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農村“娶不起”、“死不起”陋習,中央農辦鼓勵農村婦聯主席當義務紅娘

“近年以來,各地在革除農村陋習,樹文明新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天價彩禮‘娶不起’、豪華喪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還不起’以及孝道式微、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等問題還大量的存在。”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在10月29日國新辦就《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上表示。

而提振鄉村風氣,需要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一局局長張志勇表示,《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基層民政、婦聯等工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婚介機構和農村“媒婆”的管理。“鼓勵村裡的婦聯主席成為農村的義務紅娘,為農村青年提供婚戀服務。”

如何振興鄉風?

鄉村振興不振興,要看鄉風好不好。

為了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樹文明新風,最近,中央農辦牽頭,聯合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共同印發了《指導意見》,這個文件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文明鄉風建設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

《指導意見》提出,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必須加強制度保障,實施有效管理。在相關法律法規修訂中要增加文明鄉風建設的相關內容。對不贍養、虐待父母等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出臺有關政策措施要符合法律法規,村規民約內容要符合憲法和法律精神。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有關約束性措施的制定和實施要符合村民自治程序和規範。

韓俊表示,農村的陳規陋習具有社會性和頑固性,一旦形成,會對群眾產生長期的影響,不少村民對這些陳規陋習,比如大操大辦,並非自願,但是受困於社會風氣帶來的壓力,也很難改變。

“在實踐中一些地方通過村民討論制定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採取約束性措施,這確實是約束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有效的途徑。原來村民礙於面子,現在村規民約有了規定,實際上也就有了擋箭牌。”

那麼,如何操作呢?張志勇表示,面對農村陳規陋習,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去反對,要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要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招數和舉措來破解這些難題。

比如,針對“天價彩禮”、媒婆“兩頭騙”等問題,張志勇提出,要創新青年婚介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鼓勵村裡的婦聯主席成為農村的義務紅娘,為農村青年提供婚戀服務,宣傳引導農村青年抵制高額彩禮、奢華婚禮。

“大家也都見到過或者聽說過,比如一些地方農村,媒人兩頭去欺騙,對男方說女方多好,對女方說男方多好,其實他是趁機漁利。”張志勇說。

移風易俗不搞“一刀切”

值得注意的是,韓俊表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推進文明鄉風建設,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傳統相適應,充分尊重當地習俗,充分考慮群眾習慣和接受程度,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鄉村社會,人們大多是生於斯長於斯,是一個熟人社會,因此鄉村社會的治理要採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方式,我們既要充分運用現代的治理理念和方式,也要充分發揮農村傳統治理資源的作用,採取村規民約來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韓俊表示,有一些村規民約的內容涉嫌違法違規,對親情倫理缺乏關懷,容易傷害群眾的感情,有些村規民約確實涉嫌侵犯群眾特別是婦女的合法權益。針對這些方面的問題,《指導意見》提出村規民約的內容一定要符合憲法和法律的精神,農村群眾自治性組織制定和實施約束性措施,要符合村民自治程序和規範。

因此,必須發揮好鄉村群眾性組織的作用。

比如,韓俊提出,鼓勵農村基層群眾性組織通過與贍養人子女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等方式,督促子女從經濟供養、生活照料、權益維護等方面自覺承擔家庭責任。

“在一個村莊裡,如果不孝敬老人是被人看不起的,要通過群眾性組織去約束他,這方面各地有很多的做法,對農村留守、空巢老人進行定期巡訪,及時發現和解決老年人獨自生活的風險,廣泛開展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休閒活動,解決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要。目前,農村老齡化比城市的程度要深,這方面要充分發揮農村群眾性組織的作用。”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