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農村公立小學學生越來越少的問題?

用戶獨步江湖


師者在路上,我是安老師,現在來回答問題啦。


農村公立小學學生越來越少的情況,我是經歷過的。

本以為是個別現象,後來聽不少老師說,自己所在的農村公立小學學生也是在不斷減少,這就不足為奇了。

2010年是我上班元年,在鄉鎮中心小學開始了我的教師職業生涯。那是一所走讀式學校,鼎盛時期學校有1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00多人。這些,我是聽老教師說的。

上班第一年,全校有6個年級齊備,共有260多人,每個班平均差不多有45人。上班第二年,全校還有100多學生;第三年全校也就只有幾十人了,有的班級學生人數是個位數。碰到學生請假的情況,老師上課有時候是一對一。

短短三年不到,學生流失慘重。老師們瞭解到的情況是,一部分學生去鎮上私立學校就讀了,另外一部分學生去縣城就讀了,還有一部分學生轉到了附近縣城。

學生去了私立學校,去了縣城,去了附近的縣城,原因有如下。

農村公立小學辦學條件相對落後

從我所在的鄉村小學來說吧。

教學樓是上世紀90年代末修建的,除教學樓之外教師和辦公室,是在老教室的基礎上改建和擴建的。教室裡牆壁斑駁,水泥地坑坑窪窪,桌椅破爛不堪,沒有像樣 的衛生工具。學生進了教室心理落差很大,在這樣的環境下無心向學。

學校沒有標準化操場,一個小型的籃球場長滿了雜草,下雨的時候還會積水,學生幾乎不能上室外體育課。學校裡本應該硬化的主幹道,三年沒有硬化,磚頭鋪就,學生絆倒的事情時有發生。

語數外,體音美,課程開設不齊全。更不用說信息技術,安全,書法之類的課程了。教師年齡結構斷層,上課方言連篇,缺少激情,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校圖書閱覽室沒有開放過,圖書躺在書架上睡大覺。學校遠程教室沒有投入使用,衛星接收器都不知道搞哪兒去了。

農村公立小學管理方式不能完全滿足學生接受教育的需要

農村公立小學大多是走讀制,學校不提供住宿,不提供餐飲。

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是,學生能夠寄宿,學校能夠提供餐飲,儘量滿足學生的生活需要。就算收費,家長也樂意選擇能夠提供寄宿和餐飲的學校。

提供住宿和餐飲的學校,能夠減輕家長接送學生的負擔,家長可以把節省出來的時間用於工作賺錢。

農村公立小學的老師多是在縣城居住,在鄉鎮教學,這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不便。老師難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當中去,如果學校能夠給老師提供相對優越的條件,解決老師的一部分後顧之憂,老師將會對教學投入更多的精力。

教學工作是學校最基本的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靈魂

這個不能多說,農村公立小學所要做的工作恐怕不僅僅是教學工作,還要做許多與教學無關的工作。農村公立小學的教學質量,真的有待提高。

最近,我很欣喜地看到,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在不斷改善,農村教師的補貼在不斷增加。

如何解決農村公立小學學生越來越少的問題呢?

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施

農村公立小學,硬件、軟件都需要完善。教師需要裝修,多媒體需要安裝,桌椅需要更換,網絡需要鋪設,校園需要綠化硬化……有條件的可以提供餐飲,乃至住宿。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使農村公立小學教師留得住,安下心,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當中去

學校工作應該回歸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城市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有條件的農村學生去城市就學也是不可避免的。若想改變鄉村公立小學學生越來越少的問題,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財力物力要支持,教師待遇要提高,辦學條件要完善,教學質量要重視。在此基礎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師者在路上


要想解決農村公立中學學生越來越少的問題,首先要找出越來越少的原因。

1.農村學校留不住優秀教師。

越來越多的農村學校教師努力往城市裡調動,不願意在農村學校任教,導致農村學校教育資源匱乏,

2.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

農村學校的校舍建設、教學設備都無法與城市學校相比,學生上課環境差。

3.大批孩子進城讀書。

一方面農村家庭條件好的,父母對教育比較重視的,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城裡讀書。另一方面,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他媽的孩子也隨著他們到城市裡讀書。再次,部分留守兒童跟隨爺爺奶奶在家,沒人管教,自控能力差,讀書讀不進去,輟學現象嚴重。

4.大量私立學校的興起。

近年來,農村私立學校也越建越多,他們用高薪聘請優秀教師,用高質量教學吸引農村學生轉入私立學校學習。

這些都是導致農村公立學校生源減少的原因。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再談怎樣解決的問題。

1.政府加大投入建設硬件。

事實上這一點國家已經做的很好。有媒體報道,農村教育的投入,總量正在不斷增加,還在不斷細化。2011年至2013年,中央財政先後投入300億元建設農村中小學食堂;從2014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投入350億元,用5年時間投入1750億元聚焦貧困地區,使那裡的義務教育學校都能基本達標。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資,遠不僅僅是上述的這些,其數字每年都達上百億。

2.加大投入吸引優秀教師。

政府應該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待遇,用高薪留住人才,用高薪吸引人才,高校優秀畢業生願意到農村學校工作,提高農村學校教師整體素質。

3.增強城市和農村教師的流動性。

政府可以出臺政策,城市學校教師和農村學校教師定期輪崗,增加城鄉學校之間的流動,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增強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4.農村學校自己要有作為。

作為農村學校,無論從領導幹部還是普通教師,要有憂患意識,要大力抓教學改革,加大培訓力度,不能等、靠、要,要切實提升教師能力水平和教學質量,用質量留住人才,留住學生。

結語:解決農村公立學校學生越來越少的問題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解決的,歸根結底要發展農村的經濟,只有農村經濟建設上去了,農村富裕了,政府有錢了,農民有錢了,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可以看到的是,隨著政府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不久之後,農村教育一定會有很大提高。

大家好,歡迎關注@叮噹老師,為你分享教育的那些事兒!


叮噹老師


沒法解決,也不能解決,這是城鎮化的必然趨勢。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富起來,搬到城裡,希望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這是合理現象,正常需求,無可指責。既然大多優秀的孩子都流到城裡,城裡就成了優秀學生的集散地,當然優秀的教師也會跟著流進去,學習競爭氛圍肯定也會好起來,各種輔導班也全,當然更適宜孩子發展。農村沒有孩子,即使把優秀的老師調去,建再好的校園,也只是資源閒置,不是嗎?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規模和發展趨勢,配給師資,合理發展,國家可積極引導,但不可強行改變。否則,違背規律。


阿本郎


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在近十年是十分明顯的,農村自然村落衰減,老一輩的人留守農村,土地很多都承包出去了,年輕人是不能指著那一畝三分地過活的。去大城市打拼,順便就把孩子帶走去那邊上學,沒帶走的就是留守這跟著老一輩的人生活。

農村辦學條件差嗎?並不全是,很多農村的學校都建設的很漂亮,基礎設施也完善了很多。只是生出在邊緣環境下,很難像城市中那麼體面而已。

有人說教育只是經濟的一個附屬品,在經濟的帶動下,教育才能更活泛。所以一個地方的財力物力才是決定這個地方教育優良的基礎。


福建教師


湖南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桃子溪村小學老師李田田發文《一群被毀掉的鄉村孩子》在網絡上成熱搜。農村孩子的教育被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

農村公立學校孩子越來越少,原因是農村孩子從小跟著父母進城打工,進城讀書的多了。計劃生育政策下,農村一胎的孩子多。還有農村留不住優秀教師等。

所以就要加大農村學校教育投入,需要更多的人才就在農村,加大老師薪資待遇,加大更寬容的教育教學環境,解決教育均衡發展。減少農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

改變農村產業發展,發展農村新型農業,種植業,養殖業,農民不再出門打工,農村孩子勢必不再減少。農村學校可以合併,統一管理,統一生活,配備校車,改善辦學條件。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少年強則中國強。讓每個孩子都幸福的成長,成才。


學習路


現在城鎮化建設,年輕人都去城市了,留在農村的人再變少。第一提高農村學校的設施建設。第二提高學校老師的待遇。第三合併規模較小的學校,重點打造區域一所好學校。


永不鬆動的螺絲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id": "v02016650000bmojl0uue3ml5tnj9np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