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健身環大冒險》主打路線的一點小意見

NS平臺的《健身環大冒險》在10月18日上市後大受歡迎。價格從首發的500多漲到了普遍600以上。在各個社區和零售平臺上,用戶的反應積極。不過對於這麼一款作品,怎麼評價和認識它,我們遇到了一些小問題。

對《健身環大冒險》主打路線的一點小意見

遊戲化的健身課

具體一點,說《健身環大冒險》是一款“健身遊戲”,這肯定沒什麼問題。畢竟這是遊戲機上的一個軟件,標題都是“大冒險”,並不是什麼什麼運動。任天堂從沒有說這是一個專業的健身訓練應用。裡面確實也設計了一個戰勝大魔王的劇情,包括回合制戰鬥,角色升級等的遊戲套路。但你把它和傳統RPG放一塊兒,認為它的角色塑造尷尬,劇情薄弱,就總讓人覺得有點怪怪的。

對《健身環大冒險》主打路線的一點小意見

對玩家科普了普拉提環這種器具。

真要說的話,主打的冒險模式流程更像是健身課程加上了RPG的皮。看看你具體做的事情。熱身,一兩分鐘的抬腿踏步擠圈算是跑路收集。用幾組健身動作擊敗路上遇到的小怪,然後繼續抬腿踏步遇敵,夾雜一些小挑戰動作。然後用多幾組的動作挑戰一個世界的BOSS。最後做整理運動收尾。運動量不低,世界的內容和節奏安排很容易讓上過健身課的人產生聯想。不健身的玩家,一次走完一個世界都困難,想連續幾個小時跑流程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短時間體驗,也會覺得這個模式下,運動的概念明顯大於遊戲的概念。與其說這是將過程健身化的遊戲,不如說是對長期的健身課程做了明顯的遊戲化。這種內容,我們很難用老遊戲的標準去衡量它。

對《健身環大冒險》主打路線的一點小意見

遊戲化的健身而不是健身的遊戲。當然這不是抱怨。

對於健身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堅持。把具體的健身內容轉換成探索戰鬥,把長期的健身計劃變成一關一關的冒險,應該算是一種建立分段目標,增加新鮮感刺激感的激勵手段。角色扮演是一種適用範圍很廣的方法。這並不是真要講一段故事,說明表達什麼東西,還原什麼體驗。把這樣一個轉化了的“硬核冒險模式”作為主打內容,和過去任天堂走無劇情,小遊戲集合,聚會,活動身體路線的體感遊戲定位很不一樣。如果說就是想活動一下,對於吃瓜群眾而言,到輕鬆模式做一到兩組系統推薦的運動組合,不需要太多的幹勁,費多少腦子。你都不需要在乎這是不是“健身”。《健身環大冒險》不缺少這類內容。目前《健身環大冒險》還沒有本地多人同時進行的項目,挑一些單純用環就能進行的小遊戲或者小挑戰,採取多人熱座的方式,作為聚會內容也沒有什麼問題。至於會不會有支持第二個環,以及真正本地多人的內容,我們還得看後續更新。如果主打這些,就和過去《Wii Fit》《Wii Sport》的感覺更接近。個人認為這倒更符合一般人的習慣。不過宣傳和遊戲設置上,冒險模式是明顯更優先的。

對《健身環大冒險》主打路線的一點小意見

小遊戲並不是主體和重點。

推薦玩家健身?

為什麼這次主打一個遊戲化的硬核健身課程,但直觀感覺更玩家向,而不是群眾向?我不相信任天堂真是打算幫助肥宅改善健康水平。從時間上來說,《健身環大冒險》推出距離NS發售已經兩年半了。如果走體感遊戲,吃瓜群眾路線,這個內容更應該在17年《ARMS》的階段推出。對NS的拉動,效果應該更明顯。為什麼任天堂要在19年做這種“升級”呢?

對《健身環大冒險》主打路線的一點小意見

小挑戰放在了輕鬆模式裡,可惜有點少。

在PS4、XB1的這個世代,遊戲機上的體感遊戲,包括健身內容,是處於低谷的。熱門的是VR,以及智能手機搭配手錶手環,門檻更低的健身APP。VR上的體感技術,技術方案更多,科技感更強。不過VR設備還處在普及階段,VR健身也有一定的健康爭議,只出現在很少的場景裡。流行的各種健身APP,在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的搭配下,能很方便地滿足一般人自發的健身需求。由於在時間地點,身體監控能力,互動分享上的優勢,他們目前更多是日常功課式的。目前我們還沒看見多少走遊戲化路線的APP。

對《健身環大冒險》主打路線的一點小意見

Wii Fit有家庭鍛鍊和娛樂這麼個定位。

任天堂將普拉提環電子設備化的點子,在硬件上的門檻並不高,技術上並沒有太多先進性,價值主要在於概念和新奇感。隨著黑客們的工作,讓這個環能工作在第三方平臺上,並不是不可能。而山寨品,借鑑思路給更多類型的健身設備加上傳感器,使他們工作在安卓蘋果設備上,搞體驗平移的例子,相信很快會出現。任天堂這次不太強調硬件層面的內容,重點放在了把健身課程遊戲化上,除了自身遊戲公司的定位和特長,是對健身APP,可穿戴設備的主動應對。新設備和遊戲化的體驗,算是目前APP的空白,這是一種插空錯位的策略。不強調傳統體感遊戲路線,讓個人覺得稍稍有點遺憾。只能說近些年環境確實變了不少。單靠體感遊戲的新鮮感,也不能給任天堂很多的信心。

在這個過程當中,Joycon結合環展現出來的能力,相比多年前的Wii Remote強大了許多。這讓人對這一世代體感遊戲的表現有了很多信心。下一次的嘗試,任天堂能不能搭配更多類型的外設,重新拾起過去體感遊戲,聚會遊戲的路線呢?至少我是很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