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不容易被替代的十大職業

1956年夏季“人工智能”這一術語首次在美國達特茅斯會議提出,該會議由美國學者約翰·麥卡錫與馬文·明斯基等人共同發起,會議重點討論了用機器模擬人類智能的問題。此後,人工智能的發展經歷了兩次寒冬。


未來不容易被替代的十大職業


第一次寒冬由1973年法國數學家詹姆斯·萊特希爾所做的報告引發,該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沒有什麼價值的。第二次寒冬則是由於1982年日本智能計算機研製失敗所造成。


未來不容易被替代的十大職業


直到2006年,基於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技術的研究推動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最引人注目的當屬2016年AlphaGO戰勝人類頂級職業棋手李世石,該事件引發大眾對人工智能的強烈關注。


未來不容易被替代的十大職業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必須會對傳統產業,傳統職業造成衝擊,直接影響到人民的就業。最容易受到人工智能衝擊的當屬那些標準化、流程化、機械性、事務性、常規性且工作門檻不高的崗位,比如送餐機器人將取代餐廳服務員;自動收銀系統將取代收銀員的工作;語音AI將取代客服人員;無人商店的出現將取代店員;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將取代駕駛員;無人送貨機器人的出現將取代快遞員;無人寫稿機器人的出現將取代記者等。

未來不容易被替代的十大職業


儘管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不過有些崗位在未來幾十年之內依然無法被取代。BBC以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卡爾·弗雷以及機器學習專家邁克爾·奧斯本的工作為基礎,系統總結了365項職業所需的工作技能,發現具備以下三種技能的工作最不易被取代。這三種技能為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能力;同情心以及真心幫助他人;創意和審美能力。根據具備這三項能力的程度,下表列出了最不易被取代的十項職業。

職業 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 所需主要技能

教師 0.4 社交能力、人情練達能力、真心幫助他人

心理醫生 0.7 社交能力、同情心、真心幫助他人

公關 1.4 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能力

建築師 1.8 創意和審美能力

牙醫、理療師 2.1 創意和審美能力

律師、法官 3.5 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能力

藝術家 3.8 創意和審美能力

音樂家 4.5 創意和審美能力

科學家 6.2 社交能力、人情練達能力

健身教練 7.5 社交能力、人情練達能力、創意和審美能力

人工智能的發展儘管和其他新技術一樣會對整個就業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導致不少人失業,但也會給就業市場帶來機遇,也會帶來新的就業崗位。這些新的就業崗位都與人工智能相匹配,主要表現為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提煉、加工、處理等崗位以及生產、製造、銷售新的軟硬件的工作崗位。除此之才外還會產生培訓、教育、開發人工智能人才的就業崗位以及像機器人道德/暴力分析師前所未聞的新崗位等。


未來不容易被替代的十大職業


總之,人工智能的發展既有挑戰又有機遇,要想讓自己在人工智能發展大潮中不被動失業,就必須不斷地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