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獨立風潮最近又登上了全球各地熱搜榜。

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獨立風潮,固然有現實政治和經濟利益原因,但是對西班牙人、乃至全體歐洲人來說,加泰羅尼亞鬧獨立,不是幾十年的歷史,而是數百年上千年的歷史。

因為,加泰羅尼亞的獨立風潮背後,是近千年歐洲王權鬥爭、殘酷的爭霸戰爭反映到當今歐洲政治格局的一個縮影。簡單講,就是: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源於歐洲歷史埋下的一個個雷。

而這一個個雷連接起來就是一部極簡歐洲史、一部歐陸爭霸史。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深綠色為加泰羅尼亞地區位置


(一)第一顆雷:兩大宗教對峙最前沿的戰略緩衝區

羅馬覆滅後的西班牙有著獨立的西哥特王朝在竭力維護,但在蠻族的統治下沒有任何凝聚力。711年,北非的一些接受羅馬習俗定居海岸的摩爾人聽說西哥特王朝起了內亂,立刻組織了一支約7000人的摩爾人軍隊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入侵西班牙。西哥特王宮所在地托萊多很快被拿下,這時又從東方來了18000阿拉伯援軍,不出兩年新月旗就達到了西班牙薩拉戈薩,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幾乎全部淪陷。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720年,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巴塞羅那和法國的納博訥相繼淪陷,新月旗越過比利牛斯山脈,戰火燃至法國羅訥河谷,不可一世的阿拉伯軍隊還未嘗敗績,根本不把法蘭克王國看在眼裡。事實也的確如此,加洛林王朝剛剛平息紐斯特里亞貴族的叛亂,時任宮相查理不得不倉促的集合軍隊。

宮相查理聽到阿拉伯人入侵後,第一時間並不是貿然出擊,而是告訴部下不要正面對抗這些阿拉伯人,要等到他們“滿載而歸”再發動攻擊,這樣他們就會因為忙於掠奪財物而各懷鬼胎,潰不成軍。於是在查理的消極迎戰下,阿拉伯人侵襲了法國南部的大片區域,這既助長了阿拉伯人的驕傲之心,也留給了查理充足的準備時間。

法蘭克大軍集結完畢後,終於在普瓦蒂埃遇到了入侵的阿拉伯人。惡戰持續了七天,前六天裡阿拉伯的騎兵和弓箭手完全壓制了法蘭克人,但在阿拉伯統帥下令用步兵進行最後突擊的時候,從古羅馬傳承下來的重型步兵戰術派上了用場,藉著優勢法蘭克人以雷霆萬鈞之勢突破阿拉伯人的防線,阿拉伯軍隊土崩瓦解。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基督教世界存亡之戰

普瓦蒂埃一戰後,阿拉伯軍隊一蹶不振,退回比利牛斯山脈之後,在751年放棄了加泰羅尼亞地區和納博訥地區,查理也在這場戰役後成為保護整個基督教世界的英雄,留下“鐵錘查理”的稱號。

但是阿拉伯人終究沒有被趕出歐洲,法蘭克人無論怎樣也終究鞭長莫及,好在天險比利牛斯山脈橫在西班牙與法蘭克王國之間,於是“鐵錘查理”的後世——赫赫有名的查理曼大帝建立了

“西班牙邊境區”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也就是把加泰羅尼亞這一片山脈南邊的區域分割成許多分地,分封給不同的親信,從而緩衝兩個宗教世界的碰撞,而這把加泰羅尼亞捲進政治的舉動為日後加泰羅尼亞地區鬧獨立埋下了隱患。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查理曼大帝建立的“西班牙邊境區”


(二)第二顆雷: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婚姻,連帶著把加泰羅尼亞併入了西班牙

加泰羅尼亞地區在這個時間點既因地理位置原因屬於西班牙,又因查理大帝在810年任命一位侯爵統治巴塞羅那而屬於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三分後基本陷入內鬥。

伊比利亞半島這邊也不容樂觀,首先阿拉伯倭馬亞王朝統治著伊比利亞半島南端,另外還有兩個國家納瓦拉和阿拉貢,他們是既反對法蘭克人又反對阿拉伯人的基督教王國。

多方勢力的夾縫中,統領巴塞羅那的伯爵無論傾向哪一方都會打破這個平衡,於是歷代伯爵都致力於在吞併周圍小公國的同時獨立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加泰羅尼亞人有著屬於西班牙語但又強調與西班牙語不同的加泰羅尼亞語。

然而隨著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一步一步發展,加泰羅尼亞地區肯定不能與阿拉伯人妥協。彼時,無論法蘭克還是西班牙,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衝突只有宗教衝突。

加泰羅尼亞與之前提到的納瓦拉、阿拉貢,還有另一個新成立的國家卡斯蒂利亞王國共同沿著埃布羅河構成了一道堅實的基督教防線。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基督教世界與阿拉伯帝國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對峙

此時,阿拉伯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正統倭馬亞王朝失勢。阿拉伯人不得不從阿拉伯地區撤到伊比利亞半島發展。此時正是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的生死攸關之時,基督教反守為攻,藉著十字軍的浪潮開始了“收復失地運動”。

地處北部的納瓦拉王國把目光投向了葡萄牙地區,然而納瓦拉王國要想進攻葡萄牙必須路過地處中央的卡斯蒂利亞王國,雖說兩國一開始想進行合作,但在阿拉伯人被趕出葡萄牙後立刻因為爭奪地盤反目。

卡斯蒂利亞王國雖然在葡萄牙失去優勢,但在傳奇人物“勇士熙德”的帶領下拿下了穆斯林重要城市巴倫西亞,中南部領土盡數收回。在阿拉貢,“好鬥者”阿方索一世率領正統十字軍沿著海岸一路南下,直逼穆斯林最南端的據點格拉納達,可是虔誠的阿方索一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基督,在公元1099年的這場戰鬥中重傷逝世。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勇士熙德

加泰羅尼亞呢?事實上加泰羅尼亞沒有必要這麼拼命,先不說背後有著法蘭克王國和教皇,戰火根本沒有蔓延到這裡,既然沒有戰場廝殺的必要,合作才更加適合這個國家發展。

在卡斯蒂利亞王國與納瓦拉王國爭奪葡萄牙的時候,加泰羅尼亞悄悄通過王室聯姻和阿拉貢合併了,自此,加泰羅尼亞一躍大國行列,與卡斯蒂利亞、葡萄牙三股基督教勢力共存在伊比利亞半島。

然而這樣三足鼎立並不能維持長久,葡萄牙獨立出去後西班牙地區僅剩下的兩大王國,卡斯蒂利亞和加泰羅尼亞都需要一個聯合的契機。就這樣,1497年,來自原阿拉貢地區的斐迪南國王與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結婚,兩國正式合併,這就是歷史書上赫赫有名的西班牙天主教雙王。

自此加泰羅尼亞成為西班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最終在1492年光復格拉納達,西班牙正式統一。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伊比利亞半島東西兩位國王的婚姻,被製作成聖象畫風格,可見基督教世界這樁婚事的重視


(三)第三顆雷:大航海時代失去海上貿易最前沿地位

加泰羅尼亞與阿拉貢的合併是建立在兩個地區平等的前提下,現在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合併了,

怎麼把我加泰羅尼亞也帶上了

但眼下伊比利亞半島全都在慶祝天主教雙王重振基督教榮光,要知道巴塞羅那港口是地中海最為重要的港口之一,整個西班牙內陸經濟基本靠這個港口拉動,國王也保留了曾提供資金的加泰羅尼亞足夠的自治權,現在再獨立出去基本相當於向整個基督教宣戰,於是加泰羅尼亞在等待下一個國家分裂的機會。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現代地圖上的巴塞羅那位置

然而就在同一年,西班牙又發生了一件可以說改變了整個歐洲經濟的大事,那就是1492年的地理大發現——美洲。

在此之前,面向地中海的巴塞羅那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開放最前沿;但現在時局變了,地中海貿易被更廣闊的大西洋貿易取代。於是巴塞羅那所在的加泰羅尼亞受到了冷落,卡斯蒂利亞壟斷了海外貿易,加泰羅尼亞更是沒有了獨立的資本。


(四)第四顆雷:歐洲混戰中不靠譜的獨立支持者

隨著時間來到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此時的加泰羅尼亞已經沒有和卡斯蒂利亞叫板的任何能力了。

從宗教角度講,三十年戰爭是天主教和新教國家之間的戰爭。本來站在天主教一頭的法國實際上一直在背地裡偷偷支持新教國家,現在狐狸尾巴藏不住了,不得不向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宣戰。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夾在西班牙與法國之間的加泰羅尼亞

此時法國可以說是腹背受敵,畢竟西班牙也是處於哈布斯堡的管轄範圍,巧的是現在西班牙剛好加泰羅尼亞在鬧情緒,於是趁著卡斯蒂利亞無視加泰羅尼亞議會法律強行徵稅時,法國站出來宣佈加泰羅尼亞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立加泰羅尼亞共和國,這樣一來加泰羅尼亞再一次成為緩衝區。

最終三十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告終。戰爭結束了,法國確定了歐洲霸主國家的地位,卻在針對加泰羅尼亞的態度上發生了改變,停戰合約規定法國把加泰羅尼亞北部劃入法國領土,比利牛斯山脈以南歸還給西班牙。

看來,法國承認加泰羅尼亞獨立只是個戰時計策。加泰羅尼亞人民也不傻,知道法國並不是真心想幫助加泰羅尼亞,從此更加親近卡斯蒂利亞。


(五)第五顆雷:法國派來的西班牙國王削減了加泰羅尼亞自治權

哈布斯堡家族雖然遭受重創,但依然虎踞伊比利亞半島,可是這個曾叱詫風雲歐洲大陸的王朝有個壞毛病,那就是近親結婚。

等到王位傳至查理二世的時候,這位君主不僅身體羸弱,還無法生育後代,他時常一個人跑到墓地裡,妄圖把已經死去的前妻從棺材裡抱出來。

其實查理二世明白,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已經進入暮年,大家都在等著西班牙這座海岸邊的燈塔倒塌,分而食之。僅有的兩個合法繼承人分別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奧地利國王利奧伯德一世,無論把西班牙交給誰,西班牙都會被瓜分掉。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查理二世,身患多種遺傳病

再三思考後,查理二世決定把西班牙交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但他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法國不能與西班牙合併,也就是“太陽王”路易十四必須保證西班牙領土的完整。

終於在1700年查理二世閉上了眼睛,但沒想到這決定還是百密一疏。法國人自然高興,就算表面上不合並,但其它方面就是等同於一個國家,這樣兩大強國聯手,整個歐洲都不得不俯首稱臣。

別的大陸國家也看在眼裡,無奈只能咬牙切齒的看著,手裡沒錢啊,可是在這時,沉默許久的英國站了出來。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太陽王”路易十四

英法之間的怨念由來已久,英國國王威廉三世一直是路易十四的死對頭,跟何況法國西班牙聯手後英國就幾乎不可能涉足歐洲大陸了,於是資本充足的英國聯合了法國周圍或怨念已久或眼饞西班牙的一路小國,組建了反法同盟。反法同盟畢竟得有個表面上看的過去理由,於是之前奧地利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利奧伯德一世成為了反法同盟的核心。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

為了應對西歐和中歐多國對法國的征討,路易十四趕忙任命自己的孫子菲利普五世為西班牙國王。

這樣試圖遷怒的做法卻惹怒了同樣對法國積怨已久的加泰羅尼亞。加泰羅尼亞公然爆發了援護奧地利國王的起義,加上英國的援助,成為了插入法國西班牙聯盟背後的一把匕首,把菲利普五世趕出了西班牙。

歐洲王權鬥爭史給加泰羅尼亞獨立風潮埋下哪些雷?

菲利普五世

這一次腹背受敵的法國可以說是無力迴天了,眼看著戰火即將燃至本土,可就在這時,奧地利國王利奧伯德一世去世了。

這一戲劇化的轉變徹底改變了法國的局勢,先是已經達到目的的英國仗著控制了法國海外大量殖民地這一戰果,撤掉了對歐洲大陸的資金援助,後是利奧伯德一世的兒子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沒有必要爭奪這個西班牙的王位。

整個歐洲重歸和平,西班牙雖然最終保存了獨立,但是失去了大片的領土,加泰羅尼亞這時落入了之前被驅趕的菲利普五世的手裡。

菲利普五世立刻撤掉了加泰羅尼亞的議會等自主權,這位從法國來的國王,將本來是聯合王國的西班牙正式轉變為中央集權的國家,失去獨立自主權的加泰羅尼亞獨立無望。


(六)雷的背後,是政治犧牲品的宿命

雖然在菲利普五世撤掉加泰羅尼亞自主權後加泰羅尼亞地區也試過多次獨立。但似乎命運就在跟這個地方開玩笑,無論是拿破崙建立加泰羅尼亞共和國還是日後的卡洛斯戰爭,但凡加泰羅尼亞的靠山都會在衝突中走向下坡路。

似乎這裡就是一個被詛咒的地方,但其實不然,回看加泰羅尼亞的地理位置,無論資源還是貿易航路都無比上乘,可偏偏這裡只臨近兩個大型國家,法國和西班牙。

政治的交鋒最體現在邊界上,從來在加泰羅尼亞發展的都是經濟而不是政治,這也導致了加泰羅尼亞一直在尋找靠山而不是真正獨立的站起來,而等到資本累積完成時卻失去了絕佳的獨立機會,無奈只能淪為政治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