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柳雲龍的《風箏》和張嘉譯的《懸崖》都是諜戰味十足的好劇,兩劇各有千秋,《懸崖》的時間和歷史跨度沒有《風箏》大,但是在細節上比較細膩,《風箏》的細膩程度不足但格局大,而兩劇在情節上都有硬傷,至於這兩部電視劇誰才是諜戰劇之最這個話題,其實是很難分出伯仲的,如果實在是要分出個高低,我認為總體來說《風箏》勝過《懸崖》。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我對柳雲龍的印象是從十三前2006年播出的《暗算》開始,第一次看《暗算》的時候,我就感覺導演柳雲龍的講述方式很特別,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諜戰劇,冷靜到可怕,所有的故事都在一個靜悄悄的“植物局”展開,神秘的邊際之地“701”,走過了阿炳,走過了黃依依,上演瞭解密與設密、愛恨與情仇、天才和瘋子。柳雲龍導出的這部劇讓我覺得故事裡面的阿炳那麼純粹,黃依依那麼真實又讓人心疼,安在天在書裡面就是一個冷酷無趣的共產黨幹部,沒有多少印象分,但是在柳雲龍的演繹下,竟然有著獨有的魅力,所以令美麗爛漫的黃依依才會愛上他。那時候我就對“柳雲龍”這個名字感到特別震撼,覺得不愧為後來大家稱譽的“諜戰劇之父”。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距今兩年前的2017年,塵封了四年之久的《風箏》終於上線,對於一個柳雲龍劇迷的我,迫不及待地看了51集未刪減版(TV版46集)。看完後心潮澎拜、思緒萬千,柳雲龍的《風箏》可講的太多,至今還沒看過哪部間諜片超過它。說它是一部間諜片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整部連續劇交織著特殊的愛情,組織的信仰,還有歷史洪流中的人性。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不管是代號“風箏”的紅色情報員鄭耀先,還是代號“影子”的軍統特工韓冰,再也不是臉譜化的好人和壞人。整部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特別是電視劇的後半部分,觀看後讓我老淚橫流,很長一段時間自己平靜不下來。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該劇的歷史跨度也出乎我的意料,剛開始我把它當作一部優秀的諜戰劇來看,六哥的智慧讓我十分佩服,鏡頭一轉到了解放後,六哥變成了周志乾,諜戰劇變成了歷史劇,我才開始意識到這部劇後面的內容才是導演柳雲龍真正想要表達的,如果說前面的諜戰戲柳雲龍使出了七成的功力,那解放後的內容他便是竭盡全力去呈現和演繹了。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風箏》是一部特別真實的諜戰劇,“特務”這個詞不再是超人或者超級壞人的代名詞,相反看過之後,你會驚奇的發現,他們也是普通的芸芸眾生,有著自己的生活,有著柴米油鹽的苦惱,但就是因為“信仰”的存在,讓這些普通人在那個時代,顯得格外耀眼。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如果說《暗算》是柳雲龍諜戰片的經典開山之作,那麼《風箏》更是融入了更多對於歷史、人生、命運的思考,一個人的信仰到底有多堅強,看完才能體會到。至少目前,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在現有的條件下,已經做到最大限度的客觀圓滿了,實屬不易。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風箏》站的高度遠遠高於其他諜戰劇,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二元對立的諜戰劇,而是一部深刻探討人性、用客觀視角描述內戰和歷史的劇。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風箏》涉及到了最敏感最危險的一段歷史時期,其勇氣令人欽佩,其思辯高度前所未有,就衝這一點,第一當之無愧。如果《風箏》的劇本能毫無“壓力”的拍成電影版,真的可以和《辛德勒的名單》那樣的電影相媲美。因為,這個世界上,任何外在的標籤都是人設的,只要是人設的,就會一定程度上帶有主觀的立場。只有人性,才是無國界、無差別、普世的、誰都能理解的。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接下來我來說說《懸崖》。

《懸崖》比《風箏》早播出5年,張嘉譯在該劇中飾演的地下黨特工周乙,其精湛入木三分的演技給觀眾和網友留下了深刻印象。張嘉譯表示:“這是我哭的最多的一部電視劇。”《懸崖》一劇以深刻人性化的表達深得觀眾和廣大網友認同,被稱為是淚點最多的諜戰劇。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當年《懸崖》橫掃各大最高電視劇獎項,估計近10年來無出其右:華鼎獎最佳男主角(張嘉譯)最佳男配角(程煜)最佳電視劇;金鷹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獎關中最喜愛電視劇;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獎;國劇盛典年度百部電視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懸崖》一開始的氣氛控制得很好,但看到後面,故事設置上的先天不足阻礙了更深的情感認同,感覺編劇對於人物的性格描比較擅長,但對諜報這塊的功課似乎有所欠缺,內外勤不分,老魏及通訊站的定位很模糊,周既然已負責諜報,那發報應由通訊站負責,顧的定位應該換一下,而且後面戲繃得太緊,高潮太長導致無力,這些細節方面與柳雲龍的《風箏》相比還有一些差距。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懸崖》是我看過的張嘉譯的第二部諜戰片,第一部是《借槍》,《懸崖》與《借槍》相比,整體基調是緊張嚴肅的,不像《借槍》裡面還有輕鬆諧謔的成分。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就情節來看,《懸崖》確實前半部分高潮迭起,緊張的步調一波接過一波,讓人難有喘息的機會,而後半部分則顯得簡單粗糙,既沒有承接到前半部分設計的種種疑點,也沒有在後半部分自圓其說的構造出結論,甚至後面幾集周乙帶妻兒離開的情節也並不符合他在前半部分所樹立的嚴謹細緻智慧的形象,以至於最後重回戰場陷入囚徒困境的結局,也許只是為渲染他和顧秋妍的高潔感情。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不過確實,就情感的醞釀來看,我還是認為《懸崖》是一部很好的電視劇。它很好的詮釋了戰爭年代的愛情如何在現實中堅持,又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中生成一種超越男女之情的感情。這是愛情的變種嗎?是愛情的昇華嗎?是戰友之情嗎?還是什麼?也許什麼都不足以給它下定義,但是它確實是一種會存在的感情。起碼懸崖讓我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以至於明知道最後幾集是一種全然為目的而做的不合邏輯的劇情,但我還是被這種感情打動了。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不得不說,《懸崖》在諜戰劇裡,在國產電視劇裡,都稱得上是一朵奇葩。簡單說,就是拍出了在其他電視劇裡難得一見的質感。

這樣的質感首先是體現在製作水準上,我起初對這個片感興趣就是被片頭所吸引。片子裡有許多下雪的鏡頭,畫面的品味一下子就上去了(起碼對於與我是這樣)。比如小董趕車送藥的遠景長鏡頭、風雪中幾次槍斃犯人的鏡頭,都非常的精緻,蒼茫、冷峻的感覺就都出來了。這很好地對情感上形成了鋪墊。服化道美什麼的,精緻的有點過頭了吧,一個諜戰劇能讓我像看韓劇一樣學習羨慕人物的穿衣打扮,確實難得。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更加難得的是整部劇的情感,讓人感覺是對的,讓觀眾能體會到是走了心的。特務站在懸崖邊上的煎熬感、周乙面對要保自己就得犧牲同志情景時的無力感,都十分真實可信,這一點就把《黎明之前》這種空洞的主旋律內核諜戰片甩了幾條街了。而最難得是周乙和顧秋妍的情感拿捏,不簡單粗暴,不落俗套。把那種混合了戰友同志、夫妻感情的複雜關係表達的很到位。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能做到感情上的細膩可信,讓觀眾有代入感不厭煩,靠的是主創能沉得下心來,用視聽語言紮實地推進描摹。電視劇裡出現這麼多攝影機直視演員十幾秒的鏡頭,有些地方臺詞也很少,就單靠畫面來推進情節,這實在是罕見的優點。

柳雲龍的《風箏》VS張嘉譯的《懸崖》,到底誰才是諜戰劇之最?

綜上所述,《風箏》和《懸崖》都是國產劇中少有的高質量諜戰劇,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演員的演技,都達到了電視劇的巔峰水平。至於這兩部誰是諜戰劇之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你心目中,哪一部更勝一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