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可以壓制皇后多年的太子生母越貴妃,為何會被默默無聞的靜妃碾壓了?

三國逐鹿


靜妃的“默默無聞”實際是在韜光養晦,靜妃與越貴妃二人論才智、能力和性情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越貴妃之所以能壓制皇后是因為二人旗鼓相當,但二者皆落後靜妃的綜合實力一大截,自然不敵。<strong>

01

越貴妃在明,靜妃在暗

越貴妃和皇后鬥了那麼多年一直視對方為唯一的對手,從未分心關注過靜妃,對靜妃的能力多有輕視。且越貴妃仗著是太子生母,在宮中橫行多年,為了抗衡皇后,早已使出渾身解數。因而越貴妃對靜妃一無所知,靜妃對越貴妃卻瞭如指掌。

02

皇帝老邁最忌諱有人爭權

隨著梁帝日益年老體弱,喜好也慢慢隨著改變。往昔最喜歡越貴妃這樣嬌弱的,現下更喜歡靜妃這般不爭不搶安安靜靜的。

越貴妃也好皇后也罷,二人越是爭搶越犯了梁帝的大忌,沒有哪個皇帝在位時就樂意看到子女妃子迫不及待分權的,後宮嬪妃不以侍奉皇上為優先,整日在梁帝面前爭來鬥去只會引得梁帝越發反感。

靜妃從不替靖王爭取什麼,這種不爭不搶的性情深得梁帝的心。

03

靜妃有梅長蘇相助

後宮的鬥爭和前朝的鬥爭密不可分,太子能力不足,別說是和有梅長蘇輔佐的靖王爭一二,就是譽王,太子也未必是其對手。後宮爭鬥再厲害,說到底不過是為前朝加持,有梅長蘇在,靖王必回取得最終勝利,越貴妃不敵靜妃是必然趨勢。

綜上所述,越貴妃綜合實力落後靜妃太多,被靜妃碾壓是必然的


天蓬菟


在《琅琊榜》這部劇中,作為太子生母的越貴妃本來是後宮之中最為受寵的,母憑子貴,盛寵多年得她甚至可以壓制皇后多年,而靜妃卻只是最為普通,最沒有存在感的妃子,為何隨著劇情的發展,兩者的境況竟然發生了逆轉?細究箇中緣由,方知必然如此。

l越貴妃是怎麼一步步走向失敗呢?

  •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反為梁帝添憂

梁帝舉辦比武招親,想要從中為霓凰郡主擇婿。在最終入圍的十名勝者當中,不僅有太尉的公子司馬雷,也有忠肅侯家的公子廖廷傑。而這兩人正好忠肅侯支持譽王,另一位則支持太子一方。

但是霓凰郡主向梁帝提出的一條要求,得勝的人要親自與她本人比試武藝,只有贏了她才有資格成為他的夫婿。在這種情況下,兩方都沒有什麼希望。因為霓凰是上了琅琊高手榜的。

然而,在太子和譽王都想讓霓凰郡主嫁給支持自己一方的人,於是越貴妃出了一招心思毒辣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利用情絲繞這種迷藥,試圖讓司馬雷與霓凰郡主先有夫妻之實。好在這一切被靜妃,蒞陽長公主,等人提前知曉,告知梅長蘇,在梅長蘇的安排下,由靖王相助,最終化險為夷。

即使這個陰謀得逞,受了侮辱的霓凰郡主真的就會嫁給司馬雷麼?她極有可能殺了司馬雷,還有越貴妃,連舉兵造反的可能都有,導致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更加使太子一方成為弱勢。最終使梁帝想要霓凰郡主嫁人的計劃失敗,反而不好再去提出霓凰郡主嫁人的事。越妃的這一記於梁帝的計劃就是添亂。

  • 無理取鬧,參與黨政,使梁帝反感

對於皇帝和朝堂來說,後宮亂政乃是極大的罪名,而對於越貴妃而言,仗著有皇帝多年的盛寵,干涉朝政以及參與黨爭,實在不明智。

第一次坑害霓凰郡主的事情之後東窗事發,受到懲罰後依舊不悔改,因太子祭天需扶父母衣裙的禮法問題,想借越嬪位分太低不能上祭臺的矛盾,而讓皇上恢復她越貴妃的身份。接二連三犯錯本應該韜光養晦,卻依舊暗地裡參與太子與譽王相互爭鬥之事。

在後宮之中不知禮法縱容下人。太子從東宮圈禁被放出來,越貴妃復位的時候,宴會梳妝,侍女問要不要帶五鳳釵,她身邊的另一個侍女訓毫不避諱,口出狂言斥說“太子以後是天子,娘娘就是太后,有的是鳳釵戴”。禍從口出,連下人都管不住,終會招致禍端。

在最後太子被廢,驅出金陵,越貴妃失寵,瘋瘋癲癲。于越貴妃來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小作怡情,大作失寵。

l靜妃如何在不知不覺中逆襲?

  • 韜光養晦,慧眼識察,慢慢得皇心

在赤焰一案過後,看清世態的靜妃就一直韜光養晦,安安穩穩的在後宮中修習醫術,一是對皇帝的薄情寡恩有恨意,一是等待著翻案的那一刻。在知道靖王有奪嫡翻案之心後,她便籌謀復寵,輔助靖王。

她先是利用藥香吸引皇帝,與皇帝談話表現得縱容大氣,溫柔大度。通過對皇帝脾氣的揣摩,巧借話語技巧來獲得皇帝的聖心,使皇帝越來越喜歡來靜妃這裡放鬆身心和靜妃交談。

皇帝突然發問靜妃如何看待赤焰軍一案時,她也小心且巧妙地應對,先對皇帝請罪,然後分別從自己的角度和皇帝自己的角度分別來說這件事情,不僅表達自己的看法,也觸及梁帝內心的那根弦,一番話語不僅沒觸及到梁帝的逆鱗,更讓他感到體貼暖心,

  • 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成功獲得恩寵

在靖王最後得勢,皇帝壽辰將到,赤焰舊案將要重申之時,不安分的越貴妃突然因得到密辛想要拼死一搏。這隨時都有可能讓靖王他們的奴力功虧一簣之時,靜妃當機立斷命令封鎖後宮,嚴密看守越貴妃,不讓越貴妃搗亂最後的計劃,降低意外的發生。

  • 抓得住梁帝不斷變化的性情,並善於利用這種性情

對於梁帝而言,隨著身體年邁,他的性情也在變化,愈發厭惡後宮爭鬥之事。而此時皇后與越貴妃依舊在後宮爭鬥,只有靜妃默默無聞的陪伴梁帝,這就體現出了靜妃的好了。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皇后和越貴妃鬥得越狠,她越會得寵。

宮裡皇后與越貴妃鬥,宮外譽王和太子鬥。兩方的爭鬥使梁帝深深的反感,反而更加喜歡誠實耿直能幹的靖王了。後宮之中從來都是母憑子貴,而此時的梁帝就對靜妃愈加青睞,對越貴妃越來越厭惡。

總而言之,越貴妃被多年的盛寵迷失了自己,聰明卻反被聰明誤,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靜妃卻始終安分守己,以不變應萬變,憑藉自己的真誠與計謀獲得皇帝的恩寵,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姒莞萱


靜妃進宮多年,在皇帝心中也早以有了定位,溫柔善良,默默無爭,沒有野心。而越貴妃不同,她野心很大,又沒有什麼智謀,太子在位時,皇帝怕太子獨大就培養了譽王來平衡太子在朝堂上的勢利,後宮中皇后和越貴妃,朝堂上太子和譽王一直在爭權奪利,為了自己的野心經常爭吵不休,後來越貴妃和太子下位,皇帝為平衡朝堂又培養了靖王,但是皇帝年齡大了,聽慣了皇后越貴妃為權勢一直爭奪吵鬧不休,忽然有了個安靜的休息之所,而且還是那個沒有野心的靜妃,皇帝在那裡覺得安逸舒適格外平靜,自然心情舒暢,又怎麼再聽得慣越貴妃吵鬧,且朝堂上也不再需要她,自然再也不想見她。


看不完的經典視頻


《琅琊榜》中越貴妃身為太子生母,一品宮妃,寵冠六宮。

而靜妃呢?最為普通,最沒有存在感的妃子。

越貴妃逼嫁霓凰郡主,給皇帝舔憂,打亂皇帝的所有安排。如果越貴妃真的成功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後面的發展。

後宮參政,聯絡朝臣,令皇帝反感。這不是重要的,大家發現沒,她心情狂傲,連情緒就控制不住,打過太子一巴掌,作為母親打自己的孩子沒有毛病,但是你打的是太子,天下僅次於皇上的人,打了太子,不相當於打了皇帝。

反觀靜妃。默默無爭,韜光養晦。慢慢收貨皇上的聖心。不爭就是最大的爭。發現沒,作者取名很有水平,靜=青+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