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往往歸結為進城後驕傲自滿,脫離群眾,腐化墮落。而認為李自成起義是犯上作亂的封建衛道士們則大罵李自成軍隊是賊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誅地滅。一些無聊文人則對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津津樂道,把李自成的失敗簡單歸結為劉宗敏霸佔陳圓圓,吳三桂為紅顏一怒而投清。
如果我們把李自成大順政權的失敗放到明末那個改朝換代的大環境中去看,就會對其失敗得出一個更為貼切的認識。一位偉人說的好:我們不但要善於打碎一箇舊世界,我們還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李自成迅速失敗的關鍵就在於:他還沒有為建設一個新世界做好準備,就匆忙打碎了舊世界。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一.明朝的覆滅是歷史的必然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諸多封建王朝之一,它的歷程與其它朝代一樣,有興起、有守成、有衰敗,最終擺脫不了覆滅的命運。明朝不可能象某些人希望的那樣,千年王八萬年龜似的永遠活下去,然後自己發展出資本主義來,實行工業革命,由朱皇帝宣佈君主立憲,引領世界新潮流。
明王朝末期,各種腐朽勢力已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整個國家體制潰爛,靠王朝本身的機制、力量已經不可能正常調解社會各種矛盾。大量土地兼併到統治階層、地主豪強手中,數量極其巨大的破產農民生活在死亡邊緣。整個王朝已經處於一種無序崩潰的邊緣。任何一個偶發事件都可能導致總崩潰的爆發。至於導致崩潰的是農民起義還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或兩者兼有之則帶有歷史偶然性。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二.三支造反的政治軍事集團
1.滿清政權
明朝末年,首先向明政權造反發難的不是農民起義,而是明朝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領努爾哈赤。
明萬曆11年(1583年)5月,努爾哈赤以祖父和父親遺下的甲冑十三副和部眾三十人,“圖侖興兵”,開始了其長達三十多年的統一東北女真各部的戰爭。明萬曆44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和八旗諸貝勒大臣舉行儀式,尊努爾哈赤為可汗,建立金政權(為與宋朝時的金國區別,史稱“後金”)。1618年他以“七大恨”祭天,起兵伐明。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1635年改族名為滿洲(簡稱滿族),次年改國號為“清”。
到1644年,經努爾哈赤、皇太極幾十年的努力,滿清政權已掃清明朝在遼東除寧遠之外的所有軍事據點,直逼山海關。滿清通過軍事、安撫、聯姻手段收伏漠南蒙古諸部,建立了除滿洲八旗之外的蒙古八旗。通過招降納叛,建立了以操控火器為主的漢軍八旗,收降了一批明朝文臣武將。又通過軍事進剿,迫使嚮明朝稱臣納貢的朝鮮政權臣服於清。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2.李自成大順政權、張獻忠大西政權
明天啟年間,1627年3月,陝西白水農民王二率幾百人攻入澄城縣,揭開了席捲西北中原的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其後,各路農民起義軍在西北紛紛揭竿而起。
明政權投入大量軍力、財力以軍事***和政治招撫並用的手段打擊分化各路義軍,早期的農民起義軍有的被招撫(如劉國能),有的被***(如高迎祥),到1638年底,起義陷入低潮。只有李自成率殘部在商洛山堅持反明。
1639年中期,接受明政權招撫的張獻忠、羅汝才重新起兵反明。李自成也率輕騎突入河南,重新打起闖王大旗。又經過數年與明軍激烈戰鬥和起義軍內部分分合合、優勝劣汰,各路造反義軍最終匯聚在李自成、張獻忠兩人麾下,其中以李自成的力量最為強大。
1643年3月,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稱新順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
1644年初,張獻忠率軍由荊州入四川。同年10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