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今的樂壇?

是史亞珍


為何當今內地樂壇出不了一些傳唱度如當年港臺樂壇的流行歌

2019.04.08 22:50:22字數 1168閱讀 51流行音樂自港臺地區興盛之後,似乎忽然間跌進了低谷。

隨著內地娛樂圈的高速發展,內地樂壇也開始捧起了自己的偶像。

從最早的各種歌唱選秀到後來模仿韓國的練習生選秀。

細細想來,這過程也經歷了近20年了,捧出了早期的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和如今的鹿晗,吳亦凡,蔡徐坤。

其實嚴格意義上,早期歌唱選秀出來的女歌手都是很不錯的,也深受當時年輕人的喜愛,她們還是有幾首代表作流傳於世的,個人認為最好的當屬張靚穎,那幾年她唱的歌曲,不僅展示了她的好嗓音,也讓我們見識了內地樂壇流行音樂的魅力。

如《畫心》《終於等到你》等歌曲當年的傳唱度也是非常高的,而即便是我從來無感的李宇春也有《冬天快樂》《蜀繡》等好歌曲問世。周筆暢早年更是簽約了臺灣音樂公司,歌曲時尚了不少。

但到了現在,我們卻發現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現在流行的歌曲竟然變成了當年萬人鄙視的網絡洗腦歌。

也就是說現在當道的偶像歌手們幾乎是沒有什麼有傳唱度的歌曲。

為什麼?

想當年流行音樂改革開放開始從香港吹來,不僅僅是在內地年輕人中引起了潮流,關鍵是每首歌曲都很好聽,流傳度很廣啊,像四大天王的歌曲,張國榮的,譚詠麟的,謝霆鋒的,哪一個香港歌星的歌曲沒有唱到街知巷聞。

更不用說後來臺灣的歌手了,任賢齊,周杰倫,張信哲,SHE,林俊杰,潘瑋柏,羅志祥等,他們的歌曲可說是陪綁了一代人的少年時光。隨便挑一首,都能張口就來。

而他們的歌曲流行時期距離現在也已經超過十個年頭了。

原本內地娛樂圈崛起是好事,但是為什麼反而讓人感覺娛樂文化在倒退呢?

港臺歌手已經很少有新歌誕生了,曾經的樂壇天王們紛紛開始向電影轉型,是內地觀眾的口味變了嗎?不然為什麼好歌手們都不唱歌了,而還在所謂樂壇活躍的新一代歌手們們儘管常年會霸佔各種歌曲榜單,但似乎除了他們的真愛粉,根本不會有人專門去聽,即使聽到,也不會太有感覺。

這和當年聽港臺歌手的歌曲時的感受簡直大相徑庭。

曾經的歌是能讓人聽到流淚的,現在的呢?嘻哈?說唱?還是“喵喵喵”這種神曲?

對於這種情況在這裡我總結了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大量模仿韓流娛樂文化的後遺症

最開始是想向娛樂文化高度繁榮的韓國學習,並輸送了一批年輕人到韓國練習,這些人回國發展後,將韓國電子音樂,男團女團們那種唱跳的風格帶回國,短時間時比較新潮的,但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這些音樂比較乏味,或許看MV還可以,但單單拿來聽的話,毫無靈魂。

第二,某些短視頻的興起引發的洗腦現象

短視頻時近幾年開始發展的,伴隨而來的即使各種洗腦神曲,土味情歌。

它們不注重內涵,旨在洗腦,比口水歌還不如,但因為短視頻而流傳到了國內各個角落,都市或者農村,每個看短視頻人的都會被動的接觸這些歌曲,你或許會趕潮流哼兩句但你絕不會拿這些歌曲進行歌唱表演。

原因嗎?比較低級啊。

不知道我分析的對不對,但我對於國內樂壇這種現狀著實是感到悲哀啊。還是聽聽老歌舒緩一下吧!


申音音樂鋪


本人是92年的,就從我的親身經歷,來看華語樂壇的發展好了!再往前我就不說了,比如四大天王,Beyond等那個時期我確實沒經歷過,我也覺得我沒資格說!

印象中很小時候聽到的最潮流的流行音樂是謝霆鋒,任賢齊那個年代歌手的歌。

謝霆鋒


那個時候還太小,對於音樂沒有概念,但是腦海中留下了那些歌的印象,如《謝謝你的愛1999》《天涯》等!再長大一點,周杰倫開始起來了。

周杰倫

很幸運的是,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的卡帶,我買了!於是我可以說是在第一時間認識到了這位音樂才子,2000年的時候,周杰倫發行了這張專輯,也是在這一年,華語流行音樂開始進入了新時代!在往後的五年裡,我個人覺得,是華語樂壇或者說內地樂壇對於現代流行音樂一個高速啟蒙的年代,那幾年,除了周杰倫,還有SHE,林俊杰,蔡依林,王力宏,潘瑋柏, 張韶涵,王心凌,吳克群,飛兒樂隊等這些臺灣出來的歌手開始深受大家喜愛,這些歌手的音樂對於內地樂壇的衝擊是巨大的,當然,這種衝擊並沒有將內地流行音樂打入谷底,實際上順便也帶動了內地音樂的發展,比如無數現今已經不為人知的所謂神曲網絡歌手,如王蓉,刀郎,楊臣剛等,所有的這些歌手,他們受到大家的喜愛,都是因為音樂作品,而沒有其他任何雜念的原因!哪怕作品質量是參差不齊,但至少也做到了音樂作品廣為流傳!

SHE

林俊杰

從2005年開始,選秀節目和樂壇的關係便開始變得緊密而不可分開,以《超級女聲》為代表的音樂選秀節目開始火爆,這一類的節目帶動了無數老歌的翻唱熱潮,過去被人們忽略了的優秀音樂作品,從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這也開始真正調教著廣大聽眾的音樂審美,人們在選擇自己喜愛的歌手的同時,也是在選擇優秀的音樂作品。所以在這樣一個選秀熱潮的時代裡,同時也將人們的音樂審美開始漸漸提高,民眾開始可以區分網絡口水歌神曲和真正有內涵音樂的區別!

而在2005年到2012年這7年的時間裡,臺灣樂壇持續對內地進行衝擊,不斷輸送著優質的新鮮血液,如蕭敬騰,林宥嘉等,但樂壇中比較有分量的歌手還是以00年到05年中出來的那一批歌手為主,可以看得出,在那批歌手中,至今還依然活躍的歌手,都成為了天王天后級別!如周杰倫,蔡依林,林俊杰,五月天等!而內地選秀歌手一直戴著選秀標籤穩紮穩打地在樂壇裡低調地爬著。這期間,優秀的作品給人的感覺一年比一年少,實際上不然,只是音樂作品的基數開始增加,每年的新音樂都越來越多,聽眾的喜好分類分支越來越多,單單靠作品本身的力量,難以產生像過去那樣廣為流傳的歌曲,也有很多能夠傳唱大街小巷的音樂,是通過炒作,或者作為影視插曲等其他途徑對大眾進行洗腦,如《老男孩》《畫心》等,當然,在這個階段裡能夠被大眾廣為流傳的音樂,其質量基本上也是經得起考驗的!

當然,在這期間,由於互聯網的發展,電腦的普及,網絡盜版音樂開始猖獗,音樂軟件之間的惡性競爭,網絡管制差,給樂壇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很多獨立音樂人無法生存,導致很多歌手把希望放在選秀節目上。可惜對於選秀節目來說更重要的是收視率而非音樂!

中國好聲音


我是歌手


2012年,由於多年的選秀節目在每年的夏天不斷對人們進行著強行洗腦,大眾的音樂審美也不斷提升,人們開始發覺了,選秀節目和音樂發展的本質無關,而僅僅是一個通過消費音樂作品尋求收視率的利益場,大家也看得到並不是拿了冠軍的歌手就能在日後混得風生水起,所以以超女快男為首的養成類選秀節目開始疲軟。人們開始將眼光投向更高水準更強刺激性的專業音樂節目,如《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音樂節目!但實質上這些節目也只是另外一個升級版的消費音樂作品尋求收視率的利益場。當然這些音樂節目從某些角度來說,對於樂壇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高質量的音樂演唱作品,導師們樂評人們對於歌手的點評對於音樂的分析,可以說在廣大聽眾心中種下了流派的種子,人們開始對音樂進行討論,搖滾還是民謠,舞曲或是爵士等。並且因為對於歌手高標準的要求,這些節目也為樂壇輸送了大量的優質歌手,同時提高了大眾對於歌手唱功的認知,但是沒有優質的作品,再好的歌手也只能放著變成鹹魚幹!直到《中國好歌曲》的出現!



《中國好歌曲》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個節目,看似沒有《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的影響力大,實際上每一年舉辦,都給樂壇帶來了實質上的新鮮血液,不管是第一季的《卷珠簾》《當你老了》《明天不上班》,還是第二季的《野子》《悟空》《從前慢》等,都在樂壇造成了不小的反響,只可惜,《中國好歌曲》不像其他的音樂節目那樣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包裝達成熱度帶動流量,原創音樂的選秀節目,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作品才能夠發酵,由於收視不佳的原因,《中國好歌曲》停擺。

但是,因為《中國好歌曲》的原因,大家開始關注獨立音樂人,由於音樂版權的逐漸重視以及智能手機的發展,獨立音樂人的土壤重新復甦,近年來,好妹妹樂隊,花粥,宋冬野,馬頔,陳粒,鹿先森樂隊,逃跑計劃等這些優秀的獨立音樂人一波接一波不斷湧現,一開始人們稱他們的音樂為小眾音樂,但隨著網絡傳播的力度不斷加強,所謂小眾音樂喜歡的人越來越多,開始成為年輕人當中的主流。

好妹妹樂隊


陳粒

有一件事一定要提,在所有提到的這些時間段裡,韓流文化總是不間斷地對國內音樂進行著不定時的衝擊,從最早的東方神起到super junior再到EXO,乃至現在的即使已經禁韓的氛圍下防彈少年團也依然有熱度,而這其中,EXO中歸國四子的出現很明顯打亂了華語樂壇的發展節奏,可以說歸國四子是帶著光環出現在樂壇中的,有人對他們帶有偏見也有人對他們力捧,而且很顯然力捧他們的人也不在少數,當然,客觀的說,從音樂作品的角度出發,他們的風格自成一派,可以說是完全將K–pop移植了回來,並且依然還在不斷地向大眾科普K-pop且將其本土化的過程中,很顯然從作品傳唱度來看,目前為止他們對於華語樂壇的貢獻依然是不夠的,但是他們自然會在其他方面有著更多正面的影響力!


而之前從選秀節目中倖存多年摸爬滾打在圈內打通人脈,且活躍至今的那些歌手開始穩固地位,如張傑,張靚穎,李宇春,薛之謙等,以及少有的從近年來音樂節目中脫穎而出的歌手如華晨宇,鄧紫棋,李榮浩,毛不易等,加上一眾的獨立音樂人,以及回國四子引領的K-pop文化,開始形成了現今的樂壇結構。當然,臺灣一眾天王天后級別歌手雖然地位依然穩固,但是其作品關注度開始疲軟,年輕人更多關注的音樂作品還是從獨立音樂人以及近年來優質選秀歌手中產生。

張傑

華晨宇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由於男團女團的火爆,說唱文化電音文化的衝擊,給到了說唱音樂,電子音樂,男團女團等類型一個較大的爆發點,當然這中間的音樂,更多還是以視覺上的觀賞性為主,聽音樂轉變為看音樂,這類歌手中,真正在耳朵上去用心抓住聽眾的歌手還是較少,不過當然不管怎麼樣,能夠受到大家喜愛都是值得肯定吧!只是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歌手能將音樂的重點放在耳朵,而不是眼睛!

蔡徐坤

說了這麼多,最後我想說,我個人把我從小到大聽過的所有音樂作品分為了兩類。

一類叫娛樂音樂,一類叫嚴肅音樂。

娛樂音樂的目的就是純粹為了服務聽眾,使人開心,隨著音樂節奏舞動或者放鬆,放下自我防備等!比如《卡路里》《小蘋果》等;而嚴肅音樂更多的是傳遞出令人深思的問題,讓人思考,使人改變,能從音樂中聽到更多的內涵。這兩者沒有誰高誰低,哪種音樂更加火,可以反應當下社會需要更哪種音樂的!也許從某個角度也可以看得出人民整體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高低吧!

PS:五月天我就不提了,我也是五迷,超級迷的那種,我覺得五月天不是什麼突然火的,甚至我覺得至今也沒有火過,他們都是穩紮穩打,默默地在年輕人心中種下音樂的種子,當然,不說的原因也是怕我說出來的五月天不夠客觀!


樂評人樂享


當今樂壇的功利性應該比較強些,建國以來我知道的一些老作曲家當時是領工資幹活的,帶有政治目性跟組織紀律性創作的電影歌曲和革命歌曲到現在還很流行。比如說長征組歌,裡面的很多歌曲到現在60後70後的大部分人都還在傳唱特別是電影歌曲,到文革的一些紅歌都是歌功頌德的紅歌,音樂在那個時候斷節了,以樣板戲為主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鵑山,海港,等還是留下蠻多經典的古為今用的改編跟發揚。老電影歌曲沒辦法放映。四人幫倒臺以後音樂界的春天就來了王立平老師谷建芬老師,施光南老師的一些現代愛情作品慢慢的開始創作傳唱比如說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鄉戀,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等等的。接下來受港臺影響開始翻唱鄧麗君,徐小鳳,蘇芮的歌曲開始造就一批所謂的歌星,王剛老婆就其中一個,張薔,張行等等。這些都沒辦法代表大陸音樂結果就開始了電視劇主題歌,渴望,籬笆牆的影子等等歌星又出來了,毛阿敏為代表的女,劉歡代表的男,但還是沒有我們自己的交響曲很多人就幾首歌混到當今現在的這些就別說了。九十年代開始的歌星多如牛毛了,楊鈺瑩,毛寧,孫悅等等的開始跟國際接軌各種的愛各種的甜各種的纏綿。還是沒進行曲跟純音樂,到了二十世紀周杰倫之類的大行其道各種的粉,各種的奶油各種的反串還是沒有像樣的音樂作品。總之能賣錢就是好,但做純音樂的賺不了錢的沒人幹這個就是中國樂壇的悲哀可惜了傳統的中國音樂文化。只能再把以前的一些老歌配器掰譜做一些假交響曲。再沒辦法有黃河協奏曲那樣的氣壯山河的音樂了。可惜可惜了中國音樂人,可惜了中央音樂學院。唉!!!!!!


匠人19


如何看待當今的樂壇?由於多年沒有涉足觀眾一席,因此不能妄談。如果真要說實話?或說點真實感受?一句話:就是完全看不懂了,或是沒有看的興趣了。或以為:臺上是一些充滿活力的“瘋子”,臺下是一些呆呆的看客而已。已經很多年沒有觀賞這類節目了。但一個微不足道的PM多一個,少一個又何足掛齒。因此很久以來,歌聲的烙印也只是留在了回憶中罷了。這可能就是時代的進步,這就是樂壇的進步。一些新的規則的建立,淘汰一些舊的東西,這都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如何看待當今樂壇?可能每個人的涉世經歷,環境背景不同,對這個問題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有褒或有貶,這都是每個人自己的看法。如喜歡、留戀傳統音樂的人們,他們的記憶,總喜歡在傳統音樂的音符🎵中遐想,而崇尚新生代音樂的人們,對當今樂壇層出不窮的新人們帶來的新的樂壇變化又倍感欣喜。憶往昔,歌聲飛揚如潮湧,看今朝,豔陽還是如此高照。這可能是不同年代、不同時期的人,或是不同欣賞風格的人對當今“樂壇”的感受。臺下的觀眾大家好,下面有XX新派掌門人,給觀眾奉上最新創作的新歌:鬼步舞中的笑聲。我聽過這首歌,這首歌太震撼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換臺!瞧,爺倆不同的欣賞風格,其對歌曲的評價是大相徑庭的。如何評論當今樂壇,應該還是那句話,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抑或是認為,存在的就有其價值。當今樂壇仍然不能用厚此薄彼的眼光,或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不管你是一個傳統人,或是一個新生代人,不管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當今樂壇的風格?當今樂壇仍然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仍然是有許多的人在為這個樂壇謀化著,奮鬥著;局外人,又何必在意自己的感受,喜歡你就多喵上兩眼;不喜歡你就換臺。如此說,當今的樂壇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或以為要依著每個人的意願、喜好發展那是不可能的,或是不現實的。


翼龍科技匯


以前我們聽CD,光盤,喜歡的歌星出新歌,有好聽的歌時,總是樂此不疲的去買最好聽的音蝶。現在偶爾也會搜索腦海中,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老歌,手機上的音樂列表更新的速度,永遠跟不上你喜厭情緒代謝的頻率。

2000年大家都在購買唱片和磁帶,那時生活節奏慢,對於一首歌的厭倦也來得慢

那一年,新加坡的女歌手孫燕姿出道了,發表了首張專輯——《孫燕姿同名專輯》,其中的主打歌《天黑黑》真的很好聽。

那一年,香港歌手陳奕迅發表了專輯《打得火熱》,那首《K歌之王》有很多人喜歡。

那一年,臺灣有一個新人剛剛出道,他叫周杰倫,雙截棍,稻香,給了我們太多驚喜。

所以以前,喜歡周杰倫,張韶涵,蔡依林,孫燕姿,張惠妹,王心凌,梁靜茹,she,twins,張學友 ,林俊杰,陳奕迅,喜歡的好多好多,他們都那麼優秀,每首歌都有情感,能打動人。

作為近年最炙手可熱的歌手,李榮浩常被提及

李榮浩在音樂上非常專注,《我是歌手3》的踢館賽

李榮浩終於讓所有人認識了自己,鄧紫棋通過《我是歌手》一戰成名,而鳳凰傳奇的一首首神曲也在瘋狂佔領著廣場舞大媽人群,但2011年 互聯網的出現,重新定義了音樂的生產方式,同時也革了傳統唱片行業的命。

許嵩在網絡上自己發表原創作品,並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和支持,這同時也宣告著新型音樂產業鏈基本成熟。

傳統的音樂發行模式走向衰落

CD沒有人買了,唱片公司就沒有收入,唱片公司沒有收入,就沒有錢來打造推出新人,不打造推出新人了,那些寫詞譜曲的業務量就會減少,沒有人認真的寫詞譜曲了,於是華語樂壇就找不到那麼多好歌。

而網絡歌曲雖然數量龐大,但質量普遍不高。

所以,需要音樂製作人克服困難,為我們譜寫,打造出膾炙人口的好音樂,新音樂。相信未來華語樂壇也將會出現打動人心的好音樂,因為熱愛音樂的人那麼多,總會有好的作品的





小番茄侃遊戲


說到樂壇,首先想到的是,粉絲的追捧。中老年反應平常,追星的熱度數年輕人居多。什麼時候,偶像型歌手上升熱度比較火🔥爆!

當今樂壇藝人,更傾向大眾化,唱作型和自由化。

大眾化 : 眾大媒體選秀,網絡藝人,層出不窮。

唱作型 : 搖滾樂,有早年的Beyond樂隊的主唱,黃家駒、崔健、黑豹樂隊等……,當紅有,許巍、汪峰、等……都是有很強實力。

民搖最有創作天份的趙雷。演繹的最自然灑脫的陳楚生。最具有天份的一位才子數祁隆了!唱功一流,情真意切。

網絡藝人更讓人賞心悅目,雖然大多數是翻唱,可很有意境,有些翻唱歌曲,被歌手再次創作,讓人耳目一新,給歌曲賦予新的靈魂,這些網絡歌手最大的優勢就是,唱的隨意、自然、灑脫、真切,值得推薦。

我看,未來樂壇,應不再是、專業化的標準,更是多元化、隨意、自然、灑脫、真切方向發展,更有前途。

什麼最美,自然最美。什麼最真,情最真。人是如此,藝術更是如此!唯有能演繹出自然、灑脫、真切意境的歌,才堪稱經典,才能得以流傳。


切隨風9


隨著時代的前進,無論是任何事物都會推陳出新,當然了音樂也不例外。

讓我們六零、七零後或者是八零後來欣賞當今的音樂,說句實在的的話,那就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只是我個人覺得音樂在不同時代,讓人們去的接受能力和不同的作用而已。

要說樂壇呢,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大有人在,從港臺流行歌手,到國內各式各樣的歌手,以及音樂唱片傳媒公司等是層出不窮,就拿央視的星光大道來說吧,近些年就培育出了眾多的歌星大腕,像歌聲家喻戶曉的鳳凰傳奇組合,還有阿寶、李玉剛、二妮、玖月奇蹟等等眾多好的歌手,他們不但用精湛的演繹、美倫美奐的歌聲為全國人們送去了快樂、健康和幸福,也極大的促進了民族和世界文化的接軌與進步。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音樂影視等娛樂行業的依賴也與日俱增,像東北的二人轉啊,影視劇啊,流行歌曲啊等,都是人們茶餘飯後必不可少的,所以呢這些演藝界就都火了,所以樂壇是非常的火,而歌手的收益也是頗豐的,有一點知名度的歌手每年大約都能轉千八百萬的,也因此他們的身價也與日俱增,有的個別人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奢靡,以至於有違法違紀現象的出現,(比如吸毒啊打仗鬥毆等)。

記得有個歌手要到某地進行募捐,可是呢這個募捐並不是他在自己腰包裡掏錢,而是在這個地區進行一場演出,只不過是把演出的收益捐給了當地,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哦!

總的來說,我們把現在的有些文藝捧的過重,以至於有些良莠不齊,或者濫竽充數者混淆了褻瀆我們文化的初衷,讓人們難免會對某些文藝發出感嘆,天價的出場費用,無聊無價值、沒有教育意義和正能量等的演節目。

所以,我們在傳承和弘揚我們民族文化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文化的精髓所在,要精益求精保持文化的純潔性,這樣才能讓我們在享受文化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後代健康茁壯的成長!


田園書香


手機上的音樂列表更新的速度

永遠跟不上你喜厭情緒代謝的頻率

或許世界上只有一個周杰倫

真的不太夠用

作為近兩年最炙手可熱的歌手

薛之謙和李榮浩常被提及

兩人相比較

李榮浩在音樂上更加專注

而薛之謙卻比較多元化

當然

薛之謙的多元化

幫助他成功的二度翻紅

而李榮浩的專注

也令他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想當初的劉德華張學友那些讓人

追捧的日子現如今估計不會在出現的那種讓

人久久不能忘懷了的情節了

如今的抖音網紅流行歌手的作品更新太快不像

十年前網絡藝人幾乎沒有不太會在出現所謂的金典老歌一說了。總之如今的樂壇風雲變化多端、藝人的路不好走



哥Te玫瑰


可能當今樂壇真的要靠時間來評價。

5年或者10年過後,你還在哼唱的歌才是那個時代的樂壇。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現在當紅歌手的歌你能唱出幾句?

燃燒我的卡路里嗎?

唯一記住的一句歌詞還不是唱出來的。

總覺得周杰倫,王力宏,陶喆,林俊杰;張惠妹,孫燕姿,張韶涵,蕭亞軒的那個年代才能稱為華語樂壇,那個時候的每首歌都是經典,甚至整張專輯都能讓耳朵熱起來。

有人說這是個人審美的問題,不同人喜歡不同的東西。20歲的你嫌土的李宗盛在你40歲時聽到卻淚流滿面的時候,這就不是個人審美的問題,是曾經的年少無知。

那個年代的歌手和現在大多數所謂歌手的藝人比起來,大家都是想紅的,但那時候的歌手想靠自己的歌紅,現在的藝人卻想靠流量和炒作紅。

不管怎麼樣,音樂被質疑被罵也是流量,爭議人物同樣可以接通告,接代言,開直播,自己不用熬夜寫歌,創作,練聲,鈔票也照樣大把賺。

樂壇這個盤子可能越來越小了。


太牙疼


當今樂壇人才濟濟高學歷扎堆新作品汗牛充棟國際大婉頻出,然而就出不了攝人心魂的經典名歌。

就舉樂壇中的歌曲為例來說吧,每個人閉目細想,近幾年哪個著名詞作家為著名譜曲家著名歌唱演員合作,推出了一首讓人一聽就亮眼的美妙無比稱得上絕對流行的歌曲,包括網絡自發湧現出來的如《兩隻蝴蝶》一樣的百聽不厭的歌曲。至今還極少見。

前幾年的歌壇,一唱走紅眾人難忘的歌曲,不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也年年推出,打動聽眾,引起共鳴,常演唱不衰。

比如《常回家看看》、《難忘今宵》、《我的中國心》、《今天是個好日子》、《七子之歌》、《歌唱我的祖國》、《我受你寒北的雪》、《好大一棵樹》、《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等等等。

極紅一時的十分流行的歌曲真的少了。然而評獎的,評上大獎歌曲日益增多了。這有點不正常。歌曲多了應該優中有優,然而真正能經得起評論的極熱一陣子的歌曲不多。

草原上吹來一陣清新的風,少數民族歌手倒是演唱不少草原之歌,別有韻致。降央卓瑪等幾名歌手推出草原新歌確實火紅了歌壇一陣,有了幾首名歌流行,但遠跟不上廣大聽眾的審美需求。

有人介紹《鴻雁》給我聽,我一聽就不喜歡。曲不錯,歌詞陳舊不說。人民日報都報道酒是純害無益的東西,年輕人都普及戒酒了,你去不醉不還吧,我是堅決不去喝那穿腸毒藥的。

故廣大聽眾呼喚出現賞心悅耳的富有教益的能夠廣泛傳唱的經典名歌,哪怕一個春節晚會推出一首也就滿足了。

至於音樂名典的創作,要比歌曲好多了,名典是高雅愉樂圈子的事,通過電視廣播推介才能讓大眾接受,名典十分豐富,應該發揚光大,作好推介賞析就更好了。

總之,呼喚樂壇創作出與《我愛你塞北的雪》相當的經典名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