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住七巧的到底是什麼?

《金鎖記》| 鎖住七巧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說起張愛玲,就說她的文字好蒼涼。張愛玲的文字就是這樣,你可以說她蒼涼,也可以說她冷漠,但她就是那樣真實的寫出了我們的內心。她的小說裡沒有瑪麗蘇,只有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人性,使你不得不折服於她細膩的文筆,以及蒼涼卻又充滿力量的文字。

《金鎖記》,應該是張愛玲最有名氣的一部小說了,翻譯家傅雷曾這樣評價《金鎖記》,他說:“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中國旅美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甚至把它稱為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

早年讀《金鎖記》感覺陰冷黑暗,只看到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瘋狂毒辣與不盡人情,卻沒看到曹七巧背後的悲哀,以及張愛玲對人性黑暗的洞察和仁慈。

《金鎖記》| 鎖住七巧的到底是什麼?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這段話是故事的開端,一開場,就輕描淡寫地籠罩在了一片蒼涼之中,也預示著女主人公曹七巧一場不由自主的黑暗人生正向我們走來。

《金鎖記》裡女主人公曹七巧無疑是可恨的,但又是可憐的。麻油西施嫁豪門,人生套上金枷鎖。

曹七巧的婚姻並非自願的,完全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她如花一般的年紀嫁給了封建大戶家庭姜家老二,可惜她的丈夫是個癱瘓的殘疾人,七巧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情慾的壓迫下,在被全世界拋棄的黑暗中,她的性格慢慢被扭曲,變得麻木而瘋狂。

初入姜公館的七巧在姜家是沒有地位的,包話使喚丫頭都瞧不起她,她不討喜,見人就挑刺,不給人安生,讓人厭煩,她知道她的處境,她丈夫是個嚴重癱瘓的廢人,她孃家也不是大門大戶能供她依靠,她不過是用表面的刁鑽強勢來掩蓋她的柔弱與不安罷了。

《金鎖記》| 鎖住七巧的到底是什麼?

處在最好年紀的七巧對愛情是不甘心的,對愛情還抱著一絲美好的憧憬,她喜歡姜家三公子姜季澤。

當初她為什麼嫁到姜家來?為了錢麼?不是的,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註定她要和季澤相愛。

這是七巧對愛情的嚮往,可現實卻活生生的給了她一記耳光,原以為是純真的愛情,結果卻是金錢的算計,為了金錢,她殘酷地扼殺了自己的情慾,她的最後一點情慾就這樣被黃金給榨乾了。

她渴望有一絲溫暖來照亮心中的陰霾,然而人生裡卻全是黑暗,憧憬總歸太夢幻,現實總歸太殘酷,她失去了人性中最後一絲溫柔。她變成了一個陰鷙狠毒的女人,她乖戾的行為傷害著身邊最親的人,做盡了極惡之事.

她挑撥兒子與兒媳的關係,以致逼死兩個兒媳,阻撓女兒的婚姻,把屬於長安的,最初的也是最後的愛,悄無聲息地扼殺在了搖籃裡.讓女兒長安繼續了她的悲哀.

《金鎖記》| 鎖住七巧的到底是什麼?

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上。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孃家的人恨她。

在小說的結尾,曹七巧無疑是清醒的,她知道她犯下的錯是不可原諒的,她的一生恨比海深,她用她的罪惡對抗著黑暗,在她看似強勢的外表下早已是一顆破碎了的脆弱的心。

喜歡她的有肉店裡的朝祿,她哥哥的結拜弟兄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喜歡她,也許只是喜歡跟她開開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們之中的一個,往後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

這是七巧臨死前心理狀況的描述,她本來是可以選擇另一種人生,也許她找個普普通通的人家,時間久了,興許會得到真心,但是這一切已經不可能再重來了。

《金鎖記》| 鎖住七巧的到底是什麼?

長安在每一次因為母親而造成的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中都顯得那麼的無助、柔弱卻又鎮靜,這樣的委屈,這樣苦痛,也許這種方式是最強烈的抗議。

長安的結局也會像她的母親一樣孤獨終老嗎?張愛玲是仁慈的,她給這個黑暗的故事在黑暗的最深處留了那麼一點光亮,用一個謠言給了長安一個歸宿。

謠言說她和一個男子在街上一同走,停在攤子跟前,他為她買了一雙吊襪帶。也許她用的是她自己的錢,可是無論如何是由男子的袋裡掏出來的。……當然這不過是謠言。

這個謠言也給了讀者一個最大的希冀,長安最終找到了能夠陪伴自己的人,最終能踏踏實實地感受自己的人生,至此,為這個黑暗的故事籠罩了一層溫暖的光蘊。

整個《金鎖記》就是張愛玲對世人的一個警醒,她用她的方式在告訴我們,人生從來不是擁有足夠的金錢和地位就可以幸福,幸福從來也沒什麼捷徑可走,也許,當我們不再執著於生活的對與錯、是與非、真與假,也才能真正地觸摸到生活的質感。

《金鎖記》| 鎖住七巧的到底是什麼?

讀張愛玲的小說,似乎都能從中讀到自己熟悉的影子。她的作品讓每一個讀的人都真切的感受到,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實的生命,直白的人性。

她的小說裡有人生,有智慧,也有醇醇教悔。她用她的方法,讓你讀出情與愛,也讓你悟出對與錯。告訴你如何去面對人生,如何去面對愛,也告訴你什麼是戀愛,什麼又是婚姻。

長大才懂張愛玲。因為她的洞見,也因為她的聰惠,更因為她的慈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