是在說楊再興。之後楊康死於歐陽鋒的蛇毒。

楊康與穆念慈生有一子,名叫楊過,楊


過有隻大雕,人稱神鵰大俠。自從楊過和小龍女隱居古墓之後,江湖上就在沒有他們的動向了。

又過了一百多年,一位小女孩帶著一個黃衫女子出現在丐幫,黃衫女子幫助小女孩奪回了丐幫幫主之位。此女曾說:“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




愛抽菸、好讀史,我是抽菸侃歷史。點擊關注,與你一起分享不同視覺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楊再興是楊家將中六郎楊景楊延昭的後代。

楊再興的父親是楊畋,他的曾祖父是楊邦玉。而楊邦玉的父親是楊文廣,楊文廣的父親是楊宗保,楊宗保的父親就是六郎楊景楊延昭。因此,楊再興是六郎楊景的後代,也是老令公楊繼業和佘賽花的後代。

楊再興在九龍山落草,手使一杆金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岳飛在勸說楊再興投宋不成後,二人大戰難分勝負,後來,岳飛在夢中跟六郎楊景學習殺手鐧,才在陣前打敗楊再興,使其歸順宋朝,嶽楊二人結為兄弟。

後來,楊再興大破金軍,殺死番邦幾員大將,但在追擊金兵時,卻誤入小商河,被金兵亂箭射死,英勇壯烈地為國捐軀。


魯南羈客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糾正一下題主,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楊再興不是楊鐵心的父親,而是楊鐵心的曾祖。但是在正史中楊再興是存在的,而楊鐵心不一定存在,因為史書中沒有說楊再興有什麼後人。




至於楊再興是楊家將哪位的後人?答案是哪位也不是,楊再興根本不是楊家將的後人。

楊再興的父親在正史中也有記載的,叫做楊邦乂。楊邦乂是一位非常有氣節的人,他是吉水縣楊家莊(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黃橋鄉雲莊村)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以舍選登進士第,後來又任除通判建康軍提領沿江措置使司等職。

金軍南下時,建康城破,大多數官員都投降了金軍。只有楊邦乂嚴詞拒絕,並咬破手指。在衣服上書寫“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後來被金兀朮殘忍殺害,楊邦乂英勇就義,無半點懼怕之意。後人為了紀念楊邦乂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廬陵五忠一節 ”。並且在就義處,立廟祭祀。著名歷史學家朱加雁說他:真古今第一人也。




所以楊再興的父親是江蘇人,歷史上也沒有資料記載楊邦乂是楊六郎的後人。楊家將的後人除了比較有名的楊延昭、楊文廣外,後人變得碌碌無為,乃至正史上都沒有記載。由此可見楊再興根本不是楊家將的後人。

之所以有這一問,肯定是受了《說岳全傳》的影響,在小說中楊再興是楊家將的楊六郎的後代。小說這樣寫也是為了突出將門虎子,增加民族認同感,並且可以吸引到讀者。其實在正史中楊再興一樣是無敵的存在,甚至比小說更厲害,在小說裡楊再興的武力表現被貶低,甚至不如高寵、陸文龍這樣的純虛構人物,於是很多看過《說岳全傳》的人,會覺得楊再興在岳家軍裡排不到前三。



歷史上真實的楊再興

其實翻看歷史書籍發現,楊再興是一個與項羽一樣厲害的人物。 正史中的楊再興 楊再興,原為曹成部將,紹興二年隨曹成與岳飛戰莫邪關,殺岳飛之弟嶽翻和第五將將官韓順夫,後為張憲所擒,歸附岳飛。

紹興十年,郾城之戰,楊再興曾經單騎衝入敵陣要擒拿金兀朮,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楊再興能於萬軍之中做到全身而退也是奇蹟,不得不說楊確實勇猛。後來楊再興只帶三百人與金軍主力相遇於小商橋,楊再興拼死力戰,雖然部下以一當十,可是由於寡不敵眾,最後身中數箭,力戰而死。死後金人焚燒楊的屍體,共得到箭鏃竟有兩升之多。




兀朮憤甚,併力復來,頓兵十二萬於臨潁。再興以三百騎遇敵於小商橋,驟與之戰,殺二千餘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出自《宋史.楊再興傳》)

綜上所述,楊再興雖然在演義中是楊家將的後人,其實正史中根本和楊家將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楊再興確實是一位猛將,小商河一戰,楊再興部隊殺金軍達兩千餘人,據說僅楊再興一人便斬殺了金軍數百人左右。縱觀軍史,能擁有這樣戰績的人實仍少數,被稱之戰神也不為過。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楊再興,雖然與楊家將無任何關係,但是他和楊家將一樣是保家衛國的大英雄,絕對值得我們學習。


楚風說歷史


(楊再興)


楊再興和歷史上“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這一系沒有任何關係。


同時,他與楊業弟弟“楊重勳——楊光扆——楊琪——楊畋”這一系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所以,楊再興和歷史上的“楊家將”沒有任何關係,更不是麟州楊氏的後人。


首先,無論是楊業這一系還是楊重勳這一系,到了宋徽宗時期都已經“泯然眾人矣”,楊業的後人因為楊文廣做過“管軍大將”緣故,可能在北宋末年開封一帶擔任低級武官,而楊重勳這一系在楊畋這一代就已經“以武轉文”,很可能到北宋末年完全是平民了。


而麟州楊氏這兩支都生活在開封。


而楊再興是哪裡人呢?


雖然《宋史楊再興傳》沒有記載楊再興的出生地,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根據《宋史楊再興傳》合理推測。


《宋史楊再興傳》說楊再興是“賊曹成將也。”


曹成,是南宋紹興元年活躍在今天湖南道州、廣西賀州一帶農民軍領袖。


自古以來,農民軍將領組成分幾種情況:


第一種,農民軍領袖的老鄉或者親戚,部下。


比如李自成和張獻忠麾下重要將領都是陝西人、甚至岳飛的岳家軍重要將領裡岳飛同鄉都不少,比如王貴。而曹成是江西人,所以楊再興有可能是江西人。


、(黃巢起義)


第二種,農民軍流動作戰時從某地投軍的。


比如太平天國裡的航王唐正財就是太平天國打到湖南是投軍的,比如黃巢大將秦宗權就是在河南被黃巢擊敗後投降黃巢的。


而從曹成農民軍的進軍路線看,曹成是在江西起兵,轉戰江西、湖南、廣西三省,最後被岳飛、韓世忠平定的,也就是說如果楊再興不是江西人,那麼他只可能是湖南或者廣西人。


(楊再興)


前面說了,歷史上楊家將祖籍陝西,後人在北宋末年都居住在開封,麟州楊氏無論如何不可能有江西、湖南、廣西籍貫的後人。


另外,楊再興屬於長江以北民眾的可能性非常低,因為當時北方流民逃亡南方,首先都會被駐紮在湖北、江蘇一帶的宋軍吸納,而以楊再興的勇力,他不太可能被湖北江蘇一帶宋軍忽略掉,楊再興如果真是麟州楊氏後人,那麼他的父親在靖康年間也是低級武官,他在軍官家庭長大,不太可能南渡長江後不去投靠官軍而是遠赴江西去投奔“造反”的農民軍領袖曹成。


綜上所述,楊再興和麟州楊氏(楊家將)雖然都姓“楊”,但是他們之間應該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


蘭臺


歷史上有兩家楊姓很出名,其中之一便是山西太原五侯楊令公楊業家;另一是江西吉水楊家,祖籍是湖南邵陽。我們熟知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金庸先生是取了兩家之長的。以下分別說下兩家楊家。

山西楊家

楊業楊令公北宋太宗時期名將。原為北漢劉崇部將,任保衛指揮使。宋太宗滅亡北漢後,因其驍勇善戰、素有威名,拜鄭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雁門關外大破遼軍,威震契丹,後營奸人王侁陷害,力戰而死。

楊業生有七個兒子楊延昭、楊延玉、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各個英勇善戰、忠心愛過。其中楊延昭,也就是平時說的楊六郎,繼承了其父楊業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屢次與遼軍交戰,威震邊廷,宋真宗趙恆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楊延昭有個兒子叫楊文廣,西征西夏,建功立業,歷任定州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侯。之後遼軍代州挑事,楊文廣獻出楊家地圖並提供攻取幽燕計策。梁山好漢青面獸楊志便是楊文廣後人。

江西楊家

始祖楊輅生楊銳,楊銳生楊宏嗣,楊宏嗣生楊延規,楊延規生楊克弼,楊克弼生楊亨,楊亨生楊同,楊同生楊邦乂,楊邦乂生楊再興……

“飛之裨將楊再興,則邦乂之子也。單騎入陣,幾殪兀朮,身被數十創,猶殺數十人而還,一時聲勢可知矣。是以郾城之役,恢復之業系焉。”——趙構

楊再興是江西楊氏,楊邦乂的兒子,而不是小說《說岳全傳》中講的楊六郎你的玄孫。楊再興是南宋抗金名將。原是曹成部將,岳飛攻破莫邪關、擊殺曹成後,見其相貌驚奇、英勇善戰,就讓他一起報效國家。之後跟隨岳飛四處征戰,曾單槍匹馬擒獲金朝名將金兀朮,之後在小商橋遭遇戰中,中箭身亡。

楊再興有子楊繼周,楊繼周生子楊鐵心,楊鐵心與郭嘯天有八拜之交,二人隱居臨安牛家村。金朝六皇子完顏洪烈(原型是完顏忒鄰,金章宗完顏璟的六兒子)南下刺探軍情,牛家村附近被丘處機殺掉所有親兵,自己帶重傷逃進牛家村,被楊鐵心之妻包惜弱所救。完顏洪烈傷好之後,為得到包惜弱,恩將仇報,殺害郭嘯天夫婦與楊鐵心,致郭嘯天身死,妻子李萍逃跑,楊鐵心未死之後四處漂泊。

郭嘯天遺腹子生子郭靖,母子二人遠赴大漠生活。楊鐵心生子楊康,包惜弱一直以為楊鐵心已死、楊康是遺腹子,母子二人跟隨完顏洪烈一直生活在金朝,楊康自稱完顏康。郭靖、楊康名字也是根據靖康之恥而取得,祖上為抗金英雄,其實就是在說楊再興。之後楊康死於歐陽鋒的蛇毒。

楊康與穆念慈生有一子,名叫楊過,楊

過有隻大雕,人稱神鵰大俠。自從楊過和小龍女隱居古墓之後,江湖上就在沒有他們的動向了。

又過了一百多年,一位小女孩帶著一個黃衫女子出現在丐幫,黃衫女子幫助小女孩奪回了丐幫幫主之位。此女曾說:“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


奮鬥人生2020


楊再興是一位抗金名將。是楊發祥的長子。其出生地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巖鎮資水村(原水東村)。筆者為楊發祥之後裔,藏有族譜!




先進文化1


楊再興是《射鵰英雄傳》裡面的人物,至於歷史上到底有無其人這個並不好確定。


不過楊鐵心的“父親”楊再興在歷史上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不過他並不是楊家將的後人,是後人演繹出來的。

“楊家將”這個起源於北宋初年,揚名於北宋中葉的故事,雖經後人多加演繹,但不可否認他們真實存在於我國曆史之上。如果楊家以楊業、佘賽花為第一代算起的話,第二代便是楊延平、楊延昭等人,第三代為楊宗保、穆桂英,第四代楊文廣。

然後“楊家將”的故事好像消失了一般,沒有了下文。


一直到南宋初期岳飛軍中出了個猛將“楊再興”,“楊家將”的故事才有了續集,只是這個續集有點牽強。

楊再興的父親楊邦乂,是江西人,歷任歙州婺源縣尉、蘄州學教授、宣教郎、溧陽縣知縣等職位。在金兵攻打北宋之時,楊再興的父親寧死不降,最後被金兵剖腹取心,壯烈犧牲了。

臨死前留下血書:“寧做趙家鬼,不做金狗臣”。看得像素悄然泣下,心中熱血沸騰。

虎父無犬子,有如此英雄的父親,楊再興也是猛人一個。曾在九龍山落草為寇,手持一杆金槍,耍的虎虎生風,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概。


後來岳飛勸降,楊再興不從,更是連砍岳飛數員大將,其中還包括岳飛的弟弟,可以寡不敵眾,最終還是敗給了岳飛手下的大將。岳飛更是大人有大量不計較個人恩怨,以抗金為重認為將才難得,不僅赦免了楊再興的死罪,讓他跟隨帳下。

楊再興大為感動,從便此追隨岳飛南征北戰,遂成南宋抗金名將。可惜天妒英才,在小商橋巡邏時,楊再興突遇兵主力部隊,陷入重圍。楊再興浴血奮戰,斬亂2000餘人,其中包括萬戶撒八孛堇及千戶百人。最終因寡眾懸殊,再興與率領的300人全部英勇殉國。後來檢其全身所中箭孵,竟有2升之多,可歌可泣,真英雄也。

不過楊再興並非楊家將後人,只是《說岳全傳》為了凸顯楊再興的勇猛所演繹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