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古代俠客!

自古以來,我國的俠文化都十分盛行。"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報恩理念深刻地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熱血男兒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他們在千秋史書上留下了無數跌宕起伏、激昂澎湃的俠客故事。

這些熱血男兒以"蔑視權貴、不畏強權"的氣概立身於社會;以"千金一諾、視死如歸"的態度待人接物;以"英雄不問出處"的灑脫結交四方朋友。他們以這種慷概豪邁、肆意灑脫、快意恩仇的風采為我國的俠文化添光增彩,使俠文化日益發展壯大!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特立獨行的俠客!

弘揚俠文化的主要人物—士

俠文化不同於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諸子百家是以君主為服務對象而制定出一系列的定國安邦之策,雖然諸子百家關於定國安邦的具體措施各有差異,但他們毫無例外地都強調要構建穩定的社會秩序;都強調國內臣子百姓要安分守己地服從官府;都將國家穩定、社會發展的重大希望完全寄託在君主一人身上。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諸子百家以君主為服務對象!

俠文化則不然。一方面,俠文化是以自己的主公為效忠對象,它信奉"士為知己者死"的理念;另一方面,俠文化又是一種代表底層民眾的文化,它希望以個人或小團體的力量來除暴安良、懲惡揚善。尤其在君權膨脹,君主暴政時期,俠文化便是"士之怒"的集中爆發,正所謂"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俠文化是一把懸掛在君權、皇權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底層人民對上層貴族的反抗和底層人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嚮往。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俠文化代表了底層人民的反抗!

俠文化的出現並不是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社會現實和文化背景,是一種社會集體心理的共同需求。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大亂、禮崩樂壞,社會階層變化重組之劇烈程度聞所未聞。在這個漫長而又複雜的演變過程中常常伴隨著殘酷的暴力和血腥的殺戮。在當時,貧苦無依的普通百姓既沒有強大的能力和也缺乏足夠的勇氣來抗衡現實的暴虐,因此廣大底層人民只能將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美好願望寄託於有能力、有勇氣的人物。

而對於當時廣大的士階層群體而言,他們一方面擁有一定的智力或武力,有反抗殘酷現實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們也有除暴安良、定國安邦的宏圖大志。民眾的呼喚和士的意願高度契合,兩者都對俠文化神往已久,所以當時社會上才會廣泛地流傳著象徵智慧與勇氣的俠文化。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象徵著智慧與勇氣的俠文化!

俠文化與諸子百家的交流融合

當俠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廣泛傳播的時候,諸子百家的思想也層出不窮,因此雙方的交流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儒家強調重義輕利,仁愛信勇,讚賞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為俠文化注入了一股慷慨豪邁、大義凜然的精神。孔子曾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也曾說"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另外,伴隨著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策,儒家文化在封建社會的主導地位得以確立並不斷強化,俠文化的精神內核也因此被不斷豐富,仁愛、信義、勇敢等君子品德也逐漸成為後世俠客們所必須的品德。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儒家文化與俠文化的交流融合!

再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宣揚兼愛非攻,鋤強扶弱的精神理念,這與俠文化是不謀而合的。另外,墨家不僅積極宣揚俠義精神,更是身體力行、不懼艱險地實踐俠義精神(正因為墨家積極踐行俠義精神,所以我國許多學者都認為古代的"俠客"形象就是以墨家弟子為原型的)。例如墨家鉅子墨翟曾經連續趕路十日十夜,自魯國奔赴楚國以勸阻楚王無端攻宋的意圖,墨家鉅子即便明知楚王可能會以身家性命相要挾,也仍然無所畏懼(這個故事曾被選入中學課本,即《墨子·公輸》一文)。墨家這種鋤強扶弱、除暴安良的俠義精神逐漸成為俠文化的重要內涵,也為後世俠文化重行不重言的實幹精神奠定基礎。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墨家主張除暴安良、鋤強扶弱!

春秋戰國時期的道家一向講究飄逸灑脫,遊離於世俗之外,同時道家也宣揚淡泊名利,不慕錢財的理念,這給俠文化渲染了放蕩不羈、逍遙自在的魅力。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英雄人物受此理念的影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便是俠文化的真實寫照!

除此以外,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口若懸河、雄辯滔滔,善於利用各種勢力之間相互牽制制衡的鬥爭策略也同樣磨礪著俠文化的思維方式和策略觀念等等。

總而言之,在春秋戰國那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俠文化充分吸取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並在後世不斷地豐富發展,最終形成了獨特而又豐富的中國俠文化。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道家宣揚飄逸灑脫、淡泊名利!

春秋戰國時期不同種類的俠

春秋戰國時期,俠文化盛行於當時。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出身不同、所處的社會階級不同,所以每個人接受俠文化的程度也參差不齊,因此也出現了不同種類的俠。

第一種是貴族俠客。

所謂貴族俠客是指出身貴族,依靠封邑的收入來蓄養賓客的俠客,這一類型的俠客以戰國四公子為典型代表。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天下大亂、時局激變,所以以宗法制為核心的社會舊秩序基本崩潰,而新秩序卻尚未建立。正因為如此,在當時各諸侯國中有許多原本依照宗法制而無緣政權的王侯公子,因為各種機緣巧合獲得了僅次於本國君主的權勢和地位。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趙國四公子,貴族俠客的典型人物!

這些貴族俠客一方面在國內要鞏固自身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他們還經常要代表本國同他國交往,所以往往是出將入相,縱橫捭闔的顯赫人物。因為這些貴族俠客身份顯貴且事務繁多,所以他們往往迫切地需要各種人才來為自己效力。同時,他們也常常廣散家財以蓄養賓客,少則數百,多則上萬,例如戰國四公子中的孟嘗君田文就因為蓄養了門客三千而傳為美談。

這些貴族人物一定要是鋤強扶弱、禮賢下士的傑出人物,一定要為本國做出巨大貢獻方才可以被稱之為俠,否則就只是附庸風雅、沽名釣譽的奸臣權相罷了。例如當年的魏國信陵君禮賢下士,竊符救趙,曾率領關東諸侯聯軍兩破秦軍而天下聞名,堪稱貴族俠客之典範。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信陵君竊符救趙!

第二種是墨家俠客。

所謂墨家俠客是指出身自墨家或信奉墨家理念的俠客。這種類型的俠客大多來自社會底層。

墨家俠客的出現同樣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舊秩序土崩瓦解了,所以像墨家俠客這一類出身自社會底層的人物,也能夠從社會舊秩序中解脫出來併成為自由人。墨家俠客大多具有一技之長,能夠自力更生;同時他們也對同樣出身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有惻隱之心。

由於相近的出身和理念,墨家俠客們非常樂意在墨家鉅子的帶領下,以兼愛非攻為政治理念,以尚賢節儉為行為準則地團結一致,集體行動。這也使得墨家組織呈現出一種對內友愛團結,對外同仇敵愾的特點。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墨家俠客!

第三種是江湖遊俠。

顧名思義,江湖遊俠就是指不依託於任何人,獨來獨往於江湖之間的俠客。這種俠客或出身士階層,或出身平民階層。

江湖遊俠大多身懷絕技,卻又不願當貴族的馬前卒,所以他們便遊離於市井草野,往來於山野酒肆。江湖遊俠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堅守自己的人生原則,講究"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江湖遊俠在逍遙潛行中尋找自己的伯樂,如果他們遊蕩一生卻還是一無所獲,那麼他們大多就會在籍籍無名的狀態下了此殘生。而如果他們真的偶遇伯樂,那便是"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例如豫讓、聶政、荊軻等人物皆是江湖遊俠的代表人物!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荊軻—江湖遊俠的代表人物!

第四種是名為豪俠,實為惡霸的人。

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一部分貴族和士會彼此勾結,組成幫派性質的豪強集團。這些豪強集團通常盤踞在社會底層,他們相互勾結,彼此包庇,為禍一方。

這些豪強集團在當地確實有較強的武力但卻毫無武德。他們恃強凌弱、濫殺無辜,以欺凌弱小為樂,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為禍鄉里,胡作非為的人物,雖然往往喜歡自號為俠,但實際上只不過是惡霸而已,真正的俠是羞於與此等人物為伍的。但是這種人物卻往往為數不少,他們極其敗壞俠之名譽,令官府和百姓都對其深惡痛絕。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名為豪俠,實為惡霸的人物!

封建官府對俠文化的不同態度

俠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充分吸收借鑑了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其中既有除暴安良、懲惡揚善的快意恩仇,也有罔顧國法,私刑氾濫的錯誤行為。另外,俠文化影響下的個體,有的人是為國為民、鋤強扶弱、保境安民的俠客,而有的人卻是恃強凌弱、為非作歹的歹徒惡霸,這兩者同時並存於現實社會,自然會令官府對於俠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戰國後期的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張以法治國,極為重視君主在國家中的作用。韓非子認為天下間任何權力都應歸於君主一人擁有,天下間的任何資源也都應該由君主一人支配,如此才能上下一心,國家穩定。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而俠客卻能夠在一定的區域調動一部分社會資源,這在韓非看來是破壞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的不穩定分子。韓非曾經在其著作《五蠹》篇中說道"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在《六反》篇中認為這些遊離於君主權力之外的俠客可能會觸犯"行劍攻殺"、"活賊匿奸"、"棄官寵交"、"肆意陳欲"、"離於私勇"等禁令。所以韓非子認為君主應該大力打擊俠客,極力縮小其活動範圍,令其在社會上難以生存,直至徹底剷除這種遊離於君權之外的俠客。後世封建帝王出於維護家天下的穩固和社會秩序的穩定,基本都遵循著韓非子的構思,不遺餘力地打擊遊離於君權之外的俠文化。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韓非子極力主張打壓俠客!

西漢中期的司馬遷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他博覽群書,遊歷大江南北,在編纂《史記》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史實,其秉筆直書的寫作特點堪稱史家之典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自春秋戰國時期至漢武帝時期的數位影響力巨大的遊俠,他們既有出身於王公貴族的戰國四公子,也包括出身於市井草野的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等人物。同時,司馬遷對還先秦時期的俠文化有著深刻而又浪漫的描述,對後世的俠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草莽英雄郭解!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說道:"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意思是"現在的遊俠(指西漢中期),他們的行為雖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準則。但是他們說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決斷,已經答應的必定會實現,以示誠實。他們肯犧牲自己的性命去解救別人的危難,即便已經經歷了生死存亡的考驗,事後也不誇耀自己能力,也不誇耀自己的功德,這大概就是遊俠值得讚美的地方吧!"可以說司馬遷的這番話是對先秦時期言出必行、輕死重諾、飄逸灑脫的俠文化最浪漫的總結。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

至於到了秦漢時期俠文化的衰落,司馬遷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暗自磋嘆。"至如朋黨宗強比周,設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遊俠亦醜之。"意思是"至於那些拉幫結派的豪強,他們互相勾結,依仗財勢奴役窮人,憑藉暴力欺凌孤獨弱勢的人,放縱慾望而只求自我取樂,這也被真正的遊俠所不齒。"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司馬遷!

東漢初期的班固在編纂《漢書》時,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封建制度已經綿延了二百多年,大一統的社會背景令俠文化很難在活躍發展,而且帶有極強反叛精神的俠文化也在方方面面受到官府的嚴厲打擊。

所以班固的《漢書》表面上讚揚先秦時期俠文化"溫良泛愛,振窮周急、謙退不伐"的優秀內核,實則以此為對比,嚴厲批判東漢時期俠文化"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於誅矣"的現實表現,這種對俠文化明褒暗貶的批判方式對後世的官方史書影響深遠,自《漢書》以後的官方正史便不再寫遊俠傳記,對待遊俠的態度也一落千丈,基本都持貶低態度。

冷知識:一篇文章告訴你,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俠文化”

班固所著的《漢書》已經不再寫遊俠傳記!

結語

自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直至明清時期,官方正史雖然不再記錄遊俠事蹟,也不再弘揚俠義文化。但俠文化仍舊廣泛地存在於傳奇小說和演義小說中,尤其是唐代的傳奇小說、元代的戲劇和明清時期的章回體小說,它們或虛構、或以某位歷史人物為原型,塑造了大量時至今日我們仍舊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例如紅拂女、虯髯客、展昭、包公、白眉大俠等等,甚至近現代的許多武俠小說家,也會在他們的小說創作中,融入中國古代的俠文化,創造出為國為民、除暴安良的俠客形象,尤以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最為典型。

雖然俠文化因為極高的反叛精神,一向不太受官府歡迎,但是由於其宣揚公平正義、鼓勵除暴安良的精神內核,使它自始至終生生不息地存在於廣大底層人民的心中,而且俠文化也逐漸由強調具體的個人,轉而強調氣節和品德,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凡是擁有俠肝義膽、忠義、勇敢等優秀品質,敢於鋤強扶弱、懲惡揚善的人物皆可稱之為俠!

參考文獻

(西漢)司馬遷著:《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點校本。

(東漢)班固著:《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本。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會定期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類文章,懇請感興趣的讀者朋友關注賬號,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