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善福老師說過:沒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不瞭解病情變化的醫生


鈕善福老師說過:沒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不瞭解病情變化的醫生


推薦語

每一個從醫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醫學大家。在從一個菜鳥醫生到業界專家的成長曆程中,都會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經歷,那就是跟著老師出門診或查房。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老師傳授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學生也會汲取不同的營養。《呼吸界》已推出「跟著大咖……」系列報道,和您分享數位醫生與恩師一起出門診、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別是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深刻影響。也許這裡的某一個故事、案例或情節會深深的觸動你,並且讓你對職業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知。


鈕善福教授是我1994年讀七年制的時候的導師,導師組成員是白春學教授。我剛入學時,鈕教授在北京參與醫療保障工作,回來後主要是在RICU工作,包括查房,疑難疾病討論,1998年,我又讀了他的博士。2011年,我回到復旦大學中山醫院時,鈕教授還在門診以及參加全科的疑難疾病討論。鈕教授是我的學業導師,也是我醫療生涯中指導著臨床實踐的引路人。

無論是器官插管還是無創面罩通氣,他每次都守候在病人床旁,直到生命體徵穩定才離去

呼吸界同道們親切地稱鈕老師為「鈕伯伯」,特點是說話中氣十足,在專業和學術問題上就事論事,非常敬業。他平易近人、學識淵博、身體力行,一切為了病人的理念令人欽佩。

在危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搶救上,他有獨特的經驗,從細微處看個體差異。通過簡單的頸部聽診,可以初步判斷患者氣道阻塞的類型、患者呼吸肌的收縮力等。

無論是器官插管還是無創面罩通氣,他每次都守候在病人床旁,連接面罩或經口(鼻)氣管插管,根據患者的病理生理仔細調整呼吸機參數,並在患者病情穩定後隨訪血氣分析和呼吸運動的變化,直到生命體徵穩定才離去,第二天很早就會來詢問患者的機械通氣的狀況。他的一句話「沒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未能瞭解病情變化的醫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他認為機械通氣能否成功,取決於醫者對患者病情的瞭解和熟悉程度、跟患者的溝通以及審時度勢的判斷力和措施的執行情況

。這些診治危重病人的經驗來源於他師從吳紹青教授,孫忠亮教授,薩藤三教授和李華德教授,來源於他們對待病人精細入微並果斷決策的臨床思維。

他勤於動手操作,包括80年代開始的經鼻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都親力親為,新面罩都要自己試用過,有了自己的體會然後給患者使用,以己之心體諒患者之心。他常說「我們不要等病情變化再去處理,要有預判和預防的觀念,要做事半功倍的事情,而不是事倍功半」。

另外,鈕教授在2003年SARS期間敢於冒風險搶救病人,「一切為了病人」的理念體現了他的人生信條。他也先後救治了多例肺動脈栓塞誤診患者,救治了反覆多次發生呼吸衰竭的美籍華人,SARS期間上海收治的8例患者均獲得好轉,以及挽救了多例氯氣,硫化氫,氨氣,有機氟,乙甲胺氣體中毒的患者等等……

他不僅對待患者視如親人,做事也愛憎分明,以大局為重,考慮科室,醫院和學會的發展,也非常關心學生和下屬的發展及生活上是否有困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專家。

從捏皮球到歷經8年成功研製鈕式面罩,他改變了國人無合適面罩的歷史

他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從捏皮球到歷經8年研製成功密閉性和依從性好的鈕式面罩,他改變了國人無合適面罩的歷史、減少了死腔通氣和提供了胃管插管通路。他是我國無創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的先驅者和推動者,為呼吸衰竭的救治開創了新的局面。他所領導的團隊在對把慢阻肺呼吸衰竭機械通氣的病死率從原先的65%降低到9.1%,極大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鈕善福老師說過:沒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不瞭解病情變化的醫生

鈕善福老師說過:沒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不瞭解病情變化的醫生

前幾年,我院心內科病房有一位免疫抑制宿主合併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癥的患者,患者家屬找了鈕教授會診,晚上6點一直待到10點,他直到調配機器患者用上了高流量吸氧裝置且血氣分析提示氧合改善,分析了可能的致病原因考慮PCP的感染,指導抗生素的選擇和使用後才離開。

很多慢阻肺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初次使用面罩時人機配合不好,通過耐心的溝通、潮氣量由小到大、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在面罩內使用霧化吸入劑等,先佩戴再開機,觀察患者吸氣的努力程度,判斷患者可能存在的過度充氣,逐步調整吸氣和呼氣壓力……

絕大多數患者都順利地應用了無創通氣,也避免了氣管插管。醫囑易開,執行是關鍵,有時醫護的早期努力會減輕患者後期的痛苦,提前預判可能的併發症,這對於患者整個疾病診治的全局把控都要有準確的判斷和及時的措施實施。

把控疾病診治全局、對新技術保持極大的興趣

鈕善福教授年已過八旬,仍然時刻關注學科的發展,並對新技術仍然保持著極大的興趣,例如近幾年的新型呼吸機研製、經皮氧和CO2檢測、熒光血氣分析儀研製、高流量吸氧治療缺氧性呼吸衰竭、氫醫學的臨床應用以及慢阻肺物聯網管理等……他從實踐到理論,從經驗到發明,從培訓到推廣,在呼吸衰竭的救治中提出了顯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改變了慢阻肺呼吸衰竭高病死率的診治局面。他不忘初心,一心為了病人,仔細觀察,大膽求證,果斷決策的救治理念不僅提高了診治技術,也帶動了學科的發展。他培養了大批的呼吸衰竭救治人才,他發明的鈕式面罩也極大改善了危重患者的命運。

我是他的最後一個學生,他也經常跟我說起從醫者的初心、如何觀察和處理危重患者的細節以及如何處理難治性咳嗽,他把從醫50餘年的經驗濃縮成診治疾病的關鍵思路,傾其所有地傳遞給我們以及下一代的青年醫生。我感謝鈕善福教授作為導師對我的孜孜不倦的教育和栽培,呼吸科也因為有他這樣的老專家而感到自豪。

鈕善福老師說過:沒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不瞭解病情變化的醫生

鈕善福教授是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原委員,肺功能呼吸監護學組副組長,全國麻醉與呼吸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原主任,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是我國呼吸衰竭救治和無創機械通氣的開拓者。他先後參與肺量計和血氣分析儀研製,無創通氣鈕式面罩的發明人,是上海SARS救治等重大呼吸公共衛生事件參與危重患者救治的主要領導者,2003年評為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他也是國家七五,八五科技攻關的課題承擔者。他發表論文100餘篇,編寫專著5部,先後培養了13名博士生和7名碩士生,這些學生目前已經成為了學科領域的骨幹和學科帶頭人。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鈕善福教授獲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終身成就獎。

鈕善福老師說過:沒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不瞭解病情變化的醫生

宋元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教委特聘教授,東方學者,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常務委員,上海市呼吸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亞太呼吸病學會感染學組組長。Respirology副主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