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罕見的歷史影像,1860年剛剛被英法聯軍焚燬過的皇家園林頤和園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清朝皇帝北狩,洋人在京中肆無忌憚、胡作非為。英法聯軍趁機搶劫了圓明園,將園中珍寶掠奪一空,隨後付之一炬。大火三天不熄,最後給中國留下了一堆殘垣斷壁。

這裡涉及到一個我們一直以來的誤解,我們一般說“火燒圓明園”,其實受災的不止圓明園一處,而是包括整個“三山五園”在內的皇家行宮。“三山”分別為香山、萬壽山和玉泉山,“五園”則為圓明園、暢春園、靜宜園、靜明園和清漪園。

其中“清漪園”,就是頤和園的前身。 慈禧垂簾聽政後,深憾過去的皇室行宮被毀,希望重建三山五園。但我們知道,當時清朝的內憂外患,國庫空虛,根本無力重建整個皇家林苑。

所以,清朝只能退而求其次,將受災受災較輕的清漪園進行重建,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重建工程陸續開始,並由光緒皇帝親自改名頤和園。頤和園此後再不曾遭劫,所以今天才幾乎完好無損。

頤和園鼎盛時期,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

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為代表性建築。古樹名木1600餘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