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比德國強?為何日本敢要北方四島德國卻不敢要加里寧格勒?

靜夜史


從絕對實力的角度來看,日本確實在德國之上,別看德國是一個老牌的歐陸強國,但是日本也算是一個新銳的強國,這個新銳是放在長期的歷史角度來看的,日本的強國曆程到現在也不過100多年,完全有很強的可塑性,算得上新銳。但是日本敢要北方四島也不光是實力的問題,也有國家意識的問題。

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四艘直升機航母,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為:日向號、出雲號、伊勢號、加賀號。

從實力上看,日本的GDP有4.9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18萬億美元)、中國(11萬億美元)兩個大國。德國的GDP則緊隨日本之後,為3.5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四位,日本的GDP比德國,是整整強出來一個韓國的量(1.5萬億美元)。從產業角度來看,日本的GDP更多是來自於重工業、電子工業和高科技產業,德國雖然也有很強的工業實力,但是產業比日本稍低端一些,而且服務業佔比更大,因此德國的硬綜合國力不如日本。

圖為日本的心神技術驗證機,雖然性能不行,已經下馬,但是敢於自己研發,還是比德國全靠外購要強得多。

從軍力上看,日本的海上自衛隊坐擁4艘直升機航母,最大的一艘出雲級直升機航母,排水量達到2.7萬噸級,而且還在打算將其改造為可以起降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防衛性航母”,此外還有6艘宙斯盾艦,每一艘排水量都在8000噸以上,最大的愛宕級已經達到了9000多噸,新造還未服役的摩耶級驅逐艦噸位已達11000噸級,日本還有30多艘通用驅逐艦,每一艘排水量都在5000噸以上。

圖為德國F125型護衛艦,他是德國最大的護衛艦,但是技術性能較差。

反觀德國,最大的軍艦也不過是一艘F125型護衛艦,排水量8000多噸,而且僅有1艘,技術太差還被德國海軍拒絕接受,能用住的護衛艦也不過是2艘F124型護衛艦,排水量僅6000多噸,德國海軍從數量上到質量上,都比日本的海上自衛隊差出兩個檔次,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同理,日本的航空自衛隊也遠強於德國空軍,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了200多架F15J戰鬥機,10多架F35A戰鬥機,德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機也不過是100多架EF2000颱風戰鬥機,技術上和數量上都比日本差很遠。

圖為德國F124型護衛艦,是德國唯一堪用的護衛艦,但是技術性能也很一般。

當然,除了國家的硬實力,日本在國家意識上負擔不大也是日本敢於向俄羅斯索要北方四島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強國曆史不過100來年的新銳國家,他們的國家意識中有著很強烈的銳意進取精神,就拿索要割讓土地這一點來說,日本可是沒少這麼幹過。當年清朝和日本同時被西方打破閉關鎖國時,日本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國家力量衰弱,遠不及清朝,但是日本完成國內統一後,和清朝幹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出訪歐洲。

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愛宕級導彈驅逐艦,噸位9000多噸,搭載美國宙斯盾基線7作戰系統,性能非常先進。

清朝出訪團到了英德等國,看的無非是軍艦、槍炮,日本出訪團到了英德卻是在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並且仿造德國樣板打造出近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成立了海軍部、陸軍部、參謀部等近代化的軍事機關,並且設立了國會等立法機構,初步完成了行政體系建設。同時,日本還幹了一件讓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都欽佩不已的事情:日本出訪團和英國德國就削減賠款,取消英德貿易最惠國待遇,在平等基礎上開展合作等事宜進行了磋商。

上圖為日本F15J戰鬥機,下圖為日本F35戰鬥機,日本的先進戰機質量和數量都比德國強。

這不正是如今和俄羅斯談判索要北方四島一樣的路數嗎?日本沒有國家意識上的負擔,沒有將這些不平等的待遇看做是什麼不可打破的恥辱,而是敢於談判,敢於改約,甚至最後真的取消了英國的各種特殊待遇,通過談判,和英國建立了互惠平等的合作關係,這還是在日本甲午戰爭之前,沒有成為列強一員的時候就做到的事情,而反觀當時的清朝,作為東亞第一大國,卻一直把不平等條約看做是不堪其辱的國家負擔,在國家意識層面上,銳意進取精神就差了很多。

圖為北方四島位置圖。

所以說,如今的日本敢於和俄羅斯談判索要北方四島,而且是大大方方的要,這一點還是很了不起的,但是應該看到的是,日本失去北方四島是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日本作為戰敗國,作為非正義的一方所失去的權益,這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一部分。日本想要索要北方四島,實際上是想要衝破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打破既有的約定,這一點還是非常需要我們注意的,也是需要警惕的,而且俄羅斯也不是英國,也不會輕易就放棄北方四島,事情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吧。


海事先鋒


德國確實不敢要,相比於日本,德國在二戰中輸的更慘,戰後直接被肢解成兩個國家,而為了換取蘇聯支持兩德統一,早在1990年,德國政府就已經表示徹底放棄所有的前德國東部領土了,這裡面也包括加里寧格勒

在2018的俄羅斯世界盃上,俄羅斯共有11個城市參與承辦了此次盛世,其中有一個城市叫加里寧格勒。在世界盃期間,加里寧格勒體育場共承辦B、D、E、G四個小組的四場賽事,此後這裡便沒有其他淘汰賽賽事了。(加里寧格勒位置)

俄羅斯政府之所以沒有在加里寧格勒安排更多的賽事,一是由於這裡與俄羅斯本土並不相連,俄羅斯球迷去看球比較麻煩。二是擔心德國隊會被安排到這裡去比賽,因為加里寧格勒曾經屬於德國,這裡曾是德國東普魯士的首府柯尼斯堡,俄方擔心如果德國隊恰好在這裡比賽,會引發德國人民的不適。

普魯士的德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其地位相當於咱們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如果沒有普魯士,就沒有今天統一的德國,而在這裡也誕生了許多歷史名人,世界著名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就是柯尼斯堡人。

在一戰之後,西普魯士地區被割讓給了波蘭,德國僅保留了東普魯士地區,對此德國耿耿於懷,一直希望奪回西普魯士。

1939年德軍閃擊波蘭,重新拿回來西普魯士,但好景不長,隨著德軍的失敗,到1945年初,蘇軍攻入德國本土,整個德國東部地區接連被蘇聯佔領。

戰後,蘇軍驅逐了奧德河-尼斯河以東所有的德國人,東普魯士南部地區則併入波蘭,北部則並蘇聯吞併,成為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的一部分,蘇聯將其命名為加里寧格勒。

(德國在二戰後被割讓的領土)

其實英國人在戰後不想過分的削弱德國,丘吉爾主張儘量保存德國的領土完整,但由於美國不願意在對德戰爭中作出太大的犧牲,攻打柏林的任務只能有蘇聯人完成,因此在美英對蘇聯作出了極大地讓步,同意蘇聯在戰後佔領波蘭東部領土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而為了補償波蘭,奧德河-尼斯河以東的德國其他領土就割讓給了波蘭。

戰後的德國被英法美蘇四國分區佔領,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只能同意將大片東部領土割讓蘇聯。而且隨著美蘇關係的惡化,德國被肢解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個國家,更加無力去討要被割佔領土了。

到1990年,前聯邦德國總理科爾為了實現兩德統一,積極的遊說蘇聯和美國。尤其是在與蘇聯的談判中,科爾在保證徹底放棄前德國東部領土的前提下,還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和經濟援助,並免除了蘇聯欠德國的所有債務,最終換取蘇聯同意兩德統一。

1990年,東德、西德、英國、法國、美國、蘇聯正式簽訂《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德國宣佈徹底放棄奧德河-尼斯河以東所有領土,至此德國完全承認了蘇聯對東普魯士的佔領,加里寧格勒再也沒有要回來的可能了。如今的加里寧格勒已經住滿了俄羅離人,這裡幾乎沒有什麼德國人。(今天的加里寧格勒)

相比之下,日本在二戰後的結局要好很多很多,這要非常感謝美國向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雖然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幾十萬的傷亡,但如果不是遭受核打擊,日本政府是不會選擇無條件投降的,若美蘇軍隊攻入日本本土,會造成更大的傷亡。

正是得益於兩顆原子彈的打擊,日本得以趕在蘇軍攻入日本本土前向盟國投降,隨後美軍迅速佔領了整個日本四島。而此時的蘇聯剛剛拿下北方四島,正準備進攻北海道,結果搶先進駐北海道的麥克阿瑟拒絕讓蘇軍入境。

美軍獨佔日本使得日本可以完整的保存其本土,不至於像德國那樣,讓美蘇分割成兩個國家。雖然戰後日本也將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割讓給了蘇聯,但至少日本本土沒有被蘇軍佔領,這讓日本人更有底氣向蘇聯討要北方四島。在日本人眼裡,北方四島是北海道的附屬島嶼,不屬於千島群島,因此日本一直要求蘇聯返還北方四島。(戰後日本將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割讓給了蘇聯,但日本始終堅持對北方四島擁有主權)

所以,日本之所以敢向蘇聯討要北方四島,關鍵還是在於蘇聯從來就沒有控制過日本。並且戰後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國,其本土受到美國的軍事保護,蘇聯也不敢輕易動日本。而相比之下,德國的命運就悲慘的多,德國本土在二戰時直接淪為美蘇的靶場,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都是個問題,哪還有什麼膽子去討要領土?


千佛山車神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中的法西斯國家,兩個國家都在二戰中戰敗。淪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不僅失去了之前所佔領的土地,而且還是去了部分土地。

二戰結束以後,蘇聯拒絕歸還佔領波蘭的領土,同時要求佔領德國部分領土。波蘭是二戰的受害國,也是二戰的戰勝國之一,他的利益也應該受到重視。於是蘇聯提出一個領土西移的方案。波蘭損失的領土,由德國補償,德波兩國以奧德河為界。自古以來屬於德國領土的東普魯士也被一分為二,南部歸波蘭所有,北部歸蘇聯所有。當年東普魯士的最重要城市柯尼斯堡,德國最偉大哲學家之一康德的故鄉,也被蘇聯人佔領。蘇聯人佔領柯尼斯堡之後,改名為加里寧格勒。東普魯士是普魯士和德國的發源地,也是德國文化的根源所在地,自古以來是德國的領土。現在德國人卻從來都不提當年的東普魯士,更沒有提出收復東普魯士,也就是現在的加里寧格。

二戰結束之前,蘇聯為了搶奪戰爭勝利果實,而對日本宣戰。日本投降之後,美國單獨佔領了日本。蘇聯並不是一無所獲,戰後蘇聯佔領了日本的國後、擇捉、齒舞和色丹等北方四島。1947年,蘇聯將北方四島劃入版圖範圍之內。日本人和德國人的態度不同,日本一直揪住北方四島不放,一直宣稱北方四島是日本的領土。日本為了要回北方四島已經多次和蘇聯(俄羅斯)進行談判,但是基本上每一次的談判都不歡而散。

為什麼德國人不再提出收回加里寧格勒,而日本非要揪住北方四島不放呢。難道是因為日本的綜合實力比德國強嗎。德國和日本兩個昔日的戰敗國,也是兩個昔日的盟友,當今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兩國的綜合國力差不多,日本不見得比德國強。德國雖然經濟排名比日本低一位,但是德國的綜合國力並不比日本差,更何況德國還有歐盟和北約撐腰。那麼為什麼德國人不要,日本人揪住不放呢?還得從歷史說起。

兩個國家都是二戰的戰敗國。戰後,盟國對兩個國家的清算不同。四大盟國聯合起來清算德國,在德國徹底清算法西斯。經過紐倫堡審判和清算法西斯,德國民眾深刻認識到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而且願意為自己犯下的錯誤承擔相應的賠償,包括願意割讓一部分土地,也願意支付戰爭賠款。德國投降之後,德國被四大國分區佔領。冷戰開始之後,德國成為冷戰的最前沿。蘇佔區部分建立了民主德國,簡稱為東德;西佔區部分建立了聯邦德國,簡稱之為西德。統一的德國分裂成兩個德國。早在《波茨坦協定》中就明確說明將東普魯士的一部分割讓給蘇聯,明確劃分了波蘭的疆域。也就是說東普魯士被割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具有國際法效力。因此,兩個德國都基本上放棄了對東普魯士領土的要求。

1989年,東歐劇變開始以後,東德國內局勢發生動盪,大批民眾逃亡西德,國內發生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之後東德的總統辭職,柏林牆開放,東德局勢更加混亂。此時西德總理科爾看到重新統一德國的希望。為了促進兩個德國統一,科爾提出了實現兩德統一的十點計劃。1989年3月份,東德實行自由選舉,德梅齊埃出任東德總理,兩德統一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1989年8月31日,東德和西德簽署了兩德統一條約,接著東德退出華約,10月3日東德加入西德,東德的領土改建為統一後的聯邦德國的5個州,兩個德國正式統一。

看起來兩個德國統一的歷程並不複雜,其實則苦難重重。兩德統一的最大難題不在兩德內部,而在外部強國,尤其是蘇聯。當時的德國實際上還處於四大國佔領時期,如果要是德國統一,就要和四大國進行談判。時任聯邦德國領導人通過多方努力終於德國到了四大國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蘇聯的支持。為了順利實現統一,聯邦德國修改基本法和憲法,消除對其他國家對德國統一的疑慮和恐懼。德國政府公開對外宣稱:在已經統一的領土之外,所有屬於德國的領土已經全部回到了德國。言外之意便是統一之後的德國不會對任何國家提出領土要求,也不會對兩德以外的任何領土提出要求。此外德國統一之後和波蘭政府簽訂了邊疆協定,確定兩國以奧德河-尼斯河為界。也就是意味著德國以法律的形式放棄了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但澤和東普魯士等原屬於德國的領土。所以現在德國才不會提出索要加里寧格勒。

二戰結束後,由於種種原因,由美國單獨佔領日本。美國雖然也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但是美國對日本法西斯勢力的清算並不夠。日本大量的法西斯分子躲過了處罰。日本最大的戰犯—天皇就沒有受到懲罰。由於對日本法西斯分子清算不夠,所以日本對自己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認識也不夠。日本相當一部分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給世界人民帶來痛苦,自己應該為自己當年的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現在許多日本人依然美化當年的侵略歷史,甚至篡改歷史。由於日本沒有充分反省自己,所以他覺得不服,當然也不服蘇聯佔領他領土。日本一直認為蘇聯佔領北方四島是”非法侵佔”,所以他們要全部收回。蘇聯則認為佔領北方四島是二戰的結果,否認這一佔領就是否認二戰的結果。日本為了要回北方四島和蘇聯(俄羅斯)進行過多次談判。日本以前要不回來,以後也不可能要不回來。

其實蘇聯佔領北方四島也有法律依據。蘇聯佔領北方四島是根據《雅爾塔協定》。《雅爾塔協定》規定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都劃歸蘇聯。所以二戰結束的時候,蘇聯才會派軍隊佔領這塊土地。戰後,也規定了日本的領土範圍,也不包括北方四島。其實二戰後,日本國內並沒有索要北方四島,後來美國為了阻止日蘇友好,而拋出四島問題。從此幫助日本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1955年,日本開始提出索要齒舞、色丹兩島。1956年,蘇聯表示願意歸還這兩個島嶼,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真正履行諾言。但是這次談判卻激發了日本對北方兩島的慾望,後來日本政府幹脆把國後、澤捉從千島群島中剝離,兩島問題變成了四島問題。日本開始提出索要北方四島。而對於蘇聯來說其實索要兩島和索要四島的結果都一樣,反正都不會給你。冷戰加劇以後,蘇聯更不願意將四島歸還給日本,日本也只能想想北方四島。

冷戰結束前,蘇聯國內外出現了嚴重危機。蘇聯為了獲得日本的支持,承認北方四島存在爭議。戈爾巴喬夫無疑為蘇聯挖了一個坑,同時給了日本人希望,把原本不存在爭議的事情,硬是整出一點爭議。日本更渴望要回北方四島。蘇聯解體以後,日本繼續和俄羅斯談判,企圖收回北方四島,不過每次日本都是看到了希望最後又失望而歸。我感覺日本是希望通過一次又一次談判收回北方四島。俄羅斯則利用北方四島實現自己的目的,俄羅斯時不時拿出北方四島問題逗逗日本,其實俄羅斯根本不會歸還北方四島。如果俄羅斯一旦歸還北方四島,向俄羅斯索要領土的國家可就不止日本一家了。


依稀說史


首先,必須要明確的是,加里寧格勒和北方四島問題,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這和國力強弱的問題無關。

因為加里寧格勒,原先雖然是德國的領土(柯尼斯堡),但隨著二戰中德國的戰敗,根據《波茨坦公告》中的內容,柯尼斯堡將無條件的劃入蘇聯版圖中。所以,在二戰結束後,柯尼斯堡成為了蘇聯領土中的一部分,並由此改名為加里寧格勒,並在蘇聯解體後,納入到俄羅斯的版圖當中。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是不可能向俄羅斯索要加里寧格勒的。因為《波茨坦條約》中已經明確規定了,加里寧格勒是屬於蘇聯的,在這一城市歸屬的問題上,俄德兩國是不存在任何的領土歸屬爭議的,如果真的發生了德國向俄羅斯提出歸還加里寧格勒的要求,那麼無異於是在對二戰結果進行公然挑戰,所以哪怕德國國力比日本更強,也同樣不會去試圖將加里寧格勒重新收回到德國境內。

而北方四島,則完全不同了,因為北方四島是蘇聯在二戰中強行佔領的日本領土,日本是有通過外交手段重新索回北方四島的可能的。再加之隨著日本的國際地位正在一天天上升,而俄羅斯卻逐漸沒落,所以更加給了日本向俄羅斯索要北方四島的底氣。但從俄總統普京關於北方四島歸屬問題的表態來看,俄羅斯與日本不存在領土爭議,直接斷絕了日本通過談判解決北方四島歸屬問題的念想。

並且,俄羅斯已經在北方四島上站穩了腳跟。島上除了有俄羅斯當局機關管理這座島之外,俄羅斯軍隊也駐紮在這座島上,這使得北方四島實質上,已經徹底成為了俄羅斯的領土,日本想重新獲得北方四島的主權,也許永遠只是一場夢。


精英出鞘


這個問題的提問者看到了加里寧格勒和北方四島問題的共性,但沒有看到二者的區別。

無論是加里寧格勒還是北方四島的歸屬,應該說都是基於二戰結果和秩序的產物。先說加里寧格勒,是在二戰末期被蘇聯攻佔的德國領土,後經過雅爾塔協定及其他戰後安排劃歸蘇聯,如今是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北方四島也是在二戰末期,由蘇聯加入亞太戰場後攻下來的。因此,二者的共性是二者都是基於二戰結果,都是在原有國戰敗後被勝利國拿下。

然而,二者的歸屬問題又有區別。先看加里寧格勒,蘇聯佔領加里寧格勒及原屬於波蘭的大片領土後,通過重劃領土,用條約將所佔領土合法化,同時用原屬於德國的領土對波蘭進行了補償。戰後,無論是波蘭還是民主德國都承認了這一領土劃分。因此,雖然說加里寧格勒也是蘇聯用武力打下來的,但後來用條約合法化。因此,從法理上講,加里寧格勒已經不存在爭議。

至於北方四島,雖然也屬於蘇聯的戰利品,但日本的投降書並未提及這個問題。二戰後蘇聯也想通過與日本簽訂合約來解決這個問題,曾經一度想將其歸還日本,但因為蘇日合約會牽扯到美國及美日同盟,因此迄今也沒有簽訂。也就是說,繼承了蘇聯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名義上與日本仍處於停戰狀態。那麼,自然,二者之間的北方四島也就仍屬於二者之間的爭議問題。

另方面,二戰後美英法蘇等徹底清算了德國的法西斯勢力及其精神毒瘤,德國領導人及其民眾也認識到侵略戰爭的罪責和災難,不願重蹈覆轍。因此,德國人能夠接受戰後的領土劃分,不再有非分之想。

然而,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甚至日本的二戰戰犯都沒有得到徹底清理,此後日本多年一直在美化侵略歷史,將自己包裝成戰爭受害者。在此背景下,無論是日本領導人還是普通民眾,事實上對日本二戰期間的戰爭罪行都認識不清,有的是故意迴避或否認。那麼,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日本自然就執迷不悟,死不悔改。

可以說,加里寧格勒已經不再有爭議,也不再是問題。但北方四島恐怕會一直橫亙在俄羅斯與日本之前,成為長期制約兩國關係的一個巨大障礙。


西域都護


德國要加里寧格勒幹嘛?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另外,被奪走的不光加里寧格勒,加里寧格勒只佔了1/3,另外2/3歸屬於波蘭。很多爭議領土,都是在互相不重視的情況下,才存在爭議的。而對於加里寧格勒,這個地方德國想重視也重視不起來。而且意義並不大,加里寧格勒並不是所謂的爭議領土。

我們先看一眼地圖,加里寧格勒在哪。加里寧格勒,左邊是波蘭,右邊是立陶宛,並不和德國接壤,對於德國來說,就算德國拿了回來,這裡不還是一塊飛地麼。為了這麼一塊飛地,德國要牽扯到軍事、外交方面的諸多問題,沒準還得給俄羅斯經濟補償。

另外,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合法領土。這是二戰結束時,蘇聯人簽了條約,從德國人手裡搶來的,東普魯士1/3歸了蘇聯,另外2/3歸了波蘭。東普魯士劃分到波蘭和蘇聯,這是所有法律條文都承認的。兩國殺了不少當地德國人,趕走一部分,抓了一部分,改造了建築,改造了那裡的一切。現在,加里寧格勒裡面全是俄羅斯人,沒有任何德國的氣息。可以說,俄羅斯人在這根深蒂固了,並不是爭議領土。

而北方四島不同,北方四島就挨著日本,很近。但是北方四島被俄羅斯人佔據,同樣是被俄國人驅逐,住進來一堆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韃靼人這些。北方四島對於俄羅斯來說戰略意義很重要,俄羅斯的重要出海口,有了這裡,俄羅斯人可以隨意出入太平洋。對於日本來說,意義一樣,本身那個地方就該歸日本,北方四島對於日本來說,同樣意義重大,別的不說,俄羅斯人在北方四島部署點兵力,對日本來說就是威脅。日本想收回北方四島,不是一天兩天了。

德國日本軍力方面吧,其實也還是日本稍微強點,但是至於是否和俄羅斯叫板,其實並不是軍事力量強弱,而是就看那裡意義大不大,明顯加里寧格勒對於德國來說意義不是特別大,單是孤懸海外,德國就不一定想要了,他要了加里寧格勒,就得回頭和波蘭要剩下那2/3,牽扯太多。

而北方四島問題,日本人和俄羅斯人叫板並不嚴重,基本就是普京一過去,日本人就偃旗息鼓了。日本也沒有勇氣去和俄羅斯人真正叫板,他要是敢真正和俄羅斯叫板,美國立馬賣隊友。


軍武文齋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的發動著,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的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為對兩國的懲罰,國際社會剝奪了一部分兩國的領土。但是時至今日,德國的歷史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德國沒有向國際社會主張任何領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與俄羅斯糾纏不休,一直向俄羅斯主張北方四島的主權。那麼,同樣是戰敗被懲罰的德日,為何對待歷史問題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今天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兩國因二戰而喪失的本國領土情況:

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斯坦協定,德國西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讓給法國,北部的石勒蘇益格州一部讓給丹麥 ,東部的西里西亞州全部、勃蘭登堡州部分地區以及奧得河流域、波次坦、切什青、但澤自由港等大片領土讓給波蘭,東普魯士被蘇聯強佔,南部工業基地波希米亞劃歸現在的捷克。二戰後,德國割讓了約12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而且國家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國家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

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作為蘇聯對日出兵作戰的條件,將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日本在二戰後喪失的本國領土並不多,只有約4.5萬平方公里。

二戰已經過去74年了,德國對於以前失去的沒有任何主張,但是今天日本卻緊盯著北方四島不放,這是為何呢?

第一、兩國對於戰爭的反省態度不同,造成的結果也不同。

德國在戰後對發動戰爭給世界人民造成的災難後果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對受害國家、組織和個人進行了道歉和賠償,這使德國重新贏得了受害國家的尊重和諒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德國為了實現東德和西德的再次統一,同英法美蘇四國進行了多輪的談判,德國為了取得四國對兩德統一的支持,德國在很多方面做了讓步,放棄了對二戰後割讓領土的主張權利,還將“在已統一的領土以外,沒有任何德國領土尚未加入德國”寫入德國的憲法。所以,德國統一後,就沒有主張任何領土了。

戰後國際社會對日本部門戰犯進了審判和懲罰,但是由於美國的庇護,日本不僅保留了天皇制度,而且也未能對日本發動戰爭的軍國主義勢力進行徹底的清算,這導致日本沒有對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進行深刻反省。日本領導人還不斷地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不斷地修改歷史教科書美化戰爭,對歷史問題的不承認態度讓亞洲人民反感。由於以上原因,那麼日本對於在二戰中被剝奪的領土也存在僥倖心理,企圖通過不斷地外交努力要回北方四島。

第二、俄羅斯(蘇聯)給日本主張北方四島留下了機會。

俄羅斯與日本在千島群島(南部四島日本稱之為北方四島)上的爭奪由來已久,為了避免產生衝突,1855年日俄兩國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瓜分了千島群島。1875年日俄兩國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日本用庫頁島南部的主權換取千島群島北部的主權。

二戰後期,作為蘇聯出兵對日作戰的回報,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蘇聯在1945年8月18日發動千島群島戰役,成功佔領了千島群島,從此這一群島一直處於蘇聯和俄羅斯實際控制之下。

1956年蘇聯和日本簽署《蘇日共同宣言》時,蘇聯承諾如果日本同蘇聯簽訂《日蘇和平條約》,那麼蘇聯就將北方四島中的色丹島和齒舞島還給日本,但是日本想要北方四島全部島嶼,以致於兩國始終未達成一致意見,所以至今兩國都未簽署和平條約。

按照《雅爾塔協定》內容,千島群島及其中的北方四島都是俄羅斯的領土,但是蘇聯在1956年提出簽署日蘇和平條約,就將色丹島和齒舞島還給日本,這無疑使日本看到要回北方四島的機會和可能,也正是蘇聯給了日本幻想的空間,日本今天才盯著北方四島不放。

綜上,德國不是不敢要加里寧格勒,而是德國早就放棄了主張一切本國以外領土的權利。而日本由於對歷史問題反省不夠深刻,蘇聯當時又給日本要回北方四島的一線希望,這才使日本不停地索要北方四島。


銘蘇先生


要地方?除了自己軍事實力外,還要看該地區對佔領者意義大小,加里寧格勒對哦方意義不同尋常,想要回一點可能都沒有,奪?更沒有可能 ,這樣的情況,張那個口還不如不張,免得影響兩家關係與合作。日就不同了,兩家經濟合作也少,北方四島又遠離哦大陸與中心,哦管理也不是很方便,這些年日的軍事經濟在美扶持下日漸長大,又有一個乾爹撐腰,這才敢要敢“奪”。


gshanyvhh


日本真的敢要北方四島?別開玩笑了,只要俄羅斯不給,他們壓根就不敢要,也要不了,頂多就是嘴皮上說兩句而已。

普京大帝說過:“俄羅斯的領土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人家俄羅斯乃是戰鬥民族,一首《普京伯伯,我們和你在一起》的兒歌都能把“日本武士”嚇得瑟瑟發抖!

所以,日本人向俄羅斯索要“北方四島”,不過是嘴上說說罷了,壓根不敢有實際行動。

不過言歸正傳,那麼為什麼日本敢向俄羅斯提出收回北方四島?

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也確實存在些爭議。1945年,伴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覆滅,蘇軍發動了千島群島戰役(1945年8月18日-9月5日),原日軍控制的千島群島地區被蘇軍佔領。

然而,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中,日本雖然放棄了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的領土所有權,但從未承認蘇聯對“北方四島”的佔有。此後,蘇、日在莫斯科簽署的《聯合宣言》中,蘇聯曾表示只要日後雙方締結和約,便將北方四島中的齒舞、色丹兩島歸還給日本。但當時的日本堅持要求完全收回北方四島後,才締結和約。於是,蘇、日雙方互不相讓。時至今天,俄、日兩國依舊沒締結和約,這可是舉世罕見的。

也就是說,有關於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實際上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爭議的。因此,日本敢向俄羅斯索要北方四島,只不過沒能力取而已。

德國為何不向俄羅斯索要加里寧格勒?

客觀來說,加里寧格勒之於德意志民族而言,其地位遠重要於北方四島之於日本民族。因為,加里寧格勒原來叫哥尼斯堡,是東普魯士的首都。而東普魯士為德國貢獻了很多哲學家,可以說是德國的思想和文化發源地。而德意志的軍國主義思想,也正是源於東普魯士。

然而, 由於二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原來的國土就被瓜分了。東普魯士分別被劃分給了蘇聯和波蘭,原來的哥尼斯堡便演變成今天的加里寧格勒,這是沒有爭議的。

再說,飽受戰爭之苦的德國人,在戰後對納粹主義進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反省。對於國土被瓜分,德國是認栽的,認為這就是當初納粹發錯的一種懲罰。因此,德國對於自己失去的東普魯士地區,並沒有主權索求。

反倒是日本,並沒有對二戰的罪惡進行反省,而是一再的美化侵略。所以,日本對北方四島的主權索求,某種程度上,也是日本軍國主義者死不悔改的一種反應......



這些歷史要讀


不能單純的因為日本敢要回領土而德國不要回領土就認為日本比德國強,加里寧格勒和北方四島的領土歸屬問題,不只是德日兩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也受歐美國家的干預和歷史因素的影響。

德國統一是在1875年,當時德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55萬多平方公里,是歐洲除俄羅斯之外國土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但是兩次世界大戰,德國不但沒有增長一寸土地,反而是失去了40%的領土,東部和北部,東普魯士整個都失去了。

加里寧格勒最初是德國的東普魯士,是普魯士王國最先開始的地方,二戰後德國被劃分為東西兩塊,加里寧格勒也就開始受蘇聯管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德國始終沒有要回這一塊領土,即使是蘇聯解體之後,加里寧格勒也是由俄羅斯接管。



1.德國就算想要回加里寧格勒,俄羅斯也不會同意

德國要想拿回加里寧格勒,像日本在那裡用嘴喊肯定是沒用的,只能通過武力奪回,但是德國不會這樣做。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已經被打怕了的,如果真的與俄羅斯開戰,就等於再次挑戰國際秩序。德國為什麼能在戰後走向和平,與德國民眾的反戰情緒也有很大的關係,兩次世界大戰使德國百姓受到極大傷害,因此德國人對於戰爭都十分厭惡。對現在的德國人來說,專心發展經濟、保持生活水平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沒人願意發起戰爭,更不用說對手還是軍力強大的俄羅斯。



2.歐盟不希望德國收回加里寧格勒

當初德國被劃分開來管理,東西兩部分發展的極其不平衡,加里寧格勒在蘇聯的管理下已經由一座王城變成了窮困犯罪之城。讓這樣一座混亂的城市迴歸德國併入歐盟,無疑是增加歐盟的管理負擔。其實德國在蘇聯解體時,就有機會收回加里寧格勒,但是德國沒有這樣做,一是擔心俄羅斯恢復元氣之後反悔,二就是歐盟的阻撓,這樣一個爛攤子,能不要就不要,反正德國不缺這點領土,所以一直到現在,德國都沒有提收回加里寧格勒的話。



3.加里寧格勒人口結構發生改變,民族認同感不強

在俄羅斯佔領東普魯士的時候,為了永絕後患,已經徹底改變了這裡的人口結構。俄羅斯將原來生活在這裡的斯拉夫人和德國人全部趕走,然後將大量俄羅斯人遷入加里寧格勒。現在這裡的人口絕大多數是俄羅斯人,對於德國是沒有民族和國家認同感的,所以俄羅斯就算歸還這塊土地,德國也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安撫當地民眾的不滿,甚至可能需要應對更壞的暴亂情況。




日本為什麼總是想要收回北方四島?

日本與俄羅斯在北方四島上的爭端其實與美國也有關係,日本作為戰敗國由美國負責派兵駐紮,日本人對美國較為抗拒,受美蘇爭霸的影響,日本與蘇聯的距離逐漸拉進,日本和蘇聯這種曖昧的態度讓美國極其不滿。在50年代後期,美國將“北方四島”問題擺在了日本和蘇聯的中間。蘇聯希望擴張,日本在意領土,所以領土歸屬問題使兩國關係迅速變冷。



因為有了美國這個靠山,日本一直認為收復北方四島有望,但實際上美國就是在利用領土問題挑撥日本和蘇聯的關係,蘇聯解體之後,北方四島依舊是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心結”。既然關係已經變冷,話也已經放出,日本就索性叫囂到底,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敢多次要求收復北方四島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