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海上传奇》是贾樟柯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一部。通过对散居于上海、台北、香港的老上海人的采访,他复原了近代以来上海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风云变幻和传奇人物历经的沧桑世事,赵涛饰演的无名女子行走于外滩楼宇、霓虹灯下,为影片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联想的趣味。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重置的空间

《海上传奇》的记录"囊括了上海从1933年到2010年的历史",构筑了一个"网状的上海"。贾樟柯在片中动用的剪辑策略和对空间的展现,更加多元和灵活。

主角的讲述过程中,经常伴随拍摄位置的变化、不同景别的剪辑、和镜头的摇移,有时还插入他们在现实中的生活片段。这种剪辑模式贯穿于《海上传奇》的众多讲述段落,对空间进行了多重的排列组合:

(《海上传奇》)一反影像叙事对时间逻辑的倚重,以空间性的并置结构全片,现在的上海和过去的上海共同被结构在影像中。

贾樟柯将影片中的空间分为两重来编织百年上海的前世今生: 17位讲述人所在的现实的空间和赵涛饰演的无名女子的"寻找"经历的空间;引用的影片所代表的上海过去的空间。

《海上传奇》的第一个讲述者陈丹青是在厂房的一角开始讲述,窗户为他的讲述打开一个开放的空间,并且弥合了两个时空——"文革"时期和此时的上海——的间隔。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接下来,街头小孩子的"挑衅""搬演"了陈丹青的幼时记忆,进一步地弱化了时空间隔造成的记忆的抽象与渺茫。在杨杏佛之子杨小佛和张逸云之孙张原孙的小节中,贾樟柯切入他们现在的生活片段,和他们的祖辈、父辈的故事形成一种对应的关系,凸显民国时期风云人物及其后代之间的延续,为他们的家族历史注入一股鲜活的生命力。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对于革命烈士王孝和的追忆是以他的女儿王佩民的观看开始的。贾樟柯将解放军进驻上海的历史场景再度以虚构的形式还原,产生现实和历史的重叠之感。王佩民的观看行为则使这一场景透出几分真实,她的回忆被纳入一重虚拟空间,但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却并未减弱。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采访完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之一黄宝妹后,贾樟柯附加了她返回曾经工作的纱厂的现实片段,完整地记录她的工人记忆。随后,是一连串阴雨天中码头工人休憩的画面,呼应于之前一系列的码头工人搬运的慢镜头场面。

工厂和工人,始终是贾樟柯关注的对象和主题。通过对他们反复的"描写",贾樟柯有意地表现处于国际大都市的底层生存空间的小人物们的生存状态,既是对工人群体的主动关怀,又补全了我们习惯于忽视的大都市的另一面事实。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在"中国第一股民"杨怀定讲述他的传奇故事之前的段落里,呈现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熙熙攘攘的街头、证券公司中交头接耳的股民。这些画面同杨怀定的个人致富故事一起,表征着改革开放的一个侧面。贾樟柯将最后一位讲述者韩寒的受访地点安排在赛车场——两部影片中唯一的开放性的空间。正如他所说,赛车场标示着韩寒的身份,"他的生活方式诠释了一个自由梦",开阔的空间辅助了这种"诠释"。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历时性"的空间

场景开始时的静止镜头使观众和摄影机视点合一,插入的摇移镜头则分离出摄影机之外的另一个空间,既可能是和讲述者处于同一时间段的空间,也可能是异于讲述者所在的空间。除了以摇移的手法切入不同的"共时性"的空间,贾樟柯在《海上传奇》中多次以插入与上海记忆相关的影片的方式带入"历时性"的空间。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如果说引用《小花》在《二十四城记》中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在《海上传奇》中,贾樟柯把这一模式推广开来,摘录了王冰导演的《战上海》(1959)、王童导演的《红柿子》(1996)、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1998)、谢晋导演的《黄宝妹》(1958)、《舞台姐妹》(1964)、安东尼奥尼导演的《中国》(1972)、王家卫导演的《阿飞正传》(1990)。引用的片段不仅联系着讲述人讲述的过去与现在,还非常自然地衔接着两个前后转换的人物及地点。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例如,革命烈士王孝和英勇就义之后,播放的是反映1949年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队占领上海的史实的《战上海》,接着是《红柿子》——导演王童关于1948年时的上海的记忆。两部电影以不同的视点重建了解放初期上海的面貌,一方是胜利的,一方是失败的,尽管有冲突,但彼时的上海,以这样的方式再现才比较真实和完整。滔滔的海水翻过,一群大陆来的孩子"看"到了2009年的台湾,另一段关于上海的记忆散落在这里,等待我们去倾听。这段记忆属于下一位讲述者李家同。

他回忆的故事为我们回访上海的历史提供了又一种角度,让我们能够从国民党一方的视角认识上海。

由于记忆具有某种空间性的特征,创作时以这种记忆方式来选择并组织事件而写成的作品,也就必然会具有某种空间性的特征。上海的故事不仅保存在台北,还保存在香港。

一个有趣的电影化的片段是,赵涛饰演的女子从楼梯走入房间时,一名黑衣男子依窗而立,似有所望。接着镜头由左至右地摇移,"移"到了2009年的香港,移到了香港的一家理发店。《小城之春》的女主角韦伟在此讲述她的上海记忆和40年代末上海电影界精彩的故人旧事。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海上传奇》虽然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但是它的形式更加自由多变,片中17个讲述者的生动讲述,使得上海的历史异常丰满。通过对空间的现实、历史和影像三个层面的展示,它蕴含的时间线索也变得非常多元。

贾樟柯的纪录片,是记录,也是加工。很多废墟一样的拆迁场面,都像是获得了重生与复活;一些私人的空间得到公开,被贴上集体的记忆符号,召唤着观众的共同记忆。

《海上传奇》也不仅是记录本身,还和"当代的历史产生了一种互动"。一方面"凸现了城市的风貌,另一方面更加能够体现创作者本人的内在经验和文化立场"。

《海上传奇》:影像中的人文、历史与城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