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的皇帝晚景淒涼,死不瞑目,是因“四郎”愛慘了嬛嬛

01

最近重溫《甄嬛傳》的時候,想起曾經和朋友討論過的一個話題:皇帝究竟愛甄嬛嗎?

我曾經得出過一個結論:不愛。

大概是以前看這部劇的時候,單純跟著劇情走,也被皇帝的那句“宛宛類卿,然除卻巫山非雲也”亂了判斷,認為甄嬛不過就是純元皇后的一個替身而已。

所以,皇帝愛的不是甄嬛,不過是她五分酷似純元的容貌再加上五分性情,所以才如此絕情,因為甄嬛誤穿了純元的一件衣裳就大發雷霆。

然而多年後重刷一遍,我卻發現皇帝其實是很愛甄嬛的。

只是在分析這份愛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先明確皇帝的身份,他是一個君王,而不是普通人家的丈夫。

君王有獨屬於君王的處事原則和性情,他經歷過無數的大風大浪,所以性情自然敏感多疑;他擁有生殺大權,一句話就可決定無數人的命運和生死,他的話向來就是聖旨,不容反駁。

他習慣了別人的簇擁和順從,眼裡容不得沙子,也聽不得忤逆,因為他是帝王,萬萬人之上,所以這樣理所應當。

所以,作為一個皇帝,我認為他給了甄嬛最好的愛情。

皇帝是什麼時候開始對甄嬛動心的呢?

大概從那年的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起,從他冒著大雨也要去赴甄嬛的約,從還未侍寢便晉了甄嬛的位份起,從遵照民間的嫁娶風俗安排兩個人的新婚夜,雷雨夜從華妃處趕赴碎玉軒起,皇帝便已然開始愛甄嬛。

只是最初的甄嬛於皇帝而言,的確是純元皇后的替身。但往後卻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甄嬛於她的四郎而言,只是嬛嬛自己。

《甄嬛傳》裡的皇帝晚景淒涼,死不瞑目,是因“四郎”愛慘了嬛嬛

02

只是在前期,可能這份情意,連皇帝自己都分不清楚。

因為一直以來,純元都是皇帝心中的白月光,她在劇中可以說是一個無敵的存在,任誰都只有純元的分毫而已。

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她死在最燦爛的年華,所以在皇帝心中,也就定格了那份美好,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永遠都是得不到的和已經失去的。

皇帝向來把純元視為心中唯一的妻子,所以後來當甄嬛漸漸走進他內心的時候,他第一反應應該也是不敢相信並且排斥的,他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所以,後來甄嬛因為誤穿了純元的衣服,他給了她一巴掌,並在甄嬛為父親求情的時候,給了她幾乎致命的一擊,讓甄嬛認為他薄涼。

皇帝這樣做,一方面是想提醒甄嬛要明白她的身份,不可恃寵而驕。

甄嬛在這個階段,也的確是有部分干政的嫌疑,雖然這一開始是皇帝要求的,但老話說伴君如伴虎,自己也得不失了分寸才是,相信甄嬛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而另外一方面,皇帝也是想提醒自己吧,甄嬛不過是純元的一個替身而已,她怎麼可以取代妻子純元的存在呢?

當他意識到這點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關上了這道對甄嬛的喜歡之門,想保留住心中的妻子“莞莞”的地位。

但緊接著,甄嬛就有了孕,朧月出生了,皇帝當時明明喜笑顏開,手足無措,高興至極,卻對蘇培盛說“公主而已,朕哪裡開心了?”

這個時候,他其實就已經真正愛上甄嬛。

《甄嬛傳》裡的皇帝晚景淒涼,死不瞑目,是因“四郎”愛慘了嬛嬛

03

甄嬛生下朧月以後執意離宮,請旨去甘露寺修行,皇帝在這時也挽留過,還表示一切照舊,不追究她是罪臣之女,也沒有因她對純元皇后的大不敬有所遷怒。

好像這是劇中第一次,皇帝在面對純元和其她女子的時候,沒有偏向純元,而是站在甄嬛這邊。

但此時的甄嬛,因為一句“莞莞類卿”傷透了心,認為那些年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所以不願意留在宮裡。

其實,這裡的甄嬛更多的是一種小女兒心態吧,她的夫君是皇帝,這就註定與她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想法不符。

歸根結底,皇帝能夠給她的寵愛和信任都是有限的。

皇帝經歷過九子奪嫡,走向帝位之路上,滿是陰謀和刀槍戟劍,稍不留神就會滿盤皆輸,性命不保,原生家庭父親不寵,母親不愛,所以這導致他的性格必然多疑敏感。

參考前面沈眉莊被陷害假孕爭寵,面對人證物證俱在,他的第一反應必然不是相信沈眉莊,想來後宮裡像這樣耍陰謀的例子,他已然見過不少,肯定更相信的是證據。

而前朝和後宮,也向來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皇帝必須會以大局利益為重,把小情小愛放在後面。

所以前期沈眉莊和甄嬛一心想扳倒華妃,皇上一再袒護,自然是因為華妃哥哥的軍功不斷充值,作為皇帝,他必須得平衡前朝和後宮的關係。

再者,皇帝本身對華妃是有愛的,後來的葉瀾依就是華妃的替身,但這份愛大不過他的江山地位,所以他選擇算計了枕邊人一輩子。

這就是帝王,每個嫁給帝王的人,在享受著榮華富貴和家族榮耀時,也必須要承擔起這份風險。

所以,要是從這個角度而言,皇帝對甄嬛可以說是給了最大的寵愛和信任。

更遑論後來為了迎回甄嬛,他為甄嬛改姓,賜了意為“來日之路光明燦爛”的“熹”作封號,全家抬旗,當時皇后在一旁聽著皇帝的計劃都驚呆了,但她不敢說,也不敢問,這就是天子的威嚴。

從這裡也可看出來,皇帝對甄嬛是真的不一樣。

《甄嬛傳》裡的皇帝晚景淒涼,死不瞑目,是因“四郎”愛慘了嬛嬛

04

我認為,皇帝是這部劇中很悲情的一個人。

他是典型的用一生在治癒童年,太后去世的時候,他說的那番話就可見他對父母親情的渴望,但也正是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了他和嬛嬛的相去甚遠。

純元出現的時間剛剛好吧,和他年少相遇,沒有後宮諸多勾心鬥角,一見傾心,並且給了他溫暖,所以自然一度成為他心中不可替代之人。

他其實很渴望理解和關心,所以才對能和自己說知心話的嬛嬛產生愛意,但因為身處高位,不得不防,所以也滿是敏感。

如果他不愛甄嬛,不會在懷疑甄嬛和果郡王的時候,沒有及時作出選擇。參考三阿哥和瑛答應的例子,當時為了皇家顏面,瑛答應可是立馬被皇帝處死的。

如果他不愛甄嬛,不會哪怕知道果郡王和她的私情後,再是生氣,還是軟下心來,說“回去看看你的孩子們,他們很想你”。

如果他不愛甄嬛,何苦在最後知曉一切後,還期待嬛嬛再叫他一聲四郎?

如果他不愛甄嬛,他必然不會縱容她在後宮勢利獨大,最後導致蘇培盛等人都倒戈而向,讓自己晚景淒涼,死不瞑目。

作為坐擁天下的君王,還有嬛嬛的四郎,他是真的愛慘了嬛嬛。

這份愛,不是驚鴻一瞥時的驀然情動,這樣的妃子後宮有太多,但唯有甄嬛不一樣,甄嬛讓他自己都打破了底線。

可惜的是,嬛嬛最後還是負了他。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