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來做個六十分的媽媽吧

最近,偶然看到了一部去年拍攝的影片《我的影子在奔跑》,對張靜初飾演的外表瘦弱內心卻很強大的媽媽印象深刻。

影片以17歲兒子回憶的角度,主要講述了,媽媽田桂芳獨自將患有埃斯伯格綜合徵(高功能孤獨症)的兒子修直養大的事情。

為了孩子,來做個六十分的媽媽吧

整個過程充滿辛酸,但因為田桂芳對待兒子的方式,我看到更多的是童真和溫馨。正如修直回憶幼時對媽媽的印象:感覺她就是我自己。

田桂芳作為媽媽,同理心很強,她伴隨著孩子成長,自己像孩子的影子一樣,在孩子的每個年齡階段,她都像孩子的同齡人般去理解,去陪伴。

最終,孩子得以有正常孩子該有的世界。

其實,讚頌母愛的影視作品很多,但這部片子裡的媽媽對待孩子的細節,讓我想到了心理學裡的“60分媽媽”。

“60分媽媽”源於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的“足夠好的媽媽”,後來被國內心理學家曾琪峰解釋為“60分媽媽”。

為了孩子,來做個六十分的媽媽吧

也就是說,當我們成為母親,我們不需要像外界要求的那樣完美,不用承擔孩子不完美的所有過錯。媽媽不需要完美,只要做到足夠好、做到合格就已經足夠了。

田桂芳也並不完美,比如,她愛哭,她有時也很軟弱,但是在對待特殊的兒子時,她的表現卻已經足夠好。而她的這些表現其實也適用於我們所有的媽媽。

我們不用苛求自己,但是如果能做到田桂芳所做到的幾個特徵,相信我們在孩子眼裡會是完美的媽媽了。

1.陪伴

媽媽是孩子的依賴,作為母親,各種育兒學要求媽媽們做得足夠多了,但其實,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固然是個很重要的標準,更重要的應該是陪伴的質量。

我對電影中有一個鏡頭印象深刻,田桂芳的老公要帶田桂芳出國,田桂芳卻以“不帶孩子去,那我也不去”的理由拒絕了。此後,年輕漂亮的她也確實擔起了獨自照顧特殊孩子的重任。

看著轉身離去的丈夫,流著淚的田桂芳抱起襁褓中的臉上留有瘡疤的寶寶,“乖寶寶,媽媽不會離開你的啊!”

此後,她也確實做到了對孩子不離不棄。

她也哭過,也痛苦過,但最難得的是她始終沒有放棄。在孩子需要保護需要陪伴需要安慰時,她大部分時間都在。

因為孩子的多動行為,幼兒園以“難以管理”要求退學,最後,這個受過高等教育有著好工作的媽媽甘願停薪留職一年半,不要薪水在幼兒園做著打掃衛生的活兒,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融入正常社會,接受教育,同時,她也陪伴了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小學入學體檢時,孩子因為曾做過扁桃體切除的手術被同學嘲笑,田桂芳拉住跑走的兒子,低身蹲下,平視並鄭重告訴孩子,“別害怕,媽媽在這裡,每個人都有兩個扁桃體,你還有一個,你不是怪物。”

她擁抱孩子,她的每一個舉動,都在告訴孩子:我不會離開你,我會一直陪著你。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承諾。孩子有了媽媽的常伴左右,安全感一定不會缺乏。

後來,面對心儀的追求對象,和她談婚論嫁時,當這個優質男人提出將孩子送到另一個城市給自己當過老師的媽媽照顧時,從未對這男人紅過臉的田桂芳立刻翻臉。

“我田桂芳可以照顧我兒子!”她大聲呵斥。

她深知,任何人面對她的特殊兒子時,不可能有她這樣的耐心和包容心,孩子一定會沒有安全感。所以,為了孩子,她可以放棄自己再次得到幸福的機會。

2.尊重

田桂芳對孩子的尊重也在細節中可見一斑。

他尊重孩子的童心,願意陪孩子玩遊戲,理解孩子痴迷的而她不感興趣的數學科學。

哪怕孩子因為識破大人的謊言而表現出不禮貌,甚至因為研究圓周率破壞了她工作的重要合同,她也能在氣惱過後耐心詢問孩子,允許孩子以他超出同齡人的認知來解釋自己的判斷。

有一個片段印象深刻:祖孫三人同桌吃飯,孩子因為媽媽插嘴了姥姥說話而對媽媽生氣,姥姥批評孩子,媽媽卻明白這是她平時給孩子立下的規矩,她自己也該遵守,所以她阻止了自己母親對孩子的訓話,按照孩子的要求來,“等姥姥說完了,媽媽再說。”

得到足夠尊重的孩子自然也會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

長成翩翩少年的兒子在待人接物上也沒有差池。

為了孩子,來做個六十分的媽媽吧

3.理解

田桂芳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彷彿自己也是個孩子。

當孩子因為做完做手術害怕,而逃到櫃子裡躲著時,她也可以像個孩子一樣鑽進孩子躲著的櫃子裡,逃避醫生護士的找尋。

在孩子的眼裡,媽媽對自己的痛苦和想法能理解,他才願意跟你交流,並且把你當朋友。

最終孩子跟她打成一致意見並承諾:再也不沒穿衣服就出去淋雨。

顯然,作為朋友說話比作為大人說話管用。

4.適時地示弱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家長自居,以強者的身份來要求自己的子女。產生矛盾的時候也永遠以長輩自居,卻不懂得:適時地示弱,才能將兩輩人的隔閡化解開。

影片中,當田桂芳發現自己因為誤會兒子在高考前早戀而打了兒子一巴掌,後悔不已的她放低身段,當著老師和鄰居的面,在兒子門口真誠道歉請求兒子的原諒。

懂得示弱的家長,在孩子眼裡才是可愛可敬的,他才能跟你敞開心扉,也因此能填充所有的代溝。

5.懂得放手

我們提倡跟孩子親密無間,沒有代溝,卻並不意味著要一輩子都守著孩子。

孩子會長大,他會有屬於他的世界,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應該懂得放手。

當兒子在丈夫朋友面前露出驚人的天賦,被丈夫安排出國深造,田桂芳其實是不捨的。畢竟,兒子在身邊陪伴了17年。

但最後,為了孩子的前途,他還是同意了。

只是,她默默地將兒子幼時與她的合照塞到了兒子的簽證裡。

最後,兒子推算出航班延誤,在看到照片後被觸動,回頭來找她。

在回頭看到兒子的那一刻,她驚喜不已,也毫不掩飾,向兒子坦白,“我還沒有做好和你分離的準備!”

兒子會心一笑,對自己的數學白痴媽媽說,“航班都飛不了了,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準備。”

此刻,站在她面前的,是一個情商智商雙高的少年,哪裡還有一點問題孩子的樣子?

而這一切,沒有田桂芳這個媽媽的付出,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實,面對孩子,我們不用太焦慮,不用害怕自己不夠完美,對媽媽,孩子的要求真的不高。

就像電影《何以為家》裡的小孩所說,其實,我的媽媽如果每天能夠按時回家,她就已經是個最好的媽媽了。

願我們都能做個60分的媽媽,不焦慮,對孩子而言,卻也是個足夠好的媽媽。

為了孩子,來做個六十分的媽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