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校長的“第一把火”燒到了誰身上?

“空降”校長的“第一把火”燒到了誰身上?

2016年,北京市延慶區教育界出了條“大”新聞,延慶區第一中學從北京主城區“空降”了一位校長,這可是近幾十年來的第一例。

“空降”校長名叫陶汪來,北京市特級教師,教育專家,先後在5所中學擔任20年校級幹部,將多所學校打造成示範高中。2016年7月,被稱為“拼命三郎”“改革先鋒”的他放棄城區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隻身來到延慶———北京最遠的郊區。

“我是帶著改變一方教育的夢想而來。”2016年前,由於優質生源大批外流,教育理念相對滯後,延慶一中的一本升學率一直在50%徘徊。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陶汪來打破了學校原來的管理架構,實行扁平化管理,強化學校服務功能,淡化行政職能,強力推行領導幹部淘汰制,競聘上崗。這把“火”讓他面臨校內乃至社會的各種非議和壓力,甚至有人揚言“要給陶汪來一點顏色看看”,其實,這些都在陶汪來的意料當中。

3年多來,每天早上7點前、晚上22點後,總能看見陶汪來站在校門口對師生迎來送往,風雨無阻。他時常與學生吃住在一起,大家有問題總能第一時間得到解答,有學生說,“陶校長就是延慶一中‘最美的風景’。”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陶汪來的帶領下,延慶一中的教學質量快速提升,同時示範帶動了延慶區高中教育整體質量。

同樣是2016年,陶汪來成為延慶區政協委員。當校長跟成為委員有啥不一樣?看似“工種”不同,實則本質一致,“說到底都要用心幹實事,什麼是最美基層政協委員?首先就要自己‘美’,要真正幹出事情來。”

作為教育工作者,陶汪來心中最放不下的依然是教育。延慶以山區居多,工作之餘,陶汪來經常走進山裡的普通家庭。“經過了解,我發現這裡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都成了留守兒童。”針對這一教育短板,陶汪來很快發起節假日義務支教行動,定期組織一批愛心師生到孩子們身邊,給他們送去歡笑和溫暖,這一做就是3年。不僅如此,延慶大大小小的學校,陶汪來幾乎都走遍了,尤其是山區學校。在多次調研座談的基礎上,陶汪來撰寫了《致力學校文件建設提升學校辦學品質》的調研報告,並榮獲北京市級獎勵。

談及未來提案關注的方向,陶汪來的心思依然在教育上,“要想彌補北京郊區的教育短板,就得在體制機制改革和人才引進方面發力。我還得繼續多調研,多提建議。”

記者:楊嵐

審核:周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