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裡是否有隱藏“霸凌”?

小魚老師週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看了由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看完之後心情就兩個字“壓抑”,沒有想過校園暴力事件會如此的真實和扎心。(順便吹爆小黃鴨和四字弟弟的演技,絕對為劇本加分了)

《少年的你》| 幼兒園裡是否有隱藏“霸凌”?


《少年的你》| 幼兒園裡是否有隱藏“霸凌”?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讓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了當下社會討論的熱點,校園暴力只發生在大孩子之間嗎?幼兒園是否存在有“霸凌”?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小朋友是不是能講明白自己在幼兒園所經歷的事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兒園也有可能會發生霸凌,不是嗎?

美國反霸凌網站TogetherAgainstBullying.org 的數據顯示:

美國 1/5 的幼兒園小朋友有過被霸凌的經歷;到小學階段則上升到 1/3 !

加拿大反欺凌網站 Stopa Bully.ca 的調查顯示:

加拿大全國校園平均每 7 分鐘就有一起欺凌事件發生;13 歲是欺凌事件高發年齡;有 64% 的學齡兒童認為欺凌是學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哪些行為可以定義為霸凌

不是所有的欺負都能叫霸凌,家長需要冷靜判斷。

“霸凌”是英文中的“Bullying”一詞的音譯,那麼如何定義霸凌(Bullying)呢?

心理學家Ruth Burtman博士認為,霸凌的含義正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人們過度使用並誤解了這個詞。很多時候,我們會把自己不喜歡的人描述為霸凌者,但事實上,他們不一定真的有霸凌行為,而我們也不一定是受害者。即使當一個人感覺受到傷害時,並不意味著他們真的被霸凌了。“

霸凌這個詞,我們用的太多,太濫。挪威學者Dan Olweus 在1972年創建了研究和定義霸凌的框架,引述許多不同的霸凌定義,大多數的定義都把霸凌被描述為侵犯行為的一個子集。

注意,霸凌作為一種侵犯行為,不一定是身體暴力。

Burtman博士解釋說,“霸凌有可能是通過言語和人際關係對其他人產生威脅,並且長時間內重複發生。並且,霸凌者和受害者之間往往存在著可察覺的權利不對等。因此,構成霸凌行為的因素並不是單一的。”

總結來說,霸凌是“一人或多人主導的、反覆的令一個學生暴露在負面的、有攻擊性的行為下的情況”。

因此霸凌有蓄意針對反覆欺凌的特點,不是偶發的、簡單的同伴衝突。

《少年的你》| 幼兒園裡是否有隱藏“霸凌”?


《多啦A夢》裡胖虎經常反覆欺負大雄,其實這就屬於霸凌。

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被欺凌?

沒有任何一個單一因素可以決定孩子成為欺凌受害者,但有以下特徵的孩子確實容易被欺凌:

● 情緒波動比較大的孩子;

● 任何被別人認為與眾不同的孩子(如太胖、太瘦、戴眼鏡或其他外表差異;轉校生;名字特殊;有殘疾等);

● 看上去很軟弱或很矮小的孩子;

● 焦慮,自卑或抑鬱的孩子;

● 沒有很多朋友的、不那麼受歡迎的孩子;

● 在學校表現良好的孩子(如典型的“書呆子”,讀書好、守紀律,是的沒看錯,太乖的孩子也容易被霸凌)。

幼兒園裡面常見的三種霸凌

● 第一種就是以大欺小型,幼兒園的孩子體型和力量上會有些懸殊,這就導致了某些比較強壯的孩子會欺負弱小的孩子。

● 第二種就是通過言語去霸凌,幼兒園的孩子看似一個個單純無比,但是他們也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常見的就是起外號,遇見胖一些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喊人家“肥豬”,遇見反應差一些的孩子,他們會喊人家呆子。)

● 第三種就是小團體霸凌,現在幼兒園的孩子也會拉幫結派,當自己不喜歡某個小朋友的時候,就會試圖讓別的同學也孤立他。

孩子有這些跡象時

家長就要萬分注意

幼兒園的小朋友本身就處於表達能力比較差的階段,而且很多孩子被欺凌後都選擇不跟爸媽說,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情況,爸媽一定要高度重視:

● 經常受傷,且無法解釋原因;

● 個人物品損壞或遺失;

● 假裝生病、或經常胃痛、或頭痛;

● 飲食習慣改變,可能不吃飯或暴飲暴食;

● 噩夢或失眠;

● 不想上學,成績下降,或學習熱情下降;

● 避免去社交場合或朋友突然減少;

● 自尊心降低或感到無助;

● 自我傷害、離家出走或談論自殺;

總之一切微小的異常行為都值得父母去關注,孩子被欺凌的後果可能會很嚴重,會讓孩子陷入痛苦或危險之中。

不被欺負的孩子,

都長著一張不受欺負的臉。

什麼叫“不受欺負的臉”,就是勇氣和信心構成的氣質。

《少年的你》| 幼兒園裡是否有隱藏“霸凌”?


《少年的你》| 幼兒園裡是否有隱藏“霸凌”?


對比劇中魏萊和胡曉蝶,你覺得哪張臉看起來更好欺負呢?以貌取人不分年齡,小朋友也會。

所以很多孩子被欺凌,是因為看上去不夠自信。一個從小受到鼓勵的孩子會有更多自尊和自信,從而減少被欺凌的可能性。

孩子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可以更自信,如演奏樂器、烹飪、打球或跳舞。興趣培養會給孩子成就感,獲得的專業知識會使孩子感到自豪,促進孩子與同伴的交往。

一些學校活動也可以幫孩子認識朋友、建立友誼,如加入感興趣的俱樂部,擁有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可以幫助孩子遠離欺凌。

《少年的你》| 幼兒園裡是否有隱藏“霸凌”?


建立自信是個長期的過程,那孩子在遭遇霸凌的時候那些簡單直接可行的方式呢?

直接走開

如果有人欺凌你,不論對方是讓你身體不舒服還是用言語傷害你,你都不用做出任何反應或回應,直接走開就好(惹不起還躲不起嗎?)。走到周圍的安全區域裡,如,很多朋友的地方、有老師的地方、或爸媽聊天的地方。

大聲抗議

如果想要走開,但欺凌者還是不依不饒,那你就要大聲、堅決地表達自己的抗議,“離我遠點”,“住手”,“你這樣是不對的”……如果知道對方的名字,看著對方的眼睛,清楚大聲地喊出他的名字。如果可以,抗議時充滿自信,說話要理直氣壯。

經常跟夥伴在一起

總是獨來獨往的孩子更容易成為欺凌者的目標。因此,最好經常跟夥伴在一起。如果欺凌者仍然過來挑釁,那就團結一致、集體離開。

尋求幫助

被欺凌時,不要因為自尊心等原因放棄向成人求助,要積極主動地向身邊的成人尋求幫助,要相信成人會有適合的解決方案。爸媽、老師、管理員等成人都可以出面干涉,阻止欺凌行為繼續發生。

正當防衛

如果遇到欺凌後,已經冷靜地嘗試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逃離欺凌的方法,但還是沒有什麼任何作用。在別無選擇的緊急情況下,要正當防衛,出手保護自己。(以暴制暴有時候沒什麼不好)

作為父母,當孩子涉及霸凌事件時,我們的第一直覺是進攻,就像保護幼崽的母獸一般,張開雙臂擋在孩子前面,這是作為生物的正常的反應。護其一時,能護其一世嗎?

家長的作用,是誰取代不了的,不想讓孩子被霸凌,其實從根本上,就要避免讓孩子變成“弱者”,讓他們感受到被愛,有勇氣有自信對霸凌的試探性行為說不,成為一個由內而外獨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