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用特制“枕头”做出美味大饼,深藏胡同却饼香味扑鼻


对于一座城市的美食来说,不管你信不信,但确实很多都藏在胡同巷子里,只有你偶尔的路过时才能邂逅,而有时候却还需要凭着食物所特有的香气吸引人。在河南开封的一个小胡同口,作者在一侧的一间小门面房内,看到有个年轻小伙正在快速的制作青稞饼,而青稞烤制时候的香味正浓,迎面扑鼻而来,让人闻着就有食欲。

对于青稞饼,估计不少平原地区的人还是有些陌生,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的作物,青稞饼也是从那里传到内地的一种小吃,和街头随处可见的烧饼相比,青稞饼算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烤制面食,这大概也是小伙子选择学习制作这种美食的原因吧。毕竟我们身边,还是有不少人都没尝过这种美食,遇见的话,光闻味道就会让人有种想尝尝的冲动。同时由于小伙子做的青稞饼用料实在、焦香酥脆,一直都深得附近居民的喜爱。

看着小伙熟练着做着青稞饼,作者简单的和他聊了两句,据小伙说,要做青稞饼需要的原材料有青稞、小麦粉、鸡蛋、牛奶、奶酪、清油、芝麻、盐。光看这一串名字,能不好吃吗?再加上一个特制的烤炉,等这些配料和成面团之后醒好,做成圆形的面皮,在快速的放进烤炉里烘烤就成了,而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每一个都有着讲究,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


做好的饼皮先放在盘子里粘上芝麻,然后盖在小伙子的特制工具上,看着这铺满的芝麻,很多人估计就会猜想这饼错不了,肯定好吃。

在旁观察的作者发现了小伙做饼的“神器”,一个枕头似的工具,据小伙子讲这个工具是做饼的灵魂工具,相当于一个模具,小伙把饼皮放着上面做成形,下面在放一个吸水的毛巾,这个时候只见小伙用手蘸水,在朝上这一面轻轻拍打,让饼皮均匀地蘸上水,而多余的水分则被“枕头”下面的毛巾给吸收了。而整个过程中,小伙案板上的这个“枕头”起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谈中,小伙告诉作者,在这饼皮蘸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能够贴在烤炉的炉壁上,而且这一步很关键也很有难度,由于炉壁陡峭,而且一直是高温情况下,如果贴不好,饼在烤的过程中就会掉落,那么就算失败了。而在小伙往炉子里快速帖饼的时候,他手中的枕头神器就再次发挥了作用,成了一个隔热的手套,直接小伙拿着这个神器快速的在往锅里帖着青稞饼。


贴在炉内的青稞饼皮,经过温度的烘烤,需要一定时间就会出炉,但是烘烤过程中,粮食自带着气温加上炉子烘烤的香味被激发了出来,有人路过的时候就能闻到其中的香气。 尽管在胡同口,但小伙的生意一直还算不错,青稞饼小伙一天能做上百张,这种饼凉热都好吃,如果储存得当,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并且口感依然酥脆。

因为小伙子做的青稞饼好吃,很多胡同附近的老居民都是这里的回头客,而青稞饼吃起来也是口感酥脆,回味甘甜,有特殊的青稞面香气。而这种饼让作者印象深刻的还是小伙子手中的做饼工具,感叹人们在做美食中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看到这里,不知道各位网友,你又见过什么比较奇怪的制作美食的工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