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来做个六十分的妈妈吧

最近,偶然看到了一部去年拍摄的影片《我的影子在奔跑》,对张静初饰演的外表瘦弱内心却很强大的妈妈印象深刻。

影片以17岁儿子回忆的角度,主要讲述了,妈妈田桂芳独自将患有埃斯伯格综合征(高功能孤独症)的儿子修直养大的事情。

为了孩子,来做个六十分的妈妈吧

整个过程充满辛酸,但因为田桂芳对待儿子的方式,我看到更多的是童真和温馨。正如修直回忆幼时对妈妈的印象:感觉她就是我自己。

田桂芳作为妈妈,同理心很强,她伴随着孩子成长,自己像孩子的影子一样,在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她都像孩子的同龄人般去理解,去陪伴。

最终,孩子得以有正常孩子该有的世界。

其实,赞颂母爱的影视作品很多,但这部片子里的妈妈对待孩子的细节,让我想到了心理学里的“60分妈妈”。

“60分妈妈”源于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足够好的妈妈”,后来被国内心理学家曾琪峰解释为“60分妈妈”。

为了孩子,来做个六十分的妈妈吧

也就是说,当我们成为母亲,我们不需要像外界要求的那样完美,不用承担孩子不完美的所有过错。妈妈不需要完美,只要做到足够好、做到合格就已经足够了。

田桂芳也并不完美,比如,她爱哭,她有时也很软弱,但是在对待特殊的儿子时,她的表现却已经足够好。而她的这些表现其实也适用于我们所有的妈妈。

我们不用苛求自己,但是如果能做到田桂芳所做到的几个特征,相信我们在孩子眼里会是完美的妈妈了。

1.陪伴

妈妈是孩子的依赖,作为母亲,各种育儿学要求妈妈们做得足够多了,但其实,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固然是个很重要的标准,更重要的应该是陪伴的质量。

我对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印象深刻,田桂芳的老公要带田桂芳出国,田桂芳却以“不带孩子去,那我也不去”的理由拒绝了。此后,年轻漂亮的她也确实担起了独自照顾特殊孩子的重任。

看着转身离去的丈夫,流着泪的田桂芳抱起襁褓中的脸上留有疮疤的宝宝,“乖宝宝,妈妈不会离开你的啊!”

此后,她也确实做到了对孩子不离不弃。

她也哭过,也痛苦过,但最难得的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在孩子需要保护需要陪伴需要安慰时,她大部分时间都在。

因为孩子的多动行为,幼儿园以“难以管理”要求退学,最后,这个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好工作的妈妈甘愿停薪留职一年半,不要薪水在幼儿园做着打扫卫生的活儿,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融入正常社会,接受教育,同时,她也陪伴了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小学入学体检时,孩子因为曾做过扁桃体切除的手术被同学嘲笑,田桂芳拉住跑走的儿子,低身蹲下,平视并郑重告诉孩子,“别害怕,妈妈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两个扁桃体,你还有一个,你不是怪物。”

她拥抱孩子,她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告诉孩子:我不会离开你,我会一直陪着你。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承诺。孩子有了妈妈的常伴左右,安全感一定不会缺乏。

后来,面对心仪的追求对象,和她谈婚论嫁时,当这个优质男人提出将孩子送到另一个城市给自己当过老师的妈妈照顾时,从未对这男人红过脸的田桂芳立刻翻脸。

“我田桂芳可以照顾我儿子!”她大声呵斥。

她深知,任何人面对她的特殊儿子时,不可能有她这样的耐心和包容心,孩子一定会没有安全感。所以,为了孩子,她可以放弃自己再次得到幸福的机会。

2.尊重

田桂芳对孩子的尊重也在细节中可见一斑。

他尊重孩子的童心,愿意陪孩子玩游戏,理解孩子痴迷的而她不感兴趣的数学科学。

哪怕孩子因为识破大人的谎言而表现出不礼貌,甚至因为研究圆周率破坏了她工作的重要合同,她也能在气恼过后耐心询问孩子,允许孩子以他超出同龄人的认知来解释自己的判断。

有一个片段印象深刻:祖孙三人同桌吃饭,孩子因为妈妈插嘴了姥姥说话而对妈妈生气,姥姥批评孩子,妈妈却明白这是她平时给孩子立下的规矩,她自己也该遵守,所以她阻止了自己母亲对孩子的训话,按照孩子的要求来,“等姥姥说完了,妈妈再说。”

得到足够尊重的孩子自然也会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

长成翩翩少年的儿子在待人接物上也没有差池。

为了孩子,来做个六十分的妈妈吧

3.理解

田桂芳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世界。仿佛自己也是个孩子。

当孩子因为做完做手术害怕,而逃到柜子里躲着时,她也可以像个孩子一样钻进孩子躲着的柜子里,逃避医生护士的找寻。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对自己的痛苦和想法能理解,他才愿意跟你交流,并且把你当朋友。

最终孩子跟她打成一致意见并承诺:再也不没穿衣服就出去淋雨。

显然,作为朋友说话比作为大人说话管用。

4.适时地示弱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家长自居,以强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子女。产生矛盾的时候也永远以长辈自居,却不懂得:适时地示弱,才能将两辈人的隔阂化解开。

影片中,当田桂芳发现自己因为误会儿子在高考前早恋而打了儿子一巴掌,后悔不已的她放低身段,当着老师和邻居的面,在儿子门口真诚道歉请求儿子的原谅。

懂得示弱的家长,在孩子眼里才是可爱可敬的,他才能跟你敞开心扉,也因此能填充所有的代沟。

5.懂得放手

我们提倡跟孩子亲密无间,没有代沟,却并不意味着要一辈子都守着孩子。

孩子会长大,他会有属于他的世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懂得放手。

当儿子在丈夫朋友面前露出惊人的天赋,被丈夫安排出国深造,田桂芳其实是不舍的。毕竟,儿子在身边陪伴了17年。

但最后,为了孩子的前途,他还是同意了。

只是,她默默地将儿子幼时与她的合照塞到了儿子的签证里。

最后,儿子推算出航班延误,在看到照片后被触动,回头来找她。

在回头看到儿子的那一刻,她惊喜不已,也毫不掩饰,向儿子坦白,“我还没有做好和你分离的准备!”

儿子会心一笑,对自己的数学白痴妈妈说,“航班都飞不了了,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此刻,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情商智商双高的少年,哪里还有一点问题孩子的样子?

而这一切,没有田桂芳这个妈妈的付出,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面对孩子,我们不用太焦虑,不用害怕自己不够完美,对妈妈,孩子的要求真的不高。

就像电影《何以为家》里的小孩所说,其实,我的妈妈如果每天能够按时回家,她就已经是个最好的妈妈了。

愿我们都能做个60分的妈妈,不焦虑,对孩子而言,却也是个足够好的妈妈。

为了孩子,来做个六十分的妈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