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顧問奧列霍夫在哈爾濱往事

蘇聯顧問奧列霍夫在哈爾濱往事

蘇聯顧問奧列霍夫在哈爾濱往事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苏联顾问奥列霍夫在哈尔滨往事

圖1、奧列霍夫戎裝照片(來自網絡)

今年10月2日,是中俄建交70週年紀念日,黑龍江省既哈爾濱各界紛紛舉行紀念活動,我不禁想起哈軍工蘇聯顧問團首席顧問奧列霍夫在哈爾濱期間那段往事。奧列霍夫半身銅像,坐落在哈工程大學(原哈軍工)校園內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廣場上,花崗岩底座上鐫刻著一段簡約的文字:

瓦.依.奧列霍夫(1902—1957),前蘇聯中將。中國人民解放局軍事工程學院陳賡院長的顧問及蘇聯顧問團首席顧問。1957年3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於工作崗位,時年55歲。

苏联顾问奥列霍夫在哈尔滨往事

圖2、哈爾濱工程大學圖陳賡雕像(王寶濱拍攝)

斯大林委派他到中國

奧列霍夫生於1902 年,1917年參加俄國十月革命(15歲),192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33年入茹柯夫斯基航空學院學習,1938年畢業後到蘇共中央委員會工作。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任最高統帥部空軍高級參謀、蘇軍空軍幹部部長。1949年任列寧格勒莫熱斯基軍事航空學院副院長。曾獲兩枚列寧勳章、三枚戰鬥紅旗勳章、一枚二級庫圖佐夫勳章。

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奧列霍娃善良而端莊,年輕時是一位幼兒教師,16歲與奧列霍夫相愛。1953年來哈爾濱時,家住前蘇聯列寧格勒,20歲的女兒沃良正在讀大學,14歲的兒子依果爾是一名中學生。因奧列霍夫患有心臟病,經蘇聯政府同意,妻子奧列霍娃隨同來中國照料丈夫。

新中國剛剛建立,為鞏固國防,毛澤東和黨中央決定創辦軍事工程學院。1952年6月3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致函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請求向軍事工程學院派遣顧問、專家。同年7月,受斯大林委派奧列霍夫率三位蘇聯軍事教育專家飛抵北京。臨行前,斯大林親自接見了奧列霍夫。從同年8月5日起,奧列霍夫四人專家組與陳賡等人一起勘察院址,先後飛往上海、南京、武漢、大連、哈爾濱等地,最後將校址選在哈爾濱南崗。

毛澤東和黨中央十分感謝蘇聯

政府的幫助,後來毛主席在給哈軍工的訓詞中寫道:“在此時機,我並向熱誠幫助計劃和創辦這個學院的蘇聯政府、蘇聯顧問,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哈爾濱生活5

為在哈爾濱給蘇聯顧問團安排住處,陳賡專門進京,將正在主持會議的周總理堵在如廁後回來的路上,經特批借來了“大和旅館” (現紅軍街85號龍門貴賓樓酒店)。此前,這裡曾是中長鐵路蘇聯專家樓,蘇聯專家剛剛撤離,舒適的環境和設施無可挑剔。

苏联顾问奥列霍夫在哈尔滨往事

圖3、哈軍工副院長劉居英(左2)設宴為奧列霍夫(左1)祝賀生日(資料片)

1953年5月13日下午,奧列霍夫攜夫人率11人顧問團乘火車到達哈爾濱。陳賡安排10位顧問住進了“大和旅館”,奧列霍夫夫婦單獨住進了位於博物館廣場東側的一幢小洋樓(現紅軍街33號哈少年宮辦公樓)。陳賡還為他家安排了全套服務人員。兩年後,為便於工作,他們夫妻搬進了“大和旅館”。

小洋樓是一幢中東鐵路時期的經典建築,獨門獨院,環境優雅。站在二樓寬敞明亮的玻璃窗前,可見廣場中間高聳的聖尼古拉教堂(喇嘛臺)和行駛在廣場上的有軌電車。夜間,在空中閃爍的有軌電車弧光映照下,小洋樓典雅而美麗。奧列霍娃喜歡秋林公司購物,那裡有地道的俄羅斯商品,還有可以與漂亮的蘇聯籍女營業員閒聊。

慶祝十月革命勝利36週年時(1953年),陳賡請奧列霍夫夫妻到道里一個劇場看文藝演出,歌舞“十大姐”很受歡迎。陳賡對奧列霍夫說:“十個姑娘都很漂亮!”奧列霍夫笑著回答“是,是的。”並馬上問身邊的翻譯鍛鋼:“你說那個最漂亮?”鍛鋼不知怎麼回答,反問道:“您說呢”,奧列霍夫一指身旁的奧列霍娃說:“我說,我說是這個,她最漂亮!”他幽默的話,把身邊的陳賡等人都逗笑了。

週末傍晚,“大和旅館”都要舉辦舞會,並免費供應茶點、水果,有時還放映外國電影。每逢奧列霍夫生日或聖誕節,陳賡、劉居英等學院領導都要設宴款他們夫妻和專家,舉杯為他們祝福。

嚴謹而忘我工作的人

1953年9月1日下午,晴空萬里,豔陽高照,哈軍工第一期開學慶典在學院大操場隆重舉行。奧列霍夫和顧問團成員參加了開學慶典,。

奧列霍夫到哈次日上午(5月14日),在陳賡等人陪同下視察哈軍工臨時校舍時,竟提出了35條意見。如化學實驗室無抽風機、閱覽室無地毯、炊事員應扎白圍裙、打飯盆應包鐵皮等,要求之嚴格,令陪同他的學院領導面面相覷。

奧列霍夫幫助哈軍工制定教學計劃,編制教學大綱,廢寢忘食,經常工作到深夜。從學院教學計劃修訂,各系專業科目的設置,教學方法,課時安排,他都要一一過問。經他和顧問團審定的年度教學大綱,得到毛澤主席和黨中央領導的認同。

苏联顾问奥列霍夫在哈尔滨往事

圖4、奧列霍夫夫妻在哈爾濱住過的小洋樓(王寶濱拍攝)

在教學樓建設中,奧列霍夫經常與陳賡一起爬上腳手架檢查施工質量。有一次,他在檢查中發現施工進度緩慢、混凝樁出現空洞等問題,十分惱火,立即向陳賡大將彙報,並同陳賡一起找市委領導,同施工單位負責人交換意見。哈軍工的規劃和初期建設,無不滲透著奧列霍夫的心血。

有一天夜間,奧列霍夫在視察校園時發現,幾顆鑲嵌在高水塔上的五角星紅光四射,他認為這樣不妥,因當時哈軍工對外稱“103部隊”,是保密單位,高空的紅星,會把學院的方位暴露給敵人。他提的

建議,都被陳賡採納。

他十分尊重陳賡和學院教師的意見,據原哈軍工一名老教授回憶,他是1954年入校的海軍系學員,當時沒有大教室,開大會時學員只能坐在今文廟對面的核桃樹林地上,由陳賡院長或劉居英副院長講話,奧列霍夫也站在一旁,有時也講話,但從不張揚,給人以穩重之感。

陳賡大將的關懷

陳庚十分敬重奧列霍夫,他見到奧列霍夫說的第一句話是:“你是我的顧問,你是我的老師,我們請你來,是幫助我們建設這個學院的。”

1954年3月,奧列霍夫患重感冒臥床,陳賡率學院領導帶禮品來紅軍街33號小洋樓探視。噓寒問暖,並執意要派飛機送他去北京治療。下樓後,陳賡還吩咐廚師一定要調理好首席顧問夫妻的伙食。儘管奧列霍夫一再推辭,不久,陳賡還把奧列霍夫送到北京東交民巷蘇聯專家醫院住院治療,奧列霍娃隨去,住進了西直門總政招待所。

奧列霍夫去北京後,陳賡依然牽掛著他的病情,本打算去北京看望,但因公務纏身,不能前往。於是特派翻譯鍛鋼前去北京看望,並囑咐翻譯鍛鋼說:“去陪陪奧列霍娃,參觀一下北京的名勝古蹟、看看京劇!”又打電話給在京的劉有光副院長,委託他代其宴請奧列霍夫夫妻到全聚德吃一頓烤鴨。鍛鋼按陳賡的指示,帶奧列霍娃參觀了故宮、頤和園等北京名勝,還陪她到總政禮堂觀看了一場京劇“打漁殺家”。

有一次放暑假,奧列霍夫準備回國休假,徐立行代表陳賡去送行,贈送一套竹漆茶具。奧列霍夫連說;“謝謝,謝謝!”,十分珍愛。休假回來,他給陳賡一個方盒鬧鐘,並刻有“贈陳賡將軍 奧列霍夫”字樣。後來,有人在學院醫護辦公室看到過此贈品。

苏联顾问奥列霍夫在哈尔滨往事

圖5、陳賡(左2)與奧列霍夫左1)等蘇聯專家在友誼宮合影

奧列霍夫突發心臟病辭世

1957年3月27日晚,奧列霍夫在學院忙碌一天後,參加“大和旅館”的晚宴。晚宴結束後,奧列霍夫邀一位同事到休息廳下棋,誰料,在他低頭之際,因突發心臟病,一頭斜倒在棋盤上。住在樓上的奧列霍娃聞訊後,發瘋般撲進休息廳。劉居英等學院領導聞訊後,立即趕招待所,組織搶救奧列霍夫。但經“大和旅館”值班醫生和由哈醫大趕來的內科專家全力搶救,依然沒有挽救奧列霍夫的生命。享年55歲。

第二天,學院臨時移至“大和旅館”辦公,還安排翻譯鍛鋼、醫生、服務員等人陪伴奧列霍娃左右。當時,陳賡正在浙江沿海視察國防,無法趕回。他聞聽奧列霍夫病逝後,心情非常沉痛,指示學院領導要隆重治喪。

奧列霍夫的遺體經哈醫大解剖並處理後,安放在哈軍工禮堂南側舞廳裡,周圍放滿了鮮花。禮堂上方掛滿了輓聯,地上擺滿了花圈。中央軍委派李達上將來學院,代表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參加祭典並獻了花圈。學院全體幹部、教師、學員排隊向奧列霍夫遺體告別。

3月30日清晨,學院全體人員冒著凜冽的寒風,列隊步行將奧列霍夫的靈柩送往馬家溝飛機場。追悼大會後,在蘇聯政府派來的專機下,李達、劉居英和學院領導與奧列霍娃緊緊地握手。劉居英問她:“您還有要求對我們說嗎?”奧列霍娃淚流滿面,遲疑了一下,哽咽著說:“如果可能,請中國政府幫忙,讓我們的政府給我家換一個稍大點的房子,現在房子太小,孩子們都大了,實在住不下去了……”說到此,她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失聲痛哭。劉居英強忍眼淚,鄭重的對奧列霍娃說:“請您放心,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幫助您。”裝載著奧列霍夫靈柩的飛機隆發動,繼而翹首衝上藍天后,在機場上空低空盤旋一週,向地面送行的人們告別,爾後飛向西北……

苏联顾问奥列霍夫在哈尔滨往事

圖6、奧列霍夫和顧問團住過的“貴賓樓酒店”(王寶濱拍攝)

劉居英赴蘇慰問奧列霍娃

1957年6月9日,根據陳賡大將提議,經周總理批准,劉居英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院校參觀團出訪蘇聯、波蘭、捷克三國。出國前,陳賡專門劉居英說:“要準備點禮品,到莫斯科後安排出時間,一定要去看望一下奧列霍娃,安慰安慰老太太。”

抵達莫斯科後,劉居英一行人找到奧列霍娃的家。奧列霍娃的女兒把劉居英一行人讓進屋裡,奧列霍娃從縫紉機邊站起來,跌跌撞撞地奔過來,激動地擁抱著劉居英等人,雙淚長流,哽咽著說:“親愛的同志們,我非常感謝大家來看我!,我想念哈爾濱,想念軍工學院……”劉居英拿出禮品——一件雕刻精美的九層象牙球,微笑著說:“我代表陳賡院長和哈軍工,向您全家贈送一件小禮品,表示我們對首席顧問和對您全家的慰問!”奧列霍娃接過象牙球,流著淚說:“感謝陳賡院長,感謝你們!這是中國人民送給我們的珍貴禮品!”

1992年,翻譯鍛鋼去莫斯科時,幾經周折,見到了奧列霍夫的兒子和女兒 。據他們兄妹介紹說,母親奧列霍娃於1975年病逝,生前一直懷念哈爾濱,懷念哈軍工的人們。

苏联顾问奥列霍夫在哈尔滨往事

圖7、哈爾濱工程大學奧列霍夫銅像(王寶濱拍攝)

2007年9月10日(教師節),為紀念前蘇聯空軍中將、原哈軍工蘇聯顧問團首席顧問列霍夫為創建哈軍工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他的半身銅像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原哈軍工)奧列霍夫廣場落成。銅像位於廣場陳賡路東側,面向西北。銅像底座高約1.5米,為花崗岩材質,銅像高1米;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象群教授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