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考試押題卷

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考試押題卷

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七年級·語文試題卷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22分)

1.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拼音寫出漢字。(4分)

下午的陽光穿透遮滿陽臺的金銀花葉子,照射到我仰著的臉上。我的手指搓niǎn__著花葉,fǔ__弄著那些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__開的花朵。我不知道未來將有什麼奇蹟會發生,當時的我,經過數個星期的憤怒、苦惱,已經疲倦不kān__了。

【答案】 (1). 捻、 (2). 撫、 (3). 綻、 (4). 堪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識記並正確書寫規範常用漢字的能力。解答這道題,要根據拼音提示寫出相應漢字。書寫漢字時,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注意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功能外,還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錯字的寫法,對常見的、易寫錯的多音多義字應重點關注。本題要注意“捻”和“堪”的寫法。

2.填空題。(10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觀滄海》)

(2)我寄愁心與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_, 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5)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論語》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

(6)《論語》中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金色花》的作者_______,《春》是一篇______(體裁)。

【答案】 (1). (1)山島竦峙 (2). (2)隨君直到夜郎西 (3). (3)枯藤老樹昏鴉 (4). (4)岐王宅裡尋常見 (5). (5)逝者如斯夫, (6). 不捨晝夜 (7). (6)學而不思則罔, (8). 思而不學則殆。 (9). (7)泰戈爾; (10). 散文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考查對名句名篇的背誦默寫和文學常識的識記。這類試題屬於基礎題,也是語文中考必考題。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識記、積累為根本的。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竦峙、夜郎、藤、岐、罔、殆”等字詞容易寫錯。文學常識的識記可以按人物、國籍、時代、作品、稱謂等來記就可以,也就是所說的“名、時、地、評、作”幾個方面來識記。外國作家要注意國別。

【點睛】積累和默寫名句名篇的內容,要做到熟練背誦,默寫正確,這是得分的前提。對於理解性默寫,要認真分析題幹,找出題幹中的提示語或是限制語,再依據平時對名句的理解進行篩選,就能寫出答案。

3.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1)與朋友交而不乎( )

(2)不亦乎( )

(3)三軍可帥也( )

(4)未若柳絮風起( )

【答案】 (1). (1)誠信 (2). (2)同“悅”,愉快 (3). (3)改變 (4). (4)趁、乘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彙,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信”是“誠信”;“說”同“悅”,愉快;“因”是古今異義詞,“趁、乘”的意思。

4.文學文化常識。(4分)

(1)《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它和《____》 《大學》 《____》合稱為“四書”。

(2)請根據名字特點給張家兄弟排序(請填字母):老大:____ 老二:____

A.張仲勳; B.張叔勳; C.張伯勳; D.張季勳

【答案】 (1). (1)中庸、 (2). 孟子 (3). (2)C、 (4). A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1)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2)考查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理解。在古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是: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據此可知,張伯勳是老大,張仲勳是老二。故答案為C和A。

二、名著閱讀(5分)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牆,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裡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麼“生於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經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來,拿書走進父親的書房,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

“不錯。去罷。”父親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彷彿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

5. 本段文字節選自魯迅散文集《_________》中的《五猖會》,父親在要“我”背《________》,“我”卻想急於看五猖會。(2分)

6. “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的原因是什麼?(3分)

【答案】

5. (1). 朝花夕拾, (2). 鑑略

6. 文章前面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急切、興奮的心情,而這幾段文字寫了自己背書之後對看五猖會意興闌珊,前後內容形成了對比,突出強調了被父親強迫背書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解析】

【5題詳解】

試題分析:考查名著常識的識記。《五猖會》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6題詳解】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主旨和情感的理解。從文章前面記述的是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急切、興奮的心情,然而父親卻要自己背誦《鑑略》才能去,突出強調了被父親強迫背書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自然“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了。據此理解作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