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解放碑背後的古董教堂,城市生活和宗教文化都在這裡….

藏在解放碑背後的古董教堂,城市生活和宗教文化都在這裡….

很少有人能招架得住重慶的魅力。這種魅力極富感染性,帶有強烈的川渝色彩,它幾乎是伴隨著火鍋的熱辣從四面八方來的。於是我說,重慶他有自己的底色,任何建築和文化都很難不被“重慶化”。

隱秘在渝中區的若瑟堂已經有126年曆史,這座百年老教堂是重慶唯一的哥特式建築。天主教教堂與火鍋之城共存了一百多年,相輔相成之後若瑟堂似乎比以前更加動人。

離新華日報社舊址不遠處就是若瑟堂是舊時天主教堂,在一個兩邊破舊高樓包圍的小巷子裡,要特別留心才能看到。最明顯的就是巷子深處用黃色碎瓷片拼成的“若瑟堂”三個大字。

藏在解放碑背後的古董教堂,城市生活和宗教文化都在這裡….

重慶早在1856年就成為了羅馬天主教的代牧區,傳教士來到重慶修建教堂,1893年竣工的若瑟天主教堂就是那個時代的建築。渝中區的若瑟堂和江北德肋天主堂,是重慶最著名的兩座教堂。若瑟堂位於民生路若瑟堂巷1號,佔地面積1700平方米,正中經堂面積約500平方米。1879年購木結構平房作宗教活動,兩年後,若瑟堂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將舊房拆建成磚木結構仿哥特式教堂。

藏在解放碑背後的古董教堂,城市生活和宗教文化都在這裡….

教堂內有兩排大柱託著白色廳頂,華燈高懸,燭光交映。祭臺有彩塑耶穌、聖母、若瑟像,兩壁有十四幅耶穌十字苦路油畫。1917年由法國神父孟東主持修建十字架鐘樓一座。鐘樓高36米,內置吊鐘三口,大時鐘一座。抗戰時期,教堂被日機炸燬,鐘樓無大損傷,1946年8月修復。

若瑟堂是重慶最古老的教堂,始建於1893年,在渝中區高低參差的密集樓宇中,這座哥特式建築就這麼安靜的待著,任由爬山虎在外壁肆意蔓延。這裡是乾淨且幽靜的,外觀簡潔大方、雄偉壯觀,內部樸素又不失典雅,站在門前的時候你就會聞到它身上一種經年累月的味道,然後靜下心來,任時光流轉……

藏在解放碑背後的古董教堂,城市生活和宗教文化都在這裡….

它濃烈的宗教色彩讓其在整個城市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重慶這個城市自帶熱辣江湖氣,天主教教堂的氛圍總讓人聯想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樣的17世紀油畫,一靜一動相得益彰。教堂和遺址有所不同,教堂是有血統的建築。《聖經·創世紀》載:"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就像天主教所信奉的“神創造萬物一樣”,這個建築堅守著自己信仰,也發散開來演變為一種文化滋養。走進主教堂,肅穆而謙卑的氛圍讓走進來的人無論信不信教都能一下子安靜下來融進去。旁邊不遠就是燈紅酒綠的解放碑,吵鬧的人群擁擠的街道,夜半三點也不斷電寫字樓都讓若瑟堂裡的燭光顯得有一點遺世獨立。

藏在解放碑背後的古董教堂,城市生活和宗教文化都在這裡….

遇上若瑟堂有彌撒,教堂的燈亮起來,鐘聲敲響,信徒們一一走進教堂,雖然外面是一牆之隔就是喧譁鬧市,可這裡卻分外安靜,遊人也被這種氣場感染,不再說話,各自坐下來,各自感受。

重慶鮮有宗教色彩。若瑟堂的存在無疑是完整了重慶的城市文化缺失的一脈。自西方天主教傳入重慶,莊嚴神秘的教堂經過了漫長時光的洗禮,靜靜地佇立在山城的一角,等著你駐足觀望,或深情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