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森州順德會館會長:會館是媽姐第二個家

中國僑網10月2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媽姐也稱“自梳女”,在中國南部已有百年曆史,而多數媽姐的故鄉是廣東順德。許多人對媽姐的印象,還停留在香港連續劇裡紮起大松辮、身穿素色衣褲的家傭,不過年老一輩,或曾經被媽姐帶大的人,都對媽姐並不陌生。

20世紀30年代,在世界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廣東順德的絲綢業日益艱難,許多媽姐紛紛背井離鄉,到海外當起家庭幫傭,而當時的馬來西亞也掀起了一股媽姐風潮。後來菲律賓、印尼等家庭女傭崛起,媽姐這個行業也逐漸式微。

早年間來到南洋打工的媽姐們,為了方便聯絡鄉情,也為了讓大家有一個立足地,於是創立了森美蘭州順德會館,讓彼此能互相扶持照應,因此順德會館也算是媽姐們的“第二個家”。如今,走進森美蘭州順德會館,還可以看到牆上掛有多張媽姐的黑白舊照,會館內的小廳還供奉了至少150個先人牌位,超過80%是媽姐。

據森美蘭州順德會館會長楊國華介紹,1952年,第一批媽姐創辦了森美蘭州順德會館同鄉會,隨後在舊黃巴士站後方(端姑慕那威路),媽姐們用存的錢合資買地,建起了一座兩層樓的會所,並於1954年開幕。直到1977年,順德會館在旁邊繼續購地,建起了另一座三層樓高的會所,也就是今天森美蘭周順德會館的前身。

楊國華表示,會館就是媽姐們的家。以前,其中一棟會所的二樓有七八間房住有媽姐,一般上是兩三個人同一間房。“媽姐們會在會館裡談天閒聊,相處融洽,去世的媽姐可以在會館辦喪事,所以當時的媽姐都覺得加入會館是一種保障,遇上問題會館都會伸出援手。”楊國華說。

媽姐都是自梳女。儘管有些媽姐領養了孩子,但沒有子女的媽姐佔大多數,所以會館就成了她們最後的歸所。百年之後,她們的牌位會安放在會館裡。“會館會提前做好靈牌,一旦有媽姐逝世,就會供奉她們。如今供奉不會再增加了,因為已經沒有媽姐了。”楊國華說。

楊國華表示,自己就是被3個媽姐帶大的,這3個媽姐也是他的養母。據他回憶,因為生活作息有規律,生活環境好,加上在家庭打工,都吃得健康,3名養母都活得健康長壽。也因為他的3名養母是媽姐,因此小時候他常常上會館。當時大人會聚集在會館閒聊或打麻將,而他就會與其他小朋友嬉戲,會館裡十分熱鬧。

“以前順德會館真的很熱鬧,尤其春祭的時候,會有巴士載媽姐及會員前往拜祭,巴士還會掛布條,還有卡車載著人,一路敲鑼打鼓。拜祭後大家回到會館,能拿到燒肉券。當時的燒豬肉有很多條,大家就憑燒肉券排隊領取。”楊國華說。

“因為媽姐沒有後代,因此順德會館的會員逐漸減少,目前只有138人了。”據楊國華瞭解,早期的順德會館有200多名會員,大多數是媽姐,而且理事陣容幾乎都是媽姐。但進入90年代後,因為媽姐不再盛行,順德會館理事會才由男性擔任。(李彩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