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说起这两年的华语乐坛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不仅没有出现像周杰伦那样横扫同辈的绝世歌手,

甚至连整体的水平相较以往都在下滑,

很多时候人们除了爆红的网络神曲外,可能连听都没听过新生代歌手的全新作品,

这样的窘况让整个华语乐坛都面临着断层的危机,不少人表示明明已经2019年了,但是自己却还在听2009年甚至1989年的歌曲。

2019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那么究竟是以前的歌曲魅力太大让人无法忘怀,还是新出的歌曲影响力太小,听众记不住呢?其实笔者认为或许两者皆有一点。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1989年前后一直到2009年,

华语乐坛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区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出现了像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周杰伦等一众顶级歌手,

他们的影响力甚至已经突破了国际限制,席卷整个亚洲成为当之无愧的流行天王。

2019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尤其是2000年左右横空出世的周杰伦,

他所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不仅结束了港式情歌的统治,更是让原创歌曲成为了歌手们的标配,

一个崭新的华语乐坛应运而生,而在这样的大局势下像林俊杰、王力宏、胡彦斌等等原创歌手纷纷开始崛起,

当年的《江南》《盖世英雄》《诀别诗》更是火得一塌糊涂,即便到了现在依旧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作品,被无数人收藏在播放列表里。

2019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而在2019年的今天却见不到如此盛世,似乎歌手们都开始为神曲做准备,

一首歌的创作不再是饱含深意和情感,反而更倾向于将噱头、当下的流行元素等等混杂在一起,

比如《生僻字》就利用广大听众的民族情怀狠狠火了一把,而之后的各类古风、旋律说唱歌曲都是如出一辙。

2019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说实话如果是这样,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9年的我们,却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了,

这两者之间实在是有太大的差距,比如当年张学友一首《吻别》火爆大江南北,

很多人听了几十年依旧觉得婉转动人,可现在的神曲即便火透半边天也架不住多几次的赏析,不知道你是否也是这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