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上海小調、憶老上海風情……來黃浦江公共空間“白相”

記者|陳佩玥

題記:黃浦江兩岸作為上海“一主、兩軸“空間格局的重要發展軸之一,是“高品質中央活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設成為全市人民共享的公共空間。黃浦江兩岸地區已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核心區45公里濱江貫通開放,將上海最精華、最核心的黃浦江兩岸開放給全體市民,讓老百姓有切實的獲得感,有更多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幸福感。

聽老上海小調、憶老上海風情……來黃浦江公共空間“白相”

第二屆進博會召開在即。28日,上海市住建委分享了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的建設成果。目前,黃浦江兩岸地區已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核心區45公里濱江貫通開放,將上海最精華、最核心的黃浦江兩岸開放給全體市民。

>>黃浦濱江:傳承老上海“聲音”

黃浦濱江北起蘇州河,南至日暉港,東臨黃浦江,西至中山路,岸線總長約8.3公里,集中承載了上海開埠後歷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沿線主要包括老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老碼頭、南外灘金融集聚帶、世博最佳實踐區、江南造船廠原址等重要區域。

相比北外灘的硬地面,黃浦濱江南外灘濱水岸線設計了波浪形的凹口部分作為綠島,種植各種水生植物,加強景觀生態建設。走在這一段路上,高低錯落的休息平臺配以高大的樹木遮陽,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能回味小時候黃浦江畔乘涼的記憶。聽江風習習之聲,豈不快哉!

聽老上海小調、憶老上海風情……來黃浦江公共空間“白相”

值得一提的是,黃浦濱江南外灘濱水區還設置了6個感應裝置。只要有人走過,裝置就會自動播放老上海的歌聲,比如周璇的《夜上海》,不少從小就住在這裡的“老”街坊都表示,“找到了小時候的感覺”。這一創新舉措更有文化韻味、更具活力氛圍、更加舒適宜人。

>>徐匯濱江:繼承老上海“遺蹟”

千年龍華積澱、海派文化薈萃、近現代民族工業發祥地……徐匯濱江經過十年不懈努力,基本實現了從以土地收儲、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建設為主的形態開發階段向形態開發、功能開發和產業發展並重階段的轉型,以邁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為目標,有序推進濱江地區綜合開發建設。

據瞭解,徐匯濱江全長11.4公里,其中包括盧浦大橋和徐浦大橋之間的8.4公里和外環以外的3公里路段。整個景觀大道包含6座市政橋、3座景觀人行橋,50萬平方米的公共開放空間做到了“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

聽老上海小調、憶老上海風情……來黃浦江公共空間“白相”

作為上海原北票碼頭和南浦火車站的舊址所在,徐匯濱江空間裡還保留了一段當時的鐵軌和火車頭,船停靠的纜樁、運輸煤礦的塔吊等也都“毫無違和感”地和現代景觀融合在了一起。

聽老上海小調、憶老上海風情……來黃浦江公共空間“白相”

聽老上海小調、憶老上海風情……來黃浦江公共空間“白相”

聽老上海小調、憶老上海風情……來黃浦江公共空間“白相”

記者從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檳處獲悉,徐匯濱江開放空間建成段還曾榮獲2015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未來上海將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發展理念指導下,不斷提升黃浦江兩岸空間品質,不斷拓展濱江貫通開放區域,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讓貫通紅利惠及更廣的區域、更多的市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