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旭在體測時腰部受傷!如果CBA要想職業化,那就請去行政化

張兆旭在體測時腰部受傷!如果CBA要想職業化,那就請去行政化

先說一點,看到有人通過張兆旭這個視頻說他是健身零基礎,由此得出國內籃球訓練的不專業的結論,

我覺得真的是想當然了,張兆旭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本土內線,他是在NCAA打過瘋三的,他是接觸過美國先進的體能訓練的,深蹲這種基礎的健身動作應該不是諸位健身大佬猜測的那樣完全沒接觸過,

而且你想用他來否定國內的訓練也是不對的啊,你這是連同NCAA一起否定的啊。。。

然後這個視頻,我覺得就是老傷的問題,外人根本不知道他的老傷多嚴重,當然我也不知道,有人說他核心沒收緊,我覺得看起來更像是腰部不能受力所以只好用變形的動作用其他部位肌肉代償,不過是為了應付考核罷了,

可能只是想一上來鉚住一口氣直接剛過去算了,所以一上來速度就比較快,呼吸也不穩,因為如果 一個一個標準的做,腰部承受壓力更大,更難通過,但中間一口氣斷了,壓力重新壓到腰部了,一下就癱倒了,就這麼個事兒,

那麼多順利通過的球員你不看,你非要挑這一個出意外的否定整個中國男籃整體的體能訓練,你這不找茬兒麼?

再說體側,差不多可以取消了,球員能不能用應該由市場決定,你不好好練你就拿不到合同,現在用這麼一個體測來卡球員何必呢?

張兆旭在體測時腰部受傷!如果CBA要想職業化,那就請去行政化

是,宮大教練推出體測以後男籃成績逐年提升了,但那是體測的效果麼?不過是球員正常的更新換代罷了,

這個是深蹲,還有個死亡折返跑呢,我遼小旭就躺在這上面了,大個子球員跟你來回短距離衝刺折返,你覺得合理麼?

之前有采訪過孟達和張騁宇,他們都表示,體測一出來,好麼一個夏天,球隊都用來準備體測項目了,那敢問CBA是個田徑聯賽麼?還是個健身聯賽?

官僚主義就是這樣,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有一個,行政命令,我直接下命令,你必須完成,但你指望這一個命令就趕超歐美積累幾十年的體能訓練方面的經驗和標準?現實麼?

職業化的聯賽,趁早由職業球隊來設定打比賽的標準,這些亂七八糟的硬指標趕緊取消掉吧,我們需要球員提高對抗能力、力量能力,但我們需要的是更有針對性的訓練,更高水平的訓練理念,

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引進歐美高水平的體能訓練師,引進特訓的體能教練,而不是一紙無差別的行政命令,如果CBA要想職業化,那就請先從去行政化開始!

張兆旭在體測時腰部受傷!如果CBA要想職業化,那就請去行政化

但是,本次事件,仍然是訓練事故。

1、淺蹲動作結構不對。雖然淺蹲,但仍然是臀部向後推,靠股四頭肌和臀大肌離心收縮完成下降過程。顯然,張兆旭膝蓋有點往前跪的傾向了,這種在平時訓練中,體能教練發現,應該及時糾正動作,重建正確的生物力學結構。拖到測試還如此,說明平時該糾正的沒有糾正。

2、提前摸測了嗎?

平時體能教練要對每一名隊員做到心中有數,至少主力隊員力量素質心中有數。體能測試永遠測平時能完成的,只是通過測試激發一下成績。

才做幾次就出問題,平時有過摸測嗎?

3、系統訓練要有平時階段性測試。

這是第2點的深入,平時要分階段對運動員進行體能升級,如果分階段升級時,沒有達到測試要求,也不要在測試時強加負荷。需要再製定一個系統訓練週期。爭取在下個週期達標。

4、保護不到位

無論做的重與輕,主力隊員都應該保護。一旦發生非戰鬥性減員,體能教練不能替運動員上場打比賽。所以專業隊體能教練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保護上可以人員扶槓保護,也可以使用淺蹲位高度訓練椅進行坐蹲式保護。

5、是否有傷,替換測試。

籃球運動,膝關節損傷比例很高,體能教練必須瞭解不同隊員膝關節受傷情況和目前狀態。如果膝關節有傷,哪怕是體能測試,也要找替換項目進行測試。

比如NFL,為了保護膝關節,很多深蹲都改成了槓鈴坐蹲。我帶天津橄欖球隊主力的康復與專項體能(上屆全運會銀牌),所有膝關節半月板二度以上或膝關節做過手術的,在體能測試時一律使用坐蹲。那些沒有受過傷的是深蹲。當然。橄欖球對抗強,力量耐力的基數力量需求高,我給他們測150KG力量耐力測試。順便提一下,由於橄欖球有撲摟動作(類似於摔跤的高位下潛抱摔),膝關節角有較大的發力動作,所有橄欖球的深蹲比籃球蹲的深,但絕不廣泛推廣更深的奧蹲。——這就是所謂的體能專項性

總之,本身是一次可以避免的訓練事故。32歲,膝關節傷,而且是非比賽狀態的膝關節傷,非常不值。後期康復訓練,康復與體能教練去看我的著作《終結膝痛》吧,書裡體現精準的訓練升級以及如何從康復體能過渡到專項體能。

專項體能的基本原則是:專項體能促進專項,不影響專項,主力隊員差異化體能。

比如,天津隊主力膝關節手術後,膝關節生理結構發生了細微變化,在人體急停急轉時,膝關節不適有潛在受傷風險。我在其轉身步伐上加了一個跳步,可以成功完成急停急轉。雖然不符合無傷測試時的急停急轉動作,但是既避免了二次受傷,又成功的達成了技術要求。——這就是體能教練對運動員的差異化訓練和差異化測試

大部分體能教練或者健身教練。學什麼動作,就教什麼動作。自己是錘子,看誰都是釘子,既沒有站在人類一切體能之上的高級體能理論,又不懂專項,還無法對優秀運動員進行差異化處理,削足適履,增加受傷風險,甚至用體能訓練影響專項成績。

比如讓籃球運動員做到底的很深的深蹲就會對籃球專項產生不良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